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苏轼的反击 前按】从《功甫帖》之争漫谈鉴定的基本工作 余枫

从《功甫帖》之争漫谈鉴定的基本工作  


余枫


       《功甫帖》之争,随着国家级文博系统三位研究员论文的发表进入高潮,然拜读论文,可以说大失所望,文章的核心,无非两方面,一是根据对比拓本及对笔病的挑剔断《功甫帖》为根据以拓本为底本之"双勾本",二是对一些次要因素,如印鉴,翁氏题跋,在毫无图像对比的情况下质疑。
     现代鉴定的基本工作是什么?是足够的、能够提供分析共同点的数据(包括图像及文字),通过对这些数据资料的分析,寻找共同特征,从而帮助认定新情况,就是鉴定的基本工作。
     以《功甫帖》鉴定中上海博物馆两篇超过万字的长文为例,可以看出在这个基本工作方面是不够的,在图像数据方面,明显缺乏苏轼真迹中可用于比较的图像。而在印鉴,翁氏题跋方面更是缺乏图像对比。这种在学术上不严谨的文章,在学人看来,感觉论文作者,完全没做过数据的归类研究,大部分凭主观感觉及臆想写就。相信普通人也难以从中接受到明白的观点,而继续产生鉴定领域的神秘化的假象。
     如何做好图像资料对比这一鉴定基本工作的方法,在吴斌、李跃林、赵华等学者的文章中,可以充分了解。我于此道与他们相去甚远,但是我想,在这个大数据渗透到所有领域时代,我们可以获得比前人多出成百上千倍的图像数据及文字数据,获得数据、利用数据并非困难,困难的是如何改变旧的思维方法。而非留在象牙塔里,继续搬出前人旧语。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