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以前吧,出了耶和华,世界就更有意义了,出了释迦牟尼,世界更有意义了,出了老子孔子世界更有意义了,后来连出个国际码头,世界也更有意义了

TOP

后来,出了比较好玩的一些人,他们也煞有介事地发表了自己对此争议的看法,简单介绍几个:

朱铸禹老先生,《唐宋画家名人辞典》是肯定杜甫善于论画的,然后叭啦叭啦,说杜甫使用了“婉而多讽”的诗歌创作手法,含蓄批判其老师曹霸只是吃传统饭,尽画那些“螭颈龙体”,而韩幹则是创造性是摆脱传统束缚,幹惟画肉不画骨,正是“不像过去把马画得瘦骨嶙峋”云云。而“忍使骅骝气凋丧”,应该从字面意思的反面去解毒,应予以理解为“着重地画出马的肌肉,岂忍使得骏马的神气凋丧呢?”嘿嘿,好玩吧

TOP

何乐之,则在《韩幹·戴嵩》中将这二句子话解说为一问加一答:即杜甫问韩幹你怎么只是画马肉不画马骨呢?然后韩幹就回答他说:哎呀,“我岂忍使骅骝瘦骨伶仃的无生气呢!”这更是好玩了哈,弄出来个一问一答了,佩服啊佩服

TOP

本帖最后由 王椿淳 于 2014-7-14 15:34 编辑

以上二人,将“肉”“骨”真的看成了马的肥瘦,而且把瘦骨伶仃直接地等同于“无生气”,这简直是把自己送上去给宋代苏李黄等人所抨击只论马之肥瘦的嘲笑对象自动入座、对号,主动中枪了。

TOP

本帖最后由 王椿淳 于 2014-7-9 17:19 编辑

照此欣赏眼光,则前面龚开同学画的那马瘦骨嶙峋、皮包骨头,就是了典型的无生气之作、是反面例子了。
14062713077ce0b4f425b2a19a.jpg









照此欣赏眼光,则韩幹以前所有人画的马,都是了无生气的,天下所有的马都应该感谢韩幹,因为只有他才让画马儿有了生气……

TOP

本帖最后由 王椿淳 于 2014-7-9 17:21 编辑

可是但是,若说韩幹因画马肥大、逼真而以此超越了老师曹霸和以前展、陆等等,是显然不符合事实的,也是不合理的。因为哈,昭陵六骏、李贤墓壁画马球图等,皆非瘦骨伶仃,反而也是气壮如牛的啊。

1406271335873e4361706ce1c0.jpg (243.5 KB)

1406271335873e4361706ce1c0.jpg

1406271335ed1f5492d63f3e44.jpg (193.09 KB)

1406271335ed1f5492d63f3e44.jpg

TOP

再看看一部分马雕塑作品,全部是健康正常的马。

20080405_9b4716bdc54b62132245cy0tVCl8rknG.jpg (117.96 KB)

20080405_9b4716bdc54b62132245cy0tVCl8rknG.jpg

20080405_67d10ee5719af2289805yb0HQkjF0HGE.jpg (137.42 KB)

20080405_67d10ee5719af2289805yb0HQkjF0HGE.jpg

20080405_481ca827ff62d8dd3389f4uzlaxbUnhc.jpg (107.71 KB)

20080405_481ca827ff62d8dd3389f4uzlaxbUnhc.jpg

20080405_465080f9fe6152ae2fe007abdpVqrPFm.jpg (115.41 KB)

20080405_465080f9fe6152ae2fe007abdpVqrPFm.jpg

110522192357531e95ff75bfdf.jpg (208.58 KB)

110522192357531e95ff75bfdf.jpg

TOP

其他人就不再讲了。倒是有个台湾的石守谦提出新的看法与解释,他说:“如果读者能够肯定杜甫的《画马赞》是对韩幹画马艺术采取了一个颂扬的立场,而其赋作时间又不一定离《丹青引》者太远,那么说《丹青引》中评韩立场应与《画马赞》中者大约一致,可能较为合理。”他马上又接着发问:“但是,如果要将“画肉不画骨”二句视为赞语,表面上似有贬意的字眼应如何解释?”石 先生以“气骨”概念入手,进而引出初唐和盛唐时期风靡一时而晚唐则即被抛弃的“感神通灵”品评观。

“感神通灵”是什么意思呢?

TOP

“感神通灵”按石氏说法是一种超乎因逼真而使观者将画中物误为真物的写实功力之上的、具有类似巫术的神秘能力,中国古代的艺术家认为艺术作品一旦具有这样的生命力量,便会因为“同类相感”原理,与外在的天地自然产生互动,而有灵异的现象发生。因此,“感神通灵”是古代人用来赞美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

TOP

在叭啦叭啦举了一大通“感神通灵”的记载例子后,石氏认为,赞美韩幹画马艺术多使用此种“感神通灵”之故事,实际上是因为韩氏创造了一种有生命力的骨气,并且这种骨气还能够脱离了作品本身然后自己变化出另一个形象--哇噻!~--而这正是杜甫《画马赞》中评价韩幹“毫端有神”的理论背景。最后,他提出:《丹青引》第四段既言曹霸画马之妙能够“感神通灵”,而作为其弟子的“幹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则为画马夺真之反面说法,注意了,这时石氏说出了以下一段话:“盖因为如果画马得到了真马之骨气,则会有凋丧其马的危险,为了避免画杀真马,有绝艺的韩幹只好设法不求骨气,而只求外形(“肉”)的摹写。如此看来,此二句并不在贬韩,也不在讨论韩马到底为肥为瘦,而实是一种赞美手法之变化运用,不仅说他画能“感神通灵”,还说是臻其极致;旁人须尽全力以求“骨气”来“感神通灵”,韩幹反得费心回护,免得其“通灵”之妙画会造成“夺真”之遗憾。”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