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书画同源而面貌差异极大,看惯了中国传统水墨、绑定了欣赏趣味的中国人估计都不会怎么喜欢日本的那些“八景图”。但是,与中国人民一样,日本人民也享受着画家笔下的美景,为什么要与你中国一样呢?
关于葛饰北斋,日本人评论说“从北斋后期的画风以及插图等方面看的话,学习中国画法是显而易见不容置疑的事实。……在人物的表现、姿态景物的描写上,充分显示着中国画的素养,由此可见此时他已深入研究了中国的画题、画法等。这种倾向,北斋在浮世绘画家中其线条描写也显现出无可替代的高超笔法。” (《北斋论》, [日]楢崎宗重,东京:ァトリユ社,1944年版,第109-110页。)他的作品画面主要是以兰、绿、黄、茶四色为基凋,并施以水墨淡彩调色渲染,兰色大多运用于描写房屋屋顶及天空的烘染,绿色主要使用于树木、地面及其点缀的其它杂物,淡黄则用于山体、地表及树丛装饰点缀,而茶色则大部分使用于岩石及岸堤堆砌的石块,画面整体并未给人以单调的感觉,相反有中和的量感及清新爽朗之气,明显与中国的欣赏趣味不同。这种整体画面的色调意匠,尤其是兰色调的成功运用,对日后安藤广重(歌川广重)的“广重兰”的诞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催生作用。因此,“所谓北斋流,即以明画之笔法写浮世绘,又以古今汉画之笔意倾注于画者,乃以北斋为开祖也”(《浮世绘类考》, [日]仲田胜之助编校,东京:岩波书店,2004年版,第143页。 )这样的说法似乎并不严谨。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葛饰北斋与安藤广重绘画的构图上确实类似于中国画“三远”法中的“平远”,即平行俯瞰式的布局。大体是以水为中心来描绘其浩渺幽远的景色,表现遥远而坦荡的渚汀水洲的广阔无边及烟雾弥漫的幻化,辽阔平缓的渚汀烟村篱落之缥缥缈缈,充满旷野遥远沙树云岚的水乡意境,这种表现烟雾迷茫的冲融平远之意,倒是与中国传统的洞庭潇湘文化的气质底蕴遥相呼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