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e展三巨头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6:01 编辑 46503_12807300918IDo.jpg 谢会长,郭副会长,王理事长。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6:01 编辑 12050623205445d1aace7e8e43.jpg 郭副会长。。 ========== 不会去呀,这么热的天,我要游泳,很忙很忙的。。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6:01 编辑 [quote]第三个肯定不是巨头。 那也不好说的,仅仅看背景,就是气势非凡了。我要加点台词。 ========================================== (王理事长忧心于国内不景气的艺术现实,自费去法国考察艺术,哈哈哈) 002.jpg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6:01 编辑 20090331_1ed6bc90f45e634c7bedTLtCyl99cYZz.jpg (谢会长陪着副会长接待意大利收藏家) 郭副会长细心认真的研究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6:01 编辑 20090331_1305c304e7761645c20dgay77AvNmbAb.jpg 和意大利藏家 握手间成交了8幅巨幅作品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6:01 编辑 131880_13219441401Tx8.jpg 意大利贝利尼家族有300年收藏的历史。贝利尼他本人周游列国,见多识广。正因为如此他看中郭泰来先生的作品不是偶然。 (王理事长提供台词)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6:01 编辑 品悟郭泰来 131880_1321944155S0f3.jpg 说起郭泰来,这是一个就算从事艺术工作的人也不熟悉的名字,他不像一些活跃于艺坛火芒前沿的艺术家,作品和言行如同娱乐明星一样被人熟知。从他的艺术性格来讲,应该不能算是一个外向的艺术家,他如同夜莺一般的蛰伏在人们难以问津的静默世界,静静的读书,默默的画画,静默的想着他所感兴趣的问题,他勤奋,他有才华,多年的隐没练就了肚腹中很多艺术家所没有的对文化的理解与表释。宁静,淡泊。 你不会想象到他这样一幅幅的画是如何的走出阴霾的,他自学,他从师,他学西方人的油画,他练中国人的书法,他饮中国人的水墨文化,他一步步的吸取外于身心的难解道理,或取或弃,或融或分。他吸收西方绘画的图式与色彩,攻读东方水墨的写心写意,取其中精神内质共存的结合点,弃其中冗余造作的世俗气,融合西方绘画的图色与东方水墨的意态,分开众人看来所难解的东西方艺术的差异。 当有一天你自以为大踏步的往内心深处走,而后自以为走的很深很幽远,并且以为认识到了本心以为自己大彻大悟之时,你便开始感觉平日里所遇到的在你面前都是浮沫与残尘,你无所畏惧,不再去考虑他们是怎么样的,你以为这就是佛语之空。其实,你还是只站在了那些立出的文字牌坊之外,看着史文书籍里记载着的经典悟道故事,心里念着戏词,沾沾而自喜。最后的其实,你本来什么都不是。 这就如同画画,如同艺术,诸多人员总是一味的吹擂自己的历程,从师于某某大家,深造于某某处,游历于某某地,参展于某某馆,被收藏于某某大洋之外。然后诉说自己的心路,对艺术的热爱,研习过后的心得,然后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画。其实,你根本不用去了解这样一些人,仅看一下他们的画,你便会发现,他们什么都不是,他们仅仅是自以为已然出世悟道的伪高级派别,是群非速食即浮夸的文化骗子,说他们是文化骗子,反倒是抬举了他们,文化都提不出来,怎么能称为骗子。 一个卓越的艺术家,不会去刻意琢磨他的地位与影响力,他是用一颗虔诚温良的心来经营在他心里所谓的艺术是什么样子的,他不曲意奉迎,不娇柔造作,也不考虑他是不是已然悟到了艺术的真谛。他只是读着前辈们留下的文化痕迹,加之以所悟的“歪理”,承经典而启新道,就像毕加索像八大山人,在这点上东方和西方的大师是基本一致的。这样,人格做明白了,大道通了,出手则有效了,就算自己不去刻意经营,历史也来经营他了。不为功名与世俗概念所诱导的做学问者,做探索文化之方向的先驱,才可谓是真正的艺术家。 至上艺术家,必承先贤而启新道。而所说的新道,无非是创新。很多人心里躺着孔圣人的这样一句话:“朝闻道夕死足以。”问题在于,艺术里的那个创新之道,是不是切切实实的一个道。自古来者大家不计其数,画匠更数倍于之,而为何有此地位上之巨大偏差,极大的一原因是画者的革新之意。当然前提是以可以载入美术史的画论做基础,要有其独特且立足之道理。举例如西画中之莫奈,他代表的印象一派对于色彩的表现和使用一异古来,以外光对颜色的细致分析构成为法,革新西画中最根本之用色范畴,对后世影响巨大,此乃莫奈一派立足之理。作为国粹的中国画,历史更为渊源,取明清时画家八大山人,其作品中之构图之景物动物形象,都赋予一种特立独行之势,或戏谑或怪异或自嘲又或嘲世,一副凌志孤傲之肝胆,外表皮毛已然生动,内在禅机更耐人寻味。因此,观诸多大师,但凡名留青史的大家务必有其隔绝于普世而创新的画理,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终成大器,他们的作品都是凌驾于世人之眼光,且超前于世人之思想。可见心念与理思不在人前,作品只能委于人后了。 如今之世,能闻此理者多,欲行其事者亦不在少数,而窥得门径者寡尔。众多的暂且可以称为先驱或者试行者,所展现之画无非是一些无根无源之形式,无头绪可言,差强人意的作为一种新生之道,且不知都是浮萍于艺坛之江边。一群没有文化修养没有文化传承观念的人怎可以称为拓路前进的先驱。 创,必出于理而不离文源之大道。 新,必和于法而张弛有度。 郭泰来的心里,留着的不仅仅是一条中华民族所遗留下的文化江河,而且暗涌着继承和颠覆西方传统理念的解构主义思想。 他的艺术术语中,被庄子的虚静哲学理念所包裹。庄子讲“斋以静心”,排除一切世俗观念的误导与纠缠,将忘我的思路贯彻其间,从而在思路混乱之中剖析出一条本质直观的切入点,以达到艺术创作中最静谧高古的深层单元。庄子讲无限的“气”,“虚而待物”,用虚空的心境直观感,去体悟中道。还有“坐忘”“心斋”,是从人的生理欲望中解脱出来,忘掉身体躯壳的存在,抛弃心思杂念和一切所系的知识概念,完完全全的从生欲和心欲中解脱,达到《逍遥游》中所说的“无物”“无名”“无己”的自由精神境界,这种境界,便是虚静。在虚静广义的界定之下,郭泰来在其中又加入了灵活的感官分析与认识动机,以所学所悟的西方理念尤其是解构主义,对传统中国水墨文化做出突破,此种融入类似于佛语中的一类“知而后忘”,对纸面上的图式进行大刀阔斧的修整,先虚静藏于其里,后摒弃了技法上诸多严谨已久的中国画概念,放逐了历时千年的传统美的认知,最后以重彩的方式表于心外达于纸面,此时也再没有一切知,只有无所畏惧的片片页纸。虚静,就是如此了,空,也就是如此了。 如若做到此种意态,也便不枉为中国文化传承的延续者,愿郭泰来在这条温润的道路上走的更稳健,更深远。 至此,勉之,安之。 2011.11月 辛卯年末 董金刚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6:01 编辑 浅评郭泰来先生的国画艺术作品 131880_1321944143kXZX.jpg 某日缘遇郭泰来先生作品,数幅前驻目良久,心感奇特,作品风格特点非常鲜明,与往日所见概念中的的国画,大有不同。直观上的第一感觉是郭先生的作品很新,直真下笔但抒心轻松,意气很妙,给我的感受是他所描绘出的风景便真真正正是从他心里走出来的风景,直率而稳重,意趣到此时,风景便不是画出来的风景,而是他心。如要做到最心的境地,便难免要穿破以往束缚的漫长之路,越过羁绊,抛弃繁琐,郭先生这一系列作品单纯志趣,独特有新意,色彩上颜色浓烈醒人眼目,造型上简练大方风趣逸然,描绘出的不是传神,而是滋润过后的心物。 在我看来,其实艺术并不是我们生活里受人瞩目的盛宴,倘若以众人推崇的眼光给予它那样一个特定的位置,难免会让它有种世俗的飘渺化,我认为那不是属于我们内心的艺术。在我看来,艺术应该是一种涵养在内心里,不以事态变迁而百转周折,不以世之所向而颠沛流离,它是那样或安静或炙烈的一种情感,或饱满殷实,或虚弱贫瘠,又或温柔内敛,但不管其如何状态,它总保有那样一个独立的生存之地,在内心的深处,总总在我们心无旁骛的时候惊现出它的光彩,有时虽只是昙花一现,但那瞬息的驻足足以给我们以畅怀良久的回味。这就是我们无法抗拒的属于我们自己的节奏。 我们看过了众多的大师作品,其中很多西方油画大师作品,或为之技艺震撼,或为之气势折服,很多人被深深的撩拨,但是在我这里,没有像别人那么强烈。不管他们对肌肤万分巨细的描写,或者气势磅礴的波澜海面,还是众人面孔上惟妙惟肖的表情,他们总归是还原在那样一个无法升华的平庸人间,我不是在贬低他们的描写范围,而是从踏入人心这一深刻的角度着眼,他们真的没有做的极致。它们是精品,是前人留下的世之瑰宝,是世人用西方艺术眼光留下的对生活的记忆,但是,它们的神,没有那么贴切的浑元。让我出现这种想法的是一副古老的中国画,它是来自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它与之前我所遇到的西方油画相比,没有那样绚烂的色彩,没有那样立体的塑造,相反的是他朴质年迈的水墨色,时间的久历下恢宏的匀染,虽然我是一个外行人,不知其中技法之蹊跷,但是它所保有的特有气质,不以逼真巨实表态,不以色泽生猛造势,独以一份神性巍然而立,不做作,不生硬,悄然一副浑然天成的神秀色泽,气势内敛,着实动我心弦。它为何能有此气宇动人之势,必有一份高洁伟岸的胸怀在画作背后隐立。所以我说,这就是埋藏在你我心中的神意。如果想要这神意永驻我心,就必须让生命与那折服你我的艺术真谛浑然一体,生命吸取世之广博万物精华,以生命的力量提取精炼出埋藏在你内心的艺术之感悟,不必在乎它的性质若何,只是属于你自己这一条就足以证明它的所在,这才是发自你内心的艺术。 相信自己心里存在的艺术和节奏。而自我的节奏可以是继承,但不是与前者一模一样,如果是一模一样那便不是自己的节奏,天下没有完全一样的二者,如若挖空心思的去制作也复制,那还有什么自我可言。郭先生的山水画,不是以往我们见过的山水,材料虽是水墨,初见者第一反应也许会以为是油画颜料的特殊材质,所以虽然画的是国画,透露出颇多国画山水的意境,但形式和气象也露出很多油画山水的感觉,这便是独特。所谓自有生如熟,亦有熟如生。亦有熟如熟,或复生如生。“熟”与“生”,是互相超越的一对范畴。熟是执著,生是破执;进而熟后破熟执,生后破生执,故必须打开向上一路,超越之后再作超越,观摩一种境界再颠覆此种境界。郭先生的有几张作品在我第一眼的直观感受很像青绿山水,这几张也是我最喜欢的几张作品,有着古典中国画的气象,蕴含着一种感怀和思考,这必然是要体悟很久的,但又不是年迈而是生机勃然,大带着一股寻此路而后破此路的春气,这是他的一种“熟”态,这种“熟”卷带着一种从古典国画中透出的意,而他所饱含的“生”,是承前者而变前者的新,继而在视野上与众人风骨迥异的“唯我”,另一层面在气质上凸显“无我”,相辅相成,二者融合形成一种妙然,栩栩如生。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从于自然,而后才可获得悟释。倘若仅仅看得自然其表,仍然游离于心之外,那便是虚,是隐无,是妄,是盲目。有些崇尚写实至癫狂的人说郭先生的此类作品是虚妄的写照,那什么样的才是虚妄那。虚妄必然是来自没有根据的幻想,而郭先生的作品是在师从自然之后心源的意念驱动中抽离而成的实想,那便不是虚妄,而是心神之想,是郭先生呈现出的一种虚无。道家有云:道体虚无,故能包容万物;性合于道,故有而若无,实而若虚。此才为精神之真实也。诸多人员欣赏饼崇拜西人的具象写实至逼真的技术风姿,但此类描写,所构建的基础是什么,以抄写或以艺术感受的方式抄写客观实体,来源虽是大本之初的自然与人(当然同样精神体现卓越的西画不属此类,以空无只平书的一类浅谈),但无想法无思意的干枯作画,单调苦涩,剖开其肌肤寻其来源,发现只是万物表象的躯壳,这才是隐无,是真正的不可存在,此种绘画才是真正的虚妄。而真正的艺术是向其生命一般做同步追求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徒写其表的话仿佛只看到的生命的生与死,而写心写意就如同学得生命之禅意。只看到生与死的人的一切是有止境的,希求用他转瞬而失的尘世去描摹不朽的“艺术”,自然不可得。如若心神无止境,这便是真生命,以真生命去换取真我的艺术,自然是可以换得来的。 艺术家观察那一个个冷淡的个体,像树木,像房子,它们没有生命,它们孤独,无力言说,像极了现代人冷漠无法言表的内心空无,但这种空无与那种潇洒天涯的孤独又完全不同,若没有那么高的凌物气节,想要表达出那种在内心里的寂寞感,已然不易,但不管它情趣意味的高低,至少它不是沦入俗流。而它在真正的艺术家心里是真真切切所能体会到的感受,来自于对人生一种思考,体现一种人生百态中特立独行的孤寂,就如同贾柯美蒂的作品给人的感触,那是一副副型干影枝的躯体,他们的表态是一种寒人难立的窘迫,但是这种窘迫不是那样的枯燥虚无的卑微状态,它在这副可悲面孔下,隐约矗立着一种难以磨灭的坚韧,我看中的就是这样的气质与坚韧。看风景,看道路,看房子,看树木,把他们看做是一个个人类的生命百态,他们也许是颓废的,也许是美丽的,也许是众多纷杂的,也许是孤立无助的,艺术家要把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触动到心声的部分拿出来,放在画布上,不管这些“人”之间有没有故事,有没有交集,要的是他们给予自己最大的心理感受,很多艺术家都是喜欢这样,没有什么其他原因,因为他感受的到,只有能感受到,才能最真切的表达出来,否则都是虚假,而虚假是最丑陋的东西。真正的艺术是发自于人心中透彻万分的意志,它坚如磐石,不受任何污泥糟粕的沾染,而当艺术作品摆在广大人群的面前,面临的考验已然不是创作出作品的你的眼光,他们来自于方方面面的领域,他们也许会严重的世俗,会着重的小气,会贪婪和浮夸,会因不合其口味而百般刁难,虽然这是现实,是确切无疑的现实事实,你不必因此而抱怨,因为他们不是你,他们的心不曾与你有过闪犀,他们不会欣赏你的艺术,你的世界也许会因为你的方向与执着而陷入贫困与苦难,但是那只是你惨淡的肉身,是你行走于世间的躯壳,同时也许会使你的生命进入濒临饿死的状态,但是,又是一个着重的但是,这一切切的不利影响都只是给你的物质以致命的打击,然而,它们的丑恶嘴脸丝毫动摇不了你那颗忠贞的对艺术生命追求的诚挚之心。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欣赏,每个人都渴望被发现,但是伯乐总在少数,现实问题总在多数,当我们在如今的艺术市场上游走,看尽一张张血肉横飞的油画,一座座污秽重生的雕塑,它们是一部分富裕的艺术家,它们在干什么,在表现世之丑恶?在讽刺?还是在喧嚣?它们是看破世间疾苦而表达这样的愤慨?在我这里,丝毫看不到,我只看到了浮华的造表,华丽的外衣,以及丑到极致的内质。它们会富裕,我们可以有怨言,因为它们的受众是金钱,它们才是真正建立在经济上的上层建筑,即使这样,我仍然嗤之以鼻。你说我假清高?说我妒忌金钱?我一样希望有好的生活条件去享受,我也是脱不了俗念的凡人,但是在我的心里,我有着这样的一颗真心,我宁愿改行去做下九流之业,偶尔闲情逸致之中回味感动自己的故事,也不愿意出卖自己的心灵,去追赶一架架空洞洞的印钞机。 诚然,艺术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是当你失去这些基础的时候,那些曾经给过你安慰舒缓动人的瞬间,在你穷困潦倒的时候,便成了你舍生亦不可忘却的真谛,它们正是真真正正的走进过你的心里,才在你的事业烟消云散的时候,能像一个踏实忠诚的朋友般,给你那个最安慰的拥抱。 来想想中国古人的书画,神意趣然,万种婆娑,水墨所表现之物,来源取自于众生,但意达笔之先,又隔以诗字提之,抒情与修心同在,怎能不叫好,意神兼备,属上上品。书法上者,同样骨气藏笔锋,气宇横纸卷,常人难解的草书,更是神形慧然的代表,气与意同在,无标无杆,此不是虚妄,是实心之大神也。 再观郭先生的作品,意气独特,精神气质迥异而丰富,上传承古人的意与神的通达,今自成一家创新迤逦,必然曲高和寡,能承附精神而颠覆理念者必寡尔。 小辈仅观郭先生之皮毛,难覆多辞,冒犯之处,多多见谅,愿同共勉于先生。 晚辈董金刚敬上 2011 7 7

TOP

20120221104331529737.jpg 郭泰来先生作为艳彩艺术开创者(薛永年语),是中国艳彩艺术的创始人,久享“中国的毕加索”的美誉,其独特的艳彩绘画完全颠覆了传统学院派山水的创作观念和造型法则,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用艳彩替代了水墨,也不仅仅指的是他的艳彩与传统的青绿迥然相异,而是因为他用西方现代绘画的造型语言取代了皴擦点染等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技法,打破了传统的中国山水墨守成规、永无生气的僵化局面,形成了独特的强有力的视觉冲击感染力。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实践了艺术大师保罗·塞尚的艺术主张:用几何体来描绘事物。而用几何形体塑造出中国山水画中的各种景物,将山水画和风景画的边界彻底打破,形成了新奇动人的鲜明面目,显得真诚、简洁、明快,使得艺术表现形式得到完全的该变,重新带来了视觉审美功能的转换,将写意的效果变成了基于装饰的审美,使得赏心悦目,将传统山水画的意义完全赋予一种新的品味感官。从郭泰来先生的作品中我们不经意地体会到对中国传统绘画解构的重新认识与理解,使审美意识得到了另外的一种全新构建。

TOP

------------------------------------------------ 郭泰来作品:何须渡 U3912P8T1D1128167F913DT20120227100217.jpg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