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18 编辑
杰克森.帕洛克与萨满教展
作者:陈文瑶 2009-01-21 15:12:48来源:《典藏·今艺术》
帕洛克Jackson Pollock │
无题Untitled
油画颜料、釉料施于画布
45.7x58.4cm 1949
Courtesy Knoedler & Compagny, New York
马松André Masson │ 阿莉安之线Le fil d'Ariane
沙、水粉施于木板 1938 私人收藏,Paris
身为艺术史学者的馆长瑞思提尼(Marc Restellini)在2007年开馆时曾说过,「透过科学、精准的方式,站在不同角度,筹划较少被注意到的艺术家、主题展,以补足遗珠之憾将是巴黎美术馆的企图。」帕洛克(Jackson Pollock)虽为知名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但自1982年于庞毕度中心回顾展之后,未再于法国有展出。此次在巴黎美术馆,由帕卡瑞(Stephen Polcari,Chapman大学现代艺术教授)策画的「杰克森.波洛克与萨满教」,在40幅作品里,仅有少数为我们熟知的帕洛克,剩余的几乎可说是另一个令人陌生的帕洛克;很明显地,让观者对艺术家作品脉络的重新阅读,是展览的核心目标。
展览包含了几个主题:初期–青年时期、献祭与死亡、人与兽的混生、男与女的融合、萌芽–新生、图像绘画、抽象、舞蹈、魔术变形的追寻–狂喜。除了帕洛克的作品,另有超现实主义者马松(André Masson)的绘画(注1)及与萨满教、北美印地安文化的相关对象做为呼应展出。初步浏览一次,会发现无论是用色或笔触,1934至1946年之间的作品带着原生艺术的影响,毕加索(Pablo Picasso)、米罗(Joan Miró)或是超现实的影子。实际上,倘若与帕洛克著名的抽象表现时期作品相较,这些作品似乎不那么具有「帕洛克的辨识性」。这令人有些错乱,像是对艺术家「未成熟」作品的一种偷窥。
进行中的精神复健
帕卡瑞指出,帕洛克的艺术可说是一种仪式与心灵转化表现的集合,其驱动源头则是1930至1940年间毁灭性冲突,以及对于制造出所谓大众人(mass man)之工业都市社会的批判。1939年他接受了一次为期四年的荣格式疗法,但是他并不满足于纯粹病人–治疗师的关系,自己投入了荣格所提出的无意识及整体心灵概念,视其为蜕变的力量。对帕洛克而言,萨满是个居住在「下面」世界的人,能接收精神的启发、已逝萨满的灵魂以及黑暗的力量,这样的族群在特定的条件下死亡,而在超人类或狂喜的存在形态中重生。
所有真正的萨满都应该感觉到他们体内的一种光,在脑袋、思想内部,某种如火般闪耀的物事,赋予他们在黑暗中闭眼能观的能力,解读被隐藏的事物或未来,看穿另一个人的秘密。(注2)
在这些作品里,我们很难说看到了帕洛克后来成名作那样的力量——将画布铺在地上或挂在墙上,不使用画架或画笔等一般绘画工具,自由行走,直接滴洒颜料或混合沙、玻璃于涂料中以形成画面触感;不讲究具象的再现,一切交给无意识——所谓行动绘画。相反地,它们令人感到一股压抑与限制,的确有着像是跟随某种仪式而进行治疗的意味,隐藏在这些影像背后的是一种进行中的精神复健。
以萨满教重读帕洛克
观者遇到的难题,即这些较为具象、有迹可循的作品,其风格或企图反而更难以「辨识」。因为我们大可将帕洛克的抽象表现绘画视为其自我精神的揭露,其混乱与抽象正呈现其思想的自由奔放,每个痕迹都像是即兴唱出而来不及记录的音符,唱过即忘,永远唱不出同样的旋律。然而面对这些斧凿较深的作品却无法如此解读;我们深知画面里蕴藏着另一股更高的力量,让艺术家的自我表现陷于某种诡异的尴尬。
于是,在顶着萨满教影响之下的脉络来重读帕洛克,倘若净在两者之间打转,对作品与萨满教的象征进行模拟评析,只不过是进入一个已知因果的既定逻辑罢了,甚至会生出一种「不过尔尔」的轻鄙。实际上,我们不如说在这些作品背后,隐喻的是在「任由意识奔放」之前,帕洛克如何透过萨满来接近他对无意识的存在的追寻;如同展场播放着印地安人在沙地上绘图的短片,他们先稍作测量,仔细、小心敷洒颜料,过程一点都不随意,处处充满限制;然而最后完成的却是其信仰、内在精神转化之后的图腾。
等待火的附身之前来进行一次发声练习,就根据象征诗人蓝波(Arthur Rimbaud)对元音的定义:A黑,E白,I红,U绿,O蓝。因为由某种既定的仪式出发,反而让人们抛开背负在身上的个人成见,那些看似武断的规则,却是走出自我迷宫的阿莉安之线(Le fil d'Ariane)。我们不妨说,实际上,展览本身的意义与企图给予观者的启发,可能更胜过作品带来的感动。经过陌生帕洛克的洗礼,重读熟悉帕洛克之后,观者或许会意外发觉,对那些自动挥洒的抽象表现绘画,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理解。
注1帕洛克与超现实主义关系密切,特别是马松的作品。
注2帕洛克写给邦斯(Louis Bunce)的信,引用于Paul J. Karlstrom《Jackson Pollock and Louis Bunce》,Smithsonian Institution,Archives of American Art Journal,vol. 24,No. 2 (1984),页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