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林欢著《宋代古器物学笔记材料辑录》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3月 [打印本页]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3-6-20 10:40     标题: 林欢著《宋代古器物学笔记材料辑录》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3月

林欢著《宋代古器物学笔记材料辑录》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3月

6597824031634426330.jpg

              16开平装一册  182页  28元   



     两宋时期由于统治者大力提倡经学,并想以此恢复古礼制而利于巩固政权。所以,两宋形成了皇室和文人士大夫均热衷于礼乐古物的收藏、鉴赏和著录的学术氛围。再加之出土或发现了大量古器物,也使得对古器物学研究逐渐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专门学问。它对清代以降的考据学、金石学和现代考古学等均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近人罗振玉、王国维、容庚等前辈皆对此有过论述。容庚先生在1933年的《宋代吉金书籍述评》专文中,曾经提出应该对宋代笔记中有关古器物方面的史料进行整理,设想能够编撰一部《宋代考古丛谈》的史料汇编集。但七十余年来却未有此类著作问世。

     林欢在广州读文学硕士期间,开始着手编撰《宋代古器物学笔记材料辑录》(以下简称《宋代古器物学材料》)一书,她应该是受到了容庚先生当年构想的启发(见本书《前言》)。在浩如瀚海的宋代笔记中辑录有关文字,不仅阅读量非常大,还需要对有些错谬的文字予以考证,而且还要分辨同一类史料孰先孰后等。这不仅需要花死工夫,而且还绝对要有学术天赋,否则无从着手,要么也就是辑录成一本少有学术价值的“断烂朝报”(本书《前言》中语)。

    本书的编撰体例是:将有关史料分类为铜器、陶、泉币、玺印、玉、竹木、石刻、墓葬和遗址、仿制、杂项十大部分。但对已有专著的著作,比如《东观余论》、《金石录》等有关内容不予收录,或是仅存条目。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同篇章,以“某处重见”或“详见某处”注明。如原有标题则沿用,如原无标题则自拟,并用【】和〖〗来区分。在有些条目下,作者还加注“按”语,对其中错谬予以考辨,以及采用现代考古学的最新学术成果予以简要说明。本书的“古器物”是以宋人的标准为定,即以汉晋作为分界,而晋以后只选择重要的或有特殊意义的选择性地收录。全书十八万字。

在本书所列的总篇目下有些还细分子目录。比如《石刻》总目下又分为:(一)碑刻;(二)《石鼓》;(三)《诅楚文》;(四)《石经》;(五)《杂》。在《铜篇》总目下又分为:(一)《总论》;(二)《器类》;(三)《收藏》;(四)《著录》;(五)《考史》。这对读者检阅有关资料时就非常便利。当然,《宋代古器物材料》不可能是将宋代笔记中有关史料均辑录在内。根据本书附录的辑录书目为八十余种,应该还有进一步完善和补充的空间。所以说本书是一部未定稿或未完稿,作者所写的《前言》是在1998年,而且有关“按”语中所引用的资料皆是1998年以前出版。

1999年秋天,林欢到北京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攻读中国古代史博士学位,导师是甲骨学、殷商史和秦代政治史学者王宇信教授。在2002年以《晚商地理论纲》(未完稿)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所参与大型社科专题项目《商周史》第十卷《商代地理方国》的撰写。2003年11月初(6日),林欢突然病逝在自己的寓所内,有可能是心脏突发疾病所致。年仅28岁,真天妒英才,令学界和同仁皆为之仰天痛泣。她的商周地理史研究我不熟悉,故无法评论。但在《宋代古器物学材料》的“按”语中,我感觉到了她在古文字学、金石学、考古学、文献学等方面的天赋。而她辑录此书时年仅23岁左右。如天假其年,极有可能成为像冼玉清、容媛(容庚之妹)等一样的粤籍杰出女学者。林欢生前还曾资助过一位广西贫困地区的中学生。

林欢生前将《宋代古器物学材料》送导师王宇信审读,希望能够提些建议以便进一步完善。林欢逝世后,书稿一直保存在王先生手中,他睹物思人,悲痛之余,总想将这位才华横溢又口碑颇佳的女弟子的遗稿出版。但接触了许多出版界朋友后,他虽然竭力“鼓吹”此书稿的价值,但无一家出版社肯出版。因为像此类纯学术著作,况且又是一位在学术界名不见经传的新人之作,在经济上肯定要亏本。直到林欢逝世近十年后,上海人民出版社有关负责人毅然决定不要出版资助,而且在有关经费困难的情况下,想方设法筹资出版了本书。

在此要感谢王宇信先生的不懈努力,以及上海人民出版社和许多对出版本书有过帮助的学术界、博物界人士。就当今中国大陆的学术界和出版界而言,只要能够认认真真或少计功利地去做,相信今人和后人一定会看到,并且铭记和感恩的——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今天除了还有些文化和历史的遗产之外,其他方面早已荡然无存!

图片附件: 6597824031634426330.jpg (2013-6-20 10:40, 21.81 KB) / 下载次数 513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8558&k=a1b229995f4dbfa2f0777522d36023f2&t=1751724821&sid=epn41N






欢迎光临 武英书画 (http://www.wy2010.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