返回列表 发帖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3-3-14 10:42 编辑

(四)        物我的两忘
    陶渊明诗中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李白则说:“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在艺术作品中表现自我闲适淡远,洒脱自在的情趣向来是艺术家追求的目标。戴熙曾言:“以目入心,以手出心,专写胸中灵和之气。”郭泰来先生曾有“面壁十年图破壁”的经历,这种人生的历练在画家笔下却造就出虚静澄明的万千气象:恣意奔放,纵情挥洒,千姿百态,神采飞扬。也充分证明了苦难对艺术家来说,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财富和动力。
    清王昱曰:“学画者贵先立品,立品之人,笔墨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在任性自由,无所拘束的状态下,郭泰来先生的油彩更富于创新精神和梦幻趣味,那种复归本真的生机和超越世俗的,呈献给观者的是清澈的心境,悠荡的神韵,纯正的色彩。“山川与余神遇而迹化”的至境,大概说的就是这种作品的风貌吧?
======================================
1,那种复归本真的生机和超越世俗的  

改为 那种复归本真的生机 神采 和超越世俗的  平淡从容


2,呈献给观者的是清澈的心境,悠荡的神韵,纯正的色彩。“山川与余神遇而迹化”的至境,大概说的就是这种作品的风貌吧?

改为 呈献给观者的是 澄明 的心境, 荡的神韵,纯正的色彩,晶莹的意境。“山川与余神遇而迹化”的至境,大概说的就是这种作品的风貌吧?

TOP

老天我都忘记有没有校对,有没有发给泰兄了。

TOP

你是本文的作者撒~

TOP

老天我都忘记有没有校对,有没有发给泰兄了。
王椿淳 发表于 2013-3-15 09:39



    校对了,就是第二部分的诗歌,引用的有些局限,第四部分, 感觉有些生硬。

   这个我打印了,没有事情的时候,就读读,修改修改。。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