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我个人觉得朱绍良有些判断还是很肤浅的

朱绍良说:傅抱石的《丽人行》原先千万以下,
现在5亿也买不到。

如果《丽人行》只有一幅,藏家不出,
别说5亿,5万亿也买不到。

如果正常流通,一千万的画作,
跃升到五亿,至少跨了4个量级(一千万,五千万,一亿,五亿)
这基本上不太可能,当然,
投入资本猛托是可能的。
但价格越高,风险越大。

万一掉下来,成负5亿呢。


所以,我认为,《丽人行》价格区间,
在二三千万是正常的。
也可能在七八百万。


曾巩《局事帖》拍了1,068亿,
13年,增23倍,

谁能估下,现在是升还是降?
原因何在?

2016,5
王收藏家2,07亿拍得。

这么个小东西,3年翻了一番,
大大高估了。

TOP

朱是清华客座教授,又是被评为第一的收藏家,
发言却如同乡野村妇,不经分析,毫无体验,
就说出来了,给人感觉甚至有些轻率无知的样子。

朱不知在社会层面做了多少可圈可点,可歌可泣的具有正能量的事,

如果朱认为艺术收藏是买卖,进出一下,
市场可随意判断,戏弄,那高估了收藏家的意义,
收藏家没啥意义,甚至还不如评论家。

为了访止空谈,朱可以看看劳伦斯画廊的倒闭,瑞士藏家的南移。
听梧阁曾言:勿以情怀灭真理,
我觉得引申下:勿以金钱论艺术,在金钱至上,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当下,
艺术行业是个例外,尽管有市场,金钱投入很多,也消失了很多。

莫言曾言:千古《聊斋》不朽名,十万进士化尘土。
作品显然要经得起历史的验证,历史是以时间的面目出现的。
可惜,人的寿命太短,历史的周期太长。
而慧眼难借,历史的车轮己呼啸而过!

TOP

朱所在的清华,曾以合并吴冠中执教的中工艺闻名。
吴今天虽被称为大师,却以乡土画家,开门办学著称,

吴走遍大江南北,呕心呖血,写生创作,
勤奋写文,为普及推广艺术而努力。

他的画早过亿,却从未谈某画家作品应值几个亿,
文人谈钱,不仅俗气,简直俗不可耐。


朱不妨学学吴,多走基层,从乡野村庄走起,
或者听听老吴的判断:未来的艺术家可能来自民间!
这样,再做判断,头脑会客观理智许多!

TOP

傅抱石作品近十年成交纪录,很容易查找,
不知朱“教授”是选择性无视,还是真的无知,
连5千万的作品都不多,五亿之说依据何在?

况且《丽人行》有三幅,不是一幅,
也就是说,这幅作品有兄弟三个,
总价值按朱“教授”的估计,应在十五亿!!!


这就不是好笑了,而是非常非常好笑了,
朱“教授”连常识都不懂,在戏说?

TOP

连唐炬还知道存疑《春蚕》有三幅,
市场有需求,人家为啥不画,4千万
万一增长到5亿,可是翻了十倍!!

罗中立一月工资才多少?
不会过4万吧?复制一幅画,赚了一百年工资,
这样的好事谁也愿意干!

TOP

还让人不解的是,
既当大官(院长不是处级干部),
又赚大钱,

我觉得逻辑一下子崩溃了,
学术梦想一下子破灭了,
头好晕好晕。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