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三树桃花出美人 孟晖女士新著《唇间的美色》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17 编辑 三树桃花出美人 “三树桃花出美人”是孟晖女士新著《唇间的美色》中一篇文章的题目,拈来用作本文的题目,一是因为实在喜欢“桃花”“美人”的意象,二是因为在《唇间的美色》出版过程中,曾有意将本书名定为《三树桃花出美人》,考虑到孟晖女士的另一著述《金色的皮肤》几乎同时出版,双星辉映,书名架构统一,也算是一种标识,最终确定取“唇间美色”,舍“桃花美人”。 《唇间的美色》一书,秉承孟晖以往的研究方向,写作风格体例也是诸位拥趸熟悉和喜欢的路数,选用资料严谨翔实,是学术一派,笔力轻松愉悦,又是闲适一派。貌似闲闲一笔,却绝对经得起推敲,得来于正襟危坐的史料,有来历,有出处。 内中收录的《唇间的美色》这篇,《影梅庵忆语》记载,美人董小宛喜欢制作一种“花汁糖露”,“酿饴为露,和以盐梅,凡有色香花蕊,皆于初放时采渍之,经年香味颜色不变,红鲜如摘。而花汁融液露中,入口喷鼻,奇香异艳,非复恒有。”孟晖将此记录和《调鼎集》对照来看,居然搞出了“董氏花露”的制作步骤:先是将酸梅用盐腌制,析出酸汁,制作梅卤;之后酿饴为露制作提糖;之后将四时鲜花鲜果分装在提糖罐中,“长久浸渍之后,这一罐糖浆就逐渐融入了所保存的那一样花瓣或果皮的香素与颜色。所浸的花、果固然可以随时取出,为馔为饮,而一旦去除了花、果的糖浆,则形成啜一口顿觉香气冲鼻的董氏秘制‘花汁糖露’。据冒襄的亲口经验,竟是秋海棠花浸就的糖露最为美味。” 《蔗浆樱桃大唐春》,也是齿颊生香的文章。黄土高原一片单调的黄色,然而在《汉书·地理志》记载中,汉时的秦地乃是一片异常茂郁的风貌,“号称陆海,为九州膏腴”,直到唐代,这一带仍然竹林茂盛,年复一年为长安人提供春天的新笋。暮春三月,通过品尝樱桃和新笋感受时光的美好,是唐时长安广为流行的风俗之一。蔗浆樱桃大唐春。每年的四月十五日,百官上朝之后的工作餐,一定是用新笋做菜,配以浇上蔗浆和乳酪的樱桃作为甜食,也因此,这一天的朝廷工作餐拥有了一个异常清新的称呼——“樱笋厨”。 我喜欢的“桃花美人”意象出自《三树桃花出美人》这篇,讲的是唐代医典《千金方》和唐代生活百科全书《四时纂要》记录的用桃花酿酒和美容的配方,饮桃花酒“治百病”,服食桃花“细腰身”,涂抹干桃花末和乌鸡血拌在一起的花泥可使皮肤“洁白悦泽,颜色红润”……桃花的好处多箩箩! 孟晖写唐朝长沙窑产品多卖给平常百姓,普通匠人喜用小诗代替花纹点缀瓶罐。有瓷瓶彩釉题诗:“二月春丰酒,红泥小火炉。今朝天色好,能饮一杯无?”属于白居易名作“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通俗版。究竟当时是谁写了这首诗上去?有诗人气质的匠人?还是应诗书传家的买家要求?且不去管它,相比“晚来天欲雪”,我更爱这句“今朝天色好”,少了赏雪饮酒的风雅,却更有家常的殷实快乐。 文/徐峙立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17 编辑 孟晖,女,1968年生于北京,达斡尔族。1987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本科学习,1990年肄业;1990年—1993年至法国留学;1994年—1998年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保管陈列部工作;曾在北京三联书店做编辑工作,现为自由撰稿人。作品有长篇小说《盂兰变》、随笔集《维纳斯的明镜》、《潘金莲的发型》、《花间十六声》、《画堂香事》、《贵妃的红汗》及学术作品《中原女子服饰史稿》、译作《西方古董欣赏》(与人合译)等。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