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33 编辑
他挽救了苏富比拍卖行 却因它77岁沦为阶下囚
2015-04-29 09:15:07 来源: 楚天金报讯
摘要:听说过苏富比吗?这家起于伦敦、世界上最古老的拍卖行,如今和“佳士得”并称全球艺术品市场的两大豪门。其中,大中华区客户去年在苏富比购买艺术品的总额超10亿美元。 去年以来,中国富豪刘益谦就屡屡在苏富比出手,收入明代鸡缸杯等珍品,轰动一时。泰康人寿董事长、湖北老乡陈东升创办的嘉德…
推荐关键字 陶布曼 苏富比
听说过苏富比吗?这家起于伦敦、世界上最古老的拍卖行,如今和“佳士得”并称全球艺术品市场的两大豪门。其中,大中华区客户去年在苏富比购买艺术品的总额超10亿美元。
去年以来,中国富豪刘益谦就屡屡在苏富比出手,收入明代鸡缸杯等珍品,轰动一时。泰康人寿董事长、湖北老乡陈东升创办的嘉德拍卖,一开始就是以苏富比为样本。
但苏富比曾经深陷亏损泥潭,资产价值仅为2000万美元。
拯救苏富比的,是一位美国富豪:A·阿尔弗雷德·陶布曼。
苏富比给了陶布曼前所未有的名望,却也给他带来了9个半月的牢狱之灾。
现在,91岁的他走完了自己起伏动荡的一生,荣光抑或耻辱,只任后人评说。
苏富比的“救世主”
苏富比的历史,要追溯到1744年的伦敦。当时,创办人山姆·贝克为约翰·史丹利爵士所藏的数百本稀贵书籍进行了一次拍卖。
拍卖会持续了十天,参加竞拍的除了书商,还有一些收藏家,总成交额876英镑。这就是拍卖作为一种行业最初在世界上出现的情形。
贝克辞世后,他的侄子约翰·苏富比(John Sotheby)继承了这份家业,苏富比拍卖行由此得名。
在苏富比起家的年代里,作为现代拍卖行业重头之一的画作交易,仍被私人交易商(如画廊等)垄断。直到二战后,苏富比的掌权人成了彼得·威尔逊,在他的带领下,拍卖行逐渐打破了交易商对画作市场的垄断,苏富比也因此迎来了黄金时代。
威尔逊比对手们更早地意识到,艺术品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于是,1955年起,苏富比走出伦敦,在纽约、巴黎、洛杉矶、休斯敦等地开设办事处,强势扩张。到1977年,苏富比在纽约证交所上市,得到了22倍超额认购,股价在18个月内翻了一番。
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苏富比陷入收购危机,亏损连连,资产价值减少到2000万美元。
1983年,“救世主”陶布曼出现,以1.248亿美元收购了苏富比。
在当时的苏富比管理层眼中,陶布曼是一位积极进取的企业家,手头拥有房地产、A&W根啤、电影院、写字楼、公寓楼、百货商贷以及许多在美国最有名的购物中心。但他同时也收藏有年头的大师作品以及十九、二十世纪的艺术品。他还是多家文化组织董事会的成员。
像卖根啤那样卖名画
成为苏富比新主人的陶布曼,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把之前主要服务于艺术品经销商的定位,改成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现代化零售商,不仅为顾客提供资金、保险、存储、艺术教育等服务,同时还给他们这样一种自我认知:我是一个聪明、有品位的人。而且,苏富比还提供渠道,让顾客能够变成收藏家。
他说:“卖艺术品跟卖根啤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根啤,英文名root beer,是含二氧化碳和糖的无酒精饮料,诞生于19世纪,最初是用檫木(产于北美东部的一种樟科植物)的根制成。中国人往往会觉得喝起来像风油精,但北美的人们对那种直冲头顶的清凉香气欲罢不能。
在陶布曼看来,“人们没必要买根啤,同样也没必要买油画。我们给他们这样一种感觉—这些东西会带给他们更幸福的体会”。
他靠批量邮递精美的艺术品目录来吸引顾客;允许买家赊账,同时给予寄售的卖家优惠;为主顾们举行聚会,无论售价如何,向卖家保证最低价格。
他在我国香港、蒙特卡洛和俄罗斯都开设了分支机构;引进了斯堪的纳维亚艺术品、维多利亚时期的油画以及摇滚纪念品等多个系列的拍品;他出手阔绰,公司在纽约的总部像宫殿一样宏伟壮丽。
经过一系列改革,到了1989年,苏富比的销售总额达到29亿美元;相比之下,诞生于1766年的佳士得只有21亿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