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好玩的中日八景 [打印本页]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1 10:36     标题: 好玩的中日八景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02 编辑 古潇湘八景,相传为潇湘一带的湖南八处佳胜。“潇湘”一词始于汉代。《山海经?中山径》言湘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所谓潇湘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潇”字作形容词,意思为“水清深貌”,“潇湘”即是“清澈而深邃的湘水”。另一种解释,“潇”字指“潇水”,“潇湘”即“潇水”和“湘水”的合称,“潇水”和“湘水”汇流于湖南省永州市,在中唐以后,“潇湘”逐渐取代“三湘”成为湖南的代名词。潇湘八景,是指潇水湘水附近的八个胜景。北宋沈括(1031-1095)《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度支员外郎宋迪工画,尤善为平远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落雁、远浦归帆、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萧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谓之八景,好事者多传之。”后人以此八景,专属之潇湘洞庭,称为潇湘八景。根据沈括《梦溪笔谈·书画》所描述,最早画此八景的是宋迪。后世历代皆有才子追和,夏圭、牧溪、玉涧、文征明等都有画过。 选出各地八景,已经十分有趣了,不曾想,像中国一样,日本各地也有各种各样的“八景”。蛤蛤,好玩呃~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1 10:45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02 编辑 1225099163-m.jpg (传)董源 潇湘图 长卷绢本 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全卷以横幅形式图写江南山丘沙岸江河纵横的秀美景象, 山头丛林杂树以水墨点染, 平沙坡岸间以披麻皴擦绘成, 开 卷处有二宫装女子并立,滩头列有五人击鼓奏乐,江面舟中 有朱衣贵族端坐,后段近岸处有渔夫十人拉网捕鱼, 山水皆 以花青运墨点染,平淡幽深,生动地表现出江南气候湿润、烟 雨空蒙的特色,人物则以细笔重彩涂写,神采历历俱足,是董 源的传世名作。 董源,生年不详,卒于约962年,五代南唐画家。源,一 作元,字叔达,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中主李憬朝(91 6― 961)时任后苑副使,后苑即北苑,世称“董北苑”。工画龙水、 牛、虎、人物,最擅山水。董源的水墨山水,影响很大,后世 将其与巨然并称“董巨”,成为南方山水画派之祖; 与李成、 范宽并称为“北宋三大家”;又与荆浩、巨然、关仝并称“五 代、北宋间四大山水画家”。 然而,关于董源绘画风格,历来争议较大。最著名的是《溪岸图》,个人认为,此图和现藏于日本的《寒林重汀图》属董源山水真正风格的可能性最高,其余挂在他名下的如《潇湘图》卷、《夏景山口待渡图》卷和《夏山图》卷、《龙宿郊民图》轴、《秋山行旅图》轴、《溪山行旅图》轴及《洞天山堂图》轴都有极大疑问。

图片附件: 1225099163-m.jpg (2014-12-1 10:47, 37.59 KB) / 下载次数 452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2559&k=8a5bb5e41de3435f2d5644b1fb0d64de&t=1751727271&sid=SMqiNi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1 10:49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02 编辑 宋迪的八景已经不见。南宋王洪画有潇湘八景图卷 ,现藏于(美)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 南宋 王洪 潇湘八景图(局部).jpg 南宋 王洪潇湘八景图卷(局部) 最知名的是元代张远《潇湘八景》,确实画得好。张远,生卒年不详。字梅岩,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山水人物取法马远,日本君台观也还藏有其画迹。

图片附件: 南宋 王洪 潇湘八景图(局部).jpg (2014-12-2 13:27, 207.11 KB) / 下载次数 499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2594&k=3afec631a763873adcb5c23f6bd2f02e&t=1751727271&sid=SMqiNi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1 10:57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02 编辑 潇湘夜雨——永州城东   湘水在永州境内与潇水汇合。雨落潇湘的夜景,是旧时文人藉以寄情的著名景观。“涔涔湘江树,荒荒楚天路。稳系渡头船,莫教流下去。”(元揭傒斯)

图片附件: 1.jpg (2014-12-2 15:46, 36.19 KB) / 下载次数 513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2598&k=ff56bf07d5ce5edcb5b54969d66a4ed6&t=1751727271&sid=SMqiNi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1 10:59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02 编辑 平沙落雁——衡阳市回雁峰   潇湘自永州下泻数百公里,到达南岳七十二峰之首的回雁峰。“山到衡阳尽,峰回雁影稀。应怜归路远,不忍更南飞。”古人以为雁到衡阳不再南飞。

图片附件: 1.jpg (2014-12-2 15:37, 27.48 KB) / 下载次数 510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2595&k=99a48a1a8312d2fd988b008e24070f5b&t=1751727271&sid=SMqiNi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1 11:01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02 编辑 烟寺晚钟——衡山县城北清凉寺   湘江又北行北公里,经过佛教胜地南岳衡山。

图片附件: 2.jpg (2014-12-2 15:47, 24.12 KB) / 下载次数 507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2599&k=6fa00d7390ac1591842c1467d7e07557&t=1751727271&sid=SMqiNi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1 11:03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02 编辑 山市晴岚——湘潭与长沙接壤处的昭山   湘江由衡山北行150余公里到达昭山。紫气呈绕,云蒸霞蔚。交易活跃,生机勃现。

图片附件: 1.jpg (2014-12-1 11:03, 33.37 KB) / 下载次数 494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2565&k=0f4b02327ff907179cf76c4c85c89a31&t=1751727271&sid=SMqiNi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1 11:06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02 编辑 江天暮雪——橘子洲   橘子洲为长沙名胜,东抚长沙,西眺岳麓。寒冬季节,白雪江天,浑然一色,江中商船,落帆泊岸,世间万物,寂寂无声

图片附件: 1.jpg (2014-12-1 11:06, 33.23 KB) / 下载次数 516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2566&k=7500452bc15a58534ad851809c9551c1&t=1751727271&sid=SMqiNi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1 11:07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02 编辑 远浦归帆——湘阴县城江边   自橘子洲沿江北去,约远70公里,便到湘阴。远山含黛,岸柳似烟,归帆点点,渔歌阵阵。

图片附件: 1.jpg (2014-12-2 15:42, 28.38 KB) / 下载次数 480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2597&k=8f5707d5b703f07695e511ecb305c5df&t=1751727271&sid=SMqiNi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1 11:12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02 编辑 洞庭秋月——洞庭湖   由湘阴北去,便是一望无际的洞庭湖。秋夜月色如银,碧水如镜,天空和湖面相互映照,月光和湖光相互交融。[attach]12568[/attach] 太湖上也有二山称洞东山和洞庭西山。明正德年间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王鏊退隐东山后所作《洞庭两山赋》开篇点明“楚之山曰洞庭,吴之山亦曰洞庭,其以相埒邪,将地脉有相通者邪,吾洞庭实兼湖山之胜”。元代赵孟頫曾画《洞庭东山》《洞庭西山》两图,如今《洞庭西山图》已逸失;《洞庭东山》为绢本设色,61.9×27.6cm,上海博物馆藏 。明代文徽明所画《东西两山图》的石刻图即藏在始建于元朝的轩辕宫中。

附件: 文征明《东西两山图》石刻图 (2014-12-1 11:12, 9.82 KB) / 下载次数 619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2569&k=753cbec3ba18563971cb106ef4c83eb8&t=1751727271&sid=SMqiNi

图片附件: 1.jpg (2014-12-2 15:41, 15.8 KB) / 下载次数 445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2596&k=aff2fe263108837a6f6e271e111d9c96&t=1751727271&sid=SMqiNi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1 11:17

渔村夕照——桃源桃花源对岸白鳞洲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说“武陵人捕鱼为业”。武陵人因为捕鱼,而发现了桃花源。我曾到过桃花源,确实不一般,可惜此生无福卜居于斯了。

图片附件: 1.jpg (2014-12-1 11:14, 34.1 KB) / 下载次数 340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2570&k=b5e4a68a2f06cb6e84462cda128474d3&t=1751727271&sid=SMqiNi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1 11:21

谁有牧溪的八景图?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1 12:30

《潇湘八景》在日本颇有影响,而影响日本绘画的潇湘图,并不止一家,其中流传较广的有南宋禅僧画家牧溪的水墨《潇湘八景图》和南宋另一位禅僧画家玉涧的泼墨《潇湘八景》。旅日学人周阅女士的《潇湘八景在东瀛》说牧溪的《潇湘八景图》中,现在仍有四幅分别收藏于东京的富山纪念馆、根津美术馆、京都的国立博物院和出光美术馆,另四幅惜已失传。
  日本东京静嘉堂美术馆收藏有南宋的院体长卷《潇湘八景》,作者夏圭,八幅山水俱在。这八幅画上每幅都有“夏圭”印章。据旅加学者段炼说,他查遍了手头资料,未见夏圭画有潇湘八景的记载。不过,从“夏半边”的经营位置和院体山水画的用笔用墨来说,这组潇湘八景的长卷看上去倒象是夏圭手笔。最后,他判断是一位师从夏圭风格的日本画家画了此卷,而根据日本的传统,徒弟可以直接署名师父而不写自己的本名。据介绍此夏圭是僧人,1478-1493年间,生活于日本京都等地。此夏圭断非我们所熟知的彼夏圭。南宋的彼夏圭,早在宁宗朝(1195-1225)就是画院待诏,理宗朝(1225-1265)时仍服务于画院,还得过皇上“赐金带”的殊荣。他既未削发为僧,又比远游日本的此夏圭早了差不多两百五十年。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2 12:50

日本各地的“八景”的肇始于滋贺县的“近江八景”。“近江八景”以中国洞庭湖的潇湘八景为模型选定,室畸后期访问近江的僧人,因为憧憬中国的“潇湘八景”,依葫芦画瓢,选出了当地的八景。17世纪后期以降日本出现了许多“近江八景”的绘画。有“浮世绘第一人”之称的安藤广重的《近江八景》是其中最优秀的一组。该作于天保5年(1834年)由荣久堂、保荣堂共同出版横大判锦绘版,赢得广泛的人气。安政4年(1857年),又由鱼荣(鱼屋荣吉)出版竖大判锦绘版,总共印行了20多次,深受广大日本人民的喜爱。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2 12:58

本帖最后由 王椿淳 于 2014-12-2 13:04 编辑

栗津晴岚 安藤广重 作


栗津晴岚 安藤广重 作.JPG

图片附件: 栗津晴岚 安藤广重 作.JPG (2014-12-2 12:58, 137.63 KB) / 下载次数 322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2584&k=d5dc7135c539c824fc20a83e4d3c6a1d&t=1751727271&sid=SMqiNi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2 12:59

本帖最后由 王椿淳 于 2014-12-2 13:01 编辑

比良暮雪 安滕广重 作
比良暮雪 安藤广重 作.JPG

图片附件: 比良暮雪 安藤广重 作.JPG (2014-12-2 12:59, 157.69 KB) / 下载次数 343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2585&k=e6d7ebf3199deada63f7c32f1d16d758&t=1751727271&sid=SMqiNi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2 13:00

坚田落雁 安藤广重 作

图片附件: 坚田落雁 安藤广重 作.JPG (2014-12-2 13:00, 122.45 KB) / 下载次数 442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2586&k=e1f433754c8a31721caa75ae2d8d82df&t=1751727271&sid=SMqiNi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2 13:02

濑田夕照 安藤广重 作

图片附件: 濑田夕照 安藤广重 作.JPG (2014-12-2 13:02, 132.38 KB) / 下载次数 480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2587&k=e993d030e8e076b0768b42e8abd46c5c&t=1751727271&sid=SMqiNi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2 13:05

石山秋月 安藤广重 作

图片附件: 石山秋月 安藤广重 作.JPG (2014-12-2 13:05, 163.62 KB) / 下载次数 620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2589&k=898f231d96330fa254b6a292d3800886&t=1751727271&sid=SMqiNi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2 13:05

矢桥归帆 安藤广重 作

图片附件: 矢桥归帆 安藤广重 作.JPG (2014-12-2 13:05, 124.01 KB) / 下载次数 509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2590&k=69272225e0c8a128616ae879bc948c99&t=1751727271&sid=SMqiNi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2 13:06

唐崎夜雨 安藤广重 作

图片附件: 唐崎夜雨 安藤广重 作.JPG (2014-12-2 13:06, 155.7 KB) / 下载次数 522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2591&k=133e01f3d985e21d3564d09e1975fd62&t=1751727271&sid=SMqiNi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2 13:07

三井晚钟 安藤广重 作

图片附件: 三井晚钟 安藤广重 作.JPG (2014-12-2 13:07, 170.88 KB) / 下载次数 536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2592&k=4e32b608696325540f40f1063c529847&t=1751727271&sid=SMqiNi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2 13:11

中日书画同源而面貌差异极大,看惯了中国传统水墨、绑定了欣赏趣味的中国人估计都不会怎么喜欢日本的那些“八景图”。但是,与中国人民一样,日本人民也享受着画家笔下的美景,为什么要与你中国一样?

图片附件: 中日八景对照.JPG (2014-12-2 13:11, 91.87 KB) / 下载次数 423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2593&k=183f50aa56bdd0193a84d91f0b28972f&t=1751727271&sid=SMqiNi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12-2 16:28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4-12-2 16:34 编辑

日本的画,不好看,只有个版画家斋藤清不错的。。 3328160124727254498.jpg

图片附件: 3328160124727254498.jpg (2014-12-2 16:33, 149.79 KB) / 下载次数 388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2600&k=88051f2b3f5484adea3b934c5c7ecc93&t=1751727271&sid=SMqiNi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3 09:55

这地方是怎么回事啊回复 24# 国际码头

图片附件: 1.jpg (2014-12-3 09:52, 63.64 KB) / 下载次数 373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2601&k=2f0c7ec9ca787010aed5d5d021a3cc79&t=1751727271&sid=SMqiNi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12-6 16:17

估计拼接图片的缘故。。
作者: ylli    时间: 2014-12-7 00:29

后来有东京百景等等。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8 00:04

回复 27# ylli


    百景?
作者: ylli    时间: 2014-12-9 10:58

http://baike.baidu.com/view/154685.htm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10 15:18

回复 29# ylli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10 15:20

日本绘画史上风景画一代宗师葛饰北斋的名作《江户八景》、《近江八景》、《金泽八景》、《琉球八景》、《风流东都八景》以及基于“八景”画题演绎的《富岳三十六景》等,这些基本都是按照中国传统“潇湘八景”画题进行创作的风景版画,但是葛饰北斋并非是日本江户时代最先按照中国洞庭潇湘的“八景”画题来表现浮世绘艺术的,在这之前已经有许多浮世绘画家创作了不少此类以传统的“潇湘八景”画题为母题的版画作品。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10 15:20

《近江八景》是将中国 “潇湘八景”的古典画题改换为日本近江国琵琶湖西南岸边的胜景,把原洞庭的潇湘“平沙落雁”改名为琵琶湖畔的“坚田落雁”,把原潇湘的“远浦归帆”更换为近江的“矢桥归帆”,把原楚国的“山市晴岚”变更为近江国的“粟津晴岚”,把原湖湘的“漁村夕照”转变成“濑田夕照”,把原湘楚的此“洞庭秋月”转变成近卫关白“石山秋月”,把原湖湘的“潇湘夜雨”转变成关西之“唐崎夜雨”,把原洞庭的“烟寺晚钟”转变成近江的“三井晚钟”,把原湘南的“江天暮雪”变成琵琶湖岸边的“比良暮雪”。
  不仅如此,日本画家更是拓展了画题的描绘领域。如鸟居清倍以“八景”画题突发奇想绘制了江户青楼女子的《吉原八景》,将中国传统的“潇湘八景”画题里的“八景”名称作了日本江户本土化的移花接木的培植嫁接,把 “潇湘夜雨”转换为“卫门坡夜雨”, “远浦归帆”改名为江户附近的地名“品川归帆”, “山市晴岚”更改为“中町晴岚”, “洞庭秋月”更换成“扬屋町秋月”。又如,浮世绘美人画大家铃木春信则专门以江户遊女来表现这一潇湘画题的“八景”之美,中国的古典画题转换成了日本当代风俗样式。在铃木春信之后,以“潇湘八景”画题来进行描写当代世俗化的八景图版画,有矶田湖龙斋、鸟居清长、胜川春章、北尾重政、北尾政美、溪斋英泉、歌川丰广等浮世绘画家。此外,还有江户时代的喜多川歌麿,以古典“潇湘八景”画题所表现的日本当世风俗更加趋向于江户町人娱乐趣味的官能描写,诸如《风俗浮世八景》、《名所腰掛八景》、《美人岛田八景》、《当时好物八契》、《风流座敷八景》以及以传统“八景”画题派生的《妇女人相十品》、《妇人相学十躰》和《青楼十二时》等,带有浓厚的江户町人色情表现。 总之在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艺术中,充分运用中国文化的古典“潇湘八景”画题作为母题实行日本当世风俗化创新绘制的作品不胜枚举。
有“浮世绘第一人”之称的安藤广重(1797-1858。1832年改名歌川广重(Utagawa Hiroshige))所绘《近江八景》是其中最优秀的一组。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10 15:21

安藤广重还曾作有《东海道五十三次》,描绘日本旧时由江户(今东京)至京都所经过的53个宿场的各宿景色,以及《木曾海道六十九次》和《江户百景》。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10 15:21

中日书画同源而面貌差异极大,看惯了中国传统水墨、绑定了欣赏趣味的中国人估计都不会怎么喜欢日本的那些“八景图”。但是,与中国人民一样,日本人民也享受着画家笔下的美景,为什么要与你中国一样呢?
    关于葛饰北斋,日本人评论说“从北斋后期的画风以及插图等方面看的话,学习中国画法是显而易见不容置疑的事实。……在人物的表现、姿态景物的描写上,充分显示着中国画的素养,由此可见此时他已深入研究了中国的画题、画法等。这种倾向,北斋在浮世绘画家中其线条描写也显现出无可替代的高超笔法。” (《北斋论》, [日]楢崎宗重,东京:ァトリユ社,1944年版,第109-110页。)他的作品画面主要是以兰、绿、黄、茶四色为基凋,并施以水墨淡彩调色渲染,兰色大多运用于描写房屋屋顶及天空的烘染,绿色主要使用于树木、地面及其点缀的其它杂物,淡黄则用于山体、地表及树丛装饰点缀,而茶色则大部分使用于岩石及岸堤堆砌的石块,画面整体并未给人以单调的感觉,相反有中和的量感及清新爽朗之气,明显与中国的欣赏趣味不同。这种整体画面的色调意匠,尤其是兰色调的成功运用,对日后安藤广重(歌川广重)的“广重兰”的诞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催生作用。因此,“所谓北斋流,即以明画之笔法写浮世绘,又以古今汉画之笔意倾注于画者,乃以北斋为开祖也”(《浮世绘类考》, [日]仲田胜之助编校,东京:岩波书店,2004年版,第143页。 )这样的说法似乎并不严谨。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葛饰北斋与安藤广重绘画的构图上确实类似于中国画“三远”法中的“平远”,即平行俯瞰式的布局。大体是以水为中心来描绘其浩渺幽远的景色,表现遥远而坦荡的渚汀水洲的广阔无边及烟雾弥漫的幻化,辽阔平缓的渚汀烟村篱落之缥缥缈缈,充满旷野遥远沙树云岚的水乡意境,这种表现烟雾迷茫的冲融平远之意,倒是与中国传统的洞庭潇湘文化的气质底蕴遥相呼应。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12-10 15:53

34楼伞老写的??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10 15:54

是呀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10 15:55

有什么问题么?回复 35# 国际码头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10 15:56

那些日语翻译是转引的,不必注明罢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12-10 16:01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4-12-10 16:03 编辑

如果自己写的,可以把字体弄得。。比如这样。。。
否则,我以为是直接复制的。。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12-10 16:05

伞老可以弄个  斋藤清  版画册 看看,这个人,相当不简单,象个侠客,很酷很牛牛。。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12-10 16:06

伞老可以弄个  斋藤清  版画册 看看,这个人,相当不简单,象个侠客,很酷很牛牛。。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10 16:26

回复 40# 国际码头
每次要搞字体挺麻烦的,蛤蛤。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10 16:27

斋藤清的不错,可是他与潇湘八景没有什么关系。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10 16:32

纽约大都会美术博物馆收藏有日本室町时期的一件屏风,画的正是潇湘八景,作者是相阿弥(?-1525),他的祖父能阿弥、父亲艺阿弥都是画家兼艺术鉴赏家,祖孙三人都在足利幕府将府从事艺术品收藏工作。 相阿弥屏风.jpg
现存日本京都大德寺大仙院的相阿弥所绘《潇湘八景图》,已改装成16幅挂轴,纸本墨画,尺寸各174.4×139.4cm,为日本重要保护文物。该寺内的聚光院方丈室礼间的障壁画有狩野松荣(1519-1592)描绘的《潇湘八景图》,是八幅画面的纸本墨画,现为日本国宝,原先被认为是出自桃山时代的大画家狩野永德之笔,后鉴定为是其父狩野松荣所画。此外,京都还有妙心寺东海庵遗存的狩野永德的祖父狩野元信的《潇湘八景图》四幅,尺寸85.9×46.1cm,纸本墨画,为日本重要保护文物,宁一山(一山一宁)题款的禅画家思堪(1247—1317)所作的《平沙落雁图》(潇湘八景之一)据说为京都的里见家私人所藏。室町时代日本画家所描绘的水墨画《潇湘八景》,除了上述的京都遗存之外,还有仙台市博物馆所藏的雪村周继(1504-1589)描绘的《潇湘八景图》、白鹤美术馆所藏的艺阿弥的弟子禅僧画家贤江祥启描写的《潇湘八景画帖》等。

图片附件: 相阿弥屏风.jpg (2014-12-10 16:32, 652.02 KB) / 下载次数 378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2655&k=833c81af43555ae4644b78197e2877a8&t=1751727271&sid=SMqiNi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10 16:34

南宋王洪的局部

图片附件: 南宋 王洪潇湘八景图卷(局部).jpg (2014-12-10 16:33, 207.11 KB) / 下载次数 710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2656&k=bdc6d19131e97591bd5341cb9b7fc71a&t=1751727271&sid=SMqiNi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10 16:35

董其昌作《潇湘白云图》卷(藏辽宁省博物馆),我曾经观赏过,非常不错的一件画

图片附件: 董其昌潇湘.jpg (2014-12-10 16:35, 46.29 KB) / 下载次数 435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2657&k=5f60e5c5dc7428a5d13b56bc8693831a&t=1751727271&sid=SMqiNi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10 16:41

本老早些年作的《洞庭忆游》蛤蛤

图片附件: 1.jpg (2014-12-10 16:41, 66.77 KB) / 下载次数 550
http://www.wy2010.com/attachment.php?aid=12658&k=a6a0fc483d924f6ca47ca1489988a536&t=1751727271&sid=SMqiNi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4-12-10 16:44

本老这样油彩直接画水,前所未有。

当年船在洞庭湖中央抛锚,前后折腾近三小时,浪里颠簸,不可思议的是船老大他自己也晕船了……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4-12-14 17:32

回复 43# 王椿淳
他也是以故乡风景为主。。




欢迎光临 武英书画 (http://www.wy2010.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