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8 编辑
江苏常州人。早岁从钱振学画,十九岁时倾心于陈老莲画风,后又直溯宋元,取法李成、范宽、董源、巨然、燕文贵、徐熙、黄筌及元人墨竹,1930年起与张大千相过往,并追摹陈洪绶绘画。
1943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42年与张大千赴敦煌研究石窟艺术,写成《敦煌艺术叙录》、《敦煌石窟集》等书。。四十年代曾在成都、重庆、昆明、西安、上海等地举办个人画展。1949年被聘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纂。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委员。后历任上海文联秘书长,上海文管会副主席,上海博物馆顾问,当选中国画研究院院委,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美协上海分会副主席。长于中国书画史及书画的鉴别。1962年参加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中国书画鉴定组,赴京、津、沉等地阅书画万馀。1983年任全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组长,次年开始全国性的书画鉴定工作。兼擅花鸟、山水画。
《竹篱图》入选第二届全国美展;《莲塘(脊鸟)鹆》、《茶花山鹊》入选第三届全国美展。《草原牧歌》等藏于中国美术馆。1962年于北京举办个展,1981年后多次与陈佩秋联合举办书画展。出版作品有《谢稚柳画集》数种;编辑有《唐五代宋元名迹》和《燕文贵、范宽合集》与《董源、巨然合集》及《梁楷全集》,著有《敦煌石室记》和《敦煌艺术叙录》与《水墨画》、《鉴馀杂稿》;诗词集有《鱼饮诗稿》和《甲丁诗词》等。
张大千于1964年的题诗评价谢稚柳作品《槲树啼猿》:
别来岁岁滋烟尘,画里啼猿怨未申。
天下英雄君与操,三分割据又何人。
张大千、吞吐大荒固然堪称一世之雄,可是在他心里,能和自己在画艺上颉颃雁行,并驾齐驱的,恰恰为这位“柳弟”。三分割据又为何人?放眼望去,没有人选。在倾盖相交之间,在生死契约之后,昔年莫高窟前万里流沙,青城山里满目青葱,映照着他们敲诗联句、论画谈书身影。大千豪迈、稚柳温婉、这样一对、异姓兄弟,平分画坛的天下。 从黑白印刷图版中只能依稀窥探出元人的遗韵,真迹一旦赫然在目,难免有种望外愉悦。画面从左上角纵横伸开的两枝树干,几组阔叶掩映其间、设色古雅,一丝不苟的、神貌,散发出宋人院体绘画特有拙朴。一只黑猿舒展双臂攀援树中,是易元吉画中精灵。深厚繁复点染,凝练沉稳勾勒,似乎比张大千的纤巧更贴近古人灵魂。画中题双款,书法已经逐渐脱开陈老莲瘦硬古拙,变得丰腴与端庄起来。戊子年的题款说的是关先生北游回归后,特地把此幅赠送的原委,另一种说法是关家弄璋之喜贺礼。自己得意力作,随赠朋好、活得如此洒脱,人生还有什么遗憾可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