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8-12-22 14:36 编辑
2.真理的客观性,全体性与两类真理的划分。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怀特海说过:“科学的历史告诉我们,非常接近真理和真正懂得它的意义是两回事。每一个重要的理论都被它的发现者之前的人说过。”
那么真理是否具有非客观性,或曰主观性。李白的“白发三千丈”超越了人类想象的极限,这虽是隐喻,却说明人作为万物之灵,与自然,或曰山川草木产生联系的时候,与自然的融贯性方面,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文化现象,也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文明进程,尽管这种现象非常含糊,这种进程具有反复性(非常缓慢有时会发生倒退)。在西方文化概述与专著方面,至少有八部巨著涉及了这些方面,他们闪耀的名字与伟大的论述之名分别是:狄尔泰《诗人的想象力》,别尔嘉耶夫《美是自由的呼吸》,海德格尔《荷尔德林与诗的本质》,瓦尔特·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里德《艺术的真缔》,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萨特《自由之路》,阿伦特《过去与未来之间》。文艺门类虽小,图书种类也浩如烟海,我们在探寻知识的旅途中,不必读万卷书,却需读该读之书,路漫漫,其修远,文而化之,文须清新丰盈,如果可以加两部文学名著补充上面八部图书的不足,那么该是《卡尔维诺全集》以及那部很少有人读完却十分神奇迷人的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建议读徐和谨的译本)。
“米开朗基罗如同明亮的太阳,令绘画艺术焕发出新的光芒。(作为)伟大的现代艺术奠基人和创始人。他不仅是是一位创造者,他还利用自己的超凡力量,将艺术迅速提升至完美的巅峰。米开朗基罗达到了我们艺术中最为理想的境界,他以无畏的精神,率先探索了想象中不为人知的领域,米开朗基罗高于全世界。”(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长雷诺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