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5。目光的疾病

  当我在奥赛博物馆观看库尔贝那幅《生命之源》时,我惊讶于画家的勇气。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他只是想打破面对性器官的视觉禁忌,其中绝无半点颓废,画得太逼真了,反令人不忍直视。但在巴尔蒂斯对少女身体的中魔般的偏爱中,我们感受到另一种东西,它使人不安,却并不引起兴奋。那些被安排在视域中心的女孩们的性感部位,之所以像打开的禁园并使春光泄露,似乎是事故使然。《爱丽斯》中那位漫游奇境的精灵的性的袒露完全是无意识的,她好像正在朝天花板放大,年龄也随着突然增长。既然她是在梦中,一切就都有可能。于是我们看到一个与卡罗尔的童话小说情节不符的成熟而稍嫌过度丰满的形体。如果那是爱丽斯梦见自己的未来的形象,那么她该知道她有多诱人。这里我们很难对某种精致的趣味避而不谈,我想说的是人们称为颓废的东西。



  我最近读到:“颓废是一种目光的疾病(disease of eye),一种艺术的窥淫癖之性强化。”(见卡米拉•帕格利亚《性面具》上27 页)无论如何我们都会同意,颓废是一种现代发明,尽管窥淫癖未必一定属于现代。如此多床榻、沙发或圈椅间的裸体的确是“高度的倦怠”,要么她们已经是牺牲,正在等待一个原始秘教仪式的开始 。《黄金时代》或《做梦的特蕾丝》中的女主人公几乎属于纳喀西斯的变体,她们无论持镜自照还是闭目假寐,都在悄然朝向不由自主的变形过渡。那种拉康所谓“自恋用来包容欲望的形式的首要意义”或许不是艺术家的激情,而是入神状态中的另一个自我。当巴尔蒂斯说,凯西也可能是他自己,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难度在于为入神状态设境。严羽说:“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这理论同样适合于绘画。《山》是“一首处于山的位置的诗”,光和阴翳下的睡姿令人目乱神迷;而当我们的视线与《蒙特卡维罗风景》中那两个眺望者的视线交叉,就会发现“深穿其境”的灵视是广布于画面的,这内在目光的深处堆积起超越言表的更高的寂静。

  无须讳言,正如以往的诸多评论所涉及,巴尔蒂斯的“小处女”画作属于西方绘画史的遗留物。理查德 •莱伯特在《绘画中的女孩形象:现代性、文化焦虑与想象》一文中追溯了西方观看方式的演变,儿童的性作为一种视觉符号,自 18 世纪后期开始影响着欧洲的道德品性。从夏尔丹到格勒兹,少女都是纯真美好的标签。但巴尔蒂斯似乎要挑战最后的禁忌,并且,他果真再度引发了苏珊娜与长老间的古老纠纷。《吉他课》就是一个例子,迫于压力,他对继续展出它颇费踟蹰。

  “什么是色情?库尔贝《睡女》画中的花瓶,那蓝色十分色情。”我觉得巴尔蒂斯此话已为色情与窥淫癖心态作出了最具说服力的区分。要求画家医治目光的疾病或许是过分的

TOP

6。离去的人

  的确,巴尔蒂斯很少谈及自己的作品,保持审慎的缄默是他的优雅所在。他通过绘画建立起来的童年乌托邦,在教堂的意义已经疏远的当代,是对俗世生活之意义的肯定。在游戏的心灵中,艺术自身取代了信仰,成为最高真实。对日常性的着迷是导致他选择具象方法的主要原因,正如普鲁斯特深深陶醉于记忆中的生活场景,使写作变成一次往昔的盛大的重临,他找到汤匙的叮当同锤子敲打在火车轮上的轰鸣声之间的联系,巴尔蒂斯则发现了封闭在房间里,在桌上或地板上反复进行的,无穷尽的玩牌或阅读的下午。绘画的游戏性与儿童时代的仪典相似,猫、纸牌、镜子、书或各种玩偶像仪式道具一样服务于祈祷或占卜。那些儿童有时来到门外的街道上玩耍,如我们在《圣安德列贸易通道》和《街道》所见,有时则在大小公园里出没。巴尔蒂斯的怀旧感如此强烈,从 20 岁时的作品《卢森堡公园》中那个在水池边拨动小帆船的男孩身上,我们已能觉察出感伤的自传性,一种浓郁的抒情色调,此诗性天真一直保持到最后几年所作的“猫照镜”系列,叫人惊叹不已。

TOP

巴尔蒂斯对贵族身份的认同应该理解成感伤,他不承认他的世纪,宁愿生活在古代,对机械文明深恶痛绝;趣味的唯美或许是他选择隐居的原因,而这些足以使他成为世上少数最睿智的人。气质上他其实是一个东方艺术家,谦卑导致他只留下极少几张自画像,而在《圣安德列贸易通道》、《黄金时代》中,我们反复看到一个体态像画家本人的背影,当它出现在《山》中时,则抛下人群,孤独地远去,且几乎要消失不见了。这些赋有暗示力的背影与里尔克的诗句“不管做什么,我们都有着一个离去的人的风采”(《杜伊诺哀歌》第八首)是多么契合!因为唯有孤独是艺术的伴侣,当艺术家远去,那由于长久劳作而显现的幻美留在身后,得以为目光所庆祝。

  我没有谈及巴尔蒂斯的风景画,那些可以和普桑、卡拉瓦乔媲美的画作,属于美学上的地理发现,带有强烈的宇宙印记,人在其间备感清新。而对庄子和宋元山水画的喜爱,可能影响了他观赏意大利和瑞士风景的方式。他盛赞倪赞的“意笔草草,不求形似”的观念,风景画中故透着西方绘画中少有的逸气。凭记忆所作的《蒙特卡维罗风景》中那两个后来添加上去的眺望者,关在比例上就调整了西方式天人关系,小小的身影仿佛青绿山水中的人物,引颈于绵延不绝的寥廓,它证明东西方对绘画性的理解有望超越材质。

TOP

国老,需要注意的是,网络图片和印刷图片丢失了大量信息,而这些被丢失了的信息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有机会 ...
王椿淳 发表于 2012-6-17 23:20



    现在,机会不多 。。

TOP

总会有的,会有的
王椿淳 发表于 2012-6-17 23:23



    我觉得 ,写生也是好机会 ,不过 ,怎么写生 ,则效果很不同 。。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