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五十年后识真画”。

谁来识?识谁画?如何识?识点啥?

没想到,如今在市场上,黄氏作品价格日渐高涨,研究黄宾虹的文章越来越多。表明黄宾虹已经不再寂寞。然而真的是该老先生能未卜先知么?

中外画史上,身前寂寥身后荣极的人不少。在中国,有记载知巫卜的大约只有黄公望、吴镇等几个人,至今没有见到黄宾虹懂预卜的文献。有野史说吴镇预言自己的画生意20年后超过盛懋。事实上,吴镇死后三五年内,有人去嘉兴本地想收集他的作品,却已经极少见了。要不是沈周大力推广,全力将他归入了元四家,今天有几人能晓得吴镇大名?

TOP

黄宾虹的画好吗?好。真的极好。我所见其作品在千幅以上了吧,确实赏心悦目,满纸烟云,气韵生动,绝非庸常所及。但是,始终想不明白的是,既然当时已有傅雷那么地欣赏他,他为什么仍然不满足?难道是傅雷在他眼中算不得个啥?虽然人家激赏,本人却是虚与应酬,非要等五十年后的虚幻大众?
陈独秀当年批沈尹黓“其俗在骨”,如今是没有人敢也如此批黄宾虹了。盛名之下,谁与抗争?嘿嘿

TOP

写完了?没有写完,继续写,(可把这个跟帖删除。)
写完了,我补充几句。。
我是最先看张仃的焦墨山水,才竖立些印象的。
当时,杂志上就差一点把张仃写成最伟大的绘画大师了。
不过,我根据本能和浅薄的理解力(当时,还谈不上鉴赏力。)
却从骨子里和心理上有些排斥。
好在,我的排斥影响不到张大师的威望。
=========================
后来,笔墨等于零论战,张大师的印象分狂跌,
我觉得他不仅是个保守派,还是个无厘头派。
尽管,他对吴帮助很多,帮助很大。
=========================
再后来,我在图书馆看了几本黄的文集,
印刷极其精美,我一看繁体竖排,就头大了,
很快还了回去。

TOP

黄的画,我到今天也看得很少,基本上看不懂,
结合着文章,能勉强看懂点,
但是,国画类文章,大多数是八股和马屁文的混合物,
我觉得太浪费时间精力,尽管,我的时间精力不值钱。
=================================
后来,我接触八大的作品多点,
最先,接触的是八大的书法,
那种宁静的平和圆润感,
给我带来很大的安慰和刺激(这么说,有些矛盾)
当然,八大开阔了一个广阔的书画世界,
我对黄,乃至齐,潘,。。。。就基本上没有兴趣了。。

TOP

“五十年后识真画”。

谁来识?识谁画?如何识?识点啥?
=====================
这种谬论,就跟徐说500年来一大千一样。。

TOP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4-6-21 21:36 编辑

图片都太大,算了。。

TOP

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被称为传统派,张大千、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被成为融合派

TOP

黄的画,我到今天也看得很少,基本上看不懂,
结合着文章,能勉强看懂点,
但是,国画类文章,大多数是八 ...
国际码头 发表于 2014-6-19 21:12



    关于黄宾虹,最后再说两句。他成功了吗?我觉得应当分这样几个层面来看:

一,从被认可的角度看,如今他的地位已经被初步确立,仿佛一个暴发户一夜之间发了大财,并且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识和认可,以至一度在画界黄风习习,四处可见一片漆黑之画,至于其地位是否应当那么高则是另一回事,这样从世俗层面上讲算是一种成功,只是来得有点迟;

二,无论如何,绕不过他长寿这一事实。这一事实非常重要,他的成功实赖于此。试想,一个天份并不高的,最后成为一个大师级人物,主要是得益于他在长期刻板绘画后终于有所松懈,进而产生敌对情绪,由此开始放开笔头,同时又有足够的时间去精研前人笔法墨法水法,不断试错,在持续的磕磕碰碰之后,一路居然有了可观积累。不由得让人想到蔡国强的名言,“艺术就是乱搞”。乱搞不一定能成,但是不乱搞,肯定不能成;

TOP

三,综观黄宾虹画作,主要是指山水画作,用表扬的话讲是气象平和,冲淡,不乏华滋意思,水墨味道好;从不表扬的角度看,缺乏气质个性和巧思,大抵在能品与妙品之间。黄氏对宋元绘画可谓是心追手摹,然而至于是否已然达到该批前贤的境界高度,是否达到了他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只有他自己心里才知道了,真的,只有天知道了。如果单单对他作仰望,则似乎我辈不可超越,然而越过千年画史,他真的有那么高?

TOP

四,据闻黄氏作画,于墨特为讲究。往往不洗砚不洗笔,开画时只用嘴将笔头咬开,直接就上。黄氏用纸,大多仍为生宣。生宣不同于宋 代的纸了,宋 代人那些绝妙的渲淡功夫,恰如武功已废,进入葵花宝典时代鸟。而在生宣纸上积墨,并非黄氏是第一人,实际上他向龚贤和王原祁等人偷学了不少活。积积破破,居然是猛打莽撞中,开出了一番天地,是黄宾虹个人的幸运。可以想象,为技法,黄氏该化下多少时间和精力,但是这就该获得赞许吗?一生与墨作战,是将而非帅也。视墨理而为全画理,情何以堪,概因其偏,仅匠之大者。论画外功夫,则许其书法、金石,兼掠画史,补益其画,无非添美,后世江湖之徒反倒拚死学习,以求江湖地位分杯羹汤,益将江湖气更甚。因而,如果分封黄宾虹为一失败之江湖教主,虽败而竟为后来江湖之众仿效,本老举双手赞成。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