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德宝拍卖:袁克文一通信札一万。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55 编辑 003.jpg 如果以袁寒云在集邮界的声望,信札谈邮的话,这个价不高,还偏低了。所以大家不要对自己没有涉及的领域下绝对的评判,有钱的不一定是傻子 寒云,系袁克文的“号”,别名寒云主人、万寿室主等,为当今集邮者有所知晓。他集到“红印花小壹元旧票”孤品和“民国四珍”等珍罕邮品,集邮史上记下浓重一笔。他的《寒云日记》,闻名于世,记录了与当时上海的“华邮之王”周今觉、集邮名家陈复祥、朱世杰等集邮交往的岁月。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55 编辑 生平参与政治活动不多,而长于诗文,工书法,能演唱昆曲,他收购文物挥金如土,但兴尽后就转让。袁世凯死后,他长期客居上海,以变卖字画为生。撰有《寒云手写所藏宋本提要廿九种》、《古钱随笔》、《寒云词集》、《寒云诗集》、《圭塘唱和诗》。所写掌故、笔记,如《辛丙秘苑》、《洹上私乘》等颇多独特之资料。袁克文收藏文物种类很多,晚年因生计窘迫,大部变卖。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55 编辑 袁克文有4子3女,袁家嘏、家彰,家骝、家骥,女家华、家宜、家藏,皆为知识分子。其中袁家彰、袁家骝留学美国,皆学有所成,且均加入美籍并定居。袁家骝后来成了闻名世界的华人物理学家,于1973年曾偕其夫人原子物理学家吴健雄访华,周总理接见了他们,并对袁家骝说:“你们袁家的人一代比一代进步了!”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55 编辑 爱好藏书和古玩,精于鉴赏,能书善画,富于收藏。以巨资广购古籍、金石、书画、钱币、邮票等。旅居上海多年,好研究金石、古钱币。工于书法、能诗词。为购古籍,曾专门拜方尔谦、李盛铎为师,半年之后,颇通版本之学,并开始致力于古籍购藏,不数年,先后得卢文弨、莫友芝、徐坊、吴昌绶、杨守敬、邓邦述等藏书大家的宋元明精椠数百种。他闻黄丕烈有“百宋一廛”专藏宋本,遂建书楼为“后百宋一廛”,如宋刻本《鱼玄机集》,为黄丕烈旧藏,跋识累累。后又慕名陆心源“皕宋楼”,改为“皕宋书藏”,所藏宋版书达200种,超于黄丕烈之上。又曾收有宋巾箱本《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周礼》、《孝经》、《论语》、《孟子》等八部经书,字画细如发丝,精丽无比,袁克文生性豪放,见到宋元刻本,必设法购得。藏书多为清廷内府藏本,价值最高的有29种、116册。他对收藏的宋巾箱本《周易》、《尚书》、《论语》、《孟子》等8种,尤为喜爱,辟“八经室”贮之。元人绘佛像巨帧13幅为罕见之珍品。故又专辟“八经阁”藏书楼以贮之,并在1926年委托陶湘影印行世。购得盛昱家藏精品数十种,如南宋绍熙年间刻本《礼记正义》70卷,史家称“海内第一孤本”,刊刻极为精美,每卷中都有季振宜的藏印、北宋本《方言》等。另如宋椠《群经音辨》、《于湖居士文集》、《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直解》、《绝妙词选》、《册府元龟》、《蜀贤丛书》、《文选注》、《苏诗》、《周礼著》等,还有数十部元刊、明刻和精抄本。与当时名家如徐森玉、傅增湘、周叔弢等相互研究版本, 曾与傅增湘、徐森玉、周叔弢等交往,研究版本、文物。民国年间,袁克文、张学良、张伯驹、溥侗人称“四大公子”,曾撰有《寒云手写所藏宋本提要二十九种》,方尔谦作跋。藏书印有“皇次子章”、“人间孤本”、“虎豹窟”、“云合楼”、“孤本书室”、“弼宋书藏主人卄九岁小景”、“八经阁”、“侍儿文云掌记”、“寒云鉴赏之记”、“克文与梅真夫人同赏”、“惟庚寅吾以降”、“三琴趣斋”、“后百宋一廛”、“壁珋主人”、“与身俱存亡”等30余枚,其中“与身俱存亡”专门钤于最宝爱之书。晚年居于上海,生计日窘,以抵押珍藏善本,乃至卖字、卖文为生。所藏珍本部分被傅增湘、丁福保、叶德辉、刘承干等藏书家收去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55 编辑  袁克文自小师从硕儒严修等人,深得他们的指教和熏陶,加之他刻苦用功,所以诗词歌赋无一不精、琴棋书画俱是行家。严修在天津被誉为近代津门四大书家之一(即华世奎、孟广慧、严范孙、赵元礼),克文作为他的入室弟子,得其真传,真、草、隶、篆全都精妙,信手挥洒,尽至臻境。   袁克文曾在临帖上面花费不少工夫,尤其是《兰亭集序》碑,更为他所钟爱,为此他曾搜集了许多《兰亭集序》碑的拓片。说起《兰亭集序》还有一段佳话。   昔日吴步蟾(字茂才)有一名贵的《落水兰亭帖》,十分难得。因吴是虞族人,故帖后还有鲜于学士的跋,此帖乃得自海源阁杨至堂家,其中尚夹有包慎伯、丁俭卿致杨至堂论《落水兰亭帖》信各一札。洪宪时,吴步蟾因上书劝阻帝制,被一伙热衷帝制的爪牙所难,几遭不测。于是,吴怀抱祖传的《落水兰亭帖》求售于王式通。王是识货的行家,便留吴便饭,仔细赏玩此帖。恰好袁克文来访,王将此事告知后,克文慨然说:“我愿意送你到天津,然后乘船回南。”袁克文将《落水兰亭帖》留下,遂陪同吴茂才一起赴前门车站。可是,到了车站袁克文才发现自己竟然是囊空如洗,一文不名,只好向仆从借了五元钱,买了一张车票送吴茂才去了天津。吴茂才感动地说:“《落水兰亭帖》应该改名为《五元一命兰亭帖》了。”袁克文回来,对《落水兰亭帖》爱不释手,日日临摹,并按吴步蟾的一句戏言,在帖上题《五元一命兰亭帖》。吴步蟾回家便以村塾自隐,及至段祺瑞执政时,有京兆尹某人又邀请吴茂才北上参政,吴坚辞不就,且说:“我可没有第二个《落水兰亭帖》,再说,世上也没有第二个寒云公子。五元难得,一命难全,我再也不进京了。”此帖后转辗到了于右任的手中,足称得上是一段文坛逸闻了。   一方面因为他的特殊身份,一方面也是因为袁克文的字的确到了火候,所以无论他走到哪里,总是有人找他求字。袁克文的字体清俊超逸,毫无匠气,既有云霞意气,又抱泉石襟怀,自然不同凡响。他兴致所来,遂到处留墨,囊中羞涩了,便挂笔单,煮字疗饥。他每次南游,都是来时肥马轻裘,回去时典当俱尽,他是公子哥的脾气,不愿开口向人告帮,便只有卖字一途。有一年他在上海时,住在大东旅馆,看看过不下去,登报鬻书,由方地山、宣古愚、张丹斧、冯小隐、范君博、余大雄等代订笔单小引云:寒云主人好古知书,深得三代汉魏之神髓,主人愈穷而书愈工,泛游江海,求书者不遐应,爰为拟定书例。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