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4-6-2 20:45 编辑

1古代地图、城图等可能隐含风水格局
2王微较早提出山水与舆图等无干
3郭熙黄大痴董其昌等人提出“山须面面观”“移步换景”
4王原祁提出"龙脉于画”
008.jpg 5民间居室风水画起源于何时不太清楚
(伞老提的几方面)

TOP

009.jpg 雨窗漫笔 作者清)王原祁 著

TOP

010.jpg 引言
一、本文中“龙脉”研究的重点
(一)“龙脉”一词的缘起及语义变迁
(二)“龙脉”一词的择吉意味及其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影响
(三)“龙脉”式章法的脉络分析——从黄公望到董其昌再到王原祁的谱系研究
二、预期目标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本书的学术价值、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五、本书的创新之处及主要特色
六、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王原祁《雨窗漫笔》中“龙脉”一词的民俗社会学解析
一、总论
二、中国古代绘画的风水意味
三、择吉意识与“龙脉”
(一)择吉意识——风水观背后的心理机制
(二)“龙脉”之“龙”——中国古代择吉符号的文化意义
三、“龙脉”与绘画谱系的建立

第二章 中国古代文论、画论中的“气势”与“龙脉”之辨
一、“龙脉”的语义探究
二、“气势”一词的语义探究
三、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模糊性——解读“龙脉”与“气势”的文化背景

第三章 “龙脉”式章法的脉络——黄公望一董其昌一王原祁的谱系分析
一、黄公望作品的布局及其典范意义
二、董其昌的“气势”说及其作品分析
三、王原祁的“龙脉”说——黄公望、董其昌谱系的延续
(一)王原祁的“学古”倾向
(二)王原祁与雅正一脉
(三)关于王原祁的“抽象性”(“新造型主义”)
四、“龙脉”与中国画布局中的S线

第四章 家学谱系研究——以王时敏、王原祁传承脉络为例
结语
……

TOP

011.jpg 。他以避世的心态度过了79年的漫长人生,其实心里并不超然。他有一首题画诗,写的是:“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TOP

山人


北周庾信《道士步虚词》诗之五:“移黎付苑吏,种杏乞山人。”倪璠注引《述异记》:“杏园在南海洲中,多杏,海上人云仙人种杏处。” 宋苏轼《於潜令刁同年野翁亭》诗:“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栉低。”自注:“天目山唐 道士 常冠铁冠。” 金元好问《李道人崧阳归隐篇》诗:“可笑李山人,嗜好世所稀。”
诗文中有:
1.“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 琴尊唯待处, 风月自相寻。”----唐·王勃《赠李十四四首之一》[3]。
2.“月出嵩山东,月明山益空。山人爱清景,散发卧秋风。风止夜何清,独夜草虫鸣。仙人不可见,乘月近吹笙。绛唇吸灵气,玉指调真声。真声是何曲,三山鸾鹤情。昔去落尘俗,愿言闻此曲。今来卧嵩岑,何幸承幽音。神仙乐吾事,笙歌铭夙心。”----唐·刘希夷《嵩岳闻笙》[4]。
3.“山人本合居岩岭,聊问支郎分半境。残年藜杖与纶巾,八尺庭中时弄影。呼儿汲水添茶鼎。甘胜吴山山下井。一瓯清露一炉云,偏觉平生今日永。”----宋·陈与义《玉楼春》[5]。
4.“千里行秋,支筇背锦,顿怀清友。殊乡聚首。爱吟犹自诗瘦。山人不解思猿鹤,笑问我、韦娘在否。记长堤画舫,花柔春闹,几番携手。别後都依旧。但靖节门前,近来无柳。盟鸥尚有。可怜西塞渔叟。断肠不恨江南老,恨落叶、飘零最久。倦游处,减羁愁,犹未消磨是酒。”----宋·张炎《月下笛》[6]。

TOP

 新浪收藏讯
012.jpg 为期两天的香港佳士得【中国古代及近现代书画】春季拍卖共取得7.48亿港元/6亿人民币的总成交额,成交率以项目计算为87%,以成交额计算为94%。 其中八大山人的两幅作品包揽了古代书画成交价前两名,《山水》成交价为3608万人民币,《书北窓三友诗》的成交价为2258万人民币。在近现代书画中,吴冠中的《竹林》以2168万的价格成交,成为该专场最高。
  佳士得亚洲区副主席、中国书画部国际总监江炳强表示:“本次拍卖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显示出亚洲藏家的艺术鉴赏力日益提升,且亦更注重艺术品的来源。拍卖中,溥儒的《骏马图》以多倍于估价的成绩拍出,就是很好的例子。同时,首次现身市场的作品,如吴冠中的《竹林》和八大山人的《山水》均在各自的类别中拍得当场最高价。此外,当代水墨于2012年通过私人洽购展推出后,深受藏家推崇,因此我们决定于今年秋季开始举行当代水墨拍卖。”

TOP

来源:中新网
001.jpg
  6月3日晚上,在北京保利2014春季拍卖会的“仰之弥高——中国古代书画夜场”中,一幅八大山人创作的《草书七绝诗》经过反复争夺,最终以3450万元成交,从而创造了作者本人的书法拍卖最高纪录。
  《草书七绝诗》为水墨纸本立轴,长182cm,宽51cm,七绝诗内容为“郭家皴法云头小,董老麻皮树上多。想见时人解图画,一般还写宋山河。”曾被1983年的《书法丛刊》、1988年的《中国书画鉴赏辞典》两度出版。据相关资料记载,八大山人原名朱耷,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草书七绝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尚为苏州博物馆藏品,后因落实国家政策退还原藏家保存至今。
  本幅作品拍前的估价为700万元至900万元之间,整个拍卖过程渐入高潮,前期出价比较谨慎,后多名现场与电话委托买家相继喊出1500万元、1600万元、2200万元、2500万元、2600万元的高价,最后一名买家出价3000万元后,一声槌落,该作品加上佣金以3450万元成交,从而创造了八大山人书法的拍卖纪录。在此之前,八大山人有数件画作突破千万元,其作品《竹石鸳鸯》在2010年的西泠秋拍中甚至达到了1.187亿元的天价,但书法作品的拍场表现一直略逊画作。
  在同一专场中,文同、苏轼(传)《墨竹卷》200万元起拍,经过数十轮争夺,成交价达4255万元;罕见的元代十米长大字行书手卷溥光《书韩昌黎山石诗卷》以3507.5万元成交,但之前备受关注的陈洪绶《花鸟册页》(十开)最终流拍。对整个古画市场的表现,保利拍卖副总经理李雪松表示,2014年春季是比较艰难的,征集和招商过程,很多客人都反映资金紧张。
  据介绍,保利春拍从6月1日开始截止到6月3日拍卖结束,三日成交额已达18亿元。(记者崔乐)

TOP

那是个白痴之极的赝品。
春眠 发表于 2014-6-6 13:38



    主要是,每平尺500万的估价,还是很权威的,否则,春总理觉得八大作品每平尺多少合理。。
   我觉得,每平一个亿还差不多。。

TOP

17楼这个作品真假如何?
伞老看假,我看真。。。嘻嘻。。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