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上面话头暂且按下不表。

五十年,也就是我们当今这一拔人了。听说五十年后黄氏大放光彩,咱们脸上贼有光是不?因为这暗示了我们的艺术欣赏水准比民国那一拔人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大地提高了,是吧?啧啧,好有喜感哦,真是欢乐呀。我呕

TOP

哈哈。如此说来,民国时期上海滩、北平那些人真是没有品位啊!对于中国画的认识真是太没品了啊!一颗灿烂的明珠抛在浊世之中,居然无人识得,非要等五十年后咱们这些慧眼人来相识啊。咱们是不是可以阴险地推断一下下,当时那些与黄宾虹交往的人,真的是个个心怀鬼胎居心不良。没人去傻不拉叽地欣赏那些胡涂乱抹瞎整的玩意儿,黄画得不到欣赏,黄氏的收藏却是值得一瞄,还有他不是主了一些刊物么?额,,可以借以自用推广自己的艺术啦。世道啊世道。

TOP

诸位看倌!每一拔当代人都是自我感觉超级良好的,从不例外。当代人只有前世的坐标,没有后世可鉴。但是,不是所有当代人都是如此的,所谓举世皆睡我独醒的人,历代都存在,并将永远存在,只是未必就是你我了。

TOP

来看看咱们这个时代吧,这是个什么乱七八糟无以复加的时代!2000年文脉是否断掉,我不知道 。你知道吗有没有断?面对前人,面对民国,我们真可以高高地俯视么?想想,再想想了。

TOP

关于识画,傅雷结合黄宾虹本人的观点,事实上是超越了黄氏的认识:“昔人有言:看画如看美人。其风神骨相,有在肌体之外者。今人看古迹,必先求形似,次及傅染,次及事实:殊非赏鉴之法。其实作品无分今古,此论皆可通用。一见即佳,渐看渐倦:此能品也。一见平平,渐看渐佳:此妙品也。初若艰涩格格不入,久而渐领,愈久而愈爱:此神品也,逸品也。观画然,观人亦然。美在皮表,一览无余,情致浅而意味淡,故初喜而终厌。美在其中,蕴藉多致,耐人寻味,画尽意在,故初平平而终见妙境。若夫风骨嶙峋,森森然,巍巍然,如高僧隐士,骤视若拒人千里之外,或平淡天然,空若无物,如木讷之士,寻常人必掉首弗顾:斯则必神志专一,虚心静气,严肃深思,方能于嶙峋中见出壮美,平淡中辨得隽永。唯其藏之深,故非浅尝所能获;惟其蓄之厚,故探之无尽,叩之不竭。”

TOP

常人以为的高下之别,实际上只是因了趣味变化而导致的差异,只不自知罢了。然而,中国画确切有高下之分么?当然有。

TOP

黄宾虹山水画高雅不?当然高雅。但是也用不着刻意去抬高,以遮蔽了别的,然而这正是人类之通病。高雅的作品世上多了去,况且在高雅一族中,也同样有高低之分。

TOP

0790080037.jpg

20130729095854_5201.jpg (179.93 KB)

20130729095854_5201.jpg

200732815414295.jpg (81.09 KB)

200732815414295.jpg

129675711386742500.jpg (59.05 KB)

129675711386742500.jpg

TOP

19300001352569133333639368456.jpg

TOP

话说回来。黄宾虹虽然资质平平,却能主动提出与江湖画、市井画拉开距离,这是概念还是不错的。当然了,他所谓的此二画流中,一定也夹杂了一些好画家的作品一并被抛弃了。由于自己的寂寞,自视颇高,因此虽然与之交往,却极有可能将张大千、吴湖帆、溥心畲等人的画一并纳入了江湖画和市井画中,。极少见黄宾虹与这些人的合作,或在他人画上题跋。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