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绘世观止》 [打印本页]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3-11-3 14:27     标题: 《绘世观止》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09 编辑 自序 论敬畏——《绘世观止》 英雄和神不需要人们的顶礼膜拜,而是我们需要在对英雄和神的“高山仰止”中,获得心灵的推助和提升,获得幸福。 当“戏说”变成一种文化时尚的时候,当一双双商业的大手拾掇起一些零零散散的文化符号当街叫卖,并冠以弘扬民族精神的时候,缺失敬畏之心已然成了社会的重症。此时此刻,我将近二十五年时间里散见于书刊报章的关于美术的文章结集成篇,既需要耐心,又需要勇气。不知道读者将来会怎么样看待它,但有一点我坚信不移,那就是:我对那些艰辛的、智慧的、踏踏实实劳动的人们的敬意是真诚的,文明薪火之承传正是从他们的传递中延伸开来。 我对传统和精英文化心存敬畏。 记忆中第一次读到的画是一张勃鲁盖尔的《鞋童》。那是三十多年前我在巢湖之滨的一个破旧的农村草屋里所能找到的一本英文版的旧杂志上看到的一幅插图。画面上是一位在午后的阳光下倦怠的、然而却幸福地倚在墙角休息的鞋童。画面色彩极为饱满,鞋童的额头、脸上以及敦肥的握着钉鞋榔头的小手都刻画得令人感动,那无忧无虑的童真、劳动者的幸福仿佛都要从画面上溢出来。在这之前,我只能从雨果的《悲惨世界》、杰克·伦敦的《伦敦的东区》、柯勒惠支的版画《卖血》(saling blood)之中了解到资本主义的黑暗以及劳苦大众的悲惨生活。可这张画使我获得完全崭然如新的认知,淡忘了概念政治的束缚。我必须承认,我对绘画的热爱是源于文学,是通过那些晶评和介绍绘画的文字开始走进绘画的。比如齐白石,我是先知道“蛙声十里出山泉”这样的艺坛掌故,才开始认认真真阅读齐白石的虾、蟹、花卉、山水、人物。这样的开始确定了我和美术之间的宿命关系以及作为一个批评家当然肩负的使命。 说到我和美术真正的结缘,又不能不提到范曾。那是1980年的春天,他和张汀从香港刚刚办完画展回来,应邀赴安徽为创作“庐州行”画展做准备。当时他正值盛壮之年,谈吐风雅,意气飘然。他有超出常人的写实能力,我不止一次地看着他在宣纸上放笔直取,须臾间勾勒出一个个生动的古代人物形象。在对人写生中他也是毫不犹豫,笔走中锋,如灯取影,精妙准确之极。我们谈历史、文学、诗歌,我们讲季札挂剑、伯牙奏琴以及许许多多历史上那些睿智的人文掌故,契趣倾谈,何等快意。从范曾和他的绘画上,我真切地感受到艺术怀抱冲虚的超现实魅力。此后,我又有缘拜识刘海粟、黄胄、王朝闻、亚明、吴冠中、程十发等当代画坛呼风唤雨的人物。他们虽然风格各异,或大气磅礴、或朴实无华、或温文儒雅,但他们总是能够激起我用文字研究和表现他们的欲望。 随着对绘画的迷恋,困惑也愈来愈多。当人们站在绘画面前,每个人都可以说也都有权利说“我喜欢”或“我不喜欢”。可是真正能读懂绘画就远没有这么简单。记得徐悲鸿先生在有人问起他如何评价自己的成就时,这位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中国画革故鼎新的主将、美术理论家、油画大家(他的素描可以与欧洲大师比肩),却是用这样一句话评价自己:“我有一双能辨别古今中外艺术品真伪优劣的眼睛。”悲鸿先生的自负溢于言表。训练眼睛毫无疑问是任何一位从事与美术有关工作的人的必须终生修炼的功夫,也是避免“纸上得来终觉浅”的不二法门。我非常感谢安徽教育学院美术系主任黄匡宪先生。他在1986年能毅然聘请我这个学中文出身的报社编辑,担任美术系四年级学生的中国美术史教授工作。我满怀热情又兢兢业业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我有机会看遍了大学美术系收藏的古今中外名画的幻灯片,我和学生们一起探讨美术史教学工作的得失,所幸未辱使命,同时也体味了教学相长的乐趣。 …… 目录 论敬畏——《绘世观止》自序 士为知己者苦——序刘传铭《绘世观止》(谢春彦) 绘事观止——美术评论集《绘世观止》序(梁小斌) 1.Part One 诗心即真理——海上肖像艺术家的精神家园 岂有此理 今始信之——“黄山风”绘画的文化品格和时代精神 野性呼喊——非洲木雕“超时尚”的审美品格 寻梦不必云巴黎 冲突的路标 解读微笑 等待罗丹 金秋之约 视觉的盛宴 Who are yor?——怀“亚公”兼论其绘画艺术 古今点评(四十八则) 索解半抽象 吟唱莽乾坤——张雷平绘画艺术简论 饥鹰看世界——杨力舟速写集欣赏 形之变 心之符——关于张桂铭“闲画”的闲话 波斯菊·黄土地——著名画家刘迅其人其事 保罗·斯菲瑞斯的抉择——一位美国专家的中国梦 风洗性 山照灵——石虎新证 吉人天相·吉光片羽——旅美画家吕吉人绘艺欣赏 守住你心中那一片温热的荒原——致富中奇 造像非为象 云空未必空——读崔君沛《红楼梦》写意人物画 2.Part Two 未见对手的“遭遇战”——高剑父与范曾绘画观比较研究 记忆·黄胄在一九五四 挂在松针上的恒星——刘海粟在黄山 十发一程 七问一答——读程十发先生绘画《范蠡》所想到的 象取盘古——方增先古代人物画集序 从远古走向未来——《范曾书画集》序 画气不画形 求美更求醇——画家朱松发的审美品位 道其不怪——读黄永厚的中国画 书耶画耶 梦也真也——谢春彦和他的画 灵性的现实——《天南地北》速写集亨 安徽花鸟画展(前言) 戴培仁画展·序 真言·真艺·真心——“真言”木刻作品欣赏 沉默的诗章——韩美林的陶瓷新作品 心——伸向远方——读王涛《凉山行》组画 逐日者的舞蹈——画家陆鹤龄和他的艺术 掰开的太极——程十发论 风正一帆悬 金秋雅歌 停云海上——中国画四名家画展后记 真伪枝谈 Open or Close——关于杨炎绘画的欣赏 3.Part Three 大雅宝纪事——全国中国画艺术讨论会侧记 新时期的绘画美学思想概观 管理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3-11-3 14:27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09 编辑 这个书,伞老没有弄个签名本??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3-11-4 09:15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09 编辑 刘老师自己认为《绘事物语》比这本好。哈




欢迎光临 武英书画 (http://www.wy2010.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