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当代艺术垃圾论”戳破了谁的小心脏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2 编辑 “当代艺术垃圾论”戳破了谁的小心脏发表:2013-12-31 11:51阅读:432 文/司徒 收藏投资导刊 秋天果然是个值得期待的季节。在距曾梵志亿元作品成交香港苏富比短短的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另一起“天价”艺术品收藏事件再度点燃了国内艺术界的热情。 2013年11月5日,在纽约佳士得夜场拍卖中,由某维也纳藏家送拍的毕加索作品《两个小孩》(900—1200万美元)以超过估值一倍有余的2816.5万美元被万达集团收入囊中。作为国内知名地产企业,万达集团对于艺术品的收藏向来都是挥金如土。然而,以如此之高的价格来收藏一件西方现当代艺术品,万达此举仍被很多业内人士看作是中国企业对于西方艺术品收藏的一次大手笔。 大手笔往往会引来大争议。就在万达集团艺术品收藏负责人郭庆祥忙着接受各大艺术媒体采访的同时,很多关于万达集团此次收藏目的的猜测也多了起来。有观点认为,万达集团的大手笔收藏是在进行另类的企业宣传炒作,还有人直接对于本次所拍标的即毕加索作品是否值这个天价提出质疑。当然,企业宣传也好,价值过高也罢,种种负面猜测终究只是本次国内企业大放异彩于海外拍卖市场的小小插曲而已,不能从根本上动摇此次万达集团收藏盛举的历史意义。然而,就在众人还沉浸于国内企业对于西方艺术品收藏观念改变的喜悦当中之时,或许是兴奋过头的郭庆祥却在一次网络访谈中对中国当代艺术进行了抨击,并明确表示“中国当代艺术绝大多数都是抄袭西方,甚至被投机者利用,毫无价值,我们绝不会收藏”。在谈到对新近出现的两件国内当代艺术亿元作品的评价时,郭庆祥甚至用“丑态垃圾”暗指曾梵志的作品。 此言一出,立即震动了整个国内当代艺术界。著名批评家吕澎就撰文直接批评郭庆祥“没文化、没知识、没教养”,知名策展人程昕东也直言郭庆祥此番言论“愚蠢、无知、可笑”,并用其真实经历告诉郭庆祥,“中国当代艺术价值早已被国际所认可”。然而,不管驳斥郭庆祥“中国当代艺术垃圾论”的大腕有多少,也不管这些大腕用了多么直接的言论来证明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有多大,其结果终究还是无法改变的。翻看万达集团的收藏历史,在其收藏名录当中,吴冠中、赵无极、李可染、潘天寿、石鲁、吴大羽、张功慤、石齐等众多近现代艺术名家的作品都赫然在列,而其藏品数量如果真如郭庆祥所言的“一千多幅”的话,那么,这份收藏名单其实已经对其收藏方向进行了很好的说明——只有近现代而无当代。 既然这样的收藏方向早已非常明确,为什么现在郭庆祥的一语直言却引来众多当代艺术圈大腕的集体反击呢?其实道理很简单: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仔细梳理这起纷争,我们发现,其实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是否已受到国际认可并不重要,中国当代艺术本身的价值是否被低估甚至被忽视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两件亿元拍品促动下,中国当代艺术界的自尊心已经过度膨胀,甚至变得有些敏感或神经质,一旦出现任何否定言行,就会被视作挑衅。哪怕只是一句话,一句“圈外人”的过激言论,就足以引发中国当代艺术界的激烈反应,就像刺破了已膨胀如鼓的气球的外皮。 郭庆祥的一句“国内当代艺术是垃圾”所勾起的过度自尊反击战,其实和支撑中国藏家在海外拍场挥金如土的民族自尊心一样,既冠冕堂皇,又荒唐可笑。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2 编辑 当代艺术。门朝那开,估计中国知道的人都不多,谈何垃圾不垃圾那? 好在,艺术市场,大浪淘沙,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风起云涌,浩浩荡荡。。哈哈哈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2 编辑 titivillus 没有听说,某书法贴又云烟再起了? 这次,《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直接介入了,所以说,是个新闻事件么。。 哈啊哈。。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2 编辑 没有啥回应的,现在,日新月异。。 早开始了新的拍卖。。 今年,据说,艺术品市场达到 3800亿。。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2 编辑 [quote]回复 国际码头 看到了。还没看到回应。 我就喜欢看吵架的,越吵越热闹..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2 编辑 东早只是当新闻发而已。。

TOP

我不清楚,你清楚,哈哈。。
我啥不知道??
也就你拿这个事当事。。
我知道的那些东西,你知道么??

TOP

比如,我发这个帖子,
你知道是什么意思??

TOP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4-4-27 14:45 编辑

当代艺术中的“丑态图像”,是“垃圾”还是商机?

郭庆祥
来源:中国书画报


  最近,有机会专程赴上海博物馆,参观了《美国艺术三百年——适应与革新》大展,观后感触颇多。美国是缺乏历史传统和文化沉淀的国家,从英国人在北美洲建立第一个殖民地至今也仅400年,我们纵览他们300年的艺术史,却发现,他们短暂而变化丰富的艺术发展,时刻联系着并体现着他们的社会变革——一个国家由弱到强的崛起,历史的发展与艺术的变革相互渗透进行着。如果说19世纪前美国的艺术只是欧洲的“学徒”,那么经过“适应”到摆脱束缚、再到“革新”、再找到自身的发展轨迹后,从19世纪后开始,美国的艺术逐步引领着世界。  那么,究竟是什么能使后来的美国艺术大放异彩?我认为:正是因为美国人具有的适应与革新的创新精神,不断给美国艺术注入了活力,让艺术饱含了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从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自由、开放、多元的艺术创造力,以及开拓、坚毅、冒险和自豪的国家文化个性。在这里,我又看到了“美国的精神”! 

 那么嫁接了西方及美国现当代表现形式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图像又是什么呢?浮现在人们脑海里的某些当代油画却是“傻”、“呆”、“痴”的图象符号,有时更有“血腥”和“恐怖”、“暴力”和“野蛮”,汇集成无数个使人恶心的“丑态”画面。人们不禁疑问:它们能体现着当代我们社会的变革吗?或者也体现着中国的精神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认为:这种思想不健康的文艺“垃圾”,根本体现不了我们时代的精神和思想的进步。我相信,我们大多数心智健全的人都能看清楚这一点。  有人说“丑也是美”。是的!艺术不仅仅只表现美,唯美也不能称之为艺术的全部。中国文人笔下的残荷败柳、白眼鱼等,在自然界它们是丑的,但通过艺术表现,它可以透出意喻深远的境界,而产生艺术化的美。西方现代艺术更是以审丑为主潮,冲击了传统美学,但并没有完全否定美学。审丑具有直面现实、促人警醒、逆向思维、拓展疆域、震撼心灵、恢复本性等美学价值。审丑是一种透射着美学关怀的审美策略。  在罗丹的雕塑作品中,干瘪如柴的老妓女是丑陋的,悲剧形象的灵魂和肉体,赤裸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虽然使人不忍目睹,却没有使人产生歧视之意,反而博得深深的同情之心,并为其社会所造成的苦难感叹不已!作品因震憾人心的真实而感人,让人感受到作者对于人性、人类命运以及人的悲剧性的理解与思考。从而产生艺术大美!  表现丑,是更深刻地拓展审美的力量,但“丑态图象”决不可能升华为艺术的语言或形式。“当代艺术”工作者们认为:由于当前艺术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不能使用过去的经验来判断当前的艺术问题,应建立新的“审美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确,审美的“趣味”会因时代不同而变化更新,而构成艺术的“审美逻辑”是永远都不会过时,对艺术的价值判断不会因为“审美标准”不同而变化。胖胖的少妇蒙娜丽莎,以今天大多数人的趣味来看她并不美,但她符合艺术创造的“审美逻辑“,至今散发着的微笑,再过五百年,她依然具有艺术美。  


   提起中国的“当代艺术”,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曾有位在国内主流专业媒体担任编辑的评论家,大力宣传西方现代艺术,向当时中国保守的教条美术开炮,他确实是一位思想开放、积极且进步的“斗士”!因而,使他一度成为异己分子,曾被迫停职,勒令反省。虽然如此,他还是为画坛带来了新鲜的活跃空气,培育了整整一代具有新观念、新思潮的艺术青年。但最终,模仿西方的中国“现代艺术”幼稚而拙劣,还是让他陷入了不知所措的无聊状态。  进入90年代,一批具有玩世不恭、痞气放浪、无所谓的波皮美术作品涌现了出来,这时有的艺术评论家似乎从中找到了精神寄生的方向,寻到了符合历史逻辑又符合时代情理的文化出气口,开始以独立批评家和策划人的身份参与美术活动。以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对社会的态度,以及思想理念,使他不遗余力的推崇“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义”以及后来的“艳俗艺术”。这些“丑态”画面的图象表现,在西方人眼中俨然成了中国的符号,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面貌的艺术风格,这是与他的推荐密不可分的。  说中国某些当代油画,从一开始就受到外国人的青睐和资金的操纵,是无用争辩的。当某些外国人在十多年前开始,用今天不能想象的低价购买这些遭中国人唾弃的“丑态”作品,并且数量聚敛到大规模时,他们开始商业化市场动作了,开始有策略地抛售这些文艺“垃圾”,然后叫中国人“买单”。国内某些“聪明人”似乎嗅到了“垃圾堆”里充满着无限商机,也配合着老外的脚步,亦步亦趋,在买卖之间,癫狂地炒作。某些当代油画已彻底媚俗,附庸商业利益,并直接危害着来之不易的中国艺术创作的民主和自由。这个市场,只有炒作家,没有收藏家!  时下,有的“当代艺术家”作品价格在国际拍卖市场屡创新高。他们的作品以画大头“报名照”为特色,人物目光呆滞、表情服饰统一,充满着对社会的嘲讽。他们所谓的创作,即制造一个概念,然后无限的复制。作品如放大了的照片画,并无艺术创造价值可言。另有些艺术家,经常绘制的动物系列,充满着恶浊暴戾之气,图像缺乏人类对动物最起码的人性怜悯;又在所谓的“桃花”系列中,丑态恶心地、赤裸裸地表现男女苟合的淫荡场面,这难道不是一个身心极不健康或变态的人所为吗?更有一批画家,以制作丑化中国已故领袖的图象为乐,抛开思想观念,这些作品已完全失去了人与人之间最起码的“尊重”,领袖问题不是这个群体能够研究的问题!等等,等等……不知这些“艺术家”们到底要干什么?他们一味讨好和迎合部分外国人的低级、猎奇趣味,而“中国人拿中国人寻开心”!它们已变成了一种商业工具,一种为资本服务的机器,这是艺术的可悲!  


    艺术总是社会变迁和历史发展最可信赖的视觉文献,艺术图像也是人类精神发展史的形象记录。包括美国艺术在内的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进步,一方面体现在艺术形式的革新与演变,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对现实的关注与批判。  如果说中国“文革”时期产生的“假、大、空”的绘画作品,是一种虚伪的艺术。那么,今天的某些当代油画何尝不是另一种“丑态”形式下的虚假,一种空洞的空壳形态,在金钱的操纵下,谈何艺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  今天艺术市场的局面,证明了当下经济社会的迷茫、媚俗和浮躁,也反映出官方美术机构的学术无能、权威丧失。某些当代油画的自我丑化已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卑鄙无耻的事情!它们通过表现丑态,以反叛、泼皮、愚昧、恶搞的姿态,来一时发泄对社会的不满和对官方美术的嘲笑,或许它们对现实社会有着某种批判精神,但人们对其价值观念的跌落已感到无比悲哀!  作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中国的文化艺术应该成为世界的主流一脉,而不是世界文化的异域枝节。虽然中国有着优秀的古代文化传统,但毕竟已经成为了过去,我们也不能一直拿着祖宗的东西炫耀自豪。提升中国当代艺术的精神内涵,还需从人类的审美理想入手,唤醒艺术创造中的“审美逻辑”,将生活中真、善、美以及丑,转化成对生存关怀、环境关怀、人性关怀和语言关怀的艺术表现。当今世界的经济及生活方式极其相似,使得中外艺术家在思考艺术问题上有许多时代相似性。中国当代也有许多真正的优秀艺术家,正积极探寻从本国文化的历史和现实资源中获得更多的养分,结合时代特征而找到自身艺术的当代性。  评判艺术的标准是不断变化的,但艺术体现社会发展的创造力和人类思想的进步,开启人类未来心智,是永恒不变的。作为有良知的中国艺术品收藏群体,决不会在“垃圾堆”里找寻商机!我们需要形式能突破与创新、具有文化张力的当代艺术,需要作品具备内在的真诚与严肃,更需要艺术家发自内心的、思想自由和独立的艺术创造。这样,一个表现中国个性、民族自信、健康阳光的当代艺术,才能充满时代的创造性和积极社会批判说服力,同时体现着社会变革的艺术发展观。  我认为:当今中国艺术不缺传统型的大家,也不缺学贯中西的大师,我们更需要有创造性的艺术家。这样,才能创造出世界性和永久性的艺术,并体现“和谐、创新”的国家文化精神。

TOP

郭庆祥很牛,就差直接点名了。。哈哈哈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