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李天才的画
[打印本页]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2-11-26 15:52
标题:
李天才的画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55 编辑
下载
(7.36 KB)
2012-11-26 15:52
1958年生于天津 198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任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 小时候在芦台姥姥家长大。至今能说一口标准的芦台话。他是中国最杰 出的青年画家之一,被美术界称为最有灵性的天才式艺术家。现任天津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副教授是,学术委员会委员。 李津的画,取材于“普通人的普通画法”,通过对生活场景的描绘,反映了亲情之间的微妙情趣。他对素描的理解涵盖于中国水墨画的技法之中,并将当代表现色彩和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在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中找到了一条有着独特风格的当代艺术的发展道路。冯骥才评价他的画时说:“李津的作品总是理想主义的回归于昔日的田园;至于他那种在东方的乡土的文化驱壳中变异的现代形象,应是一种深层的富于哲学启示的精神象征和文化象征。”本书为好画家书系之李津作品集
图片附件:
d01373f082025aaf145e0bbbfbedab64034f1a55.jpg
(2012-11-26 15:52, 7.36 KB) / 下载次数 269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7056&k=ed790e8f9edbcd40d3e594a39a544b58&t=1751756353&sid=Pp7pf4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2-11-26 15:52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55 编辑
下载
(48.99 KB)
2012-11-26 15:52
==========================
图片附件:
未命名.jpg
(2012-11-26 15:52, 48.99 KB) / 下载次数 256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7057&k=10199698e7dd2681c96eea0b5ce265a9&t=1751756353&sid=Pp7pf4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2-11-26 15:53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55 编辑
下载
(65.33 KB)
2012-11-26 15:53
===================================
图片附件:
未命名00.jpg
(2012-11-26 15:53, 65.33 KB) / 下载次数 299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7058&k=748f35cdb6e8abef8f39c55e5372a577&t=1751756353&sid=Pp7pf4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2-11-26 15:54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55 编辑
下载
(131.34 KB)
2012-11-26 15:54
=====================================
图片附件:
未命名.jpg
(2012-11-26 15:54, 131.34 KB) / 下载次数 310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7059&k=1c31e68da94dce811b6f6c1be8738db6&t=1751756353&sid=Pp7pf4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2-11-26 15:57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55 编辑
坏画李津 文/易英 李津算是85老将了,翻阅历史资料的时候可以看到,李津那时就是一个前卫画家,不好好按水墨画的规矩作画,画得很粗野,好像要搞抽象画的样子。其实李津不是搞抽象的,他只是墨用得很重,人物画得有些粗糙,显得傻乎乎的。当时有这个印象,后来就不大看到他的画了。李津是国画科班出身,本来应该画得很有 笔墨,很文人的,但他画得很不成熟,不是没有学到国画的基本功,就是故意不那样画,有点反学院的意思。这样一来,也把他划到了前卫艺术一派。年轻的时候气很盛,李津肯定是有搞前卫的想法,但初登艺术门坎也没有定位,年轻的时候一定位,往往一辈子就这些画下去了。抽象是80年代的一个标志,总是和前卫联 系在一起,也与西方现代艺术联系在一起,好像搞前卫的都要和抽象沾一点边。抽象有假抽象和真抽象之分,假抽象是画得很好,视觉关系和结构关系都还是传统的,只是用符号代替了形象。真抽象是本来就画得不好,或是没学到家,想画好而画不好,于是画面就有些抽象了,或者觉得画不好还痛快些,自由更加重要。李津不是抽象画家,从一开始就不是,但他和抽象绘画有些关系,搞现代艺术的人往往是学院派那一套搞不来的人,学院派有很多条条框框,按那样去画就显得很累,活得很不容易。很本色的人是搞不了学院派的,因为他要放弃自己很多东西去服从条条框框,李津是很本色的人,命中注定搞不了学院派,也注定他学不好学院派,不小心就走到现代艺术上去了,这样也可以掩盖本来就画不好的假抽象的性质。 假抽象可以还原到学院,就像康定斯基说的那样,一个三角形的尖角突破一个圆形的边线其力量如同上帝创造亚当时两个相接的手指。真抽象会还原到本性,从学院 的角度看,这种还原在形式上是很糟糕的,一看就没有基本功,线条歪歪扭扭的,形也不准,眼小鼻子大的,笔墨更别说了,和儿童画一样。看李津的画就是这样的感觉,虽然他不是抽象画家,就像是假抽象的还原,整一个假抽象的前世投胎。假抽象的前世投胎就是坏画,李津就是画坏画的。坏画是一种计谋,这种计谋的概念 就是:画不好好画就画坏画,或者,不是画不好好画,而是不愿意画好画,因为坏画更像一张画。这就是马蒂斯说的:我画的是一张画,不是一个人体。不过马蒂斯 还是早期现代主义,为艺术而艺术,为形式而形式。李津是在后现代主义,或是现代主义之后,坏画不是为形式而形式,是要表达某种观念,这种观念可能是隐晦的,无意识的,也可能就是一种策略。画如其人,画画很像人生。表演也是艺术,但是表演由着自己的性子来,那就成了舞台上的疯子,因为表演是要给人看的。画 画可以给人看,也可以不给人看,画面不会说话,没有文字的叙述,正好可以无意识地交流。人的欲望在精神分析学中称为快乐原则,与它相对的是现实原则。快乐 原则总是要服从现实原则,自然本性总是要服从于社会规则,否则就没法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画画也是这样,越是学院的,就越没有个性,越是好画就越灭快乐原 则。但学院毕竟不是社会,自由的个人总是抵制规则的束缚,抵制不住的话,就成画好画的好学生。 其实,坏画不是形式也不是风格,画在于人,本性中的有些东西并不是刻意的追求,你在日常生活中是什么样子,在画中就是什么样子,这是坏画的基础。在现实原则的制约下,人异化为非人,在传统社会如此,在现代社会更是如此。在传统社会父亲压制我们的时候,还可以跑到田野河沟树林山溪草垛里去玩耍,恢复一下童心和自我。现代社会尤其是后现代社会自然都离我们远去,我们都成了广告人、卡通人、电脑人,早巳不知道我在何方。我们只有在记忆中,在梦中,在潜意识的底层来还原自我。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还原或敢于还原的。谁敢把记忆深处的东西说出来呢?谁又能说出来呢?弗洛伊德说艺术家能说出来,所以艺术家有一个精神的避难所。李津就是画这样的记忆,但搞不清楚他是画显意识的记忆还是潜意识的记忆,哪是他父亲哪是他自己。记忆是模糊的,变异的,那是童年被遗忘的记忆,军人的形象就是记忆的符号,符号也因此模糊不清。记忆的深处是生命的欲望,它在潜意识中浮动,在现实中通过变形浮现出来,但仍然是欲望的生命。李津画出了强悍的生命和欲望的生命,他称为饮食男女,实为食色性也,本能男女。 李津的画坏在两个方面,一是把现代主义无法言说的东西言说出来,是后现代的经验、自传、身份,或精神的边缘,人们无法窥伺自己,也无法逃避自己,李津却直 率地展示自我,不过他是经过了符号的转换,人们可能会在愤怒、惊奇、羞涩中来识别这些私密性的符号,但那正是在非人时代正在远去的自我。二是符号的再现同样充满本能的力量,他作画的过程也在窥伺自我,总是消解学院的痕迹,回归原始的生命状态,他用粗糙的毛边纸抹掉笔墨,用颤抖的线条组合形象,艳俗的颜色、 笨拙的书法、欲说还休自言自语荒诞不经的题款,……原始总是相对于文化,野蛮相对于文明,文化和文明给我们太多的重负,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却无法摆脱,李津却做到了摆脱,他还原了自我,还原了本能,虽然有些粗野,但是,在不能承受之轻的生命中谁还能野蛮一把呢?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2-11-26 15:58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55 编辑
==============================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2-11-26 15:58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55 编辑
=================================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2-11-26 15:58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55 编辑
食色性也新文人画运动和李津的作品 文/栗宪庭 李津笔下的女人,有感而发,象他画的男人一样,表情也是懵懵懂懂的,傻得可爱,丑得诙谐,肥得诱人,作为李津的心理意象和性爱中的理想女人――充满了肉欲和艳情,崩紧的衣服,被撑开的衣襟,掩不住和突出的是肥艳和肉体的引诱,这是一种特殊的美感——带点邪恶感的肉欲,为相拥而美,而非时尚女性的骨感美,骨感美女作为衣服的架子,是为时装而美,为看而美。所以,李津笔下的性感肉感的女人造型,有种触摸的感觉,仿佛李津画女人的过程,不是在纸上,而是他触摸女人的过程。 传统文人画一向追求清高淡雅,多不以世俗之物入画,寄情隐逸,才有山水,尊崇高风亮节,才称竹菊梅兰为四君子。上世纪初齐白石,以菜蔬、瓜果,农家常见草虫入画,一变文人的淡雅,创造出一种清新的自然气息。李津以美食入画,更是一大创造。红烧猪头,油焖大虾,清蒸鲑鱼,素炒菜苔,每种菜肴,在李津的笔下,都类似文人画四君子的地位;一个鸡腿,两根萝卜,三只蟹爪,四头大蒜,仿佛都能和李津产生心灵上的对话。凡美食必配美器,李津笔下的杯、盏、盘、碟,碗、盆、勺、筷,乃至火锅、汤钵、茶壶、酒杯,既是盛食之器,更像藏家手中的把玩之宝器。日常所食,所见,所用之美食之美器,皆在李津的画中成为一个角色,与微醉、懵懂的李津作对话状,相对无言,惺惺相惜。 近代中国戏曲大师梅兰芳说过“俗到极处便成雅”,所谓大俗才能大雅。大俗就是在对俗――日常生活功利和困扰的超越中,把日常生活的情绪转换成一种审美情趣,俗就变成了雅。李津把爱吃、爱喝酒、爱做饭、爱女人皆作为人生和审美的需要,没有在生活之外另建一个艺术的金字塔。知道享受生活,才能给生活以乐趣,乐趣就成了李津艺术的“主旋律”,画画也就成了一种生活的享受,所以,李津画面中所有的形象创造,无论是男人、女人、美食、食具、茶具、花花草草,都充满了生活的情趣,诙谐好玩,让人看了忍俊不禁。 把俗语作为题画语句,首创于新文人画家朱新建,后来为多数新文人画家所采用,这本不足为奇,而李津把大篇幅的菜谱题于画面,则闻所未闻。而且李津一反传统 文人画留空白的做法,题款密密麻麻,使整个画面另有一种古代“书版”的美感。李津的字体,也多得益于中国古代书版刻字的感觉,其横笔细,竖笔粗,点、勾、 撇、捺,皆有书版印刷体的造型味道,但又用笔放松,所以,在笔画造型的刻削感和用笔松动之间,在结字求拙和用笔求媚之间,自有一种松与紧,拙与媚相对相生的感觉。 中国传统文人画讲墨分五彩,强调的既是墨本身的丰富性,同时强调的是以黑、白、灰为主调,因为文人追求淡泊的境界。而色彩对于李津强调的“享乐美感”,却至关重要,但李津在色彩的运用上,一是处处见笔,即强调色彩如书法般的笔法,一笔下去,如书法之一波三折,既是物象的形,也是笔法的形状。二是多不使用勾 线填色的方法,墨和色常常混合使用,勾线与各种笔法的墨块处处浑然一体,勾、点、染跟着感觉,线、墨、色随性情所至,既挥洒自如,又节奏分明。如他画的多 幅美食图,各种美食和器具,玲琅满目,嵌入到密密麻麻如印刷书版的字中,墨和色争艳,字和图辉映,斑斓,喧闹,热气腾腾。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2-11-26 16:22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55 编辑
下载
(69.11 KB)
2012-11-26 16:25
徐乐乐(1955-),江苏南京人。当代最著名的女画家,“新文人画派”的重要代表。 1976年毕业於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1978年入江苏省国画院。现为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工笔人物,画法上追陈老莲,别开生面,妙趣横生,清丽精致,古意盎然。作为“新文人画派”中的重要画家,徐乐乐以其精妙清雅的笔墨,画古人、写古意、和古韵、抒古趣,蕴藉着浓厚的画卷气。作为女性画家,不仅画妙,而且书法精绝,令人称道。是当代最受喜爱的画家之一,其作品具有长久的增值潜力。有《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画家丛书?新文人画徐乐乐》等行世
图片附件:
未命名.jpg
(2012-11-26 16:25, 69.11 KB) / 下载次数 288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7060&k=1d1d2d961a0126c9c14c079b84e83806&t=1751756353&sid=Pp7pf4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2-11-27 10:32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55 编辑
都不错,画有味道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2-11-27 16:17
食色性也新文人画运动和李津的作品
文/栗宪庭
所以,李津笔下的性感肉感的女人造型,有种触摸的感觉,仿佛李津画女人的过程,不是在纸上,而是他触摸女人的过程。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2-11-27 16:17
都不错,画有味道
王椿淳 发表于 2012-11-27 10:32
哈哈哈,确实很有味道。。
欢迎光临 武英书画 (http://www.wy2010.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