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乔尔乔内与布歇(威尼斯画派2巨头)
[打印本页]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7-11-18 16:54
标题:
乔尔乔内与布歇(威尼斯画派2巨头)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7-11-18 16:59 编辑
威尼斯画派的风格特征作一次了解:
第一,感情奔放,生气勃勃,乐观开朗;
第二,形体健壮、优美,尤其偏爱女性人体,表现肉色的艳丽;
第三,浓重的诗意,线条柔和,有强烈的旋律感;
第四,色彩辉煌绚丽,富于变化,讲究细腻过度;
第五,喜欢绘画世俗生活,以及大自然风光,他们的绘画可以说是基于风景的。
============
乔尔乔内(1477-1510)
《沉睡的维纳斯》《田园合奏》等
提香(1490-1576)
《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花神》《抹大拉》《自画像》等
丁托莱托(1518-1594)
《圣马可的奇迹》等
委罗内塞(1528-1588)
《利未家的宴会》《迦拿的婚礼》等
乔尔乔内(Giorgione,1477-1510),原名乔尔乔·巴巴雷里·达·卡斯特佛兰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画家,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画家,架上画的先行者。
乔尔乔内是威尼斯画派成熟时期的代表人物,乔凡尼·贝利尼的学生。威尼斯画派另一位大师提香是他的师弟,由于两人自小就在一起学画,所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谊,所以两人长期进行合作进行创作,《沉睡的维纳斯》就是乔尔乔内和提香合作的最后一幅杰作。
乔尔乔内是威尼斯画派中最具抒情风格的画家,他的绘画造型优美,有绚丽的色彩,柔和的明暗关系,人物和风景自然交融,开创了风景人物绘画的新格局,而佛罗伦萨画家则仅仅把风景作为人物的陪衬。
乔尔乔内英年早逝,32岁就告别人世。乔尔乔内的传世真作大约只有6幅,一生中也仅创作了30余件作品,但乔尔乔内仍不失为盛期文艺复兴的绘画大师之一。乔尔乔内那田园诗般抒情的画风和对色彩、风景的开拓,以及画中流露出的人文主义思想,给以后绘画发展以深刻的影响。
乔尔乔内的早期作品风格受到乔瓦尼·贝利尼和达芬奇、丢勒的影响,绘画造型优美,有绚丽的色彩,柔和的明暗关系,人物和风景自然交融,是威尼斯画派中最具抒情风格的画家,他开创了风景人物绘画的新格局,而佛罗伦萨画家则仅仅把风景作为人物的陪衬。
乔尔乔内不仅善于描绘风景,人物造型也很有新创。他吸取了达芬奇艺术特别重视的烟雾状笔法和含蓄表情,使自己创作的人物形像既有恬静优雅的神态,又有微妙丰富的诗意。他的人物画代表作有《劳拉像》,描绘一手持桂枝的古典女性,姿态端庄,双目炯炯有神,风格近似达芬奇。
《朱提斯》,表现古代犹太女英雄亲手杀死敌军首领拯救了祖国的故事,但乔尔乔内著重描绘的不是其巾帼英雄的气概而是少女温柔秀美的容貌。这两幅人物画都以其诗情画意而在文艺复兴美术中独树一帜。
乔尔乔内的鲜为人知记载很少,留存于世的作品也极为有限,现有少量文献可考者只涉及他短促一生的最后几年(1506~1510)。他的作品能公认为真迹者只有6件,其中一件壁画已完全毁损。
因此有关他的艺术和作品的研究考证一直是美术史学界争论最多的问题。他虽在32岁时即逝世,对于16世纪的威尼斯画派却有深远影响,当时的人文主义学者卡斯蒂廖内已把他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并列为最伟大的画家。
关于他的生平得以证实画作仅有《卡斯特佛兰克的圣母》、《暴风雨》、《三位博士》、《国王之礼敬基督》等有限的几幅;虽然数量少却均堪称稀世精品,而且其中更洋溢着一种神秘的难以琢磨的特色,于是后世称他为:“神秘画家”。
乔尔乔内在1507年受聘为威尼斯总督府作画,后又为该城的德国商人协会作画,表明当时他已是威尼斯画界主要画家之一。协助他的有同为贝利尼弟子、 但比他较年轻的提香。他们的长期合作对提香艺术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不仅提香早年之作渗透了乔尔乔内风格,甚至过去一度认为是乔尔乔内的代表作《田园合奏》 一画,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提香手笔,可见他俩画风的接近。
乔尔乔内在1510年即染瘟疫而过早去世,却没有减低他对威尼斯画派的巨大影响。他的风格,特别是色彩运用和气氛烘托的技法,经提香等之手而发扬光大,终于成为威尼斯画派最重要的艺术遗产。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7-11-18 16:55
乔尔乔内作品《沉睡的维纳斯》
作 者:乔尔乔内 - giorgione
作品别名:入睡的维纳斯
作品尺寸:108.5 × 175 cm
作品年代:1501
作品材质:画布油画
现收藏于:德国德累斯顿的历代大师美术馆
这是乔尔乔内最成功的油画作品,最后由提香完成。作品中的维纳斯展示出造化之美,没有任何宗教女神的特征:在自然风景前入睡的维纳斯,躯体优美而温 柔,形体匀称地舒展,起伏有致,与大自然互为呼应。这种艺术处理不是为了给人以肉感的官能刺激,而是为了表现人的具有生命力的肉体和纯洁心灵之间的美的统 一。
这副画在形体、色彩、柔和的线条和景色的层次上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种充满人文精神的美的创造,是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理想"美"的典范的。维纳斯举起 的手臂和她放在腹股沟的左手形成了一种潜在的性欲暗示。床单是银色的,银色作为一种冷色调比暖色调的颜色在亚麻制品中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而且在提香和委 拉斯开兹普遍的画作中,那些描绘在对比上是精确的,严格的。那对风景的临摹和对女人身体的曲线描绘,依次地,意味着人类的身体回到一个自然的,原始的形 态。
乔尔乔内利用在威尼斯通过感性的题材新的风格演变。 沉睡的维纳斯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斜倚图最初伴随着丘比特的一个小数字,但是这个数字在1843年被漆成了。乔尔乔内把维纳斯的身体横跨整幅画。 她伸展她的头,一只手放在背后作一个长期的连续的坡体,其柔和的曲线呼应的景观背后的山丘,并建议所描绘的女性与自然之间的某种形式的连接。 画只是一瞬间,当威尼斯的陆地上捍卫其主张,因此,可以读取维纳斯,或威尼斯。维纳斯的性感是通过对她的红唇和她滑腻身体下的深红色天鹅绒与白色缎子帷幔 的细节描绘。
值得注意的是,她是睡着了,这样的礼仪问题是绕过的。 她的睡眠意味着做梦和运输到另一个世界的身影。 因此,这幅画可能被解释为一种诗意唤起古典牧歌。有几个大美女的作品与乔尔乔涉及合作的另一个鲜明的主人。 在沉睡的维纳斯,一个显着的份额已提香承担,尤其是在景观,在右边丘比特已经描绘出来。 伸出的身影,敦实的比例,通常被认为是由乔尔乔内。
该图仅是近似的,模糊的轮廓产生勉强建模的肉体和周边表面之间的逐渐过渡。 但边缘仍然清晰,他们形成了一个扁平菱形,面色苍白,拼贴状紧贴画面平面的青睐,设备超过并列深色和灯光,变出立体感的错觉。 乔尔乔内充分利用的介质和被摄物体的感性的潜力。 有一个的决然色情空气的完全自然的年轻女子,其肉淡对比柔滑的布料。与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相比,两者之间的差异变得清晰,因为提香采取的姿势和人物类 型已经乔尔乔内几乎一字不差,他们是不同的气质和个性,而不是时间的流逝。如果睡眠的维纳斯实际上是提香完成,我们常常如此认为,整体效果仍然与乔尔乔内 的风格紧密相连,可能也想,按照时间前后顺序,这画作是在他短暂的艺术生涯的后期,因此,我们认为乔尔乔内逝世时,画作并未完成。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7-11-18 16:56
乔尔乔内作品《三哲人》
作 者:乔尔乔内 - giorgione
作品尺寸:121 x 141 cm
作品年代:1506
作品材质:画布油画
现收藏于:奥地利维也纳美术馆
这是取材于传统的宗教故事,即传说所谓基督降生后前来朝拜的东方贤人。乔尔乔内并不表现任何与朝拜有关的情节,只刻画三僧面壁论道和沉思冥想的情况,因此也称此画为《三位哲学家》。
画中三僧分别表现为老、中、青三代,前两人站着交谈,后者则坐着沉思,三人皆仅据画幅右半部,左半部大胆地表现为幽暗山崖的一角, 远景可见一片夕阳余晖中的山林村舍。
人物姿态皆有特色,尤为杰出的是黝黑岩石和夕照远景的表现,这样大胆而又和谐的用色在文艺复兴绘画中尚无先例,也大大超过了他的老师贝利尼的水准,开辟了威尼斯画派以色彩表现为主的特点。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7-11-18 17:02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7-11-18 17:19 编辑
提香 《自画像》 86cm× 69cm 1566
1576年,提香已年入八旬,另一场瘟疫正在威尼斯悄悄地蔓延。此时,他已不再拥有抵抗的力量,于8月27日离开了人间。人们不仅承认他是无愧的色彩大师,更亲切地称他为“威尼斯之子”。
http://www.sohu.com/a/115977376_490444
下载
(88.57 KB)
2017-11-18 17:13
图片附件:
007.jpg
(2017-11-18 17:13, 88.57 KB) / 下载次数 220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5998&k=f96538e3973eebfe6b6f6f2144ea6d7d&t=1751742800&sid=B9Vq0e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7-11-18 17:02
----------------------------------------------------------------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7-11-18 17:02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7-11-18 17:20 编辑
丁托莱托(1518~1594),提香的第二个重要子弟。 此人是威尼斯画派中最后一位大师。
丁托莱托原名雅各布·罗布斯其,因他出身染坊,丁托莱托即是染匠之子的意思。他从小喜欢绘画,在染坊铺子里的墙上和地板上,到处都可以见到他的画。父亲不堪收拾,决定送他进提香的画室学艺。少年时代的丁托莱托飞扬浮躁,不大能遵循老师的指导,提香对这个年轻人的性格很不喜欢,曾经把他赶了回去。他却不以为然,后来给自己立下一个宏志:要把提香的色彩与米开朗基罗的形体结合起来。事实上,他确实从这方面去努力,终于在绘画上有所建树,创立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那就是构图颇有胆识,善于在暗褐色的背景前使形象出奇制胜,用光与影的对比来强调激烈的人体运动。他经常运用一些难以表现的透视角度来描绘人物,以加强画面的紧张气氛,画面节奏之急速,令人望而目炫。
丁托莱托很少用安详平静的调子,人的动势十分夸张,这固然出于艺术家的个性,但另一方面也反映着16世纪下半叶威尼斯社会思想的不安定。在那个时期,威尼斯的宗教思想已发生危机,种种骚动与不安都与反动的宗教势力的横行有关,因此下层人民的生活处于辛劳忧患之中。一方面是资产阶级的恣意作乐,另一方面是劳苦群众的悲苦境遇。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7-11-18 17:02
--------------------------------------------------------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7-11-18 17:03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7-11-18 17:24 编辑
委罗内塞(Paolo Veronese,1528-1588)本名保罗·卡里亚利,现在对他通行的称呼源于他的出生地维罗纳,威尼斯画派晚期杰出的艺术大师。保罗·委罗内塞的父亲是一个雕塑家,早期从父亲学习艺术,后从当地画家安东尼奥·巴底勃学画。提香华丽的色彩和欢乐的情调对他的影响颇大,他从1553年定居威尼斯后,创作了他那些最优美的作品。
迦拿的婚礼 1563年,666×990厘米 巴黎 卢浮宫藏
下载
(103.91 KB)
2017-11-18 17:24
委罗内塞喜欢表现欢快的大型宴会人们把他叫做“威尼斯繁荣和富有的歌颂者”。其中最著名的是《迦拿的婚宴》。这幅场面宏大的作品,体现了委罗内塞风格的基本特色。此画取材于一个《圣经》故事:描写耶稣殉难之前与他的12个门徒在西门家吃最后一次晚餐的情景。这是一个西方艺术熟知的题材。过去,艺术家往往要表现这个题材的悲剧性、庄严性、神圣性,而委罗内塞却表现了它的世俗性。在迦拿一家举行婚宴,耶稣,圣母和众门徒应邀参加宴会。酒喝完了,圣母对耶稣说:“我们没有酒了。”耶稣对佣人说:“把缸倒满了水。”耶稣把满满的六缸水都变成了酒。这是贫困之家的婚礼小宴(否则,怎会喝完了酒呢),但是,委罗内塞却把它变成了富裕家庭的豪华盛宴。救世主耶稣,圣母玛丽亚和众门徒,都和世俗的人一样,举杯畅饮,猜拳行令,甚至喝得酩酊大醉。为了表现宴会的世俗性,许多世俗的人也画在神仙的宴会之中。如: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查理五世,法国国王法兰西斯一世,法国王妃,土耳其苏丹,英国女皇,米开朗琪罗的女友,以及提香、丁托列托和委罗内塞本人。国王、贵族和仆役平民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平等的,然而在委罗内塞的画中,他们是平等的,没有尊卑之分,都沉浸在宴会的欢乐之中。委罗内塞是整个宴会的唯一主人。他叫提香去弹奏乐器,叫国王去斟酒,表现了画家的人文主义思想。画家并不是要诠释一个《圣经》故事,而是要表现威尼斯上层社会的豪华宴会,可以说,威尼斯社会有什么,画面上就有什么。有皮肤光鲜、衣着华丽的女人,有谈吐文雅、举止得体的男人,有高大典雅的古希腊廊柱,还有给人取笑的侏儒,变戏法的小丑,身体强壮的仆人,神情专注的乐师。委罗内塞对作品的内涵和戏剧性没兴趣,出自他笔下的场面宏大、人物众多、色彩明快的大幅画作,只不过是点缀画面愉悦生活的图景,其世俗性胜过了任何一位威尼斯画家。从这种角度看,他是位纯粹的装饰绘画大师。作品完成后就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法官们指责画家在表现基督圣迹的作品中表现了”世俗的丑物“,违反了教会的清规戒律,亵渎了神圣的救世主。过去许多有专之士死在宗教裁判所的火刑柱下,听到宗教裁判所的传讯,往往精神失常,而委罗内塞却大义凛然,据理力争,维护画家创作的自由。宗教裁判所责令他在三个月内按照他们的意志进行修改,否则将受到严惩。画家不愿意修改,很巧妙地改了画的题目,叫做《利未家的宴会》,这就与《圣经》中“最后的晚餐”没有任何关系。这个改动,维护了画家的人文主义立场,了却了一桩公案。
图片附件:
008.jpg
(2017-11-18 17:24, 103.91 KB) / 下载次数 204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5999&k=85fe97b9d12e083ce65953a24185369e&t=1751742800&sid=B9Vq0e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7-11-18 17:03
-------------------------------------------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7-11-18 17:04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7-11-18 17:11 编辑
下载
(31.01 KB)
2017-11-18 17:11
启蒙思想家、文艺批评家狄德罗曾极其尖锐地抨击布歇的艺术,他说:“对这个人我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他的作品中趣味、色彩、构图、人物性格、表现力和线描的堕落紧紧伴随着他人品的堕落。你要这位艺术家在画布上表现什么呢?表现他的想象?可是一个成天与最低等的妓女厮混的人又能想象出什么东西来呢? 他笔下的牧羊女的韵致是法瓦尔太太在《萝丝与科拉》中的韵致;他的女神的韵致是从黛桑(均是法国名妓、舞女)那里借来的。”
狄德罗说得很清楚:“布歇所表现的优美雅致、风流倜傥、诱人的媚态和高雅的趣味,它的才华,它的丰姿,照人的光彩,浓妆艳抹的肉体,还有荒淫放荡的行为俘虏了那些纨绔子弟、风流女人、青少年、上层社会人士以及那伙对真正高雅的趣味、真实感、正确的思想和艺术的严肃性一窍不通的人。”俄国普列汉诺夫说:“优雅的性感就是他的缪斯,它渗透了布歇的一切作品。”法国绘画史对他的评价是:“人们对布歇的作品不屑一顾,这可能是因为在他之前有华托,在他之后有弗拉戈纳尔,并且显然他没有前者的深刻,又没有后者的才智和强烈的欢乐气息。可是,他是这条链子上承上启下的、必不可少的一环。他作为色彩家和表现光的画家,位于最伟大的大师之列”。
图片附件:
0056.jpg
(2017-11-18 17:11, 31.01 KB) / 下载次数 187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5997&k=8fb362b2fe91e4c7e347b176f9d962bc&t=1751742800&sid=B9Vq0e
欢迎光临 武英书画 (http://www.wy2010.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