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温琴佐·桑福 [打印本页]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8-8 10:17     标题: 温琴佐·桑福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25 编辑 温琴佐·桑福 008.jpg 温琴佐·桑福   意大利文化中心主席、著名国际策展人,长期担任威尼斯双年展的策划协调人,也是连续三届的北京当代艺术双年展国际策展人,有着丰富的策展经验和在国际艺术界的影响力。   温琴佐·桑福在中国艺术圈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特别是从2003到2005年,桑福连任三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策展人,这个名字更是不可替代的被收录在中国当代艺术史里……他说“策展人做展览就是为了解决问题”。  威尼斯双年展的第一个中国馆   1993年的一天,温琴佐·桑福带着中国艺术家只是画些山水、鱼鸟之类水墨画的印象,第一次走进这些人临时搭建的破旧工作室,看到作品就那样一幅幅靠墙立在地上,画着性感的女人和毛主席像,却是他从没想过的手法和表现形式,深受震撼,桑福发现中国艺术家正是在用笔画画,就在这种条件很不堪的环境下,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在他脑海里形成了巨大反差。   1995年,陈逸飞以自己文化中心的名义要求政府去威尼斯双年展申请一个中国馆,赞助自己解决。当时任职威尼斯双年展的策展人的桑福提出的要求是希望见到中国当代艺术,于是就有了刘晓东等8位艺术家参展,虽然每人只展出两幅作品,但却是划时代的行为。   与8位参展艺术家区分开来,陈逸飞拥有自己的展厅,还特别以其画展作为中国馆的开幕式,"当时有意大利文化部部长参加,通常他是不会参加这种开幕仪式的。"在桑福看来,是陈逸飞把中国当代艺术带向了威尼斯双年展。  从陈逸飞到鸿茂八墅   如今,中国当代艺术已得到了世界的瞩目。随着各种商业手段介入,站在围城外的人跃跃欲试想进来,围城内的人则死的死,发的发。温琴佐·桑福作为收藏家一直有自己的收藏原则,很简单:喜欢。"就像我们在品红酒时,怎么知道它好还是不好喝呢?其实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有可能生前不发光,但死了以后发光,这个东西是有价值的,就是好的东西。"   温琴佐·桑福对艺术的关注是多方面的,藏品林林总总,而建筑一直被称为最伟大的艺术,鸿茂八墅建筑项目此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也得到了桑福的支持。"我和另外两位朋友都对中国当代艺术走向国际做了很大贡献,现在我们三个人都在帮助中国建筑师,使他们将来有勇气和能力将自己的建筑理念做得更好。"   "鸿茂八墅就像当年陈逸飞一样,陈逸飞是艺术的起点,这个是建筑的起点,可能中国在建筑设计方面也开始进入另外一个阶段,可能建筑上的发展可以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上预见到一些东西。从项目具体来看,设计师所做的这些项目,都是从尊重环境的和谐的角度上来作,不像西方的建筑设计师,自我的比较多,考虑环境比较少,从刘斌先生的作品开始,是对建筑与环境和谐的号召。"   不用时间区分艺术   桑福认为收藏应该是不分国界、种类和年代的。"作品和作品之间是有对话的,比如这面墙放的是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可能对面是非洲艺术家的,这两幅作品是产生对话,发生关系的,两幅作品相互辉映,才能一起体现出它们的优秀。" 温琴佐·桑福访谈录编辑本段回目录  光明网专访:北京双年展国际策划人温琴佐·桑福   主持人:刚才听您谈到北京双年展还是一个很年轻的双年展,仍然处于成长阶段。比起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双年展,比如像威尼斯双年展、您认为中国双年展应该秉持什么样的方向。   嘉宾:首先就是威尼斯双年展有一百年的历史了,她是一个老夫人,而北京双年展是只有四岁,是一个小女孩儿。所以她现在还是需要去成长,需要有人指导她的成长。   把北京双年展和威尼斯双年展对比的话,其实并不是很正确的。因为她们走的方向和路其实是不太一样的,是两种发展模式。   北京双年展是应该发展成为一个亚洲艺术的中心,是以亚洲艺术为核心。然后邀请世界上的其他艺术家来参加。那么北京双年展就相当是一个亚洲艺术的灯塔。她可以向大家介绍展示亚洲的艺术家。这亚洲的艺术家不光只是在亚洲生活,也有在世界各地生活的,只要他是亚裔的艺术家的作品。   主持人:那就是因为现在国际上的一些比较大的艺术展上,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这种展出比较多。那么北京双年展呢相对而言就是我们讲的传统的一些艺术作品分量比较大。您认为这和当今的所谓的一种艺术潮流主导向来讲,我们这个合拍么?这样来坚持的话是正确的么?   嘉宾:如果去参加过威尼斯的艺术展也可以发现其实行为、装置、录像这些多媒体艺术或什么当代艺术不是主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就是很多当代艺术会获奖,因为它非常引人注意,而且给人感觉很戏剧化和吸引人的眼球。其实艺术不应该只是以他的类别划分。比如当代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传统艺术什么的。因为威尼斯双年展有很多传统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应该是以好的艺术和不好的艺术来区分。   主持人:您认为北京双年展以后他的成长空间有多大?或者他的发展方向,您认为就是说应该给一个什么样的定位或者一个什么样的指导才会更符合以后北京双年展他一个比较健康、比较持续的这样一个?   嘉宾:北京双年展肯定是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和空间。我非常有幸,因为我是去策展或者是作组织者,是在威尼斯双年展、北京双年展还有非洲双年展,我都有参与,和这几个双年展合作,我认为这三个双年展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双年展。那么他们的定位是不同的。威尼斯双年展主要是针对西方艺术。非洲双年展主要是针对非洲艺术。北京双年展是针对亚洲艺术、东方艺术。我认为这三个双年展都非常重要,以后也会越来越重要。   北京双年展如果遵循着少一点艺术家而多一点质量的话,可能发展的速度就更好了。   主持人:您刚才说的这句话刚好是我想要问到的问题,就是说北京双年展,他还有那些不足的地方,还有哪些要提高的地方?就是包括这些作品的评价。   嘉宾:我希望双年展的组委会能把挑选艺术家和作品更严格一些。更难一些,门槛更高一些。这样北京双年展的水平也就会更高。

图片附件: 008.jpg (2014-8-8 10:16, 19.56 KB) / 下载次数 196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1166&k=de5c84de2e15e63ef4cd14db46b24a6a&t=1751734492&sid=9D990i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8-8 10:18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25 编辑 温琴佐·桑福是意大利文化艺术中心主席、国际著名艺术策展人,长期担任威尼斯双年展的策划协调人,也是连续三届的北京当代艺术双年展国际策展人,有着丰富的策展经验和在国际艺术界的影响力。他在“艺术创新和市场营销论坛”上说,对于当代艺术来说,创意有时比作品本身更重要。 温琴佐·桑福说,在现当代艺术品市场,不仅作品要好,更重要的是创意,有好的策划和运作。有些艺术家有了好的创意,请别人去做,同样可以卖到他亲自创作的价格。杜尚把“巴黎的空气”卖了个好价钱,他卖的不是空气,而是创意。购买人买的也不是空气,而是对艺术行为的一种体验。当代艺术什么东西都可以成为艺术,什么人也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很多艺术家昨天还默默无闻,今天就世界闻名了,这要感谢艺术市场,感谢艺术策展人。策展人很有市场眼光,可以告诉艺术家什么东西需要发扬,什么东西需要放弃,有针对性地创作,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被世界艺术品市场认知。一旦成名,不仅作品价格昂贵,他的名字也有了市场潜力,与之相关的一些东西不仅能带来心灵的愉悦,更能带来物质上的收获。 谈到张鲜明的幻像摄影,温琴佐·桑福说,我是第一次看到如此新奇的摄影作品,我接触到了一位未曾接触过的摄影师,他的作品把我带到了一个奇幻的世界。我非常有兴趣为其策划展览,考虑根据某届展览的某个主题推荐他的作品参加威尼斯双年展。




欢迎光临 武英书画 (http://www.wy2010.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