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今天看到一个和田玉石,价值不菲 [打印本页]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2-11-30 17:35     标题: 今天看到一个和田玉石,价值不菲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55 编辑 未命名02.jpg

图片附件: 未命名02.jpg (2012-11-30 17:35, 14.15 KB) / 下载次数 344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7069&k=fc1b6bb2df73e658a2aae63ac305ad71&t=1751757254&sid=HHD2mG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2-11-30 17:35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55 编辑 11斤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2-12-1 00:02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55 编辑 水泥?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2-12-1 09:11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55 编辑 [quote]水泥? 有包浆,图片不太清晰,玉石价格也暴跌。。 今年也不知道怎么了,收藏市场让人看不懂,伞老,不是你搞的吧??哈哈哈哈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2-12-3 09:57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55 编辑 目测此石系人造产品。明年我打算收藏一批当代人的砚雕作品,然后就坐等升值,哈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2-12-7 14:37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55 编辑 [quote]目测此石系人造产品。明年我打算收藏一批当代人的砚雕作品,然后就坐等升值,哈 砚雕没有潜力,不如收藏我的油画吧,哈哈哈~~~~~~~~~~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2-12-7 15:31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55 编辑 2009年12月22日,西泠拍卖五周年秋拍大典出色收官,其中一方砚台,最高成交490万元。这方砚台就是在收藏中堪称“石渠宝笈”级的沈石友、吴昌硕、邵松年铭的“和轩氏紫云砚”。 548.8万为加上佣金后的拍卖价格。

图片附件: 未命名00.jpg (2012-12-7 15:31, 27.26 KB) / 下载次数 351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7091&k=c00f8d7e47a0d13256089acb812315bf&t=1751757254&sid=HHD2mG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2-12-7 15:32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55 编辑 未命名01.jpg =============================================

图片附件: 未命名01.jpg (2012-12-7 15:32, 179.92 KB) / 下载次数 312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7092&k=28830871ad45605a0acf8f0ad78ab271&t=1751757254&sid=HHD2mG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2-12-10 12:09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55 编辑 好看~~~~~~~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2-12-10 12:09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55 编辑 [quote]砚雕没有潜力,不如收藏我的油画吧,哈哈哈~~~~~~~~~~ 期待看到你的油画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2-12-10 16:50

期待看到你的油画
王椿淳 发表于 2012-12-10 12:09



    搞了2副了,都不是很理想 ,第一副上面绿色 ,下面橘红 的背景,  女子是塑造的很平 ,估计要重新画遍 。

   第二张是紫红 ,绿黄为背景  ,刮刀画的 ,还凑合 。。

  尺寸为  165       90  。。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2-12-11 10:55

尺寸大一些的好,不错。颜色可以多上几遍,每一层薄薄的,多遍以后自然就厚重了,其实国画上色也是这样的,一二遍肯定不行。除非象泰兄画油画那样,在每一颜色中掺入少许灰色,则颜色自然沉稳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2-12-11 10:58

色彩不要搞得纯度狠高,那样就太“跳”,把握不好就会显得火气大;明度一般也不宜过高。否则,真的象杨柳青年画嘻嘻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2-12-11 10:59

国老不要急,慢慢来,逐步地就会熟悉色彩的各种特性,以及组合的效果。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2-12-11 11:02

而且你要知道,色彩这玩意儿总是多层次的,无论绿色 ,橘红 ,紫红 ,绿黄什么什么的,它们自身就有N多种,并且相互之间还有过渡与衔接,啥啥的,反正自己看得顺眼就成,当然能够对照大师真迹作为色彩参考是最好了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2-12-11 16:38

尺寸大一些的好,不错。颜色可以多上几遍,每一层薄薄的,多遍以后自然就厚重了,其实国画上色也是这样的, ...
王椿淳 发表于 2012-12-11 10:55



    这些,我考虑的道不是很多,颜色差不多就可以了,我不是很关注。

     主要是我的运气有些太好,我居然走的比较平坦,居然无师自通创作了,哈哈哈。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我看到伞老的哪个巨作,有了信心。。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2-12-11 16:40

色彩不要搞得纯度狠高,那样就太“跳”,把握不好就会显得火气大;明度一般也不宜过高。否则,真的象杨柳青 ...
王椿淳 发表于 2012-12-11 10:58


纯度高点,名度高点道不是很重要 ,可以通过别的手段调节下 。

   第一副不是很理想,我估计是手生  ,第2副似乎好点,一个是熟悉点了,还有就是,步骤慢些,反复调整,这个,效果也是不错的 。。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2-12-11 17:08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2-12-11 17:13 编辑

未命名0000.jpg
色彩不要搞得纯度狠高,那样就太“跳”,把握不好就会显得火气大;明度一般也不宜过高。否则,真的象杨柳青 ...
王椿淳 发表于 2012-12-11 10:58



    我其实对版画很有兴趣,老郭的色标和色彩普及后,我争取弄点,搞点版画什么的  。。

图片附件: 未命名0000.jpg (2012-12-11 17:13, 68.29 KB) / 下载次数 238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7113&k=8ea91a6fb7d110332d2bab0909c7c817&t=1751757254&sid=HHD2mG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2-12-11 17:15

未命名0002.jpg 、、、、、、、、、、、、、、

图片附件: 未命名0002.jpg (2012-12-11 17:15, 44.18 KB) / 下载次数 360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7114&k=557169292bb9f62b8c849e1569f3e4dc&t=1751757254&sid=HHD2mG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2-12-11 17:16

未命名003.jpg 、、、、、、、、、、、、、、、、、、、、、、

图片附件: 未命名003.jpg (2012-12-11 17:16, 48.46 KB) / 下载次数 374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7115&k=18196c4f34b4b02cdcbdb48579c19a62&t=1751757254&sid=HHD2mG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2-12-11 17:16

这三副是日本版画家 斋藤清 作品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2-12-11 17:17

复制个文章
================
日本版画家 斋藤清 作品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北京举行的“日本现代绘画展”上,我与斋藤清的版画有过短暂的惊鸿一瞥,但他的一幅《会津柿树》就此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十多年后,我访问日本时,正值深秋,一路上见到很多人家的房前屋后都长有柿树,虬蜷劲曲的树枝上挂满了丹红色的果实,压得树枝也弯了下来,非常好看,这令我想起了斋藤清版画中的柿子树。



    斋藤清和栋方志功是日本版画界的双璧,共同代表着日本版画的最高水平。和誉满全球的栋方志功一样,斋藤清在国际上也是获誉极多,他多次应邀赴外国举办个人画展,并多次荣获过威尼斯双年展金奖等重量级的奖。他和栋方志功一样有着苦难的童年,因为家境贫寒,小学一毕业就去当了学徒,以后便开始了一条摸索自学的路,曾以画广告为业,业余坚持版画的创作,在35岁时就在东京银座举办了自己的第一次个人版画展。

    斋藤清从1929年就认识了栋方志功,两人交往甚密,一起举办过两次“栋方志功、斋藤清二人版画展”。然而就个人风格来说,他们又各自成家,艺术取向和表现技法都截然不同,但这一点也不妨碍他们之间的友谊。在日本的画坛上,斋藤清和东山魁夷、栋方志功都是描绘本民族精神的高手,然而他们的旨趣却不一样:栋方志功以刻画日本人物的神貌为己任;东山魁夷以表现日本自然景观的情韵为兴趣;而斋藤清的目光则多集中在寺庙和民居这些人文景观上,他们三人的画共同组成了日本民族的全景。

    斋藤清一生所作甚多,题材广泛,很多日本的名胜景观都入过他的画幅,视野甚至远及塔希提岛。但最为人称道的还是那些充满了日本神韵的画作。日本的古建筑保存着中国唐宋时的旧貌,但又带有和式的国韵,檐牙高啄,器宇轩昂,饱经沧桑之后在古旧黯淡中带有一种庄严肃穆,是日本列岛上最吸引人的风景。

    斋藤清把这些古建筑纳入他的画,使人生发出一种思古之悠情。他虽然取之于古建筑,但却迥异于建筑图,而是把结构极其复杂的建筑极度减化,删繁就简,仍然保持着建筑物美丽的轮廓。他别具匠心地在这些古建筑周围安排了一些花树藤萝,这是自然的造物,也是生活的细节所在,虬劲的枝条和繁密的花果与这些冷硬的建筑产生了对比,使历史与生机相映,曲线与直线对比,从而使得画中的诗意顿出。我在日本的旅程中,每当在那些古意盎然的寺庙里徜徉的时候,从心中油然浮起的自当是斋藤清对那些古建的写照,它们和柿树一起,已成了斋藤清的个人徽记。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2-12-11 17:17

福岛县的会津坂下町是斋藤清的出生地,位于日本的北疆。与美国作家福克纳一样,斋藤清终生都爱着他这“一张邮票一样大的故乡”,终生都在画着这块美丽的地方。会津是斋藤清一生描绘不尽的风景,这里的一切几乎都曾被他搬上画面。会津的雪、会津的柿树、会津的农舍、会津的稻田、会津的森林、会津的河流,这一切都是他童年就积累下又剪不断的乡愁,是他据此而终生吟唱不绝的乡歌。

    斋藤清说:“我从白雪覆盖,没有多余的景物,单纯化了的自然中真正感受到了美。被触动的心弦,归乡的喜悦,促使我连续不断地描绘会津的冬天。”正是这种会津赋予他的诗情,使他很早就开始了以“会津之冬”为题的版画组画的创作,连搞了二三十幅作品,多次进行专题的个人画展,以后索性以这些作品出版了《斋藤清会津之冬版画集》。因为他对故乡的这一片炽热之情,被福岛县会津的坂下町选为名誉居民,他非常重视故乡给予他的这一荣誉,把自己一生的300件作品捐赠给福岛县立美术馆,并多次在家乡举办自己的个人画展。

    日本民族历来就有着崇拜自然的习俗,他们珍视自然界的一山一川,一草一木,连自己起的名字也离不开自然的风物,这一切在艺术家的手中就表现得非常特别。如同东山魁夷对自然的膜拜一样,斋藤清对自然也充满了敬仰和热爱,孜孜不倦地终生为自然做着写照。但出现在他笔下的景物并非是原样原貌,而是经过他艺术修削过的形象,斋藤清画中的景物都是经过高度提炼的、极其单纯简洁的,它们被删去了一切的细节,没有任何琐碎的枝蔓,以一种无瑕的明朗呈现出美。但这种单纯并非苍白和虚空,里面却是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是一种浓缩的精美,一种怡然的赞叹,它以一种小中见大、平中见奇、简中见繁的多元来给人以感动。这种效果恰恰正是强烈的现代感所给予人的。

    不过,作为版画家,斋藤清有着他的独特之处,他为这些单纯而简洁的画面里添加了若干耐看耐读耐品味的元素,那就是日本画家最为看重、也最为着重表现的肌理。斋藤清画中的肌理表现有着不同的轨迹,也有着不同的形式。他早期的画中是利用不同木纹的木板进行拼贴,在印出后留下不同的痕迹,这种木纹的肌理无法用人工仿制,有一种偶然性。用这种技法刻成的《竞艳》和《猜疑》两画特别有代表性,画中几只貓,每只都有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肌理,组成了复杂而美丽的花纹,非常别致。

    在他后期的作品中,这种利用木纹产生的肌理渐而消遁了,替代出现的是各种利用不同材质形成的肌理:有的是粗糙的纸面形成的肌理,有的是特意做出的肌理,还有在印制过程中产生的痕迹,这一切使得他的画面中的大块面显得丰富耐看。就是这种肌理,不仅使得日本的观众着迷,也使中国的观众着迷,一时争想仿效,以致掀起了一股肌理风,很多版画家都深受影响。日本版画的基础是浮士绘,它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木版水印。但不同的是,日本的版画在印刷时不向纸上喷水,而是干印在一种表面粗糙的和纸上,这种纸比较厚,印出来有美丽的肌理,斋藤清就喜欢用这种纸来印画。他的这种喜爱也影响了中国的画家,特别是水印木刻家,有人特意仿效这种效果,但买不到和纸,于是就选用一种滤变压器油的过滤纸来代替,效果也大致相仿。

    一般来说,木刻总是要在画面上留下刀痕,来表明用刀的走向和力度,但是斋藤清却连这点也省略了,他需要的是一种绝对的纯静,一种高度的提炼,一种极简的概括。日本文化的精髓是冷寂枯涩,在他的画作中,冷寂或许有之,但枯涩却是并不存在。人们看了他的画,更多的是感到一种清新、一种含蓄以及一种具有现代意识的简洁和明净。正是因为如此,斋藤清被人称之为“日本之心”,那是他画中会津的柿树给人带来的印象。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2-12-14 11:46

斋滕作品挺棒,就是日本味重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2-12-14 11:47

新作,参吴湖帆,而吴氏又参文衡山。《云影连江浒 渔家并翠微》油彩布面,160x220cm。略参吴湖帆笔意,欲越明人而抵宋元,不知得其一二否。

图片附件: 翠微.jpg (2012-12-14 11:47, 35.83 KB) / 下载次数 360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7116&k=192cbc7f432db9d84e55e388d3e6b7a2&t=1751757254&sid=HHD2mG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2-12-14 11:52

云影连江浒 渔家并翠微。标题是吴镇的二句诗。接下来完成手头其他几件后,想要回头再攻一攻吴镇(和其名下的)山水,比如秋山图,囊琴怀鹤,烟江叠嶂什么什么的。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2-12-24 14:31

这个标题,越简练越好,叫云影  就很好 。。

  这个好象宋元味道很足,

黄公望的,伞老没有来几副,我觉得,黄的山水,很有奥秘。。。




欢迎光临 武英书画 (http://www.wy2010.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