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3-1-18 20:44 编辑

未命名02.jpg “日弊”指近日身體疲憊,如日本學者所釋。可為證明者如《右軍書記》所收《得八日書帖》云:“僕日弊,而得此熱,忽忽解日爾,力遣不具,王羲之白”、《淳化閣帖》卷六《衰老帖》(圖8):“吾頃無一日佳,衰老之弊日至,夏不得有所啖,而猶有勞務。甚劣劣”以及“僕下連連不斷。無所一欲噉,輒不化消,諸弊日甚,不知何以救之”等,皆用如此意。但對於日本學者斷句作“吾日弊,為爾解日耳”,幷釋大意為“我每日身體疲憊,如此度日只是為了你”云云,似有商議餘地。我以為應斷句作“吾日弊為爾,解日耳”為宜。因為“為爾”之意並非為了你,而是依然如此的意思。《王右軍集》收一雜帖云:“吾至乏劣,爲爾日日,力不一一”即用如此意,亦即《南史》王融傳“爲爾寂寂,鄧禹笑人”用法,故“日弊為爾”應解作“身體依然很疲憊”。

TOP

 “解日”也屬晉人尺牘特殊語詞,意為度日。王羲之著名的《近得書帖》(圖9)云:

  “廿二日羲之報。近得書。即日又得永興書。甚慰。想在道可耳。吾疾故爾沉滯。憂悴解日。面近。不具。羲之報。”此外《秋節垂至帖》“劣劣解日,力不次”以及上引《得八日書帖》“忽忽解日爾”亦有同樣用法。






六・二帖的書寫時間

  《妹至帖》中字多見於王羲之其他法帖,如“羸”“遣”“憂之”“可言”“旦夕”等,類似寫法均可見摹本《七月帖》、《桓公當陽帖》以及《蜀都帖》,書法風格也比較接近,屬於典型的流麗圓潤一類型的王書。《七月帖》、《桓公當陽帖》言桓溫第二次北伐,時在永和十二年(356),如果其字跡可信,則寫《妹至帖》的時間可能與之大致相近,屬於王羲之較為晚期的書作了。而《大報帖》中的“轉差”、“日弊”、“解日”等字之寫法也很有特點,與之書風較為接近者有上舉《足下散勢帖》、《衰老帖》等,而我們從《衰老帖》的“吾頃無一日佳,衰老之弊日至”可知,王羲之那時已在晚年了,其中“衰老之弊”之“弊”以及“日”的右下角部分,皆與《大報帖》寫法相近,書寫時間也應相距不遠,故《大報帖》乃至《妹至帖》或可斷為右軍晚年書跡之一,而且是一件相當精緻的王書作品。

   以上基于有限的信息並參考了趙華、張雷先生的意見,就《妹至帖》與《大報帖》的關系以及一些問題試做了假設性探討,這還不是結論,更不能與定論劃等號,這點是需要說明的。

TOP

你在帖子标题后加  祁小春相关帖子见   7  10  12  15   18    19   楼,不就可以了。。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