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郭氏作品随感(伞老鉴定下2楼的作品) [打印本页]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6-26 21:02     标题: 郭氏作品随感(伞老鉴定下2楼的作品)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1 编辑 郭泰来的作品,引起我的重视,开始并不是作品,而是其人,虽然我对人的兴趣很少。 郭泰来的沉默寡言和孤独探索,很令我吃惊,这是中国艺术领域的一个异数。 尽管,当时一些收藏家,对于其作品已经有些兴趣,其作品也在市场流通,拍卖了一些高价, 但是,和其对于艺术探索领域的贡献,是远远不相称的。 004.jpg 0005.jpg ====================================================== 郭泰来能在艺术探索领域取得一些成就,除了天赋外,可能运气也比较好, 而其作品,是在融合贯通西方艺术大师的基础上,毅然前行的, 这种前行,其代价致高昂,很多人并不了解, 因为不了解,无知将会变成无耻. 006.jpg ====================================================== 我从来没有觉得在亚太地区谈论艺术有什么意义, 尽管开口闭口艺术已经成为恬不知耻者的口头禅, 在长期关注郭泰来艺术探索的过程中, 我只做了一点小小的事情,那就是用文字把评论家的喉咙封了。 009.jpg ====================================================== 艺术这个领域,不是谁想要名就会有名的, 经过市场的检验是很容易的,还要经过艺术史的检验, 而艺术史,不是由白痴写就的,是由艺术领域最权威的学者写就的。 这些学者如果存在,为什么对郭泰来的探索视而不见,他们的眼睛都瞎了么? 010.jpg

图片附件: 004.jpg (2014-6-26 21:04, 7.54 KB) / 下载次数 275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0785&k=dd8950e37c1597aa4efe920d73ebc2ec&t=1751742682&sid=T6b1BX



图片附件: 0005.jpg (2014-6-26 21:05, 74.57 KB) / 下载次数 300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0786&k=6206bfe6186154efa1271f5095108152&t=1751742682&sid=T6b1BX



图片附件: 006.jpg (2014-6-26 21:06, 26.3 KB) / 下载次数 306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0787&k=6151a961d536b9eb237ceefc94198f97&t=1751742682&sid=T6b1BX



图片附件: 009.jpg (2014-6-26 21:13, 101.89 KB) / 下载次数 322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0788&k=f4b719192eaeeccbbc473080738f2af2&t=1751742682&sid=T6b1BX



图片附件: 010.jpg (2014-6-26 21:15, 109.13 KB) / 下载次数 305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0789&k=cc7ec0ce90de318d632c2887a2131929&t=1751742682&sid=T6b1BX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6-26 21:19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1 编辑 这个不会是骗子吧??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6-26 21:22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1 编辑 童年与对话 首都机场朗豪酒店夏季艺术展 011.jpg 这个背景,效果不错的

图片附件: 011.jpg (2014-6-26 21:22, 38.77 KB) / 下载次数 243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0790&k=cdd551518ca2cf42bb756bfe3283bf7f&t=1751742682&sid=T6b1BX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6-27 11:40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1 编辑 哈哈,他在模仿泰兄的样式和一部分风格。好玩。有趣有趣。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6-27 11:40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1 编辑 这位堂主我见过几次,哪知道他也画画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6-27 20:11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1 编辑 哈哈,他在模仿泰兄的样式和一部分风格。好玩。有趣有趣。 =================================== 好像是2人合作的,伞老仔细看看。。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6-29 19:52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1 编辑 《中西合璧一奇葩》评郭泰来的“立体表现艳彩绘画” 在当今中国画坛,画家郭泰来无疑是一道十分亮丽的风景。他的“立体表现艳彩绘画”将中国画的变革创新又向前推了一大步,成为继林风眠、吴冠中之后中国画“中西合璧”最成功的画家。他的“艳彩绘画”不仅广受美术界评论家的一致赞评,更受到收藏家们的热烈追捧。 近百年来,中国画的变革之路非常艰难,许多画家都在传统里绕圈圈,一些人则试图引进其它画种的优势来改造中国画,但成功者寥寥。林风眠、吴冠中作为先行者,大胆引进西方绘画的构成和色彩尝试改变中国画,为中国画的拓新发展带来了一条新路。郭泰来作为后来者,凭借自己对西方绘画深刻的领悟和中国画的非凡功力打通了中西绘画间难以融合的障碍,使两者自然地融为一体,创造了他独具个人特色的“艳彩绘画”,这一点非常难得。 郭泰来的“艳彩绘画”来源脱胎于西方绘画。从郭泰来的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西方大师的踪影:有印象派大师塞尚,有立体派大师毕加索、布拉克,有野兽派大师马蒂斯,有色彩大师康定斯基,有变形抽象大师德库宁,有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米罗,有雕塑大师亨利.摩尔。特别是毕加索的“立体派”对郭泰来影响巨大,从他早期的油画和他编译的毕加索专著中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到他对毕加索的研究与挚爱。 今天,郭泰来被人誉为“中国的毕加索”,足以看出人们对他在中国推广毕加索艺术的贡献之认同。我们在他90年代创作的一批具有毕加索画风的油画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他与毕加索艺术的渊源。可以这么说——没有毕加索,就没有郭泰来。毕加索对郭泰来绘画的影响已完全渗透到血液中,骨头里,用当今时髦的话说就是“他的绘画举手投足有一股毕加索范儿”。 “立体派”是近代西方绘画的一个重要流派,能成功嫁接到中国画中,还这么自然,那么和谐,如此完美,没有一丝的突兀生硬感,实在令人惊讶,令人称奇。“立体派”画风在1906年开始出现,代表人物是毕加索和布拉克,郭泰来的早期绘画深受二人影响,他画中人物的变形来自于毕加索,他画中山石的结体来自于布拉克,立体派使郭泰来看事物形体的视角发生了巨变,使他掌握了解构和颠覆传统中国画的手段和法宝,在郭泰来的眼中,世间万物都是立体的,都是几何的,都可以用三角、方块、圆来塑造堆砌,中国画从此也可以用“立体”的眼光技法来画。 郭泰来的新绘画对中国画的最大贡献就是以“立体解构”革了千百年来中国画原有程式“皴擦点染”的命,这样的革命是空前的,彻底的,史无前例的,是颠覆性的。自宋元以来,中国画一直就沿用着“皴擦点染“的程式化套路,画家们也习惯地使用着老祖宗留下的绘画“传统”遗产,到了郭泰来这里被彻底抛弃不用了,他用西方“立体派”的几何造型来代替皴擦点染,气魄不可谓不大胆,关键的是这种翻天覆地的转换还相当成功,让人觉得舒服妥帖,毫无牵强造作,这是相当不容易的。 郭泰来将中国画的色彩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他的“艳彩”绘画将色彩发挥到了极致。中国画自古追求强调“以墨为主,以色为辅”,千百年来墨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色很多时候只是配角,是为墨服务的。郭泰来一改以往的陈旧观念,喧宾夺主,将绚丽夺目的色彩引入到中国画中来。他大胆的使用原色、亮色,并积极实验多种颜料引入到国画中,使“斑斓的色彩”成为他绘画的主体和中心。在近代中国画家中,林风眠是一位公认的色彩大师,他把中国画的色彩空前地向前拓展了一大步,在色彩的探索上郭泰来无疑是卓有所成的后来者。 除了立体和色彩外,郭泰来的“艳彩绘画”具有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丰富了中国画的美学。多少年来,中国画的美学词汇里只有“内敛”“含蓄”,特别是明清文人画,“尚意趣,重笔墨”,但“轻表现”始终是中国画的一大弊端短板,中国画的表现性长期以来被大大地消弱了,淡忘了。郭泰来的绘画则高举“表现”的大旗,强调“表现”的功能,把“表现”视为中国画不可或缺的绘画要素,他的“艳彩绘画”具有极强的表现欲望,画面阳光、欢快、热烈、张扬,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是郭泰来作品的一大特色。 在艺术上,郭泰来是一个“拿来主义者”。他善于将各种五花八门的其他艺术融进吸收进自己的绘画中,无论是中国古老的民间剪纸还是当代新潮的动漫卡通,无论是中国的国粹书法,还是西方的现代雕塑,无论是立体派大师毕加索,还是超现实主义大师米罗,都成为他绘画实验的“作料”,来进行杂交、拼贴,组装,改造。他的作品既现代又古典,既中国又西方,他的绘画就像是千奇百变的“万花筒”,五光十色,变化万端,充满神奇。 “天真无邪”是郭泰来绘画给人们的最大感受,童真感是其绘画的一大标志。无论中西绘画,天真都是大师们的追求,齐白石的大写意具“天真”之美,他的题跋时有“天真烂漫”之句。毕加索的抽象绘画同样也不失天真,他的《女人与鸟》充满天真之趣。郭泰来的“艳彩绘画”同样是处处富含天真的情调,他的人体变形绘画天真诙谐,有如儿童画一般一派童真,童趣盎然。 郭泰来的“艳彩绘画”具有极强的装饰性。中国画历来鄙视装饰,以装饰为丑,视装饰为工匠气。而郭泰来则完全无视这种陈旧的观念,他以装饰为大美,视装饰为高级,以工艺为美。他的绘画放弃笔墨的涂抹,到处是装饰性的造型和符号,格子、曲线、圈圈,色彩多用平涂,从而使画面具有了高度的装饰性。无论他画的山水,还是人物、花鸟草虫,都给人一种非凡的装饰美。 在充满浓郁的西画符号和风格之外,郭泰来的绘画却不失浓重的中国情调,这一点也令人称道。他的绘画在技法语言上虽运用的是典型的西方符号,但在题材上仍然是我们习惯的中国式的园林、寺庙和刘海戏蟾、羲之爱鹅、伏虎尊者、携琴访友、桃源仙境之类的典故,并时有大段的题跋来填充画面,在形式上又没有远离中国画的血脉,使观者在欣赏上没有一丝隔阂和距离。 郭泰来的绘画具有不一般的思想性,具有西方的哲理与思辨。他的绘画作品迥异于一般的中国画家的题跋习惯方式,不是使用中国的诗词,而是抄写西方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们的警句与箴言,或者是自己关于世界、生活和绘画的直接感受,观者在欣赏他的绘画之余,还同时思考了这些具有思想意味的名言警句,继而产生丰富的联想,这是他的作品的独特之处。总之,他的作品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崭新的审美体验,是一种奇思妙想般的境界。 郭泰来最爱讲的一句口头禅就是“创造是绘画的根本,要打破一切束缚”。他的“艳彩绘画”完美地实践了他的艺术主张和绘画哲学,他彻底打破了人们头脑中旧有的关于中国画的一切清规戒律,他摆脱了中国画程式化的所有束缚,他颠覆了中国画“笔墨和皴擦”牢不可失的根基,以自己摸索出的一整套完整成熟全面的“色彩、结构、表现”技法和理念来取而代之,他自由自在地在他的绘画王国里驰骋遨游,享受着“自由恣意”“创新发现”所带来的种种乐趣。 毫无疑问,郭泰来的“艳彩绘画”是当代中国画坛的一朵奇葩。他创新的大胆,他绘画的新异,他色彩的艳丽,他思想的丰富,他作品的高产,他风格的多变,都是同时代的许多中国画家们所望尘莫及的。他以自己独创的具有鲜明西画烙印的“艳彩绘画”给沉闷多时的中国画坛刮来了一股清新之风,这是郭泰来的独特价值所在。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6-29 19:53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1 编辑 牟建平这个文章,在老郭的网站上,没有标注出作者的名字。。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6-29 19:59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1 编辑 郭泰来的绘画世界 徐晓庚 (这个文章,也没有作者名字。。)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6-29 20:04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1 编辑 东方神采——郭泰来绘画创作的生命意识 郭泰来的画,属于越看越有兴味的那种。初看的感受,仿佛是一种“艳”遇——被作品中丰富而强烈的色彩所“惊艳”;多欣赏几遍,又觉出美术史的厚度:无论中国传统、欧洲现代,无论东方式的书法入画、造景构境,还是西方立体主义一般地打散造型、重构画面,抑或类似后现代主义艺术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如解构、戏谑、挪用或拼贴,从他的作品中,似乎都能看出些许的端倪。不过,郭泰来作品新奇的形式语言和丰厚的艺术文脉固然有趣,最吸引我的,却是东方文化熏染出的强烈的生命意识,以及大胆率性的绘画态度和敢于另辟蹊径的独创精神。 万物有灵的东方式生命观 郭泰来先生的绘画作品中有一种鲜明夺目的生动感。绘画形式确能反映出作者一定的生命感和个性气质。人们能够通过作品感受到用语言不易表达的近乎身体性的直觉:画家是强悍、柔弱、机敏、质朴,是将世界切分成一个个的局部进行观察,还是万事万物浑然如一地去理解,只要看看画面,几乎都能感受得到。 典型的泰来式样的山水与花鸟画是中西合璧的,也是东方万物有灵的生命观与西方寂灭感与荒诞感强烈的哲学境界的有趣融合。 在外表熟悉的题材、构图、提款、印章间,有一种与传统中国画迥然不同的形式陌生感和矛盾性——看起来采用的是非常传统的中国画构图法,描绘出来的却是色彩绚烂的西方现代绘画的造型关系与色彩结构。中西融合使得对其作品的欣赏充满了复杂和多元性。几何造型的大量使用、绚丽色彩赋予画面的视觉活跃性等等使他的作品带有了西方美术体系里所具有的建筑和音乐特征。但若真把他的绘画放入西洋画体系来看,却又遇到了作品中最具艺术感染力的特征的缺失——画面里处处充溢着的精神意趣,而那实在是太有中国艺术的精神特征了。简单说来,就是赋予万物以生命,赋予山水草木、鸟兽虫鱼以人格性情。于是,若从绘画精神的角度来看,郭泰来的作品终究还是纯粹东方式的。 萨满艺术一般的原始性与神秘感 此外,欣赏郭泰来的作品,我还有一种通常观画时很少有的奇妙体验——某种与原始生命力想联通的神秘感觉。 这种感觉很难用现代通行的理论语言表述,与其说是一种当代艺术的观念和形式表征,不如说是一种类似于萨满的原始感悟和巫术般的表达仪式。这种发自本能的“通灵术”或者说整体性理解世界和生命的方式很讲究“出神入化”的跨界信息沟通,类似于人类意识深层与生命、世界、时间、命运的个人体验性的对话。在远古时代,亚欧大陆的萨满巫师就是运用这种神秘主义的方式掌握知识和了解世界。今日,艺术部分地替代了追索神秘、通灵未来和使生命癫狂的宗教行为,转而用艺术家自己的方式来把握世界的神秘意义和生命存在于时空之间的命运感。 郭泰来艺术中,特别是人物画中原始性的生殖崇拜、生命崇拜和万物相通相连的命运感,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象征着生命、生长、繁衍,以及类似集体性崇拜的人的身体、眼睛、头颅、生殖器官、四肢、果实,被郭泰来用一种近乎癫狂的画面结构和色彩关系呈现出来。这些,使他的作品既有儿童画的率真,又有原始艺术的自然与神秘感,同时还有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艺术的人文意蕴。但他是有个人特点的,无论是神秘还是原始,无论是崇拜还是象征,郭泰来绘画所要表达的既不是个人感情的宣泄,也不是对人类族群与社会问题的反思和批判,其人文思想最突出的核心依然是一种对人与自然本体生命性的感悟和呈现。 绘画仿佛成为了艺术家对命运和世界感悟的手段,线条、颜料、肌理、造型、空间变成了一种供奉生活的祭奠品。这类艺术也总是充溢着蓬勃生长的生命性,只不过萨满巫师们用的是巫术、道具、身体等,而艺术家用的是脑中和笔下的视觉形象以及绘画行为。 以构成和叙事为特色的画面结构 郭泰来绘画的另一个颇具意味之处是对画面构成和文学叙述的重视。他的作品,色彩自然是极为强烈的,但即使拍成黑白照片,依然能感受到强烈的冲击力,这与艺术家对轮廓与点线面构成的极端讲究分不开。略微有些“野性”的几何状黑线框住了强烈的色彩,呈现出民间艺术或宗教艺术一样的装饰味道。构成在这里不仅是形式,也是一种内容,一种将自然和真实的物象陌生化和程式化的转换过程,意味着艺术家有意创造的艺术情境是一种理想化和象征性的纯粹景观。 但是,与西方强调视觉效果和绘画语言实验的现代主义构成不同,郭泰来的构成更强调图像共存的诗意和叙事性。这就使得他的画面中洋溢着浓浓的文学意趣。 和传统中国绘画一样,郭泰来绘画中的诗意和文学性离不开情景交融的虚构。我们不但看到画中人物体态动作所描述的故事,也能看到动物神情姿态所暗示的情节,甚至风景画中的树木山石,也块垒层叠、姿态万千地摆出拟人化的有趣动势。这种具有“故事感”的画面特性与画家追求天真绚烂的生活情趣分不开。正因为他率真、好奇、幽默、不断探索的个人心性与追求尽情尽性的人生态度相合,最终归于艺术创造的大胆创新。 艺术家构造世界的方式与常人不同,与科学也不同,是显现人类“灵性”的实践方式。 郭泰来的绘画似乎提示我们:未来和过去一样,玩艺术的方式首先是个人的态度,而究竟喜欢创造还是偏于继承,将由个体的选择和命运的选择一起合成纷繁有趣、永无止境的艺术现象。 2013年3月1日 (作者:甄巍,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6-29 20:04

伞老,这些评论,咋都一个腔调,我感觉好像都是你辅导出来的学生,哈哈哈。。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6-29 20:08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4-6-29 20:10 编辑

001.jpg 古典精神的当代符码与现代意识的欢乐发酵 论郭泰来绘画
刘传铭
    在一个金钱疯狂、娱乐至死的文化语境中,艺术批评早已丧失了它应有的理性,从而堕落为招摇的商业广告或言不由衷的诓语,这是当代艺术的良知与真诚不得不面对的混乱与尴尬。何况这里谈到的当代中国画家郭泰来,其参照系已不是一个单一的东方和西方。单一的传统与现代,它要观照一个跨时空,跨语言体系,甚至价值观念对立的庞大体系。如是我言去取由人,惟求不要是鸡同鸭讲。
    翻开西方绘画史我们看到,在印象主义之前,艺术家留给我们同时代的形象大都是与实际可视世界相似的形象。美丽的花朵,巍峨的山脉,浓密的森林,滔滔的江河,逼真的人物——即使是宙斯或耶稣的形象也不过是一个手握权杖或十字架的人的形象。这使我们无不具有亲切感,熟悉之感。强调艺术真实和现实世界叠印的概念起源于希腊,而作为一种美学体系则确立于文艺复兴。
    中国的水墨画当然和西方传统肝胆楚越,但其大写意对笔墨趣味和物象张力的追求,依然未能摆脱“心象”和“物象”对立统一的纠缠。所以,当“非我族类”的现代绘画一登上历史舞台便受到非难和咒骂就在所难免。它受到指控的最大罪行莫过于“脱离生活”“否定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无论你喜欢还是排斥当代艺术,以上概念是必须清楚的。
    艺术家之所以叫艺术家。他们通常不会用颠覆性或革命性的口号来阐述理论。他们总是用自己的而非他人所能完全理解的语言,当然也是别人无法复制的风格来创作。暂且不必说这是不是未来艺术的方向,但从毕加索到郭泰来,我看到了一种顽强的、自信的、一脉相承的坚守。
    作为视觉图像,郭泰来的绘画构思诡异、色彩坦白、笔墨干脆、想象天马行空,一无倚傍……,如果我们用莫奈、毕加索、马蒂斯、夏加尔、乃至韩滉、范宽、任伯年、丰子恺等人的艺术语言来比照他的艺术构成,这又往往会模糊了郭泰来“一足夔世”的张扬个性和消解了其中最珍贵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的酵母便是体现在绘画中一种原始欢乐的艺术再现。这是一种与无知绝缘的勇敢,是一种视虚伪为仇仇的真诚。是一种壮士断腕的绝决智慧。轻松、超逸、无奈、诙谐、玩世、放纵,统统复活在郭泰来笔下的童话世界里。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就是我们当下要从泛滥的龌龊的“伪艺术家”中寻找的“当代英雄”。





作者为著名美术史论家、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大学)导师

图片附件: 001.jpg (2014-6-29 20:09, 128.18 KB) / 下载次数 218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0823&k=5aee1c1f15fa16ea651f87d4165f10d3&t=1751742682&sid=T6b1BX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6-29 20:09

这个文章,终于有电子版了,补充个刘老师的照片吧。。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6-30 10:52

哈哈。



那个是堂主画,泰兄题的。




欢迎光临 武英书画 (http://www.wy2010.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