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7 编辑
在前不久收尾的2013年北京第二轮春拍中,北京匡时于春拍预展现场举办的“艺术体验季”给观者留下深刻印象,而在一系列讲座与论坛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来自台湾地区知名作家刘墉的“跨界”之举。刘墉以“文学与绘画交融的趣味”为题展开主题演讲。
刘墉的画作从2001年起就在香港苏富比上拍,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拍卖记录。今年,刘墉的作品首次到大陆参与拍卖,在匡时春拍中,刘墉的画作取得了32.2万元至44.9万元不等的成绩。
美籍华人刘墉是著名作家和演讲家,尽管他的文学作品在大陆销售超过千万册,16年来更是台湾地区畅销书作家之冠,但刘墉说他根本就是一个画家。高中时期就获得过美术大奖,本科、硕士、博士期间念的是美术教育,在美国大学任教时教的也是美术史和中国画,还当过美国一所大学十年的驻校艺术家,出过很多本绘画专著,有自己自成一家的艺术理论和技法。
刘墉以才子名世,诗书画艺皆擅,堪称全能选手。60有余的他像个孩子一样,喜欢新奇的事物,随时都能量100分。“我是最八仙步的今天想要干这个就干这个,想要干那个就干那个。”刘墉因此自称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艺术顽童”。他平时给人的印象总是温文尔雅,但当讲到绘画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运用肢体语言。
他还收藏艺术品,不过那是出于兴趣而非投资,因此也许是作为画家的身份使然。他说:“我有两种收藏:一种是我欣赏佩服的,非常了不得的艺术家的作品;另外一种是我可以跟他去学习的,我看到会感动,我就会收藏。”
根本是个画家
在作家的光环下,刘墉的画家身份鲜有人知,但刘墉却是真正的科班出身画家。“我在研究所、在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班,念的就是美术教育,我在美国大学教的是东亚美术概论和中国绘画,我到美国去是经台湾历史博物馆推荐,同时是应邀到丹维尔美术馆做驻馆艺术家,而我在纽约的圣日旺大学做了十年的驻校艺术家。整个看起来,我根本就是一个画家。”刘墉承认,在大陆他的“文名”盖过了“画名”。
尽管如此,在其极为丰富多彩的人生中,刘墉作为画家的履历仍然令人侧目:他1949年生于台北,1968年入台湾师大美术系,1972年获师大美术系师生展国画第一名。1978年赴美,应聘为维州丹维尔美术馆艺术家。1980年应聘为圣若望大学专任驻校艺术教授。在接力出版社出版的刘墉全新珍藏作品集中,包括《萤窗小语》等7本书的封面用的都是他自己的画作。
他的画作于2001年开始在香港苏富比上拍。他采用拍摄真实的景物来对照传统画法的办法,在创作上自成一家。
随性创作
刘墉此次带到大陆的作品包括其创作于上世纪70年代的重要现代水墨作品、“梦山水”的早期代表作《晚山》、表现经典月色题材的《明月松间照》等。
刘墉的画不同于普通的画,在创作的方法中也更显性情。有时候,刘墉会将画布铺在花园里,带着一塑料袋的墨跑到楼上,再将塑料袋抛到画布上,用重力自由挥洒出泼墨的效果;他用数学坐标轴的方式画画,分割出画面构图的黄金比例;山水作品中他把纸弄皱,用一根L形的吸管一点点吹,吹的时候他想象呼吸是画笔,吹出了独创的梦山水画法。在这些近似玩乐的创作中,刘墉用其独特的方法阐释另一种绘画的乐趣。在这些作品中,传递出他对绘画的爱。“你觉得我原来要这么画不对,我这么画觉得很好的,那样子的常常是神来之笔。”刘墉说。正如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中所讲:笔墨不墨,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刘墉的书非常畅销,现在他的画也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成绩,刘墉对一切则很淡然,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喜欢的事情,没想到就很受欢迎。
人生的两翼
刘墉把文学和绘画比作他人生的两翼,要展翅高飞缺一不可。他说:“艺术尤其是绘画,对我来讲比文学来得轻松。我常常在写稿子写得受不了的时候去画画。为什么呢?文学是时间艺术,因为阅读需要时间。在文学创作中有很多文法之类的限制,加上文字的笔画,都会成为创作的脚镣,创作好比戴着脚镣跳舞,但是画画自由就来得更大。”
不过,刘墉更多的是感受诗与画之间的互相激发与互补。比如他绘画的灵感往往来自创作。他说:“我会把古人的诗意用于画作。古人的诗词现代人可以去吟咏,用现代人的感受去感觉。我的作品一直致力于把立身于现代的"我"跟传统的思想、哲学对中国美的观照结合在一起,这就像毕加索会把希腊神话的故事变成绘画的题材,我也会把王维的诗《山居秋暝》,或者杜甫、李白的作品如清平调等变成我的题材,用我的思想、我的感觉来观照古人。”
另一方面,传统水墨在刘墉看来有一个相当重要的特点,就是有着能让欣赏者“可以观、可以游、可以居”的特性。他说:“我的画中既有山水画的空灵,亦有文人画的趣味,但我的主题又经常表现的是普罗大众、市井小民与生活,是属于一种入世精神的人生观体现。”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初唐诗人陈子昂的千古绝唱,在刘墉看来是中国古典文艺作品里常常都有的一种“宇宙性的悲哀”:“这不是小境的悲秋或者是表面的落泪,而是对于古往今来大江淘尽英雄之后所有的壮阔情怀。所以中国画可以在小幅的山水里面表现那么阔达的境界。”
在刘墉看来,悲愤的情绪经过中国文人的表现,到后来会转化成为一种豁然达观。
另一面全能选手
“我从幼稚园就开始画画,我高中的美术老师说我捣蛋,因为老师教的我都会,老师总是让我去课堂外面。”刘墉说。正是这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强烈的好奇心让他通晓了很多领域,包括数学、摄影、音乐等。难道刘墉就没有不了解的领域吗?刘墉想了几秒钟:“还真没有。”作为全能型的才子,他1968年考入台湾师大美术系后就开始崭露头角:1971年获颁“优秀青年诗人奖”;主演舞台剧“红鼻子”获话剧欣赏演出委员会颁发的“金鼎奖”。1972年获师大美术系师生展国画第一名;主演“武陵人”舞台剧;应聘为成功高中美术教师。他向记者透露:“我以前还学过现代舞,舞蹈大师林怀民和刘凤学都教过我。”刘墉1973年主持中视益智节目“分秒必争”。同年出版每年或隔年出版一本的散文集“萤窗小语”;作为代表出席第二届世界诗人大会。据台湾最大连锁书店“金石堂”统计,刘墉为16年来台湾地区畅销书作家之冠。他的作品在大陆销售超过千万册。刘墉还热心公益事业,曾在海峡两岸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地举行近百场巡回演讲,并通过义卖有声书为慈善团体募得台币千万元。他还收藏艺术品,不过是出于兴趣而非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