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莫迪里阿尼作品《侧卧的裸女》

000.jpg 莫迪里阿尼作品《侧卧的裸女》(1917-1918)以1.2亿美元估价上拍,最终于1.74亿美元落锤成交,约合人民币10.84亿元

这个画,有点贵,卖个3--5亿就差不多了。。
这是第2副过10亿的艺术巨作了。

TOP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研究10亿以上画作的,也就国老一人而已,
这虽然很孤独,也充分的说明了,艺术是个高处不胜寒的领域。
我要适应之。

TOP

 皮力:没有自己的文化标准,早晚会被洗白2015年11月11日 09:34:10    作者:皮力   来源:艺术中国

      1.2亿美金的莫尼里阿尼被中国人买下了。想跟大家分享一段历史:

  20世纪70年代日本战后经济开始腾飞,其中最主要的结果是日元在国际压力开始升值。在此背景下,日本的海外消费开始迅速提高。其中艺术品收藏也是其中一块。日本的企业特别是保险和金融企业购买了大量的印象派到后印象派乃至毕加索。可以说今天这些市场价格的高涨和日本的贡献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8000万美元的《鸢尾花》和最早上亿美元的毕加索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而那个时候之所以日本走向的印象派时期的风格,一方面是比印象派更早的作品都已经在战后进入博物馆,不再市场上流通了,而比印象派晚的抽象艺术和观念艺术,虽然价格便宜,但是因为比较前卫被日本人看做是昙花一现的东西。

  所以日本人造就了战后最大的印象派和毕加索的泡沫。20世纪80年代能源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加上美国对日本经济的围剿,日本经济下滑,日元又开始贬值。在这个背景下,当年冒进的企业和个人纷纷开始遭遇资金压力直至破产。很多作品,包括上面谈到的梵高和毕加索被抵押到日本的银行,但是市场继续下行和日元贬值,现在当银行想出售这些作品的时候,已经不能得出当年的抵押的钱了。这就是为什么这些作品今天不在市场上也不在美术馆。它们被深深的锁在了银行的保险柜,永不见天日。

  如果我们想象70-80年代日本艺术家在干什么呢?晚期的具体派,崛起的物派,以及回到日本的草间弥生和小野洋子。这些人的文化价值我们今天在重现发现,新的价格记录也在不断刷新。但当时这些艺术家其实非常惨,具体可以参见北野武的电影“阿基里斯和龟”。直到90年代以后,日本才恍然大悟。从国家文化层面,日本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开始着力在亚洲背景下推广日本文化。而企业家开始审视自己的文化创作,森美术馆就是这个时候的产物。而在这个背景下才出现了后来的森万里子,奈良美智和村上隆。这时在回溯,他们才发现具体派和物派的价值。但是这时他们也不得不用高价从欧美人手上买回自己当年不屑一顾的东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第一,没有自己的文化标准早晚会被制定标准的人洗白的;第二,一定爱惜你周围的艺术家,和他们一起创造属于自己文化才是最好的投资。

TOP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5-12-18 15:15 编辑

春总理,别人买幅画,这个皮力嘟囔啥?
和他有什么关系么?
这是不是酸葡萄心理?
一一一一一一
莫莫的画风险很高,尤其晚期作品,
另一幅黑衣女子才2.7亿,
这幅十亿多很还符合逻辑?
二级市场的拍卖太疯狂了。
太可怕了。

TOP

藏咖刘益谦如何对艺术品价值进行初判断?2015年12月18日 09:24:09    作者:姜小明/编译   来源:99艺术网 字号:【大 中 小】
0
  刘益谦  刘益谦,这位不久前在拍卖场上竟得世界第二贵艺术品的中国大藏家,告诉我们他会特别下注那些高标价的作品,无所谓自己对作品了解多少。  这位从出租车司机变身为亿万富翁的大藏家在上个月因为从佳士得买到了那幅着名的20世纪早期画家阿梅代奥·莫迪里阿尼的名作《侧卧的裸女》而成为了各大媒体追捧的头条人物。  在接受南方周报的采访时,刘益谦告诉媒体,他对一件艺术品价值的判断是基于有多少人为它竞标。  “你也许对这件作品的背景,创作年代和背后的故事知之甚少,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有多少人在争夺它而弥补这些信息的不足。”“特别昂贵的艺术品都不太可能是伪造的,”刘补充道,“当拍卖场上出现了许多竞拍人时,这说明这件作品得到广泛认可,并且应该差不了。”  刘益谦有两座私人美术馆,其中包括上海的龙美术馆,主要存放和展示他的个人收藏,以中国艺术家作品为主。在他最昂贵的收藏中有着名的鸡缸杯以及一掷千金的西藏挂毯。这位长居上海的亿万富翁通过股市赚得大部分财富,但与投资股市不同的是,刘益谦认为艺术是长期投资,“短期内是几乎无法获利的”。  “为赚利润而投资艺术是风险极大的。我不建议投资家们这样做。”  近年来,富有的中国藏家在拍卖行屡创新高,中国媒体大亨王中军也在去年以天价拍下梵高的《静物》等作品,震惊艺术市场。在评价刚开幕不久的广州艺术博览会时,刘益谦的回答也许透露出一些他的个人心思:“推动中国艺术产业和艺术市场的发展。”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