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叭啦叭啦举了一大通“感神通灵”的记载例子后,石氏认为,赞美韩幹画马艺术多使用此种“感神通灵”之故事,实际上是因为韩氏创造了一种有生命力的骨气,并且这种骨气还能够脱离了作品本身然后自己变化出另一个形象--哇噻!~--而这正是杜甫《画马赞》中评价韩幹“毫端有神”的理论背景。最后,他提出:《丹青引》第四段既言曹霸画马之妙能够“感神通灵”,而作为其弟子的“幹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则为画马夺真之反面说法,注意了,这时石氏说出了以下一段话:“盖因为如果画马得到了真马之骨气,则会有凋丧其马的危险,为了避免画杀真马,有绝艺的韩幹只好设法不求骨气,而只求外形(“肉”)的摹写。如此看来,此二句并不在贬韩,也不在讨论韩马到底为肥为瘦,而实是一种赞美手法之变化运用,不仅说他画能“感神通灵”,还说是臻其极致;旁人须尽全力以求“骨气”来“感神通灵”,韩幹反得费心回护,免得其“通灵”之妙画会造成“夺真”之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