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躬耕书院
遂昌,三面环山,一面傍水,在这个看似与世隔绝的小村里却隐藏着一座古朴而宁静的书院,它的名字叫《躬耕书院》。而本期《锋尚之王》我们邀请到的就是这书院的主人——阿戴。
2009年阿戴来到了遂昌县湖山乡黄泥岭村,凭着他对梦想的追逐,历时三年建立了他的“桃花源”——《躬耕书院》。在书院里,他忙时躬耕农桑,闲来读经观史,种五谷,养六畜,恢复传统农耕,开讲堂,造书斋,给当地村民带来教育和医疗的保障,建立新型城乡互动,他被称为新一代的乡绅。
对于当初创建躬耕书院的想法,阿戴表示,“其实建躬耕书院,第一个是因为我喜欢,我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我们在来到遂昌这块净土的时候,我们希望倡导的是一种原生态的生活。在我的理解,首先是一个源头的生态,因为我们遂昌是钱江和瓯江的源头,这里没有工业污染,没有酸雨,空气质量非常好,负阳离子含量也非常高,用我的说法叫源种生态。”这是书院倡导的生活方式。
“第二个就是我觉得创建躬耕书院需要的就是一种新型的城乡互动的一种模式,其实我小时候在杭州郊区,我经常能看到农民伯伯们把那个菜拉进城市,他们又把城市的那种垃圾拉回农村作为一种就是肥料,比如说粪什么都拉回去。它是一种新的城乡互动模式,而现在这种城乡互动,通过城市化的不断扩展之后,没有了,所以我们想在这里打造这样的算是平台,就让那个城市和农村人有一种就是能共同生活的一种氛围,第二个就是中国农村需要,一些人去引领他也就是我经常提的那种所谓乡绅的生活。”
乡绅一词源于明朝,现指受过良好教育,拥有一定财富,或者创业能力,乐善好施在当地具有一定威望,被视为新乡绅的标准。而作为新一代乡绅代表的阿戴表示,“其实怎么说呢,要用乡绅来比我,我觉得这就大了。呼唤的着乡绅的回归,其实在我看来中国现在世界在经济上已经排到第二位了中国的中产阶级应该有责任和义务,回到农村,反哺乡村。其实赚钱的目的是为了花钱,其实说白了,刚才看的所有的这一切就是我花钱的一种方式,让老百姓得到一种实惠,安于现状,并把这种传统的东西传承下去,这可能是我最想要的东西。”
站在躬耕书院高处,放眼望去,是远近高低的楼堂馆所和扑面而来的满眼绿色,很难想象两年前的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山地。一路行来,分享着阿戴先生的创业故事、生活感悟,不由地对他的这种幸福生活产生了向往,更多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