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真理与黄金 [打印本页]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8-10-30 09:20     标题: 真理与黄金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8-10-30 18:47 编辑

ad harmoniam canere mundum.
                         宇宙和谐的歌唱。
                                        ——[罗马]西斯罗《论神性》

           Omnia Vincit Amor:et nos cedamus Amori.
                         爱征服一切,让我们屈服于爱吧。
                                       ——[罗马]维吉尔《牧歌》

           爱,以神奇的力量,使我出类技萃。
                                       —— [意大利]夸齐莫多
           
           没有比对人类的爱更富于艺术性的事业。
                                      ——[法国]梵高
           
            把我们得不到的幸福给予所有的人吧。
                                      ——[法国]雅姆《祈祷》

           我想凡是我在路上遇见的我都喜欢,无论谁看到了我,也将爱我。
                                       ——[美国]惠特曼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8-10-30 10:04

本文来自于聊天与通信后的感想和思考,比较零碎,甚至有前后矛盾之处。
       文字尽管写成,仍很粗略,草率,属于散谈随笔一类,文责自负。
       因为梳理材料的关系,引用较多,尽管这样,谢绝任何纸媒电子媒体转载。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8-10-30 10:27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8-12-15 09:34 编辑

真理的较早起源,是亚里士多德:“将所是的[或所存在]说成不是的[或不存在的],或将所不是的说成是的,是假的;而将所是的说成是的,或所不是的说成不是的,是真的。”


1.真理与黄金的若干定义及基本关系

          (一)真理的定义及梳理(天文学家哥白尼,伽利略的案例)   

          名人言论: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把逸闻旧事保藏下来,它是远古的迹象,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西班牙塞万提斯)这个有些古典的大作家,最著名的代表作《唐.吉诃德》销售五亿册。   
           真理是存在的顶峰,在实践中运用真理就是正义。(美国爱默生)爱默生被林肯称为“美国文明之父”。


          人的天职在于探索真理。(波兰哥白尼),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文学家,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哥白尼以三十六年的艰辛写作,六大卷的《天体运行论》闻名于世,他的“日心说”打破了千年思想的枷锁。(被称为神明的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天体的运动应该由最完美的匀速原周运动来描述。这种假设的学说影响力极大,历史久远,对人类的宏观科学认知影响的时间大约是两千年。先是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这个学说虽然有很大的局限性,却让1400多年后的日心无法超越。1543年,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1632年,伽利略发表《关于世界两大体系的对话》,1584年,布鲁诺发表太阳只是宇宙中无数恒星中的一个的言论,被罗马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处决,1644年,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再次提出太阳和其他星星一样的观点。17世纪初,德国科学家约翰内斯·开普勒用漂亮的椭圆轨道描述了行星运动,才终结了柏拉图的这一科学哲学“遗产”。)


          真理不在蒙满灰尘的权威著作中,而是在宇宙,自然界这部伟大的无字书中。(意大利人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他的铁球实验让比萨斜塔成为科学实验和普及的圣地。作为发现新宇宙的人,四颗星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是天文领域最闪耀的巨星之一,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他:“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指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8-10-30 15:16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8-12-13 13:54 编辑

(二)黄金闲谈
         
         道德和才艺,却可以使一个凡人成为不凡的神明。(文学圣殿里的宙斯,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他在《雅典的泰门》写过一段黄金的文字:“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黄色的奴隶,——可以使异族联盟,同宗分裂;它可以使受诅咒的人得福,使害着灰白色的癫病的人为众人所敬爱;它可以使窃贼得到高爵显位,和元老们分庭抗议;它可以使鸡皮黄脸的寡妇重作新娘,即使她的尊容可以使身染恶疮的人见了呕吐,有了这东西也会恢复三春的娇艳。

         来,该死的土块,你这人尽可夫的娼妇,你惯会在乱七八糟的列国之间挑起纷争,我道要让你去施展一下你的神通……啊,你这可爱的凶手,帝王逃不过你的掌握,亲生的父子会被你离间!你这灿烂的奸夫,淫污了纯洁的婚床!你这勇敢的战神!你永远年轻英俊,永远被人爱恋的娇美的情郎,你的羞颜可以融化了戴安娜女神膝上的冰雪!

         你是有形的神明,你会使冰炭化为胶漆,仇敌互相亲吻!为了不同的目的,你会说任何方言,使每一个人惟命是从!它是一尊了不起的神明,即使它住在比猪巢还卑劣的庙宇里,也会使人顶礼膜拜。
        
          这段文可谓入木三分,如刀见血。阿兰·布鲁姆认为:“如果逐个理解莎士比亚的戏剧,他将会看到生命中每一个可能的重要选择的结果,将会深刻感悟 每一种高尚灵魂的特征。”澳洲学者杰曼·格里尔则认为:“莎士比亚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始终拒绝给我们一个显白,直接的结论。”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8-10-30 15:16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8-11-9 21:46 编辑

(三)真理与黄金的关系

        黄金可以挑起战争与征服,催生帝国与货币,夷平高山与森林,古罗马将Au称为“黎明女神”欧若拉(Aurora),也就是“灿烂的黎明”之意思,印加人称为“太阳的汗珠”,充满神秘和崇拜色彩,拉丁语就比较直接了“灿烂”,我们看看文化学者齐东方是如何论述的:“黄金在自然魅力和永恒价值之外,似乎带有一种生命的灵性,它是显赫的财富标志,也是精美的艺术品,更是一种富丽豪华的文化符号。黄金用天赋的色彩,描写了文学的情,生活的诗,历史的事,曾推动过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诱发过人类灵魂的贪婪与罪恶。”以至于美国经济学家彼得·伯恩斯坦在《黄金的魔力》中惊叹:“从来没有人搞得清楚,是我们拥有黄金,还是黄金拥有我们。”

       古希腊诗人品达(Pindar)认为:“黄金是宙斯之子。”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德则直接狂呼:“占有黄金,无论是极富人情意味的巧取,还是敢冒一切风险的豪夺,总之,必须占有黄金。”约翰·斯图亚特在1848年发出忠告:“你可轻触黄金,但勿紧握之,以免有伤身之虞。”美联储前主席保罗·A·沃尔克则感叹道:“黄金因其壮观的历史场面和神奇的情节,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无法消除的魔力。”黄金就这样改变了人类的命运——飘逸于彩虹之间的黄金是人们心中幸福的源泉,而地层深处的黄金,却采自地狱。黄金赋予人们高贵的品质——忠诚,坚韧,信仰和礼仪,黄金激发了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也诱发最丑陋的恶行。

        真理与黄金产生联系是最不可思议的事,真理是如此的高大上,远大玄奥,崇高神秘,虚无缥缈,遥不可及,从古典哲学家巴门尼德就开始认识到:真理是永恒的不变的。黄金不仅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物质之一,更是价值物的载体,它几乎可以和任何东西轻松交换,甚至是世间最宝贵的只有一次的人的生命,一块金砖一般说来价值三百多万欧元,真理相对来说,难以超越千年或者万年,而黄金显然能亿万年不变,问题是谁也很难保证永远不变,比如时间是几十亿万年呢?几百亿万年呢?青铜经过三千年就会逐渐失去金属属性,黄金如果时间太长,就不太好检验。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8-11-16 15:36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8-12-22 14:36 编辑

2.真理的客观性,全体性与两类真理的划分。

          英国数学家,哲学家怀特海说过:“科学的历史告诉我们,非常接近真理和真正懂得它的意义是两回事。每一个重要的理论都被它的发现者之前的人说过。”

          那么真理是否具有非客观性,或曰主观性。李白的“白发三千丈”超越了人类想象的极限,这虽是隐喻,却说明人作为万物之灵,与自然,或曰山川草木产生联系的时候,与自然的融贯性方面,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文化现象,也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文明进程,尽管这种现象非常含糊,这种进程具有反复性(非常缓慢有时会发生倒退)。在西方文化概述与专著方面,至少有八部巨著涉及了这些方面,他们闪耀的名字与伟大的论述之名分别是:狄尔泰《诗人的想象力》,别尔嘉耶夫《美是自由的呼吸》,海德格尔《荷尔德林与诗的本质》,瓦尔特·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里德《艺术的真缔》,波普尔《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萨特《自由之路》,阿伦特《过去与未来之间》。文艺门类虽小,图书种类也浩如烟海,我们在探寻知识的旅途中,不必读万卷书,却需读该读之书,路漫漫,其修远,文而化之,文须清新丰盈,如果可以加两部文学名著补充上面八部图书的不足,那么该是《卡尔维诺全集》以及那部很少有人读完却十分神奇迷人的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建议读徐和谨的译本)。
     
       “米开朗基罗如同明亮的太阳,令绘画艺术焕发出新的光芒。(作为)伟大的现代艺术奠基人和创始人。他不仅是是一位创造者,他还利用自己的超凡力量,将艺术迅速提升至完美的巅峰。米开朗基罗达到了我们艺术中最为理想的境界,他以无畏的精神,率先探索了想象中不为人知的领域,米开朗基罗高于全世界。”(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长雷诺兹)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8-11-30 14:38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8-12-1 19:18 编辑

(一)古希腊哲学家 巴门尼德:真理被认为是永恒的不变的。
        A.永恒,不变,绝对
        在《论自然》一书中,巴门尼德说道:“在这条途径上有许多标志标明存在者不是产生出来的,也不能消灭,因为它是完全的、不动的、无止境的。它既非过去存在,亦非将来存在,因为它整个在现在,是个连续的一。”
         简单说,巴门尼德认为的真理,具有唯一连续不可分性,永恒性(不生不灭),不动性,完满性,思想的对象性。

        B.是者  (存在)
        einai(being)1.存在  2.系词  3.永恒不变    巴门尼德: “存在是不动的一。”
        特性:不生不灭,连续性(完整统一),完满性(不动)


        C.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
         真理之路:存在物存在(是是,不能不是)“思想与思想的目标是统一的,因为你决不能遇到一个思想思想是没有它所表达的存在物。”残篇8:34-35
         意见之路:非存在存在(非是是,是不是)“按照意见看来,事物就是像这样产生的,现在是象这样存在着,从现在起到将来也会象这样生长,然后消灭。”残篇19:1-3

         意见本质:所以你应当经验一切:圆满真理的不可动摇的核心,以及不合任何可靠真理的凡人们意见,意见虽然不含真理,你仍然要加以体验,因为必须通过全面的彻底的研究,才能制服那种虚幻之间见。  残篇1:28-32
作者: 国际码头    时间: 2018-12-22 13:23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8-12-27 11:28 编辑

(二)古典与启蒙运动之前的综述

         6楼和7楼的论述看似有些散乱,只能说明历史不是线性发展的,而是交叉融合,不仅如此,即使在今天来看,历史也不仅不是单一的线性发展,反而象波浪线前进后又倒退,确切说象海浪的浪奔浪涌。我们不太了解米开朗基罗和巴门尼德之间的关联,正象我们不理解达芬奇和普罗提诺的关联一样,因而我们必须提到另一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但丁,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个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才和他的巨作,不是《神曲》,而是有关民谣的作品,将有助于我们消除困惑。进而获得更多知识和启示。

         西方古典时期,主要是古希腊,罗马的文化精英们奉献的理论思辩和生活理想,从柏拉图的“形象而非实物”,到普罗提诺“从神那里流出来的理性之光”,一直到伟大的哲学家阿奎那“美在善之外和善之上”,都是一种理论式的观察思考(顿悟),还谈不上什么技术与科学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支持,毕竟,那时候牛顿还没有发现苹果落地,爱因斯坦还没有发现核弹爆炸的两面性。而哲学家波普尔还没有全面批判柏拉图,黑格尔,乃至后来哲学理论层面的种种不足。而检验和完善这一切,形成共识和未来发展的参考方向,很显然不仅需要黄金,更需要时间。

       ★普罗提诺:古希腊的最后一位哲学大师,大约生活在我国东汉末期到西晋初期,他曾有名言:“理智之光亦即德性之光,因已感通大全,消除时空间隔,故能显出光芒。”这个时候,距离柏拉图时代是700多年了,距今则是1700多年了。

        作为东方最有代表性的哲学家之一,我们不是从圣人先贤,而是从自然之子方面考察孔子的言行,或许在东西方文艺理论融合乃至实践方面,有更多参考意义和学习价值。孔子曾说:“山川之灵,足以任纲天下者,其守为神。”后来,他带着学生春游,在泗水旁又发表了如下的千古名言:“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他好像有情意。水穿石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使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孔子这些关于自然山水的语言常被人忽略,实际上表达了一种“天地同舞,水光同和”的超然境界,既至到了魏晋,比如在诗人左思那里“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已是物我两忘,超然世外的诗之化境。


        仅仅简单的梳理一点知识,已经给人千头万绪,无比杂乱之感,当我们简单的把需要分段的历史先分为三段或者五段后,就会惊奇的发现,历史无比丰富复杂,最不好梳理的,不是我们认为的最重要的真实,而是我们认为不太重要的文化脉络。这或许是真理在历史长河中最重要的惊鸿一瞥,因为历史最重要的意义不是借鉴,而是反思。历史做不到让我们去避免犯同样或者类似的错误,但是历史可以做到让我们敬畏历史本身,这或许才是历史最重要的意义。简单说来,社会层面的历史和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关系,而文化层面的历史却和大多数人有关系。正因为这样,我们需要读社会层面的历史书,比如泰纳,布克哈特,汤因比,斯宾格勒的专著,了解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可以读伏尔泰《风俗论》这样的专著,如赫伊津哈在1929《文化史的任务》中所言:“文化专注于更深更全面的领域。”比如我们可能不了解东晋的社会史,经济史,士族关系,习俗等等,但是可以了解《兰亭》的简单背景资料,然后融合文本资料,就会读的厚重一些,比如无丝竹之乐,如果联系当时的北伐大战和战败背景,那么王羲之的精神状态,恐怕就不难理解了。




欢迎光临 武英书画 (http://www.wy2010.com/)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