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2012“年度十大好书”激辩中发榜

2012“年度十大好书”激辩中发榜  


    晶报记者 焦守林/文 刘钢 赖犁/图
     
    文学回归,诗集小说入选
     
    昨天上午,“年度十大好书”终于迎来了最后的决选。在20强书目的基础上,评委们首先选出了一本评委会“年度推荐”好书,经过两轮投票,在“100进50”、“50进20”的过程中一路领先的《倒转红轮: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溯》,最终荣获评委会“年度推荐”大奖,该书自动入选“十大好书”。
     
    紧接着,评委们在剩下的19本书中,最终选出了9本,与《倒转红轮: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溯》一起构成了2012“年度十大好书”。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榜单呈现“文学回归”态势,诗集《万物静默如谜:辛波斯卡诗选》位居第三,小说《2666》和《遗弃》也挤进前十。
     
    一番激辩,《大数据》落选
     
    评选过程中,争议较大的是《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以及它如何改变政府、商业与我们的生活》(以下简称《大数据》)。评委姚文坛力荐这本书:“中国人很漠视数据分析的力量,而我们生存的这个时代,需要多关注隐性的力量,通过技术的东西对于我们的现实生活,甚至对政府进行一定的监督,我要大力推荐这本书。”而评委石剑锋则表示:“《大数据》没有任何原创性,文笔也一般,会很快被人忘掉。”其他评委也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经过一番激辩,最终投票时,《大数据》无缘入选前十。
     
    “没什么遗憾,这是很成功的一个榜单。没有什么‘脂粉气’。”“十大好书”最终结果出来后,万圣书园总经理刘苏里如是说。深圳读书月组委会主任、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尹昌龙则表示:“‘十大好书’评选已经是第七个年头了,作为品牌来讲是成熟了,也形成了自己的价值。出版社、书店、读者非常肯定‘十大好书’,他们希望评选出来的书既能够跟他的生活发生联系,在内心引起共鸣,也能够放在书架里面停留比较长的时间。”
     
    本届“年度十大好书”评选由第13届深圳读书月组委会、深圳报业集团联合主办,深圳商报“文化广场”与晶报“深港书评”承办,深圳市龙华新区管委会协办,新浪网、大佳网、晶网则作为特别协办单位,为评选活动提供网络支持。
     
    “年度十大好书”榜单
     
    (按票数排序)
     
    6.《正义的理念》  
     
    (印)阿马蒂亚·森 著 王磊/李航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6月版
     
    7.《江城》
     
    (美)彼得·海斯勒 著 李雪顺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2年1月版
     
    8.《论中国》
     
    (美)基辛格 著 胡利平/林华/杨韵琴/朱敬文 译  
     
    中信出版社 2012年10月版
     
    9.《可操作的民主:罗伯特议事规则下乡全纪录》  
     
    寇延丁/袁天鹏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年4月版
     
    10.《遗弃》
     
    薛忆沩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2年5月版
     
    1.《倒转红轮: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溯》  
     
    金雁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年9月版
     
    2.《政治秩序的起源》  
     
    (美)弗朗西斯·福山 著 毛俊杰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10月版
     
    3.《万物静默如谜:辛波斯卡诗选》  
     
    (波)维斯拉瓦·辛波斯卡 陈黎/张芬龄 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年8月版
     
    4.《2666》
     
    (智利)罗贝托·波拉尼奥 著 赵德明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年1月版
     
    5.《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周濂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4月版
     
    “十大好书”入选理由
     
    1.《倒转红轮: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溯》
     
    入选理由:《倒转红轮》以俄国20世纪几个知识分子代表和19世纪几个知识分子类型为案例,描绘了俄国知识分子百年来跌宕起伏的命运,揭示了影响世界的“红轮”是怎样成型,如何以压倒之势碾压过来。长年从事东欧及俄国思想研究的金雁,为我们架设了一面异国思想史多棱镜,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历史映照。
     
    (推荐人:绿茶 《文史参考》、《绿茶书情》主编)
     
    2.《政治秩序的起源》
     
    入选理由:作为塞缪尔·亨廷顿的学生,弗朗西斯·福山的这部巨著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国家及其形成过程。成功的现代自由民主制,将强大的国家、法治和负责制政府结合在稳定的平衡中。这三种制度来自何方?是什么力量驱使它们诞生?它们又在何等条件下得到发展?福山讲述那些已被视作理所当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起源,从而弥补历史健忘症所造成的空白。
     
    (推荐人:庞贝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主编)
     
    3.《万物静默如谜:辛波斯卡诗选》
     
    入选理由:当我们在生活中越来越难感受到诗意,甚至有人喊出“诗已死”的今天,这本《万物静默如谜》能当选“十大”,且位列第三,真的就像辛波斯卡的诗句“当我说‘无’这个词/我在无中生有”一样,显得有些不可思议。作为历史的咏叹者和生命真谛的揭示者,她一直通过诗给出谜底,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认真去读。
     
    (推荐人:刘忆斯 《晶报》“深港书评”主编)
     
    4.《2666》
     
    入选理由:波拉尼奥和他的《2666》在面世之后,震撼了西方文学界,然后《2666》来到了中国。原本以为这是一本非常小众的小说,但它却出人意料地畅销了,一定意义上的畅销,这让我们对中国的文学读者存了一定意义的期待,我们依然有一批文学爱好者,是他们支撑起写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写作者不会寂寞,他们会有读者。
     
    (推荐人:石剑锋 《东方早报》“上海书评”记者)
     
    5.《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入选理由:本书最大的贡献,是拨动了时代精神状态的心弦。它让阅读者心照不宣,羞愧难当——是我们自己让自己装睡,且自知装睡的结果,但却不愿意被叫醒。但愿该作的广泛流播,能成为震醒国人沉睡心灵的黄钟,从而找到通向尊严的生活道路。
     
    (推荐人:刘苏里 万圣书园总经理)
     
    6.《正义的理念》
     
    入选理由: 这是自约翰·罗尔斯的《正义论》面世以来,有关正义理论的最重要的论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的这部新著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与时俱进的政治哲学,在我们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我们迫切需要的不是对于正义概念的抽象而无休止的争论,我们应当致力于定义何为非正义,并且努力消除非正义。
     
    (推荐人:庞贝 《深圳特区报》“读与思周刊”主编)
     
    7.《江城》
     
    入选理由:因《寻路中国》为更多中国读者所知,前《纽约客》记者何伟这本首部关于中国的书是回望上世纪九十年代四川小城涪陵乃至读懂彼时中国、比对作者写作走向的绝佳参照。 何伟对中国社会观察细微、冷静呈现中不猎奇也不过于悲悯。简洁的线索、丰富的情节用介于新闻、文学之间的流畅笔触记录下来,有着较他此后作品更多的深入、纯粹意义。
     
    (推荐人:丁杨 《中华读书报》编辑)
     
    8.《论中国》
     
    入选理由:该书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的一本专门论述中国的著作,讲述了他作为诸多重大历史事件亲历者与关键人物,与新中国几代领导人的交往及对中国历史、未来的思考。细节丰富、资料独家,并夹有大量个人评论,题材严肃而又不失可读性。
     
    (推荐人:朱自奋 《文汇读书周报》编辑)
     
    9.《可操作的民主:罗伯特议事规则下乡全纪录》
     
    入选理由: 民主的精髓,是通过有效协商达到共识,而有效协商,不仅要求协商者有意向通过协商做出决定,且有赖于一套简洁、易于理解和运用的技术手段。本书通过切实的田野方法,向追求民主生活的人们展示了达致目标的途径。
     
    (推荐人:刘苏里 万圣书园总经理)
     
    10.《遗弃》
     
    入选理由:一个业余哲学家对生活模式化的遗弃,对人生意义的探寻,无论在今天还是将来,都不能忽视。该书呈现的内心张力,是一种极为动人的风景。
     
    (推荐人:王绍培 后院读书会创办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