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高士踏浪图》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31 编辑 高士踏浪 FIT 2012-04-13 下午14.26.48.png 绢本。设色。纵22.6厘米,横23.3厘米。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中国日本特设基金会。17.185。   此作无款印。题材为道教内容。这件作品的人物容貌,与另外一件重要的道教绘画—梁楷《黄庭经神像图》中主神的容貌非常接近。有学者指出画作中的人物是以宋代皇帝为原型绘制的。   参照宋代的文献和当代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把皇帝相貌画入其他题材绘画在宋代是有传统的。《图画见闻志》卷三关于武宗元条目记载:“尝于洛都上清宫画三十六天帝,其间赤明阳和天帝,潜写太宗御容,以赵氏火德王天下故也。真宗祀汾阴,还经洛都,幸上清,历览绘壁,忽睹圣容,惊曰:此真先帝也。遽命设几案,焚香再拜,且叹其画笔之神,伫立久之。”高文进的人物画,也有“为皇帝写真”的。《图画见闻志》卷六记载,阎都知辨别了一件高文进画的功德画,指出画中人物是“章圣御像”和“章宪明肃皇太后真容”,由此可见高文进的人物画的相貌“写真”是很有水准的。   当代学者中也有研究涉及这个领域。根据王耀庭有关马麟《静听松风图》中宋理宗相貌问题研究结论(论文见《故宫学术季刊》第14卷第一期),我们可以知道,在南宋时期把皇帝的相貌画成历史上的著名皇帝、或者道教中的重要神像,这种现象是存在的。而且这种风气至少一直延续到明代早期。   因此我们可以考虑,这件作品以及《黄庭经神像图》中主神的相貌,非常可能是梁楷的当朝皇帝—宋宁宗赵扩。此作的绘画风格,也与梁楷《八高僧图》非常接近。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32 编辑 这个,主要是叫春眠讲点故事啥啥的,普及点知识。。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32 编辑 哦 ,你就多讲点故事好了 。 还有 ,把首楼的图片编辑上吧 。。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32 编辑 风迎面吹人是很不好的 ,迎面不寒杨柳风 ,那是诗人的浪漫。 在风水学中,迎面风叫做 8.穿堂煞:大门正对窗户或正对后门,直来直往不留气,容易造成人气少、财运差,运气反复不存财。 所以,影壁可能就是这个遮挡穿堂煞的功能。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32 编辑 这个画,如果是画的吕洞宾,那么可能表现一种御风而行的神采。 列子写过一篇妙文,我贴上来供伞老参考。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32 编辑 清心寡欲 列子如何做到“御风而行”?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这里又举了列子的例子。列子,郑国人,又叫列御寇,著有《列子》,后来在唐朝又改叫《冲虚经》。他是在庄子之前得道的。传说道教里这个“道”,由老子传给关尹子,就是那个守函谷关的关吏尹喜,继续往下传,更是壶子、列子、然后再传到庄子。 这里说列子可以“御风而行”,“御”,本意是使马,这里就是“驾驭”的意思。列子御风而行,就和前面说“鹏”的“培风而飞”有些像了。“泠然善也”。泠然,轻妙之貌。这里就说比喻列子超然世外,无功无名,故能“泠然善也”。列子这种“无功无名”,比宋荣子又高一等了。所以较起列子来,宋荣子又是“小知”了。 那为什么用“御风而行”来比喻列子超然世外,无功无名呢?古人说“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所以你要能“御风而行”,就要“轻清”。一个人怎么“轻清”呢?当然并不是说要你去减肥。这个“轻清”讲究的是“清心寡欲,身轻无累”。这样子你就有“道行”了,就能飞了。所以像世人,包括那个笑世人的宋荣子,他们都被功名所累,心中存着功名,所以尘累浊重,不能乘风。而列子无功名之念,所以才能“御风而行”。 “旬有五日而后反”。“旬”,就是十天。这里是说十五天打了个来回。这个又暗和“鹏”的“去以六月息者”相对应。为什么这里强调这个时间呢?因为有时间就有空间。有空间就有限制。这样就暗示了这样子“御风而行”,虽然“泠然善也”,还算不得真“逍遥”。 后文接着说道:“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这里所说的“福”是指什么呢?就是说列子可以“御风而行”,不用走路那么累,这也是一种福份。“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意思就是列子并不是急切地去追求这个福,而是当他抛却功名的拖累之后,自然就能“御风而行”了。但这里又另有一层意思:说列子“御风而行”,不用步行,这个福份,列子享用了,这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列子不能舍已之福,所以列子虽得“无功,无名”,但不能“无已”。不能“无已”则有所待。所以后面庄子说:列子能“御风而行”,虽然不用走路那么辛苦了,但还是“有所待”。这个就暗指了列子不能“无已”。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本段非常的重要,可以说是《逍遥游》全篇的精要。《逍遥游》无非就是说要得“逍遥”,必要做到“无已,无功,无名”。中心要义就在这一段点出。那怎样能做到“无已,无功,无名”呢?第一句就写出来了:“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道家的修为,皆在于此。可以说这一句话正是这一段的精要。 那么什么叫“天地之正”,什么又叫“六气之辩”呢?这里的“天地”,指的就是“阴阳”。古人有说:“积阳为天,积阴为地。”《易经?系辞》开篇第一句:“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天为乾,地为坤。了解一点八卦的就知道,八卦里乾卦是三个阳爻,所以称之为至阳,或正阳;而坤卦是三个阴爻,所以称之为至阴,或正阴。所以这里“天地之正”,是这么来的。 那“六气之辩”呢?这里的“六气”,就是指阴阳化出的“六气”。具体来说,就是寒、暑、燥、湿、风、火。怎么化出来的?我们知道,阴阳又分三阴三阳:太阴为正阴,太阳为正阳;次少者为少阴,次少者为少阳;又次为阳明,又次为厥阴。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少阴司天,其化以暑。太阴司天,其化以湿。少阳司天,其化以火。阳明司天,其化以燥。太阳司天,其化以寒。所以这个“六气”,是这么来的。 那什么叫“六气之辩”呢?这个“辩”字,是通“变”的,这里的意思就是六种“气”的变化。怎么个变法?举个例子来说,我们知道一年有四季的变更。那在古人眼里,这四季是怎么个变法呢? 古人认为: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年。这样子算来,一年就是三百六十日。古人还说,天地之间是相距八万四千里的。那么这个天地之间就存在着“冲和之气”。然后古人把这八万四千里一分为二,四万二千里已上为阳位,四万二千里已下为阴位。那么在冬至的时候呢,阳气发于地,“一气”的时间里,也就是十五天,这个阳气就上升七千里。“六气”之后,也就是三个月之后,就上升了四万二千里。这个时候,阳气就到了阳位,于是气候就温和了,这个时候就是春分了。再过三个月,这个阳气又上升了四万二千里,那就到了天顶上了,这个称之为“阳极阳位”,那这个时候,天气就热了,于是就是夏至。那么在夏至这个时候呢,阴气出于天,在“一气”的时间里,要下降七千里,那“六气”就一共下降四万二千里。这个时候,阴气就到了阴位,所以气候就转凉了,就到了秋分了。再过“六气”,也就是三个月,阴气就降到地上了,这个叫“阴极阴位”,那这个时候,气候就寒冷了,所以就称之为冬至。总之呢,冬至阳发于地,夏至阴出于天。老子在《道德经》里也说:“肃肃出天、赫赫发地。”也是一样的道理。 然后古人认为,天地之所以可以长久,就是因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你看,天为正阳,夏至时从正阳中生出阴气来往下降;那地为正阴,冬至时又由正阴中生出阳气来往上升。那么这样一种阴阳的流通变化,古人就称之为“太和”。 上面说清楚了“天地之正”,“六气之辩”。最后再简单说一下为什么这里说“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这是因为所谓“天地”,是正阳正阴。所谓“正”,意思就是阴阳还没有变化,也可以说是纯阴纯阳。那么就只能顺之而游,所以叫“乘”。后来阴阳变化出六气来,因为这六气是相互变通着的,所以要因势而动,随感而应,所以叫"御".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32 编辑 阳宅第一凶 穿堂风,也叫一箭穿心,指大门正对处有窗户,阳台,等。站在大门外一点,能看到窗户,阳台,代表气一进门,就直接从对面的 窗户泄出去了,主见财化水,那这里什么又叫见财化水呢,大家用手抓过水,应该知道抓住水是什么感觉。看得到,抓不到, 已经看到财了,却象抓住了流水,从指缝间溜走,也代表家中开销会增加,会增加一些不必要的开销。

TOP

在河北省的承德、隆北一带,流传着结婚挂门帘的习俗。在举行结婚仪式那天,新娘的嫁妆要先送到男家,然后,由新娘的弟弟陪着新娘和送亲的人们再到男家去。等新娘、新郎进入新房之后,新娘的弟弟便拿出一条门帘挂在新房的门上。门帘多为红色或粉红色,上绣鸳鸯戏水或秀水奇峰,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甚是喜庆。
   
   新娘弟弟挂完了门帘,男家要送一个红色的小纸包,曰喜钱;包里装着或四元、六元、八元不等,不过都是双数,意思是希望新婚夫妇成双成对、白头偕老。

   挂门帘这一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西汉时期,匈奴四起。汉王为了边境不受侵犯,并促使匈奴对汉王称臣纳贡,便采取通婚方式以达到两国和善的目的。后宫明妃王昭君自请北嫁匈奴,汉王十分高兴,立刻认她做义女,并为她的出塞准备了极为丰富的嫁妆,从工业产品、五谷种子、纺织绘画到首饰衣物、金银财宝,应有尽有,样样俱全。昭君是个有胆略、有心计的才女,她用了整整三天的时间把这些嫁妆一一查看完毕,便对汉王说道:"父王,还缺少一件东西。"汉王心想:你是我为了和亲才认下的义女,按说这嫁妆已经是很丰富的了,怎么还缺东西?于是便问:"还缺哪一样呀?"昭君说:"孩儿听说草原上的房屋不比咱们这里的皇宫,那屋子虽有门,可是不挂门帘,人在外边一眼就能看到屋里,多有不便。父王何不把宫中的门帘送给孩儿,一来遮屋挡门,为孩儿方便;二来,孩儿天天看着门帘,也就天天想念家乡了。汉王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便立刻差人去做门帘,并命专使护送门帘,在婚礼那天为昭君挂在门上。

    据说后来,唐朝文成公主嫁藏王松赞干布时,唐王也曾令太子亲送文成公主,并在成婚的当天为文成公主挂上门帘。


     这样,新娘弟弟挂门帘这一习俗,便一直流传了下来。
     解放后,人民生活富裕了,购买力也提高了,陪嫁中的门帘不仅是实用品,更多的已经成为装饰品了。

     近年来,虽然婚礼从简,门帘却仍然还要挂,而且一定还要新娘弟弟来挂。如果新娘没有弟弟,也要从娘家请一个小男孩来挂。

TOP

影壁又称为照壁,建在四合院大门的对面或大门内对着门外,影壁是为了遮挡大门对面外的杂乱建筑物,使人们站在大门前感觉到宽阔、整洁,同时也表明了四合院的内、外有别。按古代风水学家讲,门前的影壁,和院内的影壁,是为了使气流绕影壁而行,聚气则不散,另有《龙经》中记载,直来直去损人丁的说法。起挡住冲煞杀气的作用。但因四合院的大小不同,住宅内的主人身份不同和门的大小不同,所以影壁在建造上有一定的规矩。一般的是一字影壁,较多建在官宅或富商门前,影壁其建筑分为三部分,上装筒瓦,中壁用长方砖砌出框架,框心及四角加上砖雕,中间刻有福、财、鸿的字样,下砌须弥座,还有一种叫雁翅影壁,砌工精细,磨砖对缝,雕刻有花,影壁墙上边角还雕有花、草等。整个雁翅影壁的建筑充分体现庄重、美观。一般雁翅影壁多建在衙门、府策、豪宅,四合院常见的影壁有三种,第一种位于大门内侧,呈一字形叫做一字影壁。大门内的一字影壁有独立于厢房山墙或隔墙之间的,称为独立影壁,如果在厢房的山墙上直接砌出小墙帽并做出影壁形状,使影壁与山墙连为一体,则称为座山影壁。则九龙壁就是影壁的一种。

TOP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5-6-20 16:28 编辑

拍品信息估价8,000至15,000  成交价24,640  类别国画   作者无款 年代暂无规格99×41cm


预展时间--预展地点——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时间2009-06-28   
拍卖会名称 嘉德四季 第十八期 拍卖会  拍卖会专场中国书画二  
拍卖地点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三层紫金大厅     拍品描述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