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郭泰来采访提纲!
[打印本页]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5-5-16 20:42
标题:
郭泰来采访提纲!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9-12-27 23:00 编辑
1.关于八大,八大山人是明清时期的书画高峰,但是很容易淹没在书画家之中,八大山人是否和同时期的书画家有着一些很不同的东西?比如风格,比如变革?
八大的最大特点:轻松,自由,率真,大胆。
2.在马奈和莫奈的作品拍卖之前,我们对国外的艺术家可能还是陌生的,马奈的作品被美国的收藏机构收入囊中,莫奈的作品被亚洲的藏家收藏?如果郭先生收藏,会更喜欢马奈的《春天》还是莫奈的《睡莲》或者是《睡莲池与玫瑰》?
我个人更喜欢莫奈。
3.莫奈的《睡莲池与玫瑰》我们并不熟悉,相对于国外的艺术大师,我们可能更熟悉国内的或者说亚洲地区的,无论是张大千《爱痕湖》或者印度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公共艺术雕塑 ,然后,欧洲(尤其是西欧)和亚洲艺术之间,是否存在着鸿沟?这种鸿沟是否并不容易消除?
好的艺术在审美上是没有鸿沟的,
4.贾科梅蒂的雕塑最近两年在拍卖市场上很亮眼,尤其是《双轮战车》《指示者》等名作引领市场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对雕塑和雕塑家了解极少,虽然有些文章,还远谈不上专业,更谈不上深层次的鉴赏,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西方重油彩,雕塑,国内偏重书画?
西方重现实,东方重观念。西方写实,东方写意。西方是现实色彩,东方是心中色彩。
5.法国人艾黎福尔 在《世界艺术史》对中国书法的批评中说道:“当中国的书法控制了思想交流时,书法便使智慧的发展停滞不前,并且把抽象推向幼稚的矫揉造作。书法这一基本缺点再度表现在艺术的最后表现形式上,于是,过分被遗忘的客观世界也就报了一箭之仇:精神摆脱了一切障碍,但是精神的迷醉从此却与艺术家无缘。艺术家不再有权寻找其它的平衡形象,他所能做的一切,只是重复祖先创造出来的那些形象。”并论述了传统对人的伤害:“这种精神推动文人尊礼,直至他们的举手投足均有讲究,直至史官为把历史纳入制度的范围而对其肆意歪曲,直至园丁使树木变形并培育出奇葩,直至父亲令女儿缠足,直至侩子手把人凌迟处死。传统道德与其说赋予生活以自由的动态,毋宁说将生活摧毁殆尽。”郭先生怎么看待这些观点?
必须打破传统。否则就要被开除球籍。艺术不创新,文化倒置,中国就不会有前途。
6.保罗·高更的画作《你何时结婚》买家为卡塔尔博物馆,后来,梵高的两幅作品被国内藏家收藏,一副是《阿利斯康林荫大道》,一副是《雏菊与罂粟花》,对于这三幅作品,郭先生有何评论?
我主张多买一些外国艺术品,我主张文化艺术多多交流。20年前我和吴甲丰就倡导建议建立一个(《西方艺术博物馆》),但吴冠中当时不太同意,他认为国内原作太少。
7.毕加索的油画作品《阿尔及尔的女人(O版)》11日晚亮相佳士得纽约春季拍卖会现场,以超过1.79亿美元(约合11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创下全球艺术品拍卖价格新高。此前,万达集团收购了毕加索的油画作品《两个小孩》,对此两幅作品,郭先生有何评论?
如果中国人有条件,我建议多买毕加索作品。价格不必太过于计较,只要不特别离谱就行。500年之后,毕加索还会有影响力的!我鼓励王健林多买毕加索作品!
8.大型纪录片《百年巨匠》播出了,比较关注林风眠先生的那几集,林先生是上个世纪出国较早的艺术先驱,然而,时至今日,对林先生的艺术教育理念和艺术创作观念还是很滞后的,郭先生对林风眠的创作作品怎么看?
林风眠的艺术,在我眼里已经是古典艺术了。他在那个历史时期有贡献,现在没有什么影响和意义,。就像吴冠中,只是表现了一个艺术美,形式美,对人类贡献不大。
9。关于常玉,常玉是上个世纪前五十年旅居巴黎的职业艺术家,出国前在上海学习生活,但是,国内的收藏界,似乎对常玉比较陌生,按理说,不该这样,可是事实是就是这个样子。是不是国内的艺术行当尤其是收藏界对职业艺术家还缺少一些敬畏和尊重?
中国人对于艺术家的尊重,还要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宋庄艺术家像流寇,被撵的四处跑,就是例子。
10.最后一个问题,郭先生对最近五年的的艺术品收藏界有哪些看法和忠告?
艺术品收藏比较复杂,因人而异。好的艺术品可以赏心悦目,保值增值。国人有闲钱,我建议买自己喜欢的的艺术品原作。第一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第二也鼓励和支持艺术家创作好的作品。
作者:
王椿淳
时间:
2015-5-21 12:04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24 编辑
好的,我拍了微信给他。你好用微信了。
欢迎光临 武英书画 (http://www.wy2010.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