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论坛
搜索
默认风格_LVD8
默认风格_LVD8_I8Q1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武英书画
»
中国艺术史论坛
» 原创: 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两个潜力股:卫天霖 林晓
 
1
2
返回列表
发帖
国际码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国际码头
当前离线
UID
89
帖子
6484
精华
0
积分
0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11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2-26
最后登录
2025-6-7
斑竹
11
#
跳转到
»
发表于 2015-5-9 14: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5-5-9 14:17 编辑
绘画本质的重逢
林晓
自己叙述自己的作品,自己正常地叙述自己作品中含有的历史质量,在一个缺失艺术本质,只能以愚味谦虚取代纵横天才的时代里几乎是一个可以预期结果的笑话本源。就如同漂亮女子自己夸耀自己的相貌靓丽过人一样,在确实令人信服的同时又常常伴有鄙眨态度。
其实在绘画上(包括态度和结果),我无法知道自己的原本面目和最终形象(因为从未与自己面谋直陈或掐算描摹),但我知道人们在以正经的语气诉说或以正经的心态揣摸时会说出我太自负,太傲慢。并可能会以诚挚而正义的真理腔调,态度怜悯暗示般地指责我和他们不一样的,差异明显的狂妄无忌。甚至会以相当鄙视的言语形容我经常无意袒露的渺视天下的绘画——即心理——意志是那疯癫的症状。这些言辞上的指责或心理上的指认或完全可以归类于弱智体质的跳动反映,在我希望饱满的眼神看来竟十分认真,十分努力,十分费劲,还带有古往今来随形随影般陪伴历史前进的那十分反动的从容不迫。作为声音,是那芸芸众生们倚傍濡渍在弱智时代异常粗壮的勉强脆弱上的集体呐喊;作为心理,是与艺术本质长度无关的当下绘画面对艺术本质忽然来临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慌意乱般的手脚无措,从而显出言词自坠的临界恐慌,事实上,当下绘画的本质——即艺术——已经被覆盖在艺术本质之上的其他物质门类在覆盖前就相当干净地抹试掉了。人们已经无动于衷地把经过抹试的地方简单而又相当经验地看做一片空白,一片原本就是空白的空白,一片与己无关的空白。于是在没有本质基础的艺术区域里,认识绘画的配音被建立在众多与绘画毫无关联的形态或形状或事物或经验或现在被广泛归类于艺术的物质心态上。
的确,我常年绘画且研究绘画和绘画理论,甚至关门闭户从不知晓或全然忘掉了当前对于绘画规制出的所有理由和最终结果。但是,同样确实的是,我所绘画的图式及其中蕴含的艺术本质,时刻都有向社会和其中的人们,也向历史和过往的时代及接踵而来的历史时代敞开着,无论是谁,只要愿意都可以在绘画艺术本质的层面上体悉、认知和唾弃被我自己称之为艺术本质的绘画态度,及由艺术本质的绘画态度漫渍出来的绘画形式。在这里您不会看见集体思索的魅影,参加展览的恶习,评功摆好的佞媚,真理描摹的愿望,缺少才学的虚弱,好大喜功的低俗以及迎合不同人群的不同趣味要求和贴切潮流涌动的统一认知方向。但能感觉到它们绘画意态上的宁静、孤寂和滋然艺术本质的超常力量。同时,您还会觉得艺术就是这样:绘画之所以成其为绘画,仅仅是因为绘画中存有艺术本质而得以作为绘画而瓜瓞绵延(人们常常说绘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我说那是在运用一种错位般的撤谎和在清洗那早已模糊的辩证法这个怎么说都有得以畅通的条款。诚然对于绘画的评价选择可以说成仅仅是个人好恶,但它与绘画得以存在的艺术本质一定绝然无关)。
就这样,常年累月,就连喜好说三道四的人们都承认我在绘画本质上的心无尘埃和在绘画视觉震撼意义上的无与伦比。多年来,还有一件说起来让历史愕然却事关存在的荒唐可笑的事。我,林晓竟自处在绘画的本质上自我理解得渐次无人辨识。渐渐,也就是久而久之,我终于养成了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有会闭上眼睛或睁开眼睛,或半睁半闭,悠然而且自得,或许还大慈大悲地无声调侃。至此,呼吸的必须往返,平伏得远离了线条连贯的历史过往,五色暄腾的霓霞作用和已经过分从容的无所作为(那种平静有时真的让来回不停的呼吸缓慢停止,忘掉了,应该说是忽略了荣誉和给予荣誉及它所成为荣誉的繁华社会。继尔,重复呼吸的来回各往复时,那被鲜活社会赋予的七彩荣誉已经全面褪色。绘画本质蕴含或躲藏在我无边无沿的图画里,笑嘻嘻,自然而又逍遥地蹲立或睡卧着)。
在物质的生态里,那么多植被中我最喜欢观看的是那一条永不凋谢、长有自己小小叶片的、连缀有许多姓名字号的长长枝条。我读得出枝条上无法看清却明白无误的每一个字型和每一种称谓。我们如果假设那根长长枝条上的每一片叶面都会开口说话的话,他们将相互联接着看看我,我眼光宁静、异常恭敬地念头出他们各自光辉亘古的名字;宋微宗、徐青藤、富岗铁斋……达芬厅、毕加索、卡罗……他们齐声说,你来啦,我们在等你,或者他们说:现在你已经和我们一起关联在这长长的枝头上。或者说:看见你长出来的时候在与我们渐渐偏离。或说:你将会——只能是你——看到从天而降的雨滴长度。我自言自语:一日不啖书籍余皆无味。因结巴而面泛桃花的自己,满盘红红的朋黛像一块崭新而柔软的古代女子过门使用的盖头。于是,我和我们……即所有的叶片连同那根枝条都笑了起来。笑弯了腰。
诚然,那根枝条,隐喻了那惟一的一条绘画史的脉络。我喜欢上面的每一片叶面……即绘画史实上存有的所有成就。当然,由此也对自家的绘画本质进行了比较学上的思索,从而自己作为叶面得以存在。从而有了这些,那些图画,这些和那些图画,在图画形状的意义上可以观看到的每部分在人们看来仿佛都已然存在过了许多次,任何一个可以划分区域,比如笔黑、造型、色泽、形状,都和它们相互依存的另一个区域极端相似,那不是普通的一个笔黑、一种造型,一片色泽,一样手法、一管形状。那是一个与传统相融相汇的无穷大的传承区域。在这些可视的绘画区域里,始终被相当理智地藏匿着一双警觉的眼睛,它们注视着以往传统和祖先的告诫。然而,由于这个区域里有了一种开头还有用笔黑濡化铺张出来的面积占据了的位置,我便把注意力集中在文人习俗和沿袭传统惯例上的同时,定格在当下的艺术本质明白无误的叙诉要求和偏离态度上(它们告诫后人,拿旧时的习俗经验作为标准,仔细衡理每一件绘画的图式与方法是否有意义,是否正常,也就是是否值得那样去做。
今天,在绘画的世界里,让我们看到了人们以大声强调传统这个面貌来使得它们成为了传统。同时,人们大声,或更大声地强调创新这个突咧的步伐来使它们成为了创新,这时,我才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原来,过去的传统经验之所以能立于不败之地,与其说是单凭传统的无上权威或丰润方法,例不如说是依靠了传统它那超越自然的神奇力量。这种超然的神奇力量使得这种传统或经验以从未变化的全新及不可抗拒的面目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出现,它们之间出现后的唯一区别,仅就是这一次和那一次的些许偏离和偏离过后显出的相当接近。以至于让我们认知上的感觉是:他们存在过许多次。其实,世上的一切东西本来就存在过许多次,它们已经,并将一如既往地反复存在并依傍在逐渐延长加深的传统里,然而,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看来只能存在一次却能反复出现;在天上是忽悠起落的太阳,在地上则是让自己确认过后的那个被确认的自己。也许是我创造了或许重复了或许臆妄了绘画和绘画的本质,还有那在天上忽悠起落的星辰太阳,这群空旷和间隙牢牢缚住了的囚犯。难道需要我重复一遍说绘画本质在情操、笔黑、结构、形状、色泽和它们各自的形式上,整个被分散成单幅的每一个图画,都充满着古代(传统)的尊严和当下的偏离态度,从而,产生出一种伟大的萌生可能。如果说人们很认真地轻易否定了以上的言说的话,那是因为脱离了艺术本质的绘画感到了恐惧的切实来临——即艺术、艺术本质的来临。自此,手足冰凉的人们似乎预演般地纷纷坠落至黝黑的无底深渊。这时忽悠起落的太阳已然不见,一声水鸟的尖厉呜叫和一群画家粗鲁的喧器声响告诉我,人们已经认出了艺术本质的鬼魄倩影,人们规避着躲了起来。有的人心悦诚服地跪在地上;有些人爬上牌坊的廓柱;另一些人撇着嘴吹毛求疵,并将言词的排列在自己的脑海里翻译成了自己的或公共的真理。我想象中的认为并看到,有的人还藏到了绘画的背后——即艺术本质的对面。
我喜欢观看那一条永不凋谢的长有自己小小叶片的,连缀有许多姓氏名号的长长枝条,这一点是没有意义的,我始终无法将其与其他植物混为一谈,尽管我枝生的能力和真诚的本性希望能够做到这一点。自然,从一如既往的画面格式中可以看到,传统的一切准则不再作为一种事实,而是作为一种当前发生、发展或偏离的可能性;不再作为某种可以抓到手并可随意安插在任何图画中的法宝,而是作为某种值得的追溯,早已过时而完整无缺地出现在人们面前,人们开始惊诧,然后坦然。
应当说,有绘画艺术本质的实际状况中,我是绝无仅有之人(这不是比较学上的定论,而是生物学上的现象),我无异于先人的图例、历来的传统和文人的圈定,以及,因此而就能解决图画问题的真诚想法。我长年累月像婴儿样先知,空洞地思考着,由于有了当下的格式化的艺术准则,对于艺术本质的获得,甚至仅仅是生而知之的原本向往,都因格式化的超常繁衍力量反而变得不可能了。人们原本空旷的心胸里容光焕发纳进了那么多超越精神负荷和超出重复、体积累积的需求。诸如:权力的征候、显赫的身段、利益的诱惑及创新企图、时尚外套和讨好献佞的重装衣钵,并把它们当成了艺术的令人起腻的风花雪月的琐碎轶事,忘却了(或本来就不是)自己是要干伟大事业——即那在绘画的艺术本质上徘徊——的人。
我从未留意也无暇顾及缺失了艺术本质的画家与画家、图画与图画之间的比较区别,我的锐利个性,温和地在艺术本质的精神里妨碍自己去曲从与艺术本质相悖的任何事体。有时我为此感到纳闷,因为我显然充满了现代人的品性,还有一副健康得惟有自恋的血肉之躯。
当然,现如今我已然时刻荡漾在心适意爽的文字或纵横无为的绘画的迷宫里。我像一片七彩云霭一样在白天与黑昼的反复轮回中垂挂天空,一动不动地在天穹上迅捷奔跑,直到孕满了丰沛的水分,然后纷纷落下去——成了那一根根,一根又一根,无数根的无有人来去丈量长度的繁忙雨滴。我时常躲在绘画的亮部,艺术的暗处或巨大光源和由它而起的阴影下,与历史经验高挑地玩起自我的图画游戏,将文字书法的、淋漓水黑的、还有油彩滋滋的结果悬挂四壁。紧跟着它,还是原来的空空如也——那墙壁。整个墙面空的时候不刻满挂着的什物;满挂着的时刻,又显然忘掉了空无时的朴素大度。
围有四壁的屋子,因我存在、因绘画存在、因艺术本质的存在而忘掉了它原本的功能。而它应有的原本功能,我也无法记住。
林晓
二零零零五年八月
2006年1月《中国艺术市场》第七期发表中国画作品17幅,林晓撰文《绘画本质的重逢》
TOP
 
1
2
返回列表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