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2013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十大事件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5 编辑 2013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十大事件 2014-01-09 09:15:43 作者:王可望 来源: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 425次浏览   2013年,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稳健发展的一年,无论市场是在调整,还是初显回暖迹象,艺术品市场都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市场始终在朝更健康、更规范的方向前进。这一年,发生了诸多事件,可以说无论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均为整个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或者警示。2013年已经逝去,希望这些事件中产生的正面的效应或者相应的思考和警醒能够延续,在新年之际,AMMA和你共同回顾2013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十大事件。   第一、最轰动的“真伪鉴定”:《功甫帖》“真伪之争”      苏轼《功甫帖》   事件回顾:   2013年9月19日中国藏家刘益谦在纽约苏富比以822.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037万元)购得苏轼《功甫帖》,之后围绕着《功甫帖》真伪的问题就没断过。一面是上海博物馆的单国霖、钟银兰、凌利中三位研究员通过研究认定刘益谦购得的《功甫帖》为“双钩廓填”的伪本;另一面是买家刘益谦认为上海博物馆的3位研究员的观点不尽相同、内容相互矛盾,同时苏富比方面坚持《功甫帖》是苏轼的真迹,并称将作出正式回应,同时保留所有法律追究权利。一场《功甫帖》“真伪之争”轰动了整个艺术界。   上榜理由:   这次博物馆专家和市场专家对“真伪”针锋相对的争论,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尚属首次,也许最终还会有分歧,但通过这样全面的会诊式鉴定和争论,可以普及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艺术鉴赏知识,对于未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规范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二、艺术品拍卖对外开放:苏富比、佳士得抢滩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    佳士得上海首拍现场 事件回顾:   继苏富比进军中国内地市场之后,2013年9月26日,佳士得中国内地首场拍卖在上海举槌,此次拍卖共汇集了42件拍品,总估价达1亿元,涵盖亚洲当代艺术、欧洲印象派及现代艺术、美国战后及当代艺术、瑰丽珠宝及翡翠首饰、精致名表、珍稀名酿及装饰艺术等多个类别。经过三天的展览、艺术论坛、私人洽购展和拍卖会等文化艺术活动,此次首拍总成交额达1.54亿人民币(2500万美元),超出之前估价。   上榜理由:   伴随着佳士得和苏富比进驻中国内地,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国际化的趋势更加凸显。虽然苏富比和佳士得在中国传统文物艺术品上受到限制,但它们在西方艺术和当代艺术两大门类中,占有资源优势,会给国内市场带来新的体验。另外这两家百年老店的服务品质和艺术品交易中的诚信水准均可以成为国内拍卖公司的楷模,希望这种“鲶鱼效应”今后可以有效地规避中国的假拍拍假、迟付拒付、关联交易种种弊端、痼疾。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5 编辑 第三、商务部研发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综合指数   事件回顾:   2013年11月6日,在商务部举办的“典当拍卖租赁”专题发布会上,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副巡视员张蜀东透露,商务部会同中国拍卖行业协会、雅昌艺术网等单位正在研究开展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指数编制工作,成熟后拟尽快发布。   上榜理由:   这是政府层面首次表态发布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官方指数体系。经过20多年发展,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已经成为拍卖行业中最重要、最有分量的内容,也是我国文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综合指数的研发不仅体现了政府对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发展的重视,也预示着政府将加大力度规范艺术品交易市场。   第四、北京市文化局批复的艺术品鉴定项目正式启动      中国艺术品鉴证备案服务   事件回顾:   2013年5月20日,北京市文化局批复北京雅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五家单位成为北京艺术品鉴定试点单位。雅昌艺术网成立鉴证备案中心,正式推出“中国艺术品鉴证备案服务”。8月28日,“诚信与传承”中国艺术品市场征信论坛暨中国艺术品鉴证备案中国行启动仪式在京举行。据悉,目前已有66位艺术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鉴证备案。   上榜理由:   中国艺术品的鉴定问题一直缺少政府认可的权威标准,使得艺术品真伪及传承问题一直是艺术品行业的一大顽疾,“中国艺术品鉴证备案服务”将对艺术品赋予唯一的“身份编码”,通过艺术家本人和科技鉴证,让艺术品真正实现传承有序。中国艺术品市场也将诞生自己的权威鉴定标准。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5 编辑 第五、万达天价购毕加索作品      毕加索《两个小孩》   事件回顾:   北京时间2013年11月5日,万达集团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1.72亿元(2816.5万美元)购得毕加索作品《两个小孩》引起业内不小的轰动。而万达艺术品收藏负责人郭庆祥透露这是万达购买国外艺术品的第一步,未来他们将购买更多西方艺术品。   上榜理由:   中国藏家开始走向世界。大连万达的这一事件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国际化趋势的一个重要表现,对西方艺术的购藏将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大趋势。   第六、曾梵志《最后的晚餐》领衔亚洲当代艺术破亿元大关      曾梵志《最后的晚餐》   事件回顾:   2013年10月5日,艺术家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在香港蘇富比以1.8044亿港元(约1.42亿人民币)成交,打破了此前由张晓刚的三联作《生生息息之爱》保持的7906万港元的中国当代艺术品纪录,同时也打破了日本艺术家村上隆的《我的寂寞牛仔》雕塑在2008年拍出的1510万美元的最高亚洲当代艺术品的价格纪录,成为首件突破亿元大关的亚洲当代艺术作品。   上榜理由:   作为今年秋拍首件过亿的拍品,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成功刷新亚洲当代艺术最高价,成为首件破亿元的亚洲当代艺术作品。这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一次飞跃,尽管拍卖会后众人对此各抒己见,褒贬不一,但作为当代艺术作品成功突破亿元大关,其划时代的意义是深远的。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5 编辑 第七、雅昌携手央视共铸央视财经雅昌艺术品指数系列      雅昌与央视合作启动仪式   事件回顾:   2013年11月8日,首届“艺术对话经济”论坛在798艺术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在论坛现场,雅昌艺术网和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正式牵手合作,会进一步在艺术品指数研发方面进行合作。   上榜理由:   这是中国首次由权威媒体联合发布艺术品市场的价值指数,对艺术品金融化的深度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央视在此之前成功推出的央视50指数和人民币指数,都产生了巨大的市场影响力。此次二者强强合作不仅仅是市场指数的推出,更是中国艺术品金融产品取得实质突破的开端。   第八、沈桂林“失踪门”      沈桂林   事件回顾:   从2013年12月7日,海南工商联副主席沈桂林与外界失去联系开始,到2013年12月18日下午,新闻媒体曝光“海南工商联副主席沈桂林携巨款‘失踪’疑非法集资超10亿元 ”。再到2013年年末沈桂林在东南亚某国落网,后移交给云南警方,随后由海南警方派员押解回海南。沈桂林上演了20多天的“失踪门”。   上榜理由:   沈桂林的“失踪”,直接影响到了北京的美丽道画廊,也波及了上海画廊和基金会,更牵动着整个艺术品行业敏感的神经。这一事件给予我们对画廊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更多的思考。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5 编辑 第九、艺术品电商化时代将到来:电商相继试水艺术品线上拍卖   事件回顾   今年双11期间,苏宁易购推出艺术品拍卖频道,成为国内第一家开辟艺术品拍卖频道的B2C网站。继苏宁易购之后,国美方面在12月份正式向外界推广“国之美”。目前在国之美上,只销售着书法和国画两类艺术品。在此之前,早在2000年,嘉德在线上线,揭开了中国艺术市场电商时代的序幕。近年来,随着淘宝、亚马逊等电商企业“反向”进入艺术品领域,进一步开拓了国内的艺术品电商市场。   上榜理由:   尽管目前艺术品电商现在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诸如艺术品的鉴定问题、电商的虚拟性、艺术品物流和保险系统不成熟等。但随着苏宁易购、国美在线等家电连锁巨头纷纷涉足艺术品电商领域,艺术品市场电商化趋势更加凸显。   第十、圆明园兽首回归      兔首和鼠首   事件回顾:   2013年4月26日,佳士得大股东、法国皮诺家族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鼠首和兔首。 此次捐赠的鼠首、兔首,为北京圆明园流失的十二生肖青铜像中的两件。国家文物局宣布将这两尊圆明园兽首划拨国家博物馆收藏,并将公开展出。   上榜理由:   皮诺家族从文物原持有人手中买下了这两件兽首,并向中方无偿捐赠,体现了有关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公约的原则精神,是对中国人民的友好表示,也有利于更多中国流失境外文物的回归。 【系列文章】2013年度中国艺术品拍卖公司成交额TOP10 【系列文章】2013中国艺术家成交额涨幅TOP10 【系列文章】2013中国在世艺术家成交额TOP10 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作为雅昌旗下独立第三方的中国艺术市场研究机构,其基于中国成立最早、数据最全的“雅昌中国艺术品数据库”,及其自 1993年至今统计到的600+家中国艺术品拍卖机构的13,000+拍卖专场中超过3,200,000件拍品成交及图文信息,以及在海外成交的中国艺术 品信息。在充分尊重和理解艺术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严谨的整理和分析,并据此运用统计学和经济学的方法观测艺术市场走势,分析艺术品类以及艺术家的市场行情,提供艺术品估价信息参考,并提供相关讲座和咨询服务。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