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印度当代艺术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21 编辑 01.jpg 自5月25日蓬皮杜中心推出由Sophie Duplaix 及Fabrice Bousteau策展的《巴黎-德里-孟买》的展览,展示当代艺术家眼中的印度。以印法两国间对话推出各种介质的创作:造型艺术、时尚、录像及设计。该展览与里昂当代美术馆的《印度高速路》展览相呼应,在两种文化间建立永久的联系。大部分为此次展览特别创作的作品来自近50位艺术家,包括法国艺术家JR的原位系列作品《女人是英雄》,同具庸俗口味的Baba Anan 、Pierre 及Gilles,Philippe Ramette在德里创作的一尊雕塑,Kader Attia制作的表现印度变性人的电影,以及Riyas Komu有关足球的装置。蓬皮杜中心的主席Alain Seban指出,这次展览反映了建立一座全球化博物馆并支持法国艺术的意愿。印度在法国艺术市场引起震撼,各画廊纷纷推出印度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印度是一个拥有8亿人口的大国,文化历史悠久,是佛教的发源地。的国家,近年来印度的艺术品价格狂飙,并具有强大的后劲。很多印度当代艺术家四五年前还不名一文,连画材也买不起,现在在国际上一浪高过一浪的“印度热”使得他们的作品炙手可热,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大量关注,印度当代艺术在纽约和伦敦等国际艺术市场上成为新兴的宠儿,印度国内市场也一路走俏。截至去年7月,印度当代艺术作品整体价格在过去十年中上涨了不少于32.3倍。世界各大拍卖行开始“垂涎”于印度当代艺术:在法国,2007 年3月艾德拍卖公司最早开辟现当代印度艺术拍卖;英国伦敦的佳士得在迪拜拍卖会上,成交价位居前10位的拍品中,有9件来自印度艺术家,而成交价最高的也 是印度作品;佳士得的印度现当代作品全球销售额,由2000年秋季的65万美元,增至去年的4200万美元,增幅相当可观。策展人Diana Freundl介绍说,已经有不少国际藏家断言,印度当代艺术品市场正处于发展初期,与中国当代艺术品相比,具有更纯粹的艺术性而无跟风之弊病,因此其升 值空间或将在不久的几年内完全释放,赶超中国当代艺术拍品。印度当代艺术品已在印度暴富阶层中受到广泛欢迎,最近西方收藏家也把目光转向印度的经典艺术和当代艺术家。佳士得国际事务亚洲艺术总监Hugo Weihe说:“印度艺术是在印度当地强大起来的,我们现在每个拍卖季都会特别辟出印度部分。”从今年密集开幕的各大亚洲双年展上,很多人发现,印度艺术家已经成为国际双年展上的一支新锐力量,成为国际策展人手中的一张新王牌。收藏界和展览界现已不乏印度艺术的拥趸,其中包括伦敦著名收藏家萨奇和蛇形画廊等。一批印度艺术家如古普塔、科尔、吉提斯·卡拉特、薛堤屡屡成为国际展览的座上宾,并在拍卖市场上战绩不俗。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21 编辑 安尼施-卡普尔,一个非常出色的艺术家,比中国目前的都要好,除了爱微微。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21 编辑 如果说中国的当代艺术迷失在西方现代化大潮之中的话,那就印度而言,则是一个多重矛盾的复合体:四分之一的贫困人口,闪电般速度增长的百万富翁,并占有高达40%左右的国家财富,且爱好收藏艺术品;80%的居民为虔诚的印度教徒,但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却遥遥领先(印度作为软件出口的霸主,在金融、研究、技术服务等方面全球领先);艺术表达上,在传统与西方现代性的纠缠抗争下,形成独特的“马蒂斯与莫卧儿的结合体”。   虽然近些年,国内与印度也有一些互动,如2008年,阿拉里奥画廊曾将印度一线艺术家苏伯德·古普塔引荐给中国;2009年张锐等一批中国藏家在董梦阳、尹在甲的带队下,组团去印度“淘宝”,其后不久上海当代艺术馆又举办了“印度现在”大型艺术展,但始终未形成热潮,大众对印度的印象还停留在印度电影里载歌载舞的画面,直到2011年——先是尤伦斯夫妇要抛售中国当代艺术品,转战印度市场;紧接着印度在威尼斯双年展上首次拥有了自己的国家馆。而2009年artprice公布的一组数据(从2004年1月到2009年1月,中国当代艺术的价格指数增长了583%,印度增长了957%)让人恍然大悟,原来就在我们为自身的发展洋洋自得的时候,天外竟然还有天。印度在参加2011年威尼斯双年展时有一个口号式的主题——“每人都同意:是时候爆发了”,这或许在当下的艺术格局中恰合时宜。   西方现代化,有必要吗?   其实,印度当代艺术容易被人忽略的主要原因是,相较于西方现当代艺术,印度艺术是相对独立的存在。西方现代性对它的影响远不像中国当代艺术那样激荡,而是在抗争中呈现一种缓慢的、线性发展过程,这期间有好几次大的交锋:自17世纪伊始诞生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起,印度与西方就开始了文化上的磨合,尤其是1858年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之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1837~1901)的学院派艺术被尊为正统,并产生了拉加?拉维?维马(1848-1906)等新一代印度绅士艺术家。20世纪初,在印度民族主义热情高涨的背景下,印度画坛兴起了孟加拉文艺复兴运动(孟加拉派),倡导复兴印度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是对欧洲学院派的否定。到了1920年代,印度现代美术的先驱大胆引进西方现代美术,探索印度美术走向现代的途径,在否定孟加拉派的同时,努力寻求一条折中的线路。   如果说殖民地时期的印度美术(1858~1947)伴随着民族独立运动经历了西方化、民族化和现代化三个阶段的话,那自1947年,印巴分治之后,印度突破了殖民地文化的单一模式,开始了对西方现代文化的多向选择。1947年,孟买进步艺术家团体成立,MF 侯赛因、SH 拉扎,KH 阿拉和FN 索萨都是这个团体中赫赫有名的人物,该团体的出现表现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希望在国际趋势和民族认同之间达到某种平衡,这成为了这个时期和此后数十年许多艺术家作品的主旋律。这一时期,随着印度艺术界与国际接触日益频繁,西方表现主义与本国的具像和叙事艺术的发展并驾齐驱。其后印度的当代艺术又经历60年代的超现实主义、70年代的抽象艺术、80年代的具象艺术回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90年代随着印度经济向自由化、全球化产业和贸易的开放,伴随着全球艺术经历了“后现代主义”的转变,印度艺术也深受影响——视觉艺术从二维世界中解放出来,装置和影像作品开始流行,在极大丰富“当代”这一范畴的同时,也引起了一些评论家的担心,他们质疑这种倾向是否会导致西方文化在观念上的新殖民。   印度,一个成功的样本?   可以说,印度对殖民主义一直保持着警醒的态度,印度艺术当代进程上迈出的每一步都是一系列激烈辩证后的结果。因此中阿肯色大学艺术系副教授马塞拉·沙汉迪认为“融合和古典之间、美学和反美学之间的紧张关系”决定了印度当代艺术的特点,这也注定了印度当代艺术绝不是一个西方的现象。   如何将本土文化进行现代性的改造,同样是印度当代艺术面临的难题。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艺术史副教授安德鲁·科恩曾经这样分析印度当代艺术:“那些保待印度传统观念的艺术家被认为是脱离西方艺术的、狭隘的,而那些对西方过分开放的艺术家会被指责牺牲了印度的传统观念。这两种倾向都错误地代表了当代印度艺术,而真正的当代印度艺术是多民族的,而且是向不同的文化开放的。”   此外,印度艺术家也往往容易陷入西方现代化的迷局之中,因为在一定时期,西方模式被看作是现代化的关键。例如,“喝百事可乐被认为是美国化,但是在美国吃咖喱饭却被认为是体验不同的种族文化。尽管在一段时期百事可乐是西方的一种象征——咖喱饭是印度的象征——现在更重要的是搞清楚在历史的这个特定的时期已改变了的社会、政治、文化的环境中这些象征的意义。”   让中国汗颜的是,虽然印度受西方的影响比中国还严重,但在印度教的束缚下,印度人的行为方式、艺术思维都受传统支配,这一点,艺术家也毫不例外。除了在形式上将宗教题材多样化以外,印度的当代艺术家在创作中偏好哲学观念,而不是像中国艺术家那样积极地介入社会。甚至可以说,印度的当代艺术是一系列矛盾、对抗的缓冲区,而不是像中国当代艺术这般有着一系列激烈的对抗。   查阅资料的时候,笔者发现《新周刊》曾把印度看作与中国“同病相怜的两兄弟”,后来一想这样的比喻实在是不恰当——中国的当代艺术就像一场革命,先打倒,再树立,然后再往回找,最终形成两不靠的局面;而印度在殖民背景下,本土文化和西方现代性虽然时有高低,但一直以来都是作为两条纠缠的主线而存在的,在半推半就中传统文化得以延续。或许,印度之于中国就像一面镜子,那些对西方现代性进行的艰难选择,对中国何尝不是一种启迪呢。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21 编辑 印度当代艺术市场会比中国发展得更好吗 印度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公共艺术雕塑 02.jpg   刚刚结束的在线艺博会VIP 2.0中一个重要的信息是新兴艺术市场的观众增加,其中来自印度的访客与去年相比增长了278%。这个数字似乎印证了印度当代艺术的未来步伐。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新馆长田霏宇(微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谈到他上任之后的第二个大展将展出国际巡回的印度当代艺术群展,包括了印度最活跃的二十几位艺术家。   当我们沉浸在春节的气氛里时,印度艺术博览会拉开了2012年的印度艺术市场大幕,除了泰特馆长克里斯·德尔康、印尼藏家余德耀(微博),苏富比(微博)、佳士得等拍卖行也都有专家出动,数量过半的国际画廊让本届艺博会在水平上提升到了堪称国际地位,但交易额需缴纳12.5%的税收着实阻碍了艺博会的销售量。   这并不会影响印度艺术市场前进的脚步,今年9月份“买得起的艺术节”将首次进入印度,通过本土画廊为青年艺术家展示和出售,这或许是一个抢购未来之星的好机会。   印度艺术市场发展的优势   “围绕印度当代艺术市场产生的焦点及对其的看法就像是一种投资一样——它和中国一道成为了一个‘新兴’艺术市场。”印度策展人Meenakshi Thirukode说。这似乎就如十年前的中国艺术市场一样暗示着已经到来的风起云涌。   香港汉雅轩艺术总监张颂仁致力于中国印度艺术交流多年,他认为在坚持自身传统方面,印度比中国做的更好。他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谈到了中国与印度艺术文化的不同。   他认为:“印度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表达中是与中国艺术家的表达是恰恰相反的,印度这个国家被殖民了200多年,他们被殖民的制度已经建立,所以印度艺术家在创作时有一种反殖民的倾向;而中国则恰恰相反,没有被完全殖民过,中国社会反而是对西方的向往,学习和模仿。而印度对西方是一种批判和挣脱,努力保持自我传统文化。他们一直在坚持民族文化,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印度的艺术与中国民国时期有一定相似性。印度艺术里对于自身历史的信心比中国要强。”   韩国策展人尹在甲认为印度的文化历史和宗教矛盾对于当代艺术的影响很大,印度有贵族传统,收藏了大量的印度当代艺术作品。而这种本土收藏相对于中国来说占有很大的优势。   当富有远见的策展人、画商和藏家意识到印度艺术的这种传统文化属性时,印度当代艺术就如当年的中国当代艺术一样成为国际富豪与新贵们的猎物。   哪些艺术家最有潜力?   尤伦斯入手的第一件印度艺术品是英国籍印度裔女艺术巴哈提·科尔(Bharti Kher)的作品《被猫吃剩的老鼠基因》。而这位女艺术家的作品所关注的就是对于殖民语境的社会关怀,她在几年前巴塞尔艺博会上的雕塑作品Dying引来关注,一件玻璃钢制作的母象倾倒在地、频临死亡。   科尔1969年在英国伦敦出生,生活工作在印度新德里,她的作品大量关注生活周围事物的生存状态,通过印度传统文化来表达她对社会的态度。谈到自己的作品时,科尔说:“这些年我创作的时候总忍不住想理出一条线索,将它们联系在一起。但是后来,我乐观地想,这世界本来就是万事万物混杂共生的,就像生活总是不断在改变,所以,有时不去刻意找寻这样一条线索也没什么问题。”   科尔将印度传统文化内涵转化成现代艺术创作的可能性,以印度与西方文化的融合来面对印度的后殖民情境,以及表现了对现今社会的关怀。   巴哈提·科尔的丈夫是另外一位印度明星级艺术家,他就是被称为“印度的达明安·赫斯特”的苏博塔·古普塔(Subodh Gupta),古普塔出生于印度佛教胜地比哈尔邦的一个小农村,那里的生活环境很差,属于文盲和犯罪率高的地区,后来他一直生活在新德里。   古普塔是从农村式的生活过渡到都市文化的氛围中,他亲身经历了在乡村与都市、贫穷与富裕、传统与当代以及不同社会阶级间的鲜明、强烈的差距和人与人彼此间的紧张感,这在当今的印度已经形成了一种乡村环境被资本主义都市文化所吞噬的现象,而古普塔的作品则多表现自己对于农村和全球化反差的经验,他的作品涉及到了广泛的媒介,例如雕塑、油画、装置、摄影、录像和行为,他将印度农村生活环境里的日常用品提升到了艺术的层面上,他将那些存在于身边的物件和多样的材料创造出了他所想表达的社会象征和符号。这些东西也反映了印度当今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复杂性。   古普塔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不锈钢器皿的重复组合,成千上百的器皿所组合而成的雕塑和装置作品让观者感受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无处不在,作为殖民地的典型国家之一,印度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变革变化不定。而古普塔的作品便是通过物品的组合和冲突来表现社会现状,阐释了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冲突,殖民文化和种族罪行的横行,社会工业化所带来的矛盾,外地劳工潮等问题。   毫无疑问,印度艺术家在国际上知名度最高的艺术家当属安尼诗·卡普尔,这位明星艺术家一直生活在伦敦。他的作品同他的声誉一样超越了印度艺术家的特性,他在泰特现代美术馆的涡轮大厅创作的作品让观者叹为观止。   他在上世纪80年代以几何图形的雕塑作品在雕塑界崭露头角,他的作品基本素材都非常简单。大部分以庞大的抛光不锈钢凹面镜为主,将极简主义艺术延伸到极端,安放在著名公共场所,让观众体验眼花缭乱的光和建筑。卡普尔的雕塑让观众直接参与到公共艺术之中,把作品、观众、周围环境融合成为一个物理而且不断变化的形式。   印度当代艺术市场会火过中国吗?   印度艺术市场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对象已经不可置疑,与中国相比,印度当代艺术的发展和中国有着相似的背景,在“新兴”艺术市场对于新形式的接受程度上,印度更胜于中国,例如India Art Collective印度网络艺博会已经走在了中国的前面,随着网络文化在印度的普及,新锐富人对于高科技的接纳度高,网络艺博会便更有吸引力。   印度也保留着贵族阶级,其中有很多收藏家接受了良好教育,这对于艺术的良性发展提供了保障,相反,中国的本土收藏却是刚刚步入初期阶段。   但同时,印度的艺术市场也受到了官僚体制的严重制约,根据Saffronart官网上显示,印度艺术品交易税高达20%—25%。香港能够成为“亚洲艺术中心”与艺术品关税减免政策息息相关,大陆对于艺术品进口关税也有相应调整,今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下发通知称将艺术品进口关税下降至6%,这在艺术品进口和交易上都赢得更多优势。   印度艺术市场与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都存在各自的优势和阻碍,印度艺术市场在体制的制约下“篡位”依然不太容易,只是印度艺术家对于自身传统文化的关注与印度本民族收藏系统的建立对于中国艺术家从业者值得关注与学习。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21 编辑 003.jpg -----------------------------------------------------------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21 编辑 -------------------------------------------------------- 02.jpg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