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论坛
搜索
默认风格_LVD8
默认风格_LVD8_I8Q1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武英书画
»
中国艺术史论坛
» 半年里京城新添近40家画廊,藏家频频跨界成画廊主
返回列表
发帖
国际码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国际码头
当前离线
UID
89
帖子
6484
精华
0
积分
0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11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2-26
最后登录
2025-6-7
斑竹
1
#
跳转到
»
倒序看帖
打印
字体大小:
t
T
发表于 2015-7-26 15:27
|
只看该作者
半年里京城新添近40家画廊,藏家频频跨界成画廊主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5-7-26 15:29 编辑
半年里京城新添近40家画廊,藏家频频跨界成画廊主2015年07月24日 11:58:14 作者:陈涛 来源:北京日报
今年国内春拍再次不出意料地以惨淡落槌,不仅总成交额跌入近五年来最低谷,而且在高价成交品方面也是乏善可陈。不过,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今年上半年仅北京新成立的画廊就接近40家,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家画廊推出开馆展。而且,这些新画廊的主人里,不少还是曾经流连于拍场的藏家。
藏家频频跨界成画廊主
喜欢走街串巷逛画展的文艺青年周海滨最近频频遇上幸福的烦恼。每次从豆瓣网查找各种有意思的展览时,他都会发现一些此前压根儿没听过的展馆名称。据了解,仅今年上半年,北京新成立的画廊就有近40家,它们分布广泛,有的位于与798毗邻的草场地艺术区,有的身处东二环闹市区,还有的索性扎进胡同深处。而且,与前些年不少画廊以金融资本、地产资本为支撑不同,它们中不少由藏家本人出面创建。 位于草场地艺术区的希帕画廊,便是由著名华人收藏家靳宏伟于今年三月底开创的。提及靳宏伟,不少人知晓他拥有数量庞大且质量上乘的摄影收藏品,近些年,他也屡屡在国内举办各种主题性摄影收藏展。不过,如今他又多了一重身份——画廊老板。谈及自己为何会由“逍遥派”的藏家跨界进入“费心劳力”的画廊业,靳宏伟回答很实在:“一方面是找一处安放藏品的地方,再就是距离我中意的艺术家更近些。”据了解,在不到三个月里,这里已经推出了三个大型展,除一个与摄影有关外,另两个都属于当代艺术,而靳宏伟此前就收藏有这两位艺术家的作品。 今年4月开业的今格艺术中心位于工体西门,它同样由几位艺术品藏家合力创建。据担任画廊运营总监的蒋伟透露,除了努力签约好的艺术家,画廊还有藏家俱乐部和艺术驻留项目,目的就是与艺术家建立稳固联系。蒋伟此前有多年拍卖市场经验,曾屡屡亲历一次拍卖成交额就超过画廊一年利润的时刻,不过,如今他更享受“慢条斯理”的生活,“开画廊不是单纯做生意,要有理想主义成分在里面。”
更多样性艺术品或可期
大韵堂艺术机构的掌门人蔡万霖也是位资深藏家,他选择经营画廊除了有理想成分,还在于对行业不规范的失望。“不少画廊干的只是最低层次的买卖活儿,即从拍场或其他渠道买进艺术品,然后转手卖给下家。几乎没人把关艺术品的优劣。”在资深画廊从业者赵孟君看来,如此局面必然导致一个可怕后果,那就是每家画廊都挑选那种容易出手的艺术品,“有时候逛完园区好几家画廊,你甚至觉得它们都是一家的,没什么差异。” 赵孟君所说的“容易出手”,指的是拍卖场成交率高。在艺术市场专家龚继遂看来,原本应居于二级市场的拍卖行取代一级市场的画廊,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主导,如此市场倒挂,使国内画廊业几近陷入“无路可走”。北京画廊协会会长程昕东见证了国内画廊行业由起步到今天的全过程。在他看来,画廊的发展从来都有资本的影子,不过,已有的百分之九十的经验都是失败的,原因在于金融资本介入艺术过于简单粗暴,在资本主导之下,艺术沦为其附属品。“说得直白点,就是资本指向哪里,就必然有对应的艺术品被催生出来。艺术创作哪还有什么思想性、前瞻性、反思性?”赵孟君说。 如今,随着二级市场不景气,不少藏家由拍场转战至画廊业。赵孟君认为,这对整个艺术品行业都是很好的事情。他说,与前些年由地产资本、产业资本出资打造的画廊容易陷入资本逐利不同,藏家经营的画廊更能回归艺术本身。“资本在画廊里扮演何种角色,取决于经营者的定位。”“艺术北京”总监董梦阳说,“藏家有丰富的收藏经历,也有专业眼光,相对独立的运营理念或许能为画廊经营带来新气象,今后或许能看到更多样的艺术品。”
年轻艺术家将迎来机遇
撇开艺术品行业,具体到其中的参与者,赵孟君认为,藏家入主画廊业,还将为年轻艺术家创造更多机会。“无论是从资金实力考虑,还是从艺术市场调整的必然结果看,年轻艺术家都会成为这批新画廊的关注点。” 在京城“漂”了四五年的年轻艺术家刘窗,最近刚刚与一家新成立的画廊签订了一份长期合作协议。据他介绍,这家画廊的主人是一位华裔收藏家,收藏方向以抽象艺术为主。“以前都是通过朋友介绍,为天南海北各种展览创作他们需要的展品。”他说,今后画廊将为他量身打造一份培养计划。这一做法与今格艺术中心的定位颇为相近,“作为一家新画廊,我们愿意与艺术家共同成长。”蒋伟说。 除了画廊主的理想主义与给予年轻人机会的担当,龚继遂认为,新画廊要想持续经营下去,还得夯实学术基本功,“有了学术支持,你所面对的市场才可能形成一个标准。一个没有标准的需求,是很难持续供给的。”赵孟君对此深以为然,“年轻艺术家可塑性强,学术梳理也更有可能。” 事实上,学术梳理也为画廊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近两年,当代水墨逐渐成为国内艺术热点,众多画廊及机构也顺势做起了此类展览,可真正让藏家形成购买力的少之又少。798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是个例外,据它的负责人夏季风透露,三年前他们就开始梳理它的发展脉络,“专注于一个方面,你就要舍弃其他方面。不过,当你在某个领域做到极致后,你会发现销售变得极其简单。”
收藏
分享
国际码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国际码头
当前离线
UID
89
帖子
6484
精华
0
积分
0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11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2-26
最后登录
2025-6-7
斑竹
2
#
发表于 2015-7-26 15:29
|
只看该作者
原因在于金融资本介入艺术过于简单粗暴,在资本主导之下,艺术沦为其附属品。“说得直白点,就是资本指向哪里,就必然有对应的艺术品被催生出来。艺术创作哪还有什么思想性、前瞻性、反思性?”
TOP
国际码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国际码头
当前离线
UID
89
帖子
6484
精华
0
积分
0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11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2-26
最后登录
2025-6-7
斑竹
3
#
发表于 2015-7-26 15:32
|
只看该作者
和潘家园合并合并得了,这样,淘货方便,嘻嘻。。
下载
(64.54 KB)
2015-7-26 15:32
TOP
国际码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国际码头
当前离线
UID
89
帖子
6484
精华
0
积分
0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11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2-26
最后登录
2025-6-7
斑竹
4
#
发表于 2015-7-26 15:46
|
只看该作者
春总理没有啥指示精神发布发布?
还搞水墨?水墨太多了。比大字报都多。
应该搞搞雕塑。
TOP
国际码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国际码头
当前离线
UID
89
帖子
6484
精华
0
积分
0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11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2-26
最后登录
2025-6-7
斑竹
5
#
发表于 2015-7-26 15:49
|
只看该作者
拍卖行·典当行以及当代艺术
文=曹喜蛙
说到当代艺术,笔者联想到了“当代”一词中“当”字的繁体形式“當”,也是“當”铺的“當”、典当行的“當”。
在很多反映表现中国旧时代的影视作品中,经常能看到落魄的“皇家”“官家”或“商家”的子弟去“當铺”,因为某种情况走到穷途末路,最后不得已拿出身上珍爱的“细软”去典当行临时支取现金度日。类似的故事非常多,爱恨情仇都发生在典当行的门口。
除了值钱的细软,去年上演的电影《黄金时代》里作家萧军萧红典当的也就是一件棉衣,典当一件棉衣虽然不能与艺术品相比,但同理。因为在当下社会典当一件棉 衣几乎是不可能了,大多数衣服都是缝纫机批量生产的,没有任何典当的价值,除非捐赠给灾区。而很多民政捐赠点、居委会捐赠点如今已拒收旧衣物,更别提典当 行了。尽管典当行在这些年又风生水起了。
现代艺术后期,曾经出现过后现代艺术,所谓解构主义,到后期的碎片化、现成品等等,其实都是遇到了一个经典艺术在当代再创作中的再利用价值问题,也即经典 艺术在当代创造力遇到窘迫之际的再使用价值问题。典当行的“典”类似经典、家当、细软,而“當”就是兑换的意思,而且是现银的兑换,就是你那个曾经的经 典、家当、细软等还能“當”多少“现银”使唤。典当行的规则是,所谓典当物的价值都是要大打折扣的,比如那东西本来值十两银子,一般最多给兑当一两就不错 了。由此引申到当代艺术,其对传统及经典艺术的折扣也是相当残酷的。
某种程度上说,当代艺术就是对传统、经典艺术的考验,甚至残酷的拷打,所谓“人人都是艺术家”“一切都是艺术品”,现成品、装置艺术、综合材料艺术、行为 艺术、数码艺术等等异彩纷呈、五花八门,艺术原来高高的门槛似乎没有了,架上艺术、雕塑艺术的命运几乎岌岌可危,好像一夜之间艺术缪斯破产了,艺术的徒子 徒孙都只剩下到“典当行”求生这条任人随便给个价的窘途。
而这里恰恰有一个二律背反的问题,当代艺术的从业者、收藏者,当有一天他们也走到窘迫的境地时,这些现在火爆、经典的当代艺术名作能兑换来多少未来的“现银”?一个未来的“当下问题”必然会来临,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不要说将来,就是现在的艺术家如何从人人都成了艺术家的现状中脱颖而出都成了问题。现在的画廊、美术馆、博物馆、档案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但是将来能 换点“现银”的,恐怕还是相对原始的“艺术品”,或者只有最基本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比如装饰性、神圣性、唯美、祥瑞、批判、革命、起哄等等,而类似 “学术价值”“研究价值”“历史价值”等等都会退而居其次。
艺术收藏的向度当然是多元的,比如一种是当下喜欢的非理性消费,不考虑什么美术史、学术价值、收藏价值;一种是专注于美术史、学术价值;也有一种专注于收藏价值,而这自然包括将来某一天的典当行拷问。
当代艺术的收藏也是如此,有了这些基本的判断,就不会盲目去信什么炒作,一切都有一个基本的脉络,不是声音大就能蒙蔽真相。恰恰相反,当代艺术大多数时候 企图遮掩未来可能遭遇典当的一个命运,只强调当下的一种快速消费、释放,所谓当下就是一切,虽然这一切问题也不能毅然决然、一了百了地彻底解决。
拍卖行可以造假、炒作、阳谋,典当行则迟早有一天会剥下这一层层的画皮,不管当代艺术多“当代”,总有一天要接受典当行的最后拷问。
(本文刊于《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20150719)
TOP
国际码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国际码头
当前离线
UID
89
帖子
6484
精华
0
积分
0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11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2-26
最后登录
2025-6-7
斑竹
6
#
发表于 2015-7-26 15:50
|
只看该作者
不要说将来,就是现在的艺术家如何从人人都成了艺术家的现状中脱颖而出都成了问题。现在的画廊、美术馆、博物馆、档案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大,但是将来能 换点“现银”的,恐怕还是相对原始的“艺术品”,或者只有最基本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比如装饰性、神圣性、唯美、祥瑞、批判、革命、起哄等等,而类似 “学术价值”“研究价值”“历史价值”等等都会退而居其次。
春总理,我觉得说得好有道理,你觉得哪?哈哈哈
TOP
返回列表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