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刘九洲:山水正脉--八大山人《绢本山水条屏》解读 [打印本页]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5-30 21:08     标题: 刘九洲:山水正脉--八大山人《绢本山水条屏》解读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1 编辑 刘九洲:山水正脉--八大山人《绢本山水条屏》解读 2014-04-12 15:59:43 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刘九洲 摘要:20世纪以来,对于八大山人(1626-1705)的阐述,海内外学者一直抱有巨大的热情,这使得有关八大山人出版物的数量,成为中国古代画家的第一名。显然,对于中国画研究来说,有两条道路可以走,一条是研究作品本身,一条是研究画家的社会背景。八大山人的社会背景,存在巨大的吸引力,研究八大山人的&ldquo… 推荐关键字 八大山人 《绢本山水条屏》   20世纪以来,对于八大山人(1626-1705)的阐述,海内外学者一直抱有巨大的热情,这使得有关八大山人出版物的数量,成为中国古代画家的第一名。   显然,对于中国画研究来说,有两条道路可以走,一条是研究作品本身,一条是研究画家的社会背景。八大山人的社会背景,存在巨大的吸引力,研究八大山人的“身世”,以及把“身世”与“作品”联系起来的“八大山人作品阐述”,也就成为显学。   讨论八大山人作品中包含的悲愤,显然是“显学”中的主线,这种解读,不论是艺术史的教授,还是艺术史研究生,都非常乐于接受,因为看来存在明显的联系。在这么多类似文献积累之后,已经快要构成一种常识,不接受这个常识,几乎就是大逆不道了。然而,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其真实环境,可能会发现,这样的解读并非一定符合事实。一个很明显的史实是,在八大山人60岁之前,至少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没有什么悲愤——先学董其昌(1555-1636),再学黄庭坚(1045-1105),亦步亦趋,遵循传统,这样的作品存世不少——包括上海博物馆长期展出的八大山人临写黄庭坚《酒德颂》的手卷,而这一段时间,恰恰是清政府残酷镇压时期。从其60岁开始,他的画风、书风突变,一种狂躁、特别的气氛,笼罩整个晚年作品,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出现了,此时,清政府其实已经早就政权稳定了。这个时间上的错位,使得以往的解读,总是让人不安。   有人以为八大山人的宗室身份,可以让他具备更大的悲愤,但是,人们可能忽视了一个现象,在明代晚期,整个社会具备八大山人这样宗室身份的人,不少于数万人1。这么大的人群,作为其中一员,一定要强调他是宗室,才具备比平民更加强大的悲愤,而且可以落实到每一件艺术作品上,从学术上看,显然是不可靠的、危险的联系2。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更加不可能因为八大山人是宗室,所以艺术水准就很强大,因为明代宗室数万人,成为伟大画家的也就是两个人——八大山人与石涛。综上所述,我更加愿意相信,是八大山人、石涛更加遵循中国艺术的客观规律,才成为伟大的画家,而不是其他因素。   他们遵循了什么规律呢?只要我们把八大山人放在整个艺术史中观察,他的艺术道路就非常明显。与八大山人取向、风格联系最紧密的画家,是董其昌。董其昌之前,吴门画家面对元四家的伟大成就,在进行了有限的推进之后,就显得束手无策,吴门画派的末流占领了画坛,但是,山水画的发展似乎也面临困境。   董其昌在倪瓒(1301-1374)3作品的启发下,大胆抛弃了基本物象,走向笔墨优先、概念优先4的原则,使得中国画第一次出现了画得漫不在乎的“抽象山水”,用宋人的规范来看,董其昌不是山水画家,只是水墨游戏。但是,在这种游戏山水的表面下,掩盖着宋代以来经典山水中的最核心的要素——阴阳、正反、开合、动静、轻重、起承转合,这些要素确实存在,但是细节已经非常随意,中国山水画就此出现一片新天地。董其昌作为伟大的书法家,始终没有人怀疑,作为一个伟大的画家,一直受到怀疑,因为对于传统与经典来说,董其昌这一步,走得实在有点太远了,比倪瓒更加远,以至于至今没有多少人理解。最近350年,包括整个20世纪,也没有多少画家,延续董其昌的道路。   八大山人的山水,是董其昌山水画最重要的发展。八大山人生前不断索看董其昌书画的史实,人所共知,此处不再重复。在董其昌抽象的基础上,八大山人发展了什么,这才是艺术史关心的问题。与董其昌的山水画比较,八大山人更加强调“中锋用笔”,更加不顾及物象,更加抽象、明确的展示中国绘画基本元素的关系,这才是八大山人的杰出贡献。董其昌的山水画,依然是一种清润的笔墨,并不刻意强调用笔,但是八大山人山水画中的每一笔,都是清晰强悍的,而且这种强悍,是以不顾及物象本身为代价的,这直接导致了他的作品,比董其昌更加远离现实世界、远离其他中国经典艺术品。但是中国艺术的基本规律,在八大山人的山水画中,也是更加清晰存在的——甚至是以一种教科书的形式存在的。在这个基础上,八大山人还具备强烈的反规律的探索。以上特征的综合,成就了八大山人的山水画艺术,这种艺术,至今依然没有多少人理解和继承。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5-30 21:09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1 编辑 为了突出核心特征,八大山人甚至不太关心构图的变化、元素的变化,终其一生,其山水画构图只有几种,其基本元素,几乎不变化。火奴鲁鲁收藏的著名八大山人《山水》册页中,有一开山水( 015.jpg 图一)算是八大山人的经典作品,其基本元素,与陈半丁旧藏的《绢本山水条屏》( 016.jpg 图二),基本一致,这是一对有趣的比较。   这两件山水,虽然画幅相差很大,但是都展示了八大山人的艺术特征,立轴是“一河两岸”的模式,但是两岸树石的结构复杂程度,远过倪云林的基本模式。两件作品中几个基本要素,譬如船只、山石、树木、房屋,看起来几乎完全一致,但是风味变化很大。八大山人似乎不在乎这样的元素重复,而是关注其笔墨对话的对象——艺术史中所有的作品——是否曾经存在这样的艺术。这两件作品的各种要素、位置、形态、展现方式,与物象已经毫无关系,而是符合绘画构图需要,都用了最简明的笔墨。中国山水画发展到这里,已经超越了董其昌的“抽象山水”,走向了八大山人的“延续经典元素的、具备强悍笔墨的抽象山水”,八大山人的成就,首先来源于他对传统的正确掌握,而其中的属于八大山人自己的新变化,则是笔法的加强与对物象适当舍弃。   当然,八大山人对于传统的突破,也是非常深入的、甚至是原则上的突破,而不是简单的“变化面貌”。譬如说,《绢本山水条屏》画面正中那个近乎对称的石头与松树,展示了对传统的挑战。中国山水画特别忌讳左右对称的形态,何况出现在画面正中,但是八大山人敢于在巨大的“S”形构图中,在视线最容易看到的画面中央,画了一块几乎是对称的树石形态,从而导致整幅作品,必须围绕这个最突兀的地方展开,这是明确的反传统行为,这导致整个作品立即变得复杂,变得难以评论,变得多元化,这个环节展示的八大山人的绘画思想与手段,都是值得反复玩味的。在以往的山水画中,我们看不到这样的挑战5。   由于《绢本山水条屏》的材料关系,画家在用笔上更加沉着,更加强调中锋的特征,作品大面积采用中锋、渴笔,导致整个作品远观神采粲然。八大山人的纸本作品中,大多数时候用笔的情绪“痛快”胜于“沉着”,而这件《绢本山水条屏》中,则是“沉着”占据主导地位。沉着的用笔,又导致作品格调沉静,无丝毫火气。   综合起来看,八大山人的这种山水画,可不是什么悲愤地体现,也不是什么独特的创新,而是中国绘画中最经典的流派的正常演变——也就是从具象走向抽象,从“三家山水”、元四家、董其昌走来的中国山水画历史主流演变。只有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八大山人的山水画,才可能确定其真实历史地位。这与无数资料中常说的“狂怪八大山人”,是毫无联系的——恰恰相反,那是一个极其冷静的、自觉的大艺术家的。   清代四王等人虽然高举董其昌大旗,但是他们的艺术行为,证实了他们不敢延续董其昌的道路,而是走了一大段回头路。只有八大山人,才真实的体会到董其昌山水画的杰出贡献,并且大胆的延续了这个道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看到,从身世去解读八大山人,远不如从艺术规则去解读八大山人,更加贴近客观事实。   任何一个画家,其价值与地位,显然是在绘画史中才能够显现出来,而对于绘画史的深入、全面的了解,显然就成为判断任何一件艺术品的基本功课。在这种功课中,我们反复要寻找的,无非是艺术家各种倾向背后的真实原因。

图片附件: 015.jpg (2014-5-30 21:09, 50.31 KB) / 下载次数 321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0624&k=5f529ccd9dde7ddf407944b7176f53db&t=1751742642&sid=GsHp7R



图片附件: 016.jpg (2014-5-30 21:10, 26.45 KB) / 下载次数 310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0625&k=8ab003e4e1c294504027bcc5446cd65d&t=1751742642&sid=GsHp7R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5-30 21:10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1 编辑  这一轴《绢本山水条屏》,晚清以来,曾经三位著名收藏家递藏。晚清到民国书法家陈重庆(1845-1928),在这件八大山人作品的本幅上,留下一段题跋,跋文为:“山人以天潢之贵当亡国之余,悲愤填膺悉寓于画,所谓画意不画形也,读山人画者,亦会之以意可耳,而余读其画思其人,乃不禁悲从中来也,其庶几山人之知己乎?巽卿”,旁钤“陈重庆”三字印。从时间上看,这个题跋证实了《绢本山水条屏》在20世纪早期,就已经进入重要藏家之手。这位陈重庆,值得详细说一下。翁同龢高度评价过他的书法,曾说 “吾逝世后,海内善书者当以君(陈重庆)为巨擘矣”,陈重庆善撰楹联,为一时大家,至今扬州多出名胜尚可见到他的楹联题匾。陈重庆亦精诗,有《默斋诗稿》十六卷和《辛酉消夏诗录》传世。陈重庆素慕八大画格,寓目或收藏的八大真迹不止《绢本山水条屏》一件,出版于《南画大成》的八大名作《应真渡海图》(民国期间,上海有正书局也出过单行本)之后,同样可见到陈重庆的题跋。但是即便是这样的藏家,在20世纪早期,在八大山人绘画本幅上留下的题跋,在今天看来,正是不明所以的“重复”。反过来看,整个20世纪关于八大山人的陈词,在20世纪初,就已经具备了。   《绢本山水条屏》签条的书写者是陈康侯(1866-1937),签条的文字为“八大山人绢本设色山水条屏真迹,锡蕃题”。《绢本山水条屏》距离我们最近的收藏者是著名画家陈半丁,陈半丁在画幅的左右下角共留下了四方收藏印记,左下角钤“一根草堂”,右下角钤“半丁秘玩”、“半丁审定”、“山阴陈年藏”。陈半丁是重要的八大山人绘画收藏者之一,2009年,中贸圣佳拍出的八大《独立睥睨图》,也是陈半丁的旧藏。   画幅上,朱耷自署“八大山人”款,钤“拾得”白文印和朱文屐齿印。王方宇在《八大山人作品的分期问题》中曾经对““拾得”印做过研究,他认为此印的出现时间当在康熙四十年(壬午)七十七岁到康熙四十四年(乙酉)八十岁之间,如此看来,此件《绢本山水条屏》,当是这几年的作品,结合签名特征,更加可能是八大山人77岁的作品。   我们可以从火奴鲁鲁的册页,与《绢本山水条屏》的种种特征,看到一个完全属于艺术家的八大山人。张洪先生2013年9月,与我在旧金山谈到八大山人的时候,说了一句精彩的判断,他说,即便八大山人是一个20世纪画家,他依然是极其杰出的。诚然!这说明,直到今天来看,八大山人还站在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最前沿。因为他的艺术特征,正是从“三家山水”、“元四家”、董其昌,这一路走来的、最正常演变的山水正脉。   注解   1 不仅明代如此,南宋晚期,具备宗室身份的人,也有数万人之多   2 用现代学术手段来衡量,无论如何,应该是测不出其间存在联系的   3 最近也有新的说法,认为倪瓒是(1304-1378)   4 这算是现代艺术的先行者,以往过于强调物象。从这个角度来看,倪瓒确实是董其昌的启发者   5 遍观古代绘画,只在2013年5月27日,香港佳士得拍卖的董其昌《闲窗兴致山水册页》中,发现有一开山水册页,存在这样的构图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6-2 19:52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1 编辑 今天看《寻宝 走进江西南昌》,单国强给出得八大作品估价是每平尺500万,这个作品八平尺,那就应该4000万左右。。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6-2 19:53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1 编辑  2012西泠春拍,八大山人的《荷花翠鸟图》600万元起拍,最终以950万元成交,在整场成交价中位列第二。   尽管相比黄道周的楷书《曹远思推府文治论》、吴湖帆的《浙东小景》,《荷花翠鸟图》的表现可谓波澜不惊,但是,看看八大山人的作品今年来的拍卖场表现,足以说明一切   2009年北京匡时春拍,他的《仿倪云林山水》拍出8400万的高价;   2010年西泠秋拍,《竹石鸳鸯》,成交价1.03亿,成为八大山人的个人单件作品拍卖纪录;   2012广州皇玛夏季拍场,《八大山人山水卷》5000万起拍,最终以1.01亿落槌。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6-2 19:55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1 编辑 001.jpg 经海外两大收藏家王方宇、王己千收藏的八大山人名作《仿倪云林山水》   即将在6月25日开槌的匡时春拍,有一件作品十分引人关注,那就是经海外两大收藏家王方宇、王己千收藏的八大山人《仿倪云林山水》。该作品不仅被历年出版的所有八大山人画集收入,并且在一些八大山人研究论著中均有提及,日本二玄社在七十年代将此作品制成复制品供人研究和临摹,所以说这是一件八大山人的传世名作。   王方宇是公认的八大山人研究专家,同时也是八大作品最大的收藏家。王己千更是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古代书画鉴定家、收藏家。由他们两人先后收藏的作品对于市场的吸引力自然是非同寻常。   匡时在去年秋拍推出的八大山人《柏鹿图》,以1880万元被内地买家竞得,这个价格也是去年内地古代书画拍卖的第一高价。谈到春拍的这件《仿倪云林山水》,匡时总经理董国强十分乐观,“无论从作品的重要性还是从作品的品相、尺幅,《仿倪山水》都超过《柏鹿图》,刚刚结束的嘉德和保利的春拍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市场对古代书画精品的追捧。所以,我估计成交价格一定会超过去年那件。”

图片附件: 001.jpg (2014-6-2 19:56, 87.38 KB) / 下载次数 314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0628&k=b7a88ba4f82026c35a1b583111cedd39&t=1751742642&sid=GsHp7R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6-2 19:58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1 编辑 西泠2010秋拍八大山人竹石鸳鸯1.187亿成交 创八大山人个人单件作品拍卖纪录 002.jpg 2010-12-13 12:25:11 来源: 雅昌艺术网华东站 摘要:1.187亿元!12月13日下午,西泠印社秋拍第三天现场,古代书画作品专场1807号拍品八大山人的《竹石鸳鸯(芙蓉鸳鸯图)》从3500万起拍,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竞价过程,成交价在场外电话委托和场内一名男士的叫价中胶着上升,最终以这一价格成交。“这件作品能拍到亿元,的确是有点出乎我们的预… 推荐关键字 西泠2010秋拍 八大山人 竹石鸳鸯   1.187亿元!12月13日下午,西泠印社秋拍第三天现场,古代书画作品专场1807号拍品八大山人的《竹石鸳鸯(芙蓉鸳鸯图)》从3500万起拍,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竞价过程,成交价在场外电话委托和场内一名男士的叫价中胶着上升,最终以这一价格成交。“这件作品能拍到亿元,的确是有点出乎我们的预料。不过今天早上整个行情都很好,有的作品的成交价还翻了10多倍。这说明西泠拍卖经过6年多的努力,终于让艺术品拍卖市场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据我所知,《竹石鸳鸯》的成交价应该是南方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最高纪录,同时也是八大山人作品的最高成交纪录,此外,我们也看到中国书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说明南方的艺术品市场步入更成熟的阶段,也体现了具有文化内涵的优秀作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陆镜清表示。   中国书画一直是西泠印社拍卖公司的强项。西泠秋拍古代书画专场在开拍将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1791号拍品袁江、王云、陈 卓、施淳为惠翁先生绘《四景山水屏》从100万元起拍,最终成交价1142万元,紧接着武林画派代表大师蓝瑛的《四季山水》以2856万元成交。古代书画的高潮出现在了1807号拍品八大山人的《竹石鸳鸯》上,成为这一专场成交价最高的拍品。这幅作品作于1705年,为八大山人晚年时期风格的代表品。晚年,特别是70岁以后,经历了家国之痛、阅尽了人生沧桑,八大山人的风格转向深涵蕴藉。这个时期的作品是八大山人最成熟的作品。他写意的艺术表现形式还影响到后来一大批写意画家,比如齐白石、吴昌硕等。对于这幅作品的价值体现在何处,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认为:“艺术品的价值其实不能纯粹以价格来衡量。就拍品本身来说,这件作品是八大山人去世之年所画,代表他风格的最成熟圆融的阶段,另外此画有民国高官马步瀛和近代着名实业家陈仙洲的藏印。自民囯时的《神州国光》画册就被著录,因此是很可靠的拍品。不过买家买这件作品不一定是看中这些,也许他很欣赏八大山人的风骨,这种心灵上的相通是无价的。”

图片附件: 002.jpg (2014-6-2 19:59, 25.68 KB) / 下载次数 303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0629&k=b1b611a56b8853aad8fbf96c23932725&t=1751742642&sid=GsHp7R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6-2 20:00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1 编辑 003.jpg 2012西泠春拍,八大山人的《荷花翠鸟图》600万元起拍,最终以950万元成交,在整场成交价中位列第二。

图片附件: 003.jpg (2014-6-2 20:00, 119.08 KB) / 下载次数 309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0630&k=8ea389fb2aa92556ef195c22d8a30a9f&t=1751742642&sid=GsHp7R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6-2 20:02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1 编辑 竞买《八大山人山水卷》先交500万元押金 004.jpg 广州皇玛2012年夏拍上首次露面的《八大山人山水卷》来自岭南大藏家谢志峰的珍藏,是迄今所知存世尺幅最大的八大山人作品。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曾经过“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的启功、谢稚柳以及著名画家、鉴藏家、八大山人研究专家唐云的鉴定,确定为八大山人晚年作品,流传有序。估价为咨询价,想举牌竞买者须先交500万元压金。7日至8日的预展是《八大山人山水卷》首次公开展出,市民可前往一睹真容。

图片附件: 004.jpg (2014-6-2 20:04, 53.1 KB) / 下载次数 314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0631&k=6e629ab4a36727135131cfdfb5d7bb6b&t=1751742642&sid=GsHp7R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6-2 20:04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1 编辑 6月9日,广州皇玛推出的八大山人最大山水画《八大山人山水卷》更是经过多轮竞价,最终以1亿零100万落槌,加上15%的手续费,总成交价为1.1615亿元,这一价格逼近八大山人1.187亿元的个人单件作品拍卖价纪录,并摘得广州夏拍市场桂冠。 《八大山人山水卷》开创了广州拍卖市场的亿元时代 与北方艺术品市场的大起大落相比,南方市场一直遵循着自己的节拍,但就一直缺少过亿元的重磅拍品证明自己。而在这个夏天,广州的拍场也首次晋身到这个行列中:皇玛推出的八大山人最大的山水画《八大山人山水卷》经过多轮竞价,最终以1亿零100万落槌,加上15%的手续费,总成交价为1.1615亿元,这一价格逼近八大山人1.187亿元的个人单件作品拍卖价纪录,摘得今年广州夏拍市场桂冠。同样也成为了广州拍卖场上首件亿元拍品。 005.jpg 《八大山人山水卷》局部 这次皇玛上拍的《八大山人山水卷》为八大山人晚年作品,两方印章均为1700年后,即八大山人70岁后所用。74cm×173cm的尺寸是迄今为止所知存世尺幅最大的八大山人的山水作品。不仅如此,还有七方收藏印章证明了《八大山人山水卷》的流传有序,启功、谢稚柳、唐云还在该画上题写鉴定、鉴赏手迹。 006.jpg 《八大山人山水卷》局部 有分析指出,本次春/夏拍天价拍品的出现只是偶然现象。也许正如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所说,在大环境不稳与市场失范现象增多的双重打压下,买家会更多地考虑艺术品资产价值稳定性与流通性,一旦顶级的作品出现,市场一定不会放过。天价拍品的出现被判定为偶然事件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市场整体环境出现变化。 007.jpg

图片附件: 005.jpg (2014-6-2 20:05, 109.47 KB) / 下载次数 314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0632&k=142d009e77ebd5f5a67b13ba996a5943&t=1751742642&sid=GsHp7R



图片附件: 006.jpg (2014-6-2 20:06, 127.5 KB) / 下载次数 329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0633&k=663cf8eec7da6a8e3c6167554c15bdd8&t=1751742642&sid=GsHp7R



图片附件: 007.jpg (2014-6-2 20:06, 141.23 KB) / 下载次数 312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0634&k=b95f54bcb62bd4f7181af09d6a443417&t=1751742642&sid=GsHp7R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6-2 20:29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4-6-2 20:45 编辑

1古代地图、城图等可能隐含风水格局
2王微较早提出山水与舆图等无干
3郭熙黄大痴董其昌等人提出“山须面面观”“移步换景”
4王原祁提出"龙脉于画”
008.jpg 5民间居室风水画起源于何时不太清楚
(伞老提的几方面)

图片附件: 008.jpg (2014-6-2 20:45, 29.82 KB) / 下载次数 240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0635&k=73442f83411185fc24b142557f94fefe&t=1751742642&sid=GsHp7R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6-2 20:51

009.jpg 雨窗漫笔 作者清)王原祁 著

图片附件: 009.jpg (2014-6-2 20:52, 32.74 KB) / 下载次数 255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0636&k=b34c7ce08b545c5e03b81e1fb75170d0&t=1751742642&sid=GsHp7R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6-2 21:46

010.jpg 引言
一、本文中“龙脉”研究的重点
(一)“龙脉”一词的缘起及语义变迁
(二)“龙脉”一词的择吉意味及其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影响
(三)“龙脉”式章法的脉络分析——从黄公望到董其昌再到王原祁的谱系研究
二、预期目标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本书的学术价值、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五、本书的创新之处及主要特色
六、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王原祁《雨窗漫笔》中“龙脉”一词的民俗社会学解析
一、总论
二、中国古代绘画的风水意味
三、择吉意识与“龙脉”
(一)择吉意识——风水观背后的心理机制
(二)“龙脉”之“龙”——中国古代择吉符号的文化意义
三、“龙脉”与绘画谱系的建立

第二章 中国古代文论、画论中的“气势”与“龙脉”之辨
一、“龙脉”的语义探究
二、“气势”一词的语义探究
三、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模糊性——解读“龙脉”与“气势”的文化背景

第三章 “龙脉”式章法的脉络——黄公望一董其昌一王原祁的谱系分析
一、黄公望作品的布局及其典范意义
二、董其昌的“气势”说及其作品分析
三、王原祁的“龙脉”说——黄公望、董其昌谱系的延续
(一)王原祁的“学古”倾向
(二)王原祁与雅正一脉
(三)关于王原祁的“抽象性”(“新造型主义”)
四、“龙脉”与中国画布局中的S线

第四章 家学谱系研究——以王时敏、王原祁传承脉络为例
结语
……

图片附件: 010.jpg (2014-6-2 21:46, 22.15 KB) / 下载次数 271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0637&k=c4a629745ef1e33466e16812ca8bed31&t=1751742642&sid=GsHp7R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6-2 21:53

011.jpg 。他以避世的心态度过了79年的漫长人生,其实心里并不超然。他有一首题画诗,写的是:“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图片附件: 011.jpg (2014-6-2 21:53, 146.5 KB) / 下载次数 284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0638&k=4d35f6e4e9a0ee8d0b67f6accaa85e46&t=1751742642&sid=GsHp7R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6-2 22:00

山人


北周庾信《道士步虚词》诗之五:“移黎付苑吏,种杏乞山人。”倪璠注引《述异记》:“杏园在南海洲中,多杏,海上人云仙人种杏处。” 宋苏轼《於潜令刁同年野翁亭》诗:“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栉低。”自注:“天目山唐 道士 常冠铁冠。” 金元好问《李道人崧阳归隐篇》诗:“可笑李山人,嗜好世所稀。”
诗文中有:
1.“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 琴尊唯待处, 风月自相寻。”----唐·王勃《赠李十四四首之一》[3]。
2.“月出嵩山东,月明山益空。山人爱清景,散发卧秋风。风止夜何清,独夜草虫鸣。仙人不可见,乘月近吹笙。绛唇吸灵气,玉指调真声。真声是何曲,三山鸾鹤情。昔去落尘俗,愿言闻此曲。今来卧嵩岑,何幸承幽音。神仙乐吾事,笙歌铭夙心。”----唐·刘希夷《嵩岳闻笙》[4]。
3.“山人本合居岩岭,聊问支郎分半境。残年藜杖与纶巾,八尺庭中时弄影。呼儿汲水添茶鼎。甘胜吴山山下井。一瓯清露一炉云,偏觉平生今日永。”----宋·陈与义《玉楼春》[5]。
4.“千里行秋,支筇背锦,顿怀清友。殊乡聚首。爱吟犹自诗瘦。山人不解思猿鹤,笑问我、韦娘在否。记长堤画舫,花柔春闹,几番携手。别後都依旧。但靖节门前,近来无柳。盟鸥尚有。可怜西塞渔叟。断肠不恨江南老,恨落叶、飘零最久。倦游处,减羁愁,犹未消磨是酒。”----宋·张炎《月下笛》[6]。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6-2 22:02

 新浪收藏讯
012.jpg 为期两天的香港佳士得【中国古代及近现代书画】春季拍卖共取得7.48亿港元/6亿人民币的总成交额,成交率以项目计算为87%,以成交额计算为94%。 其中八大山人的两幅作品包揽了古代书画成交价前两名,《山水》成交价为3608万人民币,《书北窓三友诗》的成交价为2258万人民币。在近现代书画中,吴冠中的《竹林》以2168万的价格成交,成为该专场最高。
  佳士得亚洲区副主席、中国书画部国际总监江炳强表示:“本次拍卖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显示出亚洲藏家的艺术鉴赏力日益提升,且亦更注重艺术品的来源。拍卖中,溥儒的《骏马图》以多倍于估价的成绩拍出,就是很好的例子。同时,首次现身市场的作品,如吴冠中的《竹林》和八大山人的《山水》均在各自的类别中拍得当场最高价。此外,当代水墨于2012年通过私人洽购展推出后,深受藏家推崇,因此我们决定于今年秋季开始举行当代水墨拍卖。”

图片附件: 012.jpg (2014-6-2 22:03, 26.24 KB) / 下载次数 267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0639&k=4a5cca8d7c022ff5cf3863443e02c84c&t=1751742642&sid=GsHp7R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6-5 19:03

来源:中新网
001.jpg
  6月3日晚上,在北京保利2014春季拍卖会的“仰之弥高——中国古代书画夜场”中,一幅八大山人创作的《草书七绝诗》经过反复争夺,最终以3450万元成交,从而创造了作者本人的书法拍卖最高纪录。
  《草书七绝诗》为水墨纸本立轴,长182cm,宽51cm,七绝诗内容为“郭家皴法云头小,董老麻皮树上多。想见时人解图画,一般还写宋山河。”曾被1983年的《书法丛刊》、1988年的《中国书画鉴赏辞典》两度出版。据相关资料记载,八大山人原名朱耷,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草书七绝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尚为苏州博物馆藏品,后因落实国家政策退还原藏家保存至今。
  本幅作品拍前的估价为700万元至900万元之间,整个拍卖过程渐入高潮,前期出价比较谨慎,后多名现场与电话委托买家相继喊出1500万元、1600万元、2200万元、2500万元、2600万元的高价,最后一名买家出价3000万元后,一声槌落,该作品加上佣金以3450万元成交,从而创造了八大山人书法的拍卖纪录。在此之前,八大山人有数件画作突破千万元,其作品《竹石鸳鸯》在2010年的西泠秋拍中甚至达到了1.187亿元的天价,但书法作品的拍场表现一直略逊画作。
  在同一专场中,文同、苏轼(传)《墨竹卷》200万元起拍,经过数十轮争夺,成交价达4255万元;罕见的元代十米长大字行书手卷溥光《书韩昌黎山石诗卷》以3507.5万元成交,但之前备受关注的陈洪绶《花鸟册页》(十开)最终流拍。对整个古画市场的表现,保利拍卖副总经理李雪松表示,2014年春季是比较艰难的,征集和招商过程,很多客人都反映资金紧张。
  据介绍,保利春拍从6月1日开始截止到6月3日拍卖结束,三日成交额已达18亿元。(记者崔乐)

图片附件: 001.jpg (2014-6-5 19:04, 24.17 KB) / 下载次数 278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0645&k=714040c34c3e58cc2058af6ae55c77d6&t=1751742642&sid=GsHp7R


作者: 春眠    时间: 2014-6-6 13:38

今天看《寻宝 走进江西南昌》,单国强给出得八大作品估价是每平尺500万,这个作品八平尺,那就应该4000万左 ...
国际码头 发表于 2014-6-2 19:52


那是个白痴之极的赝品。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6-6 19:18

那是个白痴之极的赝品。
春眠 发表于 2014-6-6 13:38



    主要是,每平尺500万的估价,还是很权威的,否则,春总理觉得八大作品每平尺多少合理。。
   我觉得,每平一个亿还差不多。。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6-6 20:27

17楼这个作品真假如何?
伞老看假,我看真。。。嘻嘻。。




欢迎光临 武英书画 (http://www.wy2010.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