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快讯]刘益谦就“《功甫贴》真伪事件”发布正式对外声明(转贴)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5 编辑 [快讯]刘益谦就“《功甫贴》真伪事件”发布正式对外声明(转贴)  自从12月21日,以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组成的学术团队代表上海博物馆对我今年9月从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购得的苏轼《功甫贴》在大众媒体《新民晚报》上提出公开质疑以来,这两天我一直在忙于应付各种媒体的采访和各路朋友的询问。尽管我在第一时间就表明了态度和立场,但我觉得仍有必要在此发表一份较为全面的声明。   首先,我要感谢上海博物馆书画部的学术团队能够群策群力、集合老少研究员共同的学术力量,并且代表上海博物馆这样备受世人瞩目的博物馆的官方组织,如此关注一个私人收藏家的收藏行为。不仅先在大众媒体发表粗放的研究结论,激发广大民众的热切关注,并且还有详尽的学术文章有待公布,引起相关人士的无限期待。对我这样一个从事中国书画收藏二十余年的藏家来说,真是受宠若惊。在我以往的概念中,官方博物馆的从业人员由于受文物法等相关法律的约束,是不能随意对艺术市场的交易和艺术品发表有针对性的评判的。这也是我为什么认识钟银兰和单国霖两位研究员多年而从未向他们请教某件具体拍品优劣的原因,怕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今他们以官方的名义对《功甫帖》的真伪发出强大的集体声音,这不仅可以使我个人避免可能的损失,而且对整个艺术市场而言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这意味着以上海博物馆为代表的官方权威机构将为艺术品市场保驾护航、指引方向。这样一来,广大收藏家就不必有赝品伪作的担忧了,艺术市场也必将越来越纯净。我二十余年来的谨小慎微就此可以放心大胆了。   其次,我还要感谢上海博物馆对我创办的龙美术馆的爱护和关心。龙美术馆(浦东馆)开馆一年以来,无论是举办的十余个展览,还是开展的多次学术活动,均受到了广大市民和相关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这是因为我严格地执行了把收藏行为和美术馆分开的原则。我的所有收藏品,只有经过专家的严格挑选才有可能进入美术馆的馆藏体系,那些艺术价值不高的、重复的作品均不能纳入。为此美术馆还组织了专家顾问团队,专门负责作品的挑选和展览的学术把控,单国霖先生就是学术顾问团的成员之一。因为同是公益艺术机构,我认为邀请单国霖先生担任学术顾问是合适的,事实证明他的工作也是卓有成效的。由他担任学术主持的开馆大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创办的龙美术馆(西岸馆)定于明年三月开馆,购买《功甫帖》之时,考虑到这件作品的重要性,以及张葱玉、徐邦达等前辈专家对此作品的一致肯定,确实是准备在开馆时展出的,我个人也觉得学术顾问对此不会有异议。现在上海博物馆的学术团队认为此帖是摹本,并且上升到了“美术馆展览伪作”的高度,这对我和龙美术馆是无疑是莫大的鞭策。或许以上海博物馆这样强大的学术实力,可能从未展出过伪作,也从未花巨资购入过赝品,但是对龙美术馆这样成立仅一年的美术馆而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我不认为这是像某些人对我说的是以大欺小,我更愿意看作这是国家大博物馆对私立小美术馆的善意扶持。   最后,关于《功甫帖》真伪的问题,还有待苏富比方面组织的专家论证,并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意见得出结论。在结论得出之前,作为买家我个人愿意保持中立。但是上海博物馆的学术团队对《功甫帖》的研究方式确实也让我大开眼界,仅凭与拓本的比较就得出毋庸置疑的结论,并且连翁方纲的题跋也认为是伪作。如果说宋代的作品存在争议是较为正常的话,那么把翁方纲这样的晚近人物的题款判为伪作,应该是有极具说服力的铁证的。因此我期盼上海博物馆的学术文章尽快面市,以解困惑,相信这也是相关专家和广大民众翘首以盼的。而对上海博物馆在《功甫帖》上所投入的劳师动众的学术力量,我仍然只有感谢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5 编辑 春总理,益谦美术馆还有顾问,咱们去凑个局吧 ?? 有补贴么??每月多少 ?美女多不多 ?? 春总理和他见个面?一起喝喝茶,研究研究??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5 编辑 我这么忙,那有空去? 我觉得春总理去了,我可以狐假虎威一番。。 不给补贴 ,谁去?? 我是看 益谦 自从 大鹰图后 ,眼圈黑了很多, 怪可怜的。。 才建议 春总理 伸出 友爱 温暖 热情 胖乎乎 的 小手 ,援助下。。 我现在,清高的很,只搞文学,艺术,属于业余爱好。。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5 编辑 不要我,我还含恨自尽。。?? 我道想吃点 废纸 烤的 肉串串。。 天气,越来越冷了。。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5 编辑 龙美术馆的新动向   龙美术馆宣布其西岸馆将于1月中旬落成,3月28日举办由王璜生策展的“开今·借古”。   王薇透露,苏东坡的《功夫帖》将在新的开馆展中登场。显然,西岸馆不再是原来定位的当代艺术馆,而是龙美术馆未来的总部。她还表示,2014年是建国65周年,将再度邀请陈履生策展“红色经典”大展,并作为浦东馆的常设展。浦东馆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这样的功能转变,还意味着龙美术馆贯穿古今中外的馆藏将以当代艺术为龙头,正如明年春天新馆开馆展的主题——“开今·借古”所寓意的。其实,即便是文物收藏,其当代性才是最根本的。而龙美术馆如此以当代艺术为龙头,将使其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参与到中国当代文化的价值重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中来。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5 编辑 贴个季先生的微博. 中国古代書畫歷來是一塊難啃的骨頭。但今人爲何佩服或尊重或借鍳張葱玉、徐邦達、謝稚柳、啟功等大家的意見,主要是他們經驗來自扵過手,而很少象今天有如此多的图録和大展譲我們去參考比較。所以他們也難免會失誤。其實,這也正是古代書畫好玩的地方,收進博物馆的東西都對嗎?也許更離譜,不説罷了 ===== 季崇建,崇源的老板,三位研究员的前同事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5 编辑 欢乐开始鸟 号外号外,故宫的《新岁展庆帖》是摹本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5 编辑 《功甫帖》真伪之争,似“上海朵云轩派”(马成名、张荣德)与“上海博物馆派”(钟银兰、单国霖、凌利中)有关各自名誉之战。起因或是祝君波10月份在《新民晚报》上的一篇力挺“朵云轩”派(亦名“实战派”)而暗贬“体制内派”(或名“文博派”)的文章。 古书画鉴定界年度贺岁大戏,已拉开了剧幕。我们拭目以待这场或许没有结局的正名之战。 两派之中,凌的考鉴功力当在诸人之上。今年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极有可能将出任上博书画部主任一职(现为副主任)。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5 编辑 闯祸的文章 博物馆鉴定家为何越来越弱?   ◆祝君波   收到今年纽约苏富比古书画拍卖图录,格外关注。一是封面刊登了苏轼的《功甫帖》,仅九个字,却很难得。二是我们朵云轩的老同事张荣德先生今春去纽约,首次主持苏富比书画业务。9月19日的拍卖《功甫帖》成交820万美元,买家是上海的藏家刘益谦。纽约请上海的鉴定家主事,上海的藏家又去拔得头筹。   这次古书画拍卖,苏轼《功甫帖》的再发现和推向拍场,是夺人眼球的大事情。拍前图录的66页上,刊发了马成名先生《心仪已久之北宋苏轼<功甫帖>》和张荣德兄《苏轼<功甫帖>初探》,拜读了两文以及注释、附录和其他图片以后,深为他们的学养所折服。而他们两人都由朵云轩走向纽约大舞台。    实现华丽转身   最近,几位老同事聚会,说及当年马成名先生在佳士得供职,今春张荣德兄受聘于纽约苏富比,一致感到当年老朵云轩提供的舞台以及培养人的那套制度,确实有效。而马成名先生和张荣德兄在朵云轩时的勤奋和天赋,也令人肃然起敬。所以,他们在古书画方面的鉴定眼光和学术能力,也绝非偶然。记得1992年,马先生在巴西发现张文魁旧藏的一批宋元信札,于1996年纽约佳士得推出“上海张氏涵卢旧藏——宋元翰牍明清书画精品”拍卖专场,宋人信札有十余通,包括曾巩的《局事帖》,轰动拍坛成了当时书画鉴定界一件很了不起的事。2010年秋季张荣德兄主持道明时推出《听帆楼后人藏宋元明尺牍》15件珍品拍卖,有宋代4件,元至元末明初9件,是本世纪初以来的重大发现,其中《唐垧致胡宗愈伸慰帖页》拍至9120万人民币。而这些发现,不再仅凭鉴定者慧眼感知,更多地融入了学术和考证。表明传统经营界出身的鉴定师实现了华丽转身,由感性走向了理性,由目鉴结合了考证。    深感人才缺失   笔者长期在文物经营界工作,与博物馆专家和收藏经营界专家两道均有接触。环顾眼下的书画鉴定界,喜忧参半,深感人才缺失。于博物馆而论,如今,随着这些一言九鼎的宗师先后谢世,许多博物馆面对征集书画的挑战,已无权威敢拍板。为什么出现这些断层?究其原因,是我们建立的博物馆制度,鉴定人才由院校毕业,入馆培养,但很少放飞野外,往往纸上谈兵,研究来研究去,就是远离真伪二字,也难得做真刀真枪的决定。又逢1949年以后形势大好,一有老先生扛着,二有藏家捐献,三是“文革”送货来。所以藏品不愁。   反观民间,或在行里做,或单打独斗,用自己的“肉里分”(钱)买东西,弄不好就伤筋动骨,故学习愈加刻苦,专研愈加深入,倒也出了不少人才。马成名、张荣德就是我们知道的代表人物。他们天天要看图录,要查资料,好像天天要上战场打仗,自然武功高强,与日俱进。回想当年朵云轩拍卖行的买家,如今也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今年我的一位藏家朋友,在小拍里捡了三次漏,一件龚贤估价1500元人民币,他以70余万拍下,一件文彭册页估价10万人民币以270万拍下,更有巴黎6月19日某拍卖行错看一件北宋古画估价仅1500欧元,他竟以358万欧元拍下,成为今年藏界的一大话题。事后,他告诉我藏界真是不乏人才,三次在现场与他拼抢的英雄还真不少。可见民间大有人在,藏界大有希望。    应两条腿走路   几十年来,我们把民间的鉴定家视为生意人,把博物馆的鉴定家视为文化人,互不往来,互不交流。其结果是可以想见的。从这一二十年的趋势看,民间的鉴定家会越来越强,博物馆的鉴定家则越来越弱。别的专业我不敢说,书画这个门类大致如此。   误区已经产生,就是我们未静下来想一想博物馆的大师从何而来。谢稚柳、徐邦达、启功、刘九庵、杨仁恺等老先生,他们到了新社会,确实被国家征召到博物馆工作,但他们当年是博物馆培养的吗?非也!他们都经历了在野外放飞的过程。同样的道理,今后博物馆鉴定大师的来源,不也可以两条腿走路吗?院校的研究型的要,民间成熟的、学者型的也应吸纳。如马成名先生、张荣德先生这样的,也不妨受聘博物馆兼职。而博物馆的年轻专家,由单位委派到苏富比、佳士得“挂职锻炼”,学一两手真刀真枪的武功,少一点花拳绣腿,也是大有裨益的啊!

TOP

业界观点
      前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论坛上,藏家及拍卖界人士也针对此事发表看法。
      上博高调介入需有因有果
      朱绍良(中国古代书画资深藏家)
      我想说一个问题:这次上博为什么要高调地介入这件事情?这么高调介入有史以来是第一次,总会是有原因的。刘益谦先生收藏已经花了十几亿买古代书画,如果把这么一个指标性的、风向标式的人物打垮,我们的市场还有我们民族的文化恐怕就没有一个薪火传递的人物。在各方面来讲这个事情的发生都是不应该的,都有各方面的原因,至于这件东西的真与伪我们无法一时间作出决定。
      古代书画鉴定很尖端,藏家要保护
      董国强(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
      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看过这件东西,就是看了有没有发言权也是个问题。苏东坡这个级别的(拍品),真正有几个人有发言权,其实这也是大家需要探讨的问题。网上争论无非两种,一种说真,一种说假,大部分人是没有发言权的,还是让专家来评判,不是社会公众能够评判的。公众通过这个事情关注古代书画,我也认为是好事,但是不希望通过这个事情让大家觉得古代书画太复杂了,这个东西不能买了。古代书画二十年的拍卖能够培养这样一个人群、培养一批收藏家,真的是很不容易的,还是应该保护他们。
      可请古代书画专家集体会诊辨真伪
      季涛(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
      首先应该期待上海博物馆的三位专家尽快拿出有说服力的研究报告;此外,既然这民间收藏品已经惊动了文博专家,那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让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各位古代书画专家一起会诊辨真伪;也期待苏富比公司邀请国际上的鉴定专家发表见解;国内古代书画收藏家、民间的鉴定家、拍卖企业的古代书画专家们也应该充分发表意见。
      也许最终各自之间还会有分歧,而众所周知,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从来就没有100%的事情,但通过这样全面的会诊式鉴定和争论,可以向国人、向全世界普及一下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艺术鉴赏知识,则大有裨益,其所得可能会远远超过辨明这幅作品真伪问题的本身。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