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艺术品拍卖市场行情的回顾与展望
2012-07-24 08:57:44 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季涛 摘要: 2012年国内艺术品的春季拍卖已经基本结束。市场的调整与下滑成为了事实,与先前业内的预测基本符合。人们开始探讨起了原因,有人认为从去年秋拍开始的调整是因为国内外的经济形势不佳所致。受欧债危机影响,中国出口出现下滑;由于信贷紧缩、投资放缓和打压房市抑制了总需求的增长,导致了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相…
推荐关键字 艺术品市场 秋拍展望
2012年国内艺术品的春季拍卖已经基本结束。市场的调整与下滑成为了事实,与先前业内的预测基本符合。
人们开始探讨起了原因,有人认为从去年秋拍开始的调整是因为国内外的经济形势不佳所致。受欧债危机影响,中国出口出现下滑;由于信贷紧缩、投资放缓和打压房市抑制了总需求的增长,导致了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相比2011年继续放缓,造成很多企业利润下滑;2012年经济总体运行水平的预期低于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走向与宏观经济以及流动性资金动向息息相关,国内外形势的严峻和不明朗,导致买家心理紧张,造成购买意愿不强,拍品价格自然受到影响。
而业内人士似乎大多并不这样看,他们认为艺术品市场的调整与国家的GDP没有直接关系,更与国际的金融危机无关,这是市场涨高了需要回落释放获利盘的过程,也是市场各方面逐渐回归理性的表现。2009年以来,国内文物艺术品市场出现大幅度的增长,许多拍品的价位成倍地上涨。在经历了两年多的大涨后,盘整是必要的。
我同意后者的观点。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涨落开始有规律起来。从中国书画拍卖品的价格走势来看,2000年以来,每2.5年左右为一个涨落周期。业内也有人用另外的表述:“拍卖五个季就倒一倒”。这里春拍到秋拍就算经过一个季,五个季就是两年半。从2009年春拍这次上涨行情启动到2011年秋拍调整差不多就是两年半。然后又经过差不多两年半的时间又从波谷到下一个更高的波峰,也就是说上一个价格波峰到下一个波峰的时间大约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当然,这个判断是基于中国经济形势没有太大的起伏变化作为前提的。
根据历史的经验,国内打压房市反而可能有助于艺术品市场,也许正是因为房市、股市的萎靡不振,才会促使更多的闲置资金进入到艺术品投资的领域。艺术品市场受国家GDP下调的影响似乎并不明显。
由2012年春拍拍卖场上成交的数字可以明确看出,艺术品出现了调整的迹象。下面是从4月4日香港蘇富比春拍结束时起算,几大拍卖公司的成交额同比和环比的变化:
蘇富比2012年春拍总成交额为24.66亿港元,与2011年春拍的34.89亿港元同比,下降了约29%,与2011秋季的32亿港元成交额环比下降了约23%;
2012年春拍香港佳士得总成交27亿港元,同比2011年春拍40亿港元下降约22%,与2011秋拍28.5亿港元成交额环比下降约5%;
中国嘉德2012春拍总成交价21.41亿元人民币,同比2011年春拍53亿元减少了约60%。环比2011年秋拍39.83亿元成交减少了约46%;
北京保利2012春拍30.3亿元的总成交额,同比2011年春拍61.3亿元下降约50%,环比2011秋拍49.2亿元成交下降约38%;
北京匡时2012春拍以12.64亿元成交,同比2011年春拍20亿元下降约37%,环比2011秋拍18亿元成交下降了约30%。
北京荣宝2012春拍成交总额达到2.56亿元,同比2011春拍5亿元下降约49%,环比2011秋拍4.5亿元成交下降约43%。
通过比较来看,香港拍卖行的成交额下滑比较少,与2011年一年期同比减少仅在20%-30%之间,半年期环比减少率在20%以内;对于国内几家较大的拍卖公司,与2011年一年期同比减少率的平均值为49%,半年期环比减少率平均值为39%;成交额越大的公司似乎减少率越多一些。
根据雅昌艺术网的数据显示,2012年春拍中国画上拍数量仅为2011年春拍的1/2,成交量甚至还不及去年一半,成交率也从85%下降到75%;而油画100指数也显示,今年春拍油画上拍量和成交量都比去年减少近一半以上,不少重要拍品甚至在临拍前都在调低估价。雅昌艺术网的近现代名家指数显示,今年春拍除了李可染一人上涨幅度高达175%,其他名家基本都呈下跌趋势。曾经颇受市场追捧的徐悲鸿、齐白石、傅抱石、张大千等名家,下跌幅度都在20%至40%左右。
拍卖市场从去年秋拍开始回调,今年春拍继续延续了缩量和调整的走势,就是因为艺术品上行的空间被压缩了。我在实际观察发现,参加今年春季拍卖会的人并没有减少很多,出现的问题在于拍卖现场的竞价不像往日那样激烈,多轮竞价难得看到,成交的价格明显下降,多数场次的成交率也在下降。因为去年秋季拍卖出现调整迹象造成的卖家惜售,征集困难,同行竞争激烈等成为了各艺术品拍卖公司面对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