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欣赏郭泰来的画有感(哥白尼的学说)
[打印本页]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2-9-25 18:57
标题:
欣赏郭泰来的画有感(哥白尼的学说)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15 编辑
欣赏郭泰来的画有感(哥白尼的学说)
下载
(103.08 KB)
2012-9-25 18:57
图片附件:
未命名.jpg
(2012-9-25 18:57, 103.08 KB) / 下载次数 690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6753&k=638fa16a70f4f0614bd6357d129d7644&t=1751749206&sid=HzeKly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2-9-25 18:57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15 编辑
下载
(47.41 KB)
2012-9-25 18:58
右面部分
图片附件:
未命名002.jpg
(2012-9-25 18:58, 47.41 KB) / 下载次数 571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6754&k=96819af14c798135cdcc1dfd062d961d&t=1751749206&sid=HzeKly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2-9-25 19:07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15 编辑
这是一副横178厘米,纵48厘米的辉煌巨制。 左面一堆巨大的石头,青色,紫色,红色为主,被墨线勾勒住,沉稳而厚重,占画面五分之三面积的是红色,橙色的巨石,巨石之上,树木参次交错,光色辉映。右面,淡紫,褐色的巨石轻轻堆积在的边沿,湖水上闪耀着金色的光亮。 民间画诀云:紫是骨头绿是筋,配上黄红色更新。色之杂多整合,在单纯鲜明的效果达到极致的同时,还要满足观者自由平和,轻松欢快的欣赏心理感受,固然有材料,观念的创新应用,而创作者的天赋才情才是控制画面的决定因素。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2-9-25 19:31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15 编辑
清代方薰在《山静居论画》中说:“设色不以深浅为难,难于色彩相合,合则神气生动。”观此副画作,作品本身的色质视觉效果,将作品的形式结构压倒了次要的位置,或者说,色彩本身,已经成为画面的决定因素,这是极其罕见的。 色彩要做到“色多不繁,色少不乱。”除要遵循色彩搭配基本规律,更要有打破传统色彩规律的勇气与毅力,此作对“青间紫,不如死。”和“惟有紫少画真好。”就提出挑战,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创新,这是很有意义的。 “百千万色,互相映饰。无量光炎,照耀无极。微风徐动,吹诸枝叶,。。。。。。皆得六根清澈。” 色彩的高峰,吸引众多艺术家探险,只有少数人能欣赏顶峰的风光,让我们慢慢走,尽情欣赏吧。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2-9-26 10:28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15 编辑
恩,色彩不只是质料,也是形式构件。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2-9-27 17:49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15 编辑
[quote]恩,色彩不只是质料,也是形式构件。 观此副画作,作品本身的色质视觉效果,将作品的形式结构压倒了次要的位置,或者说,色彩本身,已经成为画面的决定因素,这是极其罕见的。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2-9-27 22:59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15 编辑
是呀~~~~~~~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2-9-28 19:50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15 编辑
1 。鱼知渔否? 鱼是一种自由逍遥的象征符号 ,它在漫游 ,它在滑翔,海阔凭鱼跃则是一种天高海阔的无边的浪漫意境。 远山是由土黄,浅绿和朱红搭配的,非常优美安静,近景右下是类似荷蓬的六个球体,与远山的方体形成呼应对比的基调。 中景近景则是约占画面三分之一面积的水面,浅绿,浅蓝为主,点缀一些淡黄,大红色的色块,画面显得清爽而又响亮。 左上的题字是:“艺术家是接受情感的容器,不论情感是从天空,从地上,从过路人的脸,还是从一张蛛网而来。”结合题字看画面中心的桃红柳绿的小舟,似乎容易明白一些:艺术家探索美的过程和渔夫打鱼的过程极其相似,一网下去,期待很多,可能是满载而归,也可能是一无所获。 和渔家不同的是,艺术家是带着真诚的情感发掘美,呈现美的。观众,又有几人能了解这种”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情思和“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惊心动魄的奋斗过程呢?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2-10-1 21:20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15 编辑
2。创造新世界 画面中间占三分之一面积的是半工字体,箭头体,方体,半弧体,右下是蓝色的海或湖,左中是螺旋形符号,左下是几颗巨大的圆形石头,上面有两棵小树在生长,右上则是鲜艳规则的山体形块。 整个画面犹如女娲补天后刚恢复的生机,阳光格外明媚,万物都憋足了劲,一齐喷发,然而氛围却又无比欢快轻松。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2-10-1 23:00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15 编辑
泰兄非常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他是在画一副画,而不是画什么景。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2-10-1 23:02
他的画法简单,但色彩的安排却是人所不及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2-10-1 23:07
这次上海双年展上,一个外国艺术研究机构发布了一份针对中国美术馆所藏175件作品的色彩研究报告,指出:国家的色调中间色是浅棕色。太有意思了。。。。。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2-10-3 19:27
泰兄非常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他是在画一副画,而不是画什么景。
王椿淳 发表于 2012-10-1 23:00
但是,在写解读文字的时候,要多打比方 ,多引用,提高人类的情商,比提高智商难多了。
欢迎光临 武英书画 (http://www.wy2010.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