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6:16 编辑
寿觉生 1955年出生,浙江诸暨人,1984年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获学士学位,1986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为山水画大师陆俨少教授的硕士研究生,1989年毕业获硕士学位,浙江省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在国家级,省级美术刊物上刊登论文十余篇,绘画作品数十幅,出版了多部个人专著,作品《听瀑图》获得1988年水墨新人奖佳作奖,并入选首届全国中国画展,作品应邀参加了首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及第二届中国艺术博览会,1 994年在香港艺术中心举办了个人画展,1 99 5年在澳门举办了个人画展。1 996年十余幅作品在新加坡参加寿氏父子三人画展。作品《秋色》参加庆香港回归名家邀请展,并被深圳美术馆收藏,作品《听雪》等参加1997年由全国著名中青年画家组成的当代山水印象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秋亭话旧》等入选1 998年首届中国画家学术邀请展,并获中国画艺术垂会评选的国画家奖,作品《幽泉》选登《现代中国美术全集——中国画山水箱》。1999年,作品《畅怀》入选全国山水画一油画风景画展,2 000年,作品《余晖》入选文化部,中国美术协会主办的百年中国画大展。2003年多幅作品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当代中国画名家展。2004年,多幅作品参加中国画研究院举办的当代山水画回顾展,作品多幅参加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南北山水画大展》。
陆俨少先生是一位公认的现代山水画大师,生前就饮誉海内外,辞世后更是声名益隆,赞评如潮。那么。为什么人们对其艺术如此推崇激赏呢?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对陆俨少先生“画到了自由王国的境界”的评价是最好的回答。人类在一切领域的努力都是为了从“必然王国”上这“自由王国”。“自由王国”是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更是艺术追求的终极目标和最高境界。古今画家无数,但很少有人能得到这样的褒誉,达到这般境界。
陆俨少作画,始终安坐案前,无论长卷、巨幅,皆无须起稿,无须趋前退后,左测右量,上下瞻顾,揣摩把比,似乎一切都已胸有成竹。他有时作画并无立意在先,而是笔先意随,随机应变,把笔悠然,运走随心,从局部一笔而始,左右开台,前后回转,笔笔连接,疏而不断。由小块至大面,在急缓疾徐的变化中推进,毫无阻碍。有时看似画到了绝塞处,突然一转笔叉柳暗花明,奇思一出,化险为夷,化不利为有利,又可继续作无尽的变化。真如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界。他作画数十年,作品数千幅,从来没有因为布局构势、造型状物等方面的原因而导致创作失败。看陆俨少的画,云烟浮动,气流转合,山跃峄举,水兴波起,万象隐现,千姿竟呈。充实而空灵,爽快而道劲,一派真气流动、自由邀翔的画境。
那么,陆俨少是怎样达到山水画创作的“自由王国”境界。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出色超凡地解决了山水画的“虚实”问题。老子认为有生于无,无亦生于有,有无相生而宇宙变化无尽。山水画是表现宇宙空间的艺术,“有无”就是“虚实”,山水画的空间由“虚实相生”变化而成,所以虚实为山水画的命脉。是山水画创作的重中之重。陆俨少说:“这其间(指创作)主要规律只须注意虚实轻重的关系。”惟有首先较好地解决“虚实”之关系,创作才能顺利进行,才能达到所追求的目标。可以说卉今山水厕大家无不在“虚实”处理上各擅所长,各有特色,而陆俨少对此更为着意,灵机巧妙,独辟蹊径,高人一筹,从而在创作中获取了极大的自由,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界。
那么,陆俨少是运用了哪些奇妙独特的方法?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云与水两种形态的巧施妙用。云不仅是山水画中不可或缺的美的形式,还是画面“虚实”处理的重要因素和手段,直接影响到意境的表这。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为求高而一味叠山拔峰,反不能高,只会使画面臃塞繁琐。而以云横其腰则高势即现;为求远而一味增波加纹,反不能远,稍以云断其脉则远意自呈。以云之虚益恩山水之实,使虚实相映、以虚衬实、用虚如用实、虚生而实现、各尽其姿、各展其态,得之全不费工夫,云的奇妙之用于此可见。陆俨少深谙此理,他说:“解决虚实,最方便的莫过于用云烟。”于是他以云来作为解决虚实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在县休解决“虚实”问题时他指出:“其诀窍只一个‘间’宁,即虚实相间,轻重相间,一层隔一层,大层隔大层,小层隔小层,或大层隔小层,层层相隔,章法自出。”故他作画,如前画树石为实,后即间以云为虚,于云后又布以山峰诸物为实,又再间云为虚,如此层层相间,虽再三反复而不觉窘塞滞碍,画上诸物安排自然适意而自成章法。以云之虚间实,虚实互为呼应转换而行笔顺畅无阻,创作自由之状态初现。又可换前画云为虚,而后为物为实,或左云为虚而右物为实。或右云为虚而左物为实。又或四周为实而中间云为虚,又或四周云为虚而中间物为实。再或景物为虚,而云反为实。用云之法变化多端,而章法构图变化亦无尽,尽可随意点染、信手涂抹而无碍。
但这并不足以夸奇称绝,陆俨少用云之妙,绝不仅此,如他袭用古人云法来作虚实之处理,虽然尽可得创作之“自由”,然不成其自家风格,则此“自由”又有何用?陆俨少的画云之长,实在于他自创了多种风格独立的云法,可分三大类:一为勾云法。此本是传统画云法。千古袭用,罕有变化者。而陆俨少自创新貌。他说:“传统画法有大勾云、小勾云两种云法,但历来多作灵芝状,少有变化,无生气,我对照自然云的形态,参酌古法,加以成之。”他变大小勾云法,打破“芝头”之状,用不规则,似春蚕蚯蚓,曲折缭绕的线条表现阴面,再以波浪纹的流畅轻快之线,勾云的阳面。二为映衬云法,不勾出云体,而以四周或上下物体映现其形,此亦为传统云法。但陆俨少用得简洁明快,干脆利落,一块或数块云在实物之衬托中更显通明活脱,太小块云互为映照,使虚实倍增变化。三为留白法,陆俨少说:“我创为留白之法,于积墨块中。留白线回环,蜿蜒屈曲。”“把水墨留出白痕,缭绕萦曲,盘旋山际,或是云雾,或是泉水,或是日光,前人之所未有。”这种云法黑白对比强烈,墨块与留白交映互照似龙蛇起舞,光怪陆离,物象千种隐耀其间。混茫深幽不可测,具有现代抽象意味,戛戛独造不见傍依。留自法的创用,不仅使陆俨少创作自由得以更大地发挥,更使其山水画凸现出强烈的现代意念。以如此多变的用云妙法,再加以匠心独具的多种云之形式,画面“虚实”问题迎刃而解,陆俨少自此把握住了进入“自由王国境界”的要枢,运笔可以似行云流水般放任自在了,他个人风格的基本面貌也由此初步形成。观其40岁之前作品,虽然笔墨清雅隽永品味颇高,极善借鉴古人表现技法,显示出不凡才能及独立个性,但因空间虚实处理尚无明显突破,尚脱不开传统古法及他人的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