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画经稿,国际码头阅存后删除 [打印本页]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20-7-7 17:17     标题: 画经稿,国际码头阅存后删除

[attach]16265[/attach]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20-7-9 11:49

@国际码头,收到请回复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20-7-9 14:19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20-7-10 10:12 编辑

伞老,八部分,似乎加点作品,略作注解更好!


           作品再加个三言两语,或微言大义,或诠释说明更好!

           比如,南美秘鲁很早的“纳斯卡大地”图案,徐渭的“墨点不多泪点多”,八大山人的“沧桑入

          画”,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从读者角度来说,稍微容易

         理解些。水墨彩墨,开始是否就受到“上善若水”的影响?后来具体的,接受孔子的仁爱,

          孟子的忠义思想的影响?格物致知,其实很庞杂,屈原“上下求索”,

          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王羲之“不激不励”,颜真卿“金声玉振”,朱熹“月印万川”,王阳明“亭前格竹”都说明这些名人大贤也曾呕心沥

          血的探索过。。。最终,是否能到达“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境界,这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





           另,所谓文艺复兴时期,很多名作,是否略举几例,融合也好,比较也罢,让读者稍微知道大概,可能会好点,

           比如伟大的但丁。他的《论世界帝国》,蛮有雄心壮志的,和大同社会不同,却是较早具有“地球村”意识的文化巨人。

           他除了是被驱逐者,也是诗人,意大利民谣集大成者,对文艺复兴三杰影响不言而喻。。

            英国大画家康斯坦丁,透纳应该对印象派有启示作用。。

            画家莫奈,算是正式宣告了现当代艺术的诞生。。——西方,还是围绕着“真”,“善”    这两大支柱,探索  “美”的!!

            可能,到了梵高,才真正探索出了一些东西。。如伞老所言“色质如玉”。。算是告一个段落。。


            比较近的,画瓶子“隔离世界”的莫兰迪,“巍巍小花”的卡特林,从光色,到境界,从单纯,到宁静,

            这些纯粹的画家都交出不同的答卷,虽非百花争鸣,却是百舸争流,——无非表达自由,平等,博爱而已!





            我大致上,先谈这些。。。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20-7-9 14:20

@国际码头,收到请回复
王椿淳 发表于 2020-7-9 11:49



  @王椿淳     

             伞老,下完,并简单看了看!!。。。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20-7-9 15:53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20-7-9 21:35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20-7-9 22:04 编辑

王椿淳 发表于 2020-7-9 15:53


        东方12,欧洲7,当然,还能列举一些。。。
   

        文学是个特殊广大的门类,它本身就和画关系紧密,有些画家本身文学修养很高,而有些文学家对绘画也很有兴趣。

        略举两例:

        英国雷诺兹认为“米开朗基罗高于全世界”,实际上,米的诗人身份常常被忽略。

        梵高是否受到过“湖畔诗人”华兹华斯(1770——1850)的诗文影响,这是很有意思的事。

梵高的鸢尾花系列,和华兹华斯的水仙花,虽非一种花,内里精神却可能是一致的。


        同理,莫奈《大教堂》的辉煌,如果说没有受到雨果《巴黎圣母院》“命运”主题的启示,恐怕也说不过去!

        雨果(1802——1885)写这部巨著的时候,是在1831年,七年之后,莫奈(1840——1926)诞生。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20-7-9 22:19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20-7-9 22:37 编辑

王椿淳 发表于 2020-7-9 15:53


          莫兰迪,说了一段话,也很有意思:“我相信,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更抽象,更不真实的了。”

          他画了副风景,也是很不错的,技术自然不必说,情景很柔和可爱,虽是冷调,却是近景!

          他的作品,那种高级灰色,曾在前两年流行于服装界,甚至在油漆产品里,广受欢迎!

     

           八大是个挺重要的案例,一扫几百年沉闷的画坛,笔压明清,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绚烂至极,归于平淡,无我之境,晶莹透明。。魏晋时,“我”是独立重要的,“我与我纠缠久,宁做我!”

            八大,还是把魏晋极其以后堂宋元明的视觉体验,大大推进了一步。。

           

          心物相融的极致,就是那种“人人不流泪,不流血”(顾拜旦语)的理想境界吧。

           大人物的想法,总和普通人不一样的!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20-7-10 11:11

回复 7# 国际码头


    国老说的很对,很好。至于《画经》,已经在序中明确:“不涉画史,不辩画理,不作画论,不论笔墨,不列画人,不析画作,不究东西,唯形而上,纯以为画人进阶修身之玄微引导,也得为解人品画鉴人之特健丸。”正是因为形而上的考虑,所以不得不取舍再三,许多内容放弃了。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20-7-10 11:15

我个人希望,《画经》能够自成一个独立的系统体系,完全不同于前人所涉关于绘画的各类论述、观点,站上无限的高度,以启后学,裨益后世画家和鉴赏家。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20-7-10 11:19

当此万马齐喑之际,《画经》可为高阶指引,所以在第一章论述画本质之后,第二章即为“提格”,提格之事为当前重中之重。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20-7-10 11:30

国老,如今我最向往的是,有一天大家都认可浙江湖州是天下“两经之城”。公元八世纪晚期,陆羽撰写了《茶经》,成为千古名典;二十一世纪初期,伞老人著述了《画经》,未来是否能成为同样的经典之作?非常期待啊!如果没有足够的高度、超越前贤,没有完善的体系、自成一说,是不行的。《画经》稿还比较粗糙,尽管已经近百次易其稿,仍然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20-7-10 11:35

从写经书的角度,不可以用白话文的形式,而必得采用古文。之所以以四字为主,倒不是想往骈文上靠,以华丽文采吸睛,而是表述上的需要,经文必须有实在的内容内涵,无非觉得这样更加适合而已。但是如果全部用四字,则未免自我束缚,有些内容仅用四字是说不明白的,所以也参杂了一些稍长的句子。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20-7-10 12:12

从内容结构上说,采用了八章,分别是:
总画,也即指明画之本质,提升对“画”的认识,舍去了画的一般物质性和生活层面的特性,重在形而上的层面揭示画本质;
提格,重在提示画家考虑画格,拔高眼界,关注绘画作品格调、创作格局、艺术品格,脱离“猪猡”式的低端艺术生活水准;
累功,虽然没有放弃传统的“天才加勤奋”模式,却是隐含了“选择大于努力”的至理,同时强调了对于天赋的有效精准把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不断努力;
精技,主要阐述力由心出,力是技术精进的根本依靠所在,列出了力的几个不同层次;
画魂,一幅画作就是一个世界,所以某种意义上讲画家是创世主,否定了理念与再现问题,突出了画的自主性、自在性、可适性;
进道,道,存在于无时无处、身外身内,即便同意“道法自然”一说,也必须追求自然又不可一任自然;画家要把握空间、时间关系;画道与画招殊途同归;
寻源,首次提出三种气韵之说,提出由于法则牵动而产生气韵,重在“得体”;
最后是精神,“精神”是一个古老概念,但是之前没有人作深入细致的分析论述,这里细分为三种来源和组成;又提出真画与代画概念,特别是“代画”无感之说,其实涵盖了行画、废画、随意应酬、低端创作等等情况。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20-7-10 12:13

以上方面请国老提出建设性意见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20-7-10 19:12

回复  国际码头


    国老说的很对,很好。至于《画经》,已经在序中明确:“不涉画史,不辩画理,不作 ...
王椿淳 发表于 2020-7-10 11:11

   

        这不是画史,属于文化概说。。因为与其别人注解,不如伞老略论一下。

        这样,不仅有利于读者理解,更有利于“形象化”的传播。。

       经,还是重概括性,统论性的东西。。。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20-7-10 19:25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20-7-10 19:53 编辑
以上方面请国老提出建设性意见
王椿淳 发表于 2020-7-10 12:13



       前面的八章,我对寻源那章印象深刻。。

       当然了,还是老话,如果有画作或者大画家“风格性”的东西,作为补充,可能更好些。

        每章有三两例子,图画补充,似乎更有“雅俗共赏”之乐趣。。



        后面问答,有些简略,如果有启示未来的意味,可能会更好点。

        毕竟,所谓高科技,网络化,有可能带来的是一场笑话。

        原来,只是物流,客服而已,规模化没有满足市场需求,社交关系仍是很初级!


        画经一本书,不可能承担太多画外之事。

        但是,现实情况是,读者层还是很广大的,如果有十万,二十万读者,

        那么,文化普及的方面,还是要做考虑的。

        《明朝那些事儿》扩到七大本,印数超过2600万册,《易中天说中华史》(20本)印数累计超六百万册。。

         这说明市场海纳百川之外,还是有“无限”需求的。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20-7-10 19:47

国老,如今我最向往的是,有一天大家都认可浙江湖州是天下“两经之城”。公元八世纪晚期,陆羽撰写 ...
王椿淳 发表于 2020-7-10 11:30



           伞老可在一楼补充个简单的  图书封面。。

           全球化,地球村的宏伟过程中,会有许多意外之事,说好听点,是惊喜,说难听点,也算灾难。。

           火车,轮船,飞机运输了那么多物资,为啥还是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这个问题,让我感到非常困惑,因为另一方面,生产的产品饱和,卖不太动。。

           大数据,智能化或许过于空泛。。。。有些走题。。

     
            在春总理英明正确的领导下,网站虽然发展一般,线下还是丰富多彩,无比活跃的。


            据说,春总理也不满意,准备做个文化教育集团,初步规划,两万人吧。十个学校。。

             争取,山东申请上几个。。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20-7-10 19:48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20-7-10 20:10 编辑

——

        我把文化的层面,概论补充上来:

        文化,文而化之,原意“纹化”,用有纹饰的东西装饰物品,类似鸟类用羽毛装饰自己。。

        即便是远古时一种“动物性”的本能,也很有意思。青海柳湾古陶花纹,已经有四千多年历史了。


        文化的引申含义就是不断去除人类野蛮无知,自私自利的“禽兽”的恶性的一面,

        通过言行,外表,打扮,产品(作品),生活,环境,甚至通过爱情,友情,亲情,乃至通过社交,教育,企业文化,社区氛围,等等不同社会层面,

不断追求的高雅高贵的文明行为。


         文化的特点:

         1.美好的,正大光明的。

         2.乐观的,生机勃勃的。

         3.不肤浅,厚重积淀的。

        4.传奇的,非庸俗低俗。

        5.淡然的,非沉重灰暗。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20-7-10 23:29

以上方面请国老提出建设性意见
王椿淳 发表于 2020-7-10 12:13



        后面问答,有谈情的几句,如果把《道德经》之类,理解为“无情”不太合适。。

        不谈情,是怕主观影响客观,一旦过了这个阶段,比如技术完备,那就要“重情”了,甚至“纵情”。。

        老子,是个图书管理员,后来成为大师,其实,他书中是有些“淡情”的。。。如反对战争,同情百姓。。

         孔子,仁爱虽有很多种解读,但是,主要指人际关系,是没错的。

          孟子,比较复杂,他的义气观,简单理解为朋友,邻居关系,也有情感。。

          庄子,墨子,孙子。。。一大堆,估计简单汇总,还是仁义礼智信。。

         对比“自由,平等,博爱”这种概念,留五个字就很精简了(逍遥,是否和自由类似,我没有考证,我的理解是类似的。)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20-7-10 23:33

从内容结构上说,采用了八章,分别是:
总画,也即指明画之本质,提升对“画”的认识,舍去了画的一般物质 ...
王椿淳 发表于 2020-7-10 12:12




         这八章,是并列关系?还是层层推进关系?我没有看明白。。正文有多少字??

   
         我根据这八章,梳理点画家名字,包括欧美的,伞老看看是否和代表性作品相符??

  
          这些画家,作品,过几天补充。。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20-7-11 00:39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20-7-11 10:50 编辑
从内容结构上说,采用了八章,分别是:
总画,也即指明画之本质,提升对“画”的认识,舍去了画的一般物质 ...
王椿淳 发表于 2020-7-10 12:12



     总画:黄公望“苍茫迈逸,浑厚华滋”,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

     提格:王维“天下文宗,画中有诗” ,       倪瓒“苍凉古朴,静穆萧疏”。

     累功:韩氵晃“神气磊落,千古绝迹” ,   李公麟“行云流水,光彩照人”。

     精技:顾恺之“迁想妙得,以形写神”         米芾“天真平淡,不装巧趣”。

     立魂:吴道子“吴带当水,生龙活现”         王诜“笔墨精练,韵致深远”。

     进道:张萱“秀雅精工,清新出奇”             米友仁“溪上新荷,平淡天真”。

     寻源:梁楷“心之溢荡,出入无间”             八大山人“哭之笑之,沧桑入画”。

     精神:顾闳中“纸醉金迷,醉生梦死”          王冕“团花如玉,青山隐隐”。



       书法有旁证作用,不过,不是主要的,略提下就可,

       王家是琅琊王氏,三代为侯,才冠“琅琊”(美玉)之名,之前,主要是儒家传统,“不激不励”是这个名门望族由武转文的长期积累形成的。

       颜氏是颜回之后,“金声玉振”是其孔门四贤的传统。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20-7-11 01:20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20-7-11 01:22 编辑

范宽那副巨作还没有列入,有人用黄金分割,意境态式等各种方法解读,

        这当然是允许的,只要“说的过去”就可以,绘画没有唯一也不必求唯一答案。

        西画,有些麻烦,如果梵高那副《夜咖啡店》不自己做说明,一般人肯定又就进了坑了。

         梵高很认真的通过这幅画批判社会的罪恶,谁能想到他如此忘我?

         后期休养院那些作品是最好的,他不再批判,只是安静的记录。。



         这有点东西方文学比较的意味,贯通中西还很难,尽管不愁卖书了,

         文化还是考虑广大些,通透些,可能更好,这是市场的需要。。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20-7-11 01:23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20-7-11 14:33 编辑

西画例子,稍微住几天,再补充!!


        文汇出版社(上海)还可以,有本《文汇》月刊  杂志,可惜很早以前停刊了。

        不过,好像有本《文汇周刊》,还在发行。。。发行量还不小。。



       《文史知识》,《世界文学》还可以。文学盘子很大。。

       《美术》这种杂志,现在发行量不知道多少??萎靡不振。。。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20-7-11 21:14

伞老,发短信两条!!一看就可以。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20-7-11 21:14

伞老,发短信两条!!一看就可以。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20-7-11 21:14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20-7-26 17:22 编辑

……
      西画分类小例:

       1.总画: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高于全世界。”——雷诺兹

                       康斯坦勃,“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能够改变或者淡化我对你的爱,爱
你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无论任何艰难险阻。”——致妻玛丽雅

                       透纳,“在透纳之前,伦敦不曾有雾。”——王尔德

                      毕加索,“我的每一副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毕加索




       2.提格:拉斐尔,“拉斐尔的作品有种超越时空的纯粹美,看起来似乎理所当然。表面上的单纯,其实结晶于深邃的思想,仔细的计划和巨大的艺术智慧。”——贡布里希

                      普桑,“(普桑的作品)介于实证与梦境,视觉与想象,分析与描述之间的未知领域,普桑称之为愉悦。”——《牛津艺术史》

                      德拉克洛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整个艺术大链条里是最重要的一环,没有人可替代其重要性。”——波德莱尔

                      莫迪里阿尼,“我用一只眼睛看世界,另一只眼睛凝视自己的内心。”  “生命是少数人赐给多数人的礼物,是那些懂得并且拥有生命的人对那些无知无觉的人的奉献。”

                       安尼葛尼,



       3.累功:达芬奇,“人的美德的荣誉不知比他的财富的荣誉大多少倍。”

                       乔尔乔内,“如此巧妙的用色彩和光线统一了画面,就是在这个领域,画家乔尔乔内取得了革命性的成果”——贡布里希
   
                       提香,“他的绘画将无人可比,如果他学会了素描。”——米开朗基罗

                       鲁本斯,“他以非凡的自由精神和创新勇气主宰着你,征服着你。” ——德拉克洛瓦

                       伦勃朗,“艺术家的天职,是创造美的形象,而不是计算有多少个脑袋。”

                       巴尔蒂斯,“没有性格的表现是一种激情,是一种人体绘画中最强烈的一种。”——马克·勒博特




       4.精技:丢勒,“求知,以及通过求知去理解一切事物的本质,这是一种天赋。而真正的艺术,是包含在自然之中的,谁能发掘它,谁就掌握它。”

                    卡拉瓦乔,“坦率的说,卡拉瓦乔的工作标志着现代绘画的开始。”——安德烈·贝恩·若夫鲁瓦
  
                    布龙齐诺,

                    布歇,“布歇所表现的优美雅致,风流倜傥,诱人的媚态和高雅的趣味,他的才华,他的丰姿,照人的光彩,浓妆艳抹的肉体,还有荒淫放荡的行为俘虏了那些纨绔子弟,风流女人,青少年,上层社会人氏以及那伙对真正高雅的趣味,真实感,正确的思想,和艺术的严肃性一窍不通的人。”——狄德罗

                    克里姆特,“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只是一个从早到晚天天作画的画家……不管是谁想了解我——作为一名艺术家,唯一值得注意的事情是——应该去仔细观看我的画,并试着从画中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要做什么样的事。”

                    德加,“能够描绘下自己所见就已属不错。但若能画下记忆中无法看见之事会更好。这是想象与记忆共同作用下的变换状态。”

                    高更,“我们不是用色彩来画画,而是要赋予他音乐感。这种音乐感来自色彩本身,是其自然属性,有着神秘的内在力量,……作品色调和谐并发人深省即可。”

       5.立魂:米勒,毕莎罗,莫奈,卡特林

      6.进道:梵高,贾科梅蒂,莫兰迪

      7.寻源:罗丹,西涅克,克利

      8.精神:塞尚,马蒂斯,蒙克


      共   35  位。王国维论述:“伟大之形而上学,高严之伦理学,与纯粹之美学。”究竟有何关联?说

      实话,不太好论证。海德格尔的“Lichtung”  虽可翻译为“林中空地”,“澄明之境”,但是,用这

      种概念,理论去解释梵高的靴子的时候,还是牵强,因为梵高的作品,可能表达的还是一种直

      接的生活心酸,直观的落魄无奈而已!这就不是表达形而上,而是表达形而下了——还保留着

      纯粹性——这就是一双靴子而已。


              拜伦在《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中写道:“人类所有的故事都表明同一个主题,那就是过去的


     再现。首先是自由和荣誉,而这些消失后,财富、罪恶、腐败和野蛮终于降临。而历史虽然无


     边无际,内容却如出一辙。”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20-7-16 09:21

回复 26# 国际码头
哈哈国老,有意思,有意思。。。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20-7-16 09:26

这八章,是并列关系?还是层层推进关系?我没有看明白。。正文有多少字??

   
     ...
国际码头 发表于 2020-7-10 23:33


八章,就好比八音律,哆,唻,咪,发,少,啦,希,哆,是并列关系还是层层递进关系?都是,又都不是

总约4000多字。。。。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20-7-16 12:18

回复  国际码头
哈哈国老,有意思,有意思。。。
王椿淳 发表于 2020-7-16 09:21


       国画,范宽虽然重要,但是作品不太多,不如黄公望,石涛有代表性。
   
       虽然选一副作品也可以,甚至没有作品也可以。不过,我觉得,图像资料,能补充点还是补充点!

       比如汉画,人物画,纸绢之类,肯定没有了,        石刻,壁画有,这就是微言大义的意思。。

        汉代,非常长,如果空白不合适。比如霍去病雕塑,这是绕不开的。

        秦代,时间短,有很多重要作品。也可以略作梳理。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20-7-16 12:20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20-7-16 12:23 编辑
八章,就好比八音律,哆,唻,咪,发,少,啦,希,哆,是并列关系还是层层递进关系?都是,又都不是
...
王椿淳 发表于 2020-7-16 09:26



          西画那些,比较多,并不是侧重最好的画家,而是侧重转折,承前启后的。

          如德洛克洛瓦(对毕加索的影响),如毕莎罗(巴黎风情,德高望重),如克里姆特(材料的探索)。。。

          我的梳理,大致如上。伞老可以梳理下。。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20-7-16 12:33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20-7-16 18:34 编辑
回复  国际码头
哈哈国老,有意思,有意思。。。
王椿淳 发表于 2020-7-16 09:21


        略作梳理,会比较形象,容易理解一点。。。

        大师谈大师,是个很有趣的话题,比如康斯坦勃,透纳其实对印象派影响很大。。另外,英国文学当时有融汇作用。。

        巴黎,印象派和文学,雕塑,甚至戏剧,新闻,摄影等等,关系也很密切。。

        文化虽然宽泛,却不是很容易通过努力就可以获得。。从文化地理角度讲,它像大气候,土壤一样对艺术家及其作品产生影响。

        比如,文艺复兴为何出现在意大利,印象派为何出现在巴黎???这些问题虽然没有一定的答案,却需要深思。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20-7-16 14:28

国老,虽说这样的梳理,是必要的,不过我个人觉得更适用于释经,
而释经的事儿,我打算等《画经》公布天下以后,设计一个有奖征文活动,可以叫“《画经注我》有奖征文”,为期三年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20-7-16 14:29

到那个时候,国老若有时间,或对奖励有兴趣,你老也可以放笔写上一二篇的。。。。。~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20-7-16 14:44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20-7-16 15:35 编辑
国老,虽说这样的梳理,是必要的,不过我个人觉得更适用于释经,
而释经的事儿,我打算等《画经》公布天下 ...
王椿淳 发表于 2020-7-16 14:28



              中国的画,高级,并不专业,八大以后,基本没有画家。。。

              近邻日本,还出了几个画家,斋藤清,还有几个,水平如何,姑且不说。。

              这是离不开文化大环境的,国内,一些沿海发达地区,温饱问题初步解决,对文化有些许需求。。

               主要,国内文化底子薄,人口众多,文化普及任务比较艰巨。。

               所以,才可以考虑做点事情。。当然,以后条件好点,最好让专业的人去做。。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20-7-16 14:46

到那个时候,国老若有时间,或对奖励有兴趣,你老也可以放笔写上一二篇的。。。。。~
王椿淳 发表于 2020-7-16 14:29



           伞老可以写写停停,这样修改的文章,会有些自然,萧散感。

           就像漫长的夏季,或者冬季一样,虽然空寂,却又充实。。夏季比较明显,冬季不太明显!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20-7-16 14:53

微信图片_20200716143134.jpg 微信图片_20200716143210.jpg 微信图片_20200716143224.jpg 微信图片_20200716143228.jpg 微信图片_20200716143232.jpg 微信图片_20200716143237.jpg 前些日子陪刘老师。和尚是少林寺释永信的徒弟延秉

图片附件: 微信图片_20200716143134.jpg (2020-7-16 14:34, 146.85 KB) / 下载次数 496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6270&k=de0f99c7d2d7112568bf28dd59dd657f&t=1751715173&sid=v9q56G



图片附件: 微信图片_20200716143210.jpg (2020-7-16 14:34, 47.06 KB) / 下载次数 436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6271&k=4df50aee0377d29f8efd16631bb56d1f&t=1751715173&sid=v9q56G



图片附件: 微信图片_20200716143224.jpg (2020-7-16 14:48, 41.44 KB) / 下载次数 449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6272&k=05957cb07d5ab482d76aa163df8169b1&t=1751715173&sid=v9q56G



图片附件: 微信图片_20200716143228.jpg (2020-7-16 14:48, 60.84 KB) / 下载次数 451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6273&k=07b81c5e111ba0a26905657c0b260df4&t=1751715173&sid=v9q56G



图片附件: 微信图片_20200716143232.jpg (2020-7-16 14:48, 105.31 KB) / 下载次数 463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6274&k=7b5f4d6390c6eddaf847d4e86afa57c7&t=1751715173&sid=v9q56G



图片附件: 微信图片_20200716143237.jpg (2020-7-16 14:48, 119.19 KB) / 下载次数 472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6275&k=6718db714f2ef3f00d9049d93b9e58ea&t=1751715173&sid=v9q56G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20-7-16 14:57

到那个时候,国老若有时间,或对奖励有兴趣,你老也可以放笔写上一二篇的。。。。。~
王椿淳 发表于 2020-7-16 14:29



       26楼,西方画家那些,其实书很多,资料比较充沛,整理点不难。

       “逻辑性”差点要了印象派画家的命,吾国还有几个浪荡子,如常玉,好歹不至于被忽视,留下一篇空白!

        常玉的朋友在耶鲁设置了艺术史奖金,每年可以两个名额。。

      

        我给王师(他在英国普利毛斯)发了几张图片,请他一观,包括伞老相片。。
     
        我整理的属于大众书目,从哲学普遍性来说,这是形成“共识”的需要,从未来的角度说,

        有喜欢这行当的,可以少走几步弯路,这就可以了。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20-7-16 14:58

[quote]伞老可以写写停停,这样修改的文章,会有些自然,萧散感。

           就像漫长的夏季 ...
国际码头 发表于 2020-7-16 14:46 [/quot
关于《画经》,文字上大体就这样了,不会再作过多的改变。而且接下来又要去忙别的事了~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20-7-16 15:04

前些日子陪刘老师。和尚是少林寺释永信的徒弟延秉
王椿淳 发表于 2020-7-16 14:53


         我看了点纪录片。永信他师傅那代,出了很多事,当时有三个主持,其中有个素喜,辈分高,收徒不严,

          导致他下面的  德字辈,被驱逐出山门,后来,有个德建,人还不错,一直坚持下来。

          德字辈,比永字辈高两辈,但是,德建基本修医为主,普通僧众。

           这些纪录片,央视体育台2010年左右,播放过,总名叫《今风细雨江湖》,伞老可一看!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20-7-16 15:05

[quote]伞老可以写写停停,这样修改的文章,会有些自然,萧散感。

           就像漫长的夏季 ...
国际 ...
王椿淳 发表于 2020-7-16 14:58



          好的,期待伞老大作早日出版发行。。。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20-7-16 15:07

回复 40# 国际码头
总的想法是,用自己的方法论写写中国画史,大约需要十年时间。主要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比较烦琐。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20-7-16 15:11

现在大陆写中国画评论的,除了传统的堆砌式、线性罗列式的编年体法,基本上都是外国人包括美国日本英国等、以及台湾人的一些方法论。中国画论作者几乎严重缺乏自己的方法论。不改变这一点,是永远没有出息的。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20-7-16 15:21

回复  国际码头
总的想法是,用自己的方法论写写中国画史,大约需要十年时间。主要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比较 ...
王椿淳 发表于 2020-7-16 15:07



         八大之后,确切说,是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如果没有常玉那几个人,绘画就空白了。。

         八大之前的画,考古文博意义更大,过多拔高艺术性,不太合适。。



         方法也好,作品本身价值也好,主要的是社会层面得到一些承认,哪怕只占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比例。

         否则,只剩下一大堆票子,或者和娱乐圈排一起。。

          不如搞金融行业,或者直接搞影视。。尽力做点就可以了,为了吾国吾民。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20-7-16 15:24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20-7-16 15:31 编辑
现在大陆写中国画评论的,除了传统的堆砌式、线性罗列式的编年体法,基本上都是外国人包括美国日本英国等、 ...
王椿淳 发表于 2020-7-16 15:11



          思维确实有问题,老郭谈过那个南艺的博导陈传席(以他为例,不是针对他),很吓人。。。理论一套套的,哈哈哈。。

   
           汉语言,也有笼统模糊的地方,还有——悖论。。文艺的悖论,更难绕出去。。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20-7-16 15:44

现在大陆写中国画评论的,除了传统的堆砌式、线性罗列式的编年体法,基本上都是外国人包括美国日本英国等、 ...
王椿淳 发表于 2020-7-16 15:11



         伞老,有事留言就可以。。。图片保存这里也可以。。

         我基本上没事,就会在这里整理点资料,图书,主要复制点标题就可以!!。。

          文章,也摘录一些标题,都在最下面两个版里!!。。。这里,真清净。。。!!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20-7-16 15:48

现在大陆写中国画评论的,除了传统的堆砌式、线性罗列式的编年体法,基本上都是外国人包括美国日本英国等、 ...
王椿淳 发表于 2020-7-16 15:11




         国内,可能习惯了文学式写法。。

         艺术式写法,还要努力学习,加上艺术史(文献)不够专业。。

          所以,才比较落后。。。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20-7-16 15:51

现在大陆写中国画评论的,除了传统的堆砌式、线性罗列式的编年体法,基本上都是外国人包括美国日本英国等、 ...
王椿淳 发表于 2020-7-16 15:11

     

         国家画院,也拍了几十集,每集半小时左右,在个小频道播出。。

         就是个人物栏目,介绍性的。。《美术》主编主持,也有自拉自唱的味道。。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20-7-16 16:57

伞老,有事留言就可以。。。图片保存这里也可以。。

         我基本上没事,就会在这里 ...
国际码头 发表于 2020-7-16 15:44



    好的。。。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20-7-16 18:05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20-7-16 18:16 编辑
好的。。。
王椿淳 发表于 2020-7-16 16:57



      最近,看了个书讯,李学勤《字源》,三大本,已经卖到  六百元。

      天津,辽宁联合出的。。。。另外,看了央视  一个浙江师大老教授  蒋风的纪录片,刚刚播出的。



       另外,传说  中国能源大学,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也不了了之。。

       这是一个龚省长做报告时,提到的。18年提的,现在两年过去了,也没影。

      传闻很多,有说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区(在青岛)为班底建设这个能源大学的!

      地都准备好了,五千亩,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康复大学落地了。。占了海迪大姐的光。。

     山东好大学不多,除了山大,就是海大,海大还被嘲讽为海鲜大学。

      哈哈哈。。。青岛是单列市,天津落地一个核工业大学,青岛还无法和天津比!!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20-7-19 17:22

好的。。。
王椿淳 发表于 2020-7-16 16:57



      给琴岛大布衣写了篇小八股文,伞老搜  陈浩就可以看到。。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20-7-20 11:56

回复 50# 国际码头

搜不到,发上来看看?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20-7-20 12:51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20-7-20 12:53 编辑
回复  国际码头

搜不到,发上来看看?
王椿淳 发表于 2020-7-20 11:56


   艺展艺讯     版,第一个帖子就是。。


    标题是     海风汉韵——陈浩书法作品展 (徐州博物馆)。。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20-7-20 12:55     标题: 26楼有参考资料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21-1-9 16:14 编辑
回复  国际码头

搜不到,发上来看看?
王椿淳 发表于 2020-7-20 11:56


        《画经》简说         2020.12.5

        人要了解世界,离不开观察自然,认识自然:鸟飞鱼跃,日升月落,朝霞满天,大道光明。
        眼睛为心灵的窗户,人类的生活经验七成靠视觉获取,但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眼睛,追不上马匹的脚步,也看不全一株大树上茂密的树叶。绘画的本质是模仿,重构,经验,诠释,启示,《历代名画记》则强调“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
        米开朗基罗的《圣家族》简洁崇高,仅仅布折的画面处理就可以让艺术学徒学上十年,他的雕塑《大卫》的胸脯如大海般奔腾起伏,又有几人能看明白?雷诺兹仰望这位巨人时曾说道:“米开朗基罗高于全世界。”借此表达对大师的敬仰。毕加索的鸽子一挥而就,这一挥,既有几十年功力,又有超越常人的天赋,否则,他做美术教师的父亲怎会甘心交出画笔?莫迪里阿尼的线描具有非凡的融贯性,简练的形体饱含着巨大的创造力和鲜明的艺术风格,绘画的巨匠们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这个不太纯净和繁琐无比的世界。
        石涛有《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名作,近看是山水,远看是点线面,画中有无声曲,只是高雅之音向来知音很少。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犹如盛世衰歌,却又雅致沧桑,世人但见笔墨的种种好处,却不知“生生不息”的深意。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李白行吟图》更是如椽大笔,挥写方遒,行到水穷,坐看云起,绘画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的享受,还有心情的愉悦。
        “乘一总万”说的是总体关系,“举要制繁”说的是主次条理,“气吞万里如虎”,“上善若水”,古人善用比喻来说理,绘画的本质当然是表达美,而美的双足支撑点是真和善。“谦谦君子,比德如玉”,古人的向往与实践都是充满了诗意的。


        只是单纯的描绘,这是画之小技,不难掌握。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动物人物,菜果陶瓷,诸类物象,若方若圆,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十指同而不同,造型亦然。马蒂斯绘画的简洁崇高,敏锐轻松都给人以巨大启示,震惊。可是,当时他们这些前卫艺术家被称为“野兽派”,“崇高是天才的尺度。”李斯特在评论钢琴大师肖邦的作品时如此赞叹道。
        大道至简,美德如金。人类不仅在远古时期就通过岩画上的牛羊来表达丰收的喜悦,满足自我欣赏的简单需求,到了汉朝时有了《迎宾图》,《四神云气图》这种诡丽清爽,精世骇俗的伟大作品,宋时《桃坞醉归图》,《渔村小雪图》更是一派乡野田园风光,“女儿山头春雪消,路旁仙杏发柔条”,从占有到保留,从纵情到表现,人类的双眼似乎看的更久远更有趣味了。
        拉斐尔《美丽的园丁》散发着圣母慈爱的光辉,禽兽看到这样微笑的作品都会动容:露珠儿的草地,一尘不染的蓝天,理想化的天国都是纯净无忧的,整副画作犹如安宁祥和的美梦,后来这种美梦从浪漫激越变得沉重激奋,莫迪里阿尼大大简化了形体,强化了大色块的对比,他把人物的脖子“优美”的拉长,表情也柔和恬静了许多,或者说困惑含糊了许多,天使降落了人间,或许可以说,他眼中的对象更多的是在强烈的表达“世界”。
        倪瓒就喜欢笔简意深,追求完美,完美就是执着,就是专注,就是以少胜多,就是春风轻吹,倪瓒的画看起来平静无比,其实多少透露着几份骄傲,他不仅是书画家,还是藏书家,鉴赏家,其趣味应该是超过很多收藏家的。元朝绘画的成就来自唐宋绘画的滋养,而王维是深知“画是无声诗”的道理的,所以《溪雪图》中山水风光里流淌着清淡的诗意,就是那种从陶潜一直流到李白的文雅,于是王维画中仿佛有了淡淡的酒意,画未醉,人已昏沉。
         提格,提升的是品格,格调,情思,畅想,“寄兴高远者多秀笔,襟度豪放者多雄笔”。创化比进化,速度要快许多,只是人无品则画无品,人有品则画千古,好比“从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画中如果缺少了神秘而狂乱,隽永而厚朴的东西,则如水煮枯草般索然无味。“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古人用真,妙,能,逸诸品争锋,孰高孰下,品者自知。

   


        绘画呈现一种“结果”,习画,赏画是一种“过程”,书山有路,画海无涯,过程和结果是不一样的。伦勃朗的素描《大象》既有过程,又有结果,作品展示了画家强大的把握能力和概括能力,而看他的油画作品,距离现代性的艺术还有巨大距离。伦勃朗的时代是绘画史上重要的转折点,艺术家的“孤独”标志着技术性绘画到了尽头,画家的个人价值与艺术品的社会价值之间也开始有了独立性。
        勤奋对艺术天才来说也是基础,奋然前行几十年,双手空空者大有人在。绘画苦中带乐,闹中取静。既有时代文化的积淀,又有人生一步一脚印的感悟,人类文化的皇冠是绘画,它创造爱、自由、平等、协同、包容、融合,甚至时尚,前卫,实验等概念,名词,观念,方法等,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它是一个最势利又最无私的行业。
        达芬奇的绘画水准举世公认,但他画画的过程很慢,这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小心。因为绘画不是单纯的技艺,眼睛这个高贵的器官采集,分离,净化的图像,需要反复修改调整,更需要慢慢思考,自然哲学要比精神哲学要复杂许多,提纯删减起来过程肯定漫长。巴尔蒂斯的绘画有的反复修改需长达十年左右,他认为绘画中不存在自我,他的画里充满木偶、傀儡似的人物,场景犹如空荡的另一世界。物自相里有着更真实的自我,即使势相万千,严肃的历史题材里仍然充满着凝重感,厚重感。他的绘画表现技法不仅是具象的,还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和当时的前卫艺术潮流格格不入,可是,毕加索很推崇他的作品,认为他是二十世纪最有特色最文雅的艺术大师。
        韩滉是个大画家,《五牛图》展现了盛唐气象:自信而从容,悠闲而镇定,唐朝的绘画是个突飞猛进的时代,表现风格已经比较成熟了,这说明绘画既受文学,雕塑,歌舞等不同文艺门类的影响,又受到韩滉这样的绘画宗师的推进,如果没有《五牛图》,《簪花仕女图》这种代表性杰作,我们是无法清楚认识唐代大画家的真实水平的。到了宋代,典雅变成了文雅,这既是时代的变迁,又是画家的追求,比如李公麟的绘画也很了不起,但开始纤细薄弱起来,据说《五马图》神采动人,但人物的造型依旧是工巧临习,这说明绘画过多追求技巧容易走向工匠,李公麟的画和韩滉的画比较,如厚实,厚重,概括,质朴,火候等方面,都是有差距的,这不是一种退步,而是一种调整,就像颜真卿的书法深刻影响了宋代大书法家一样,但是宋书家面貌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绘画画好了很难,如恒远,追忆,沧桑,空寂,嬉戏,博爱等画面效果,没有丰富的人生经历,炉火纯青的技艺,死地后生的勇气,观剑识器的博学,恐怕是画不出好画来的。牛顿曾感叹:“天才是长久的耐苦。”绘画的难是不言一字,尽传大自然的真谛,既须画进,又须品出,空间中的平面,立体,装饰,意象,符号,诗意等等,更是玄奥无比,有所指又无所指,比文学纯粹也深远更多吧!
        当我们面对绘画之时,常有不过如此之感,然而,实际上,人类的整个文化史的精华大部分浓缩在绘画这个门类之中,绘画是一种高级文化形象复合物,它饱含人类智慧的火花,又是人类攀登文艺高峰时最为人为的东西之一,人类的创造性活动,也以绘画最前卫和最激越,因为绘画不仅需要画家从激烈残酷的竞争中出类拔萃,还需要经受住时间的慢慢清洗。





         技法精熟,笔力纯正,是一种专业性的要求,“笔走龙蛇”,“笔惊风雨”是种夸张而又形象化的说法,王椿淳先生列举“笔力,画力,化力,境力,意力,自然力,天力,道力,天上力”九种力,无非是蓬勃的生命力的活泼体现而已,用东西融合的话来说,“笔走龙蛇”是一种旋律感的自在,“笔惊风雨”则是一种化合性的挥洒自如了。
        学古,学自然,最难的是学自己,技法磨的是手,眼,笔力磨的是脑,心,“墨池”洗的是无知,自私,和欲望,换来的是善良,温暖,光明,希望,自由,“是非死生,荡而为一”,无执,无我,也就淡静许多,陌上花开,万紫千红。
        德加是近现代绘画史上职业化程度最高的画家之一,他不仅在时代变革的大浪潮中固守具象绘画的底线,还在广度,深度上不断深入开拓,没有德加,印象派绘画会失去古典保守的高贵美感,有了德加,甚至舞女雕塑都灵动可爱起来,高贵感一直是现代绘画所敬畏的文艺传统内核,高更作为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更是费尽心机的去概括画面,寻找突破。让大色块对比成为自己画面碰撞的现代性绘画核心要素,一不小心,他开拓出了装饰色彩的新路,他的绘画风格以创造某种完全自主的东西为主,色彩调子非常亮丽而轻松 。怪才埃贡·席勒是奥地利画家,他没有沿袭其导师克里姆特华丽甜美的路子,而是一直以神经质的线条和粗野狂躁的风格表达偏重于主管内心世界的绘画,可惜不到而立之年就去世了,所谓天妒英才。否则,他一定是个前途不可限量的画家。席勒虽是个例,却至少印证了亚力士多德的一句名言是对的:“所有天才的头脑无不是和疯狂相连的。”
        顾恺之展现的是一种天纵之才,《女史箴图》让我们不太相信人的技艺可以如此神奇,除了画面的古朴传奇之外,还有一种比真实更真实的奇幻感让我们流连忘返,文化史的魅力总是在不经意间打动我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绘画中的人物仿佛就在昨天,又仿佛在不远的将来会向我们走来,带着自信和微笑,带着欣然和传奇。米芾的山水画就有了更多普世价值,从赤子之心的天真,到灿烂的五色文,米芾的江南烟云已和大唐气象不太一样,他努力寻找秦汉魏晋绘画的核心,米芾的绘画之所以称的上伟大,是因为他的画面更纯粹更空灵,空间博大苍茫,诗意万千的完美诠释了江南秀润碧玉般的特色。
        技艺精熟是大匠,巨匠。从庖丁解牛到卖油翁的故事,技术在不断演进,史载郭熙临李成《骤雨图》六副,笔力从此大进,这笔力不仅是“力拔山兮”之力,更有胆气,功力。手摹心追,取象不惑的魄力,熟能生巧,举重若轻的能力都会慢慢具备。张载认为道即“天地之大义。”文天祥则认为浩然之气会“含和吐明庭。”技术精熟会去掉板,刻,结诸病,色彩也无灰,脏,薄之弊。
        技近于道,道是一种单纯,明确,灵慧,崇高,广大的观察和表现方式,“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徐渭的吟唱表明画家开始了自我意识的觉醒,天才的画家开始从内在的品性中寻找万物有灵的秘密。




         魂魄非目所能见,魂,阳,动;魄,阴,静。阳魂为用,阴魄为体。“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亦兮为鬼雄”屈原的诗词,类似如今的戏语“小宇宙爆发”,一下点出了魂的习性,歌词中似乎更明确的的说出了魂的趣味性:“我不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过去和未来?”大自然的强酸环境下仍有各种微生物在生存生长,深达七八千米的深海环境中仍有生物生存,这就打破了人类原先一般的固有认知。火山,地震,海啸是地球生长发育的一部分,它们不会因人类的喜恶而增删,而绘画正是从直观角度让人们从视觉上认知不可思议,甚至颠倒逻辑之事物。
       国魂,民族魂指崇高,丹青留史的人物,龙战于野,血荐轩辕,都是不朽的传奇。诗魂,花魂指人格精神,黛玉葬花,梅妻鹤子都是著名的典故。魂会被丢掉,又会被叫回来,“黯然消魂,失魂落魄”说的大概都是这个意思吧?霍去病墓前雕塑浑厚雄奇,画家看后惊呼:“魂兮归来!”山花烂漫,就是阳光雨露的环境中生长的更自然顽强一些,所谓扎根山石,迎风而舞吧?我们常说的“魂牵梦绕”就是指绘画带来的视觉张力和心理冲击力吧!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20-7-20 13:25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21-1-2 13:29 编辑

——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20-7-20 13:45

——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20-12-30 16:15

——




欢迎光临 武英书画 (http://www.wy2010.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