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你突然发现,你的朋友圈分成了两种:一种是在涂《秘密花园》的,一种是在等《秘密花园》到货的。
涂色本《秘密花园》的中文版于6月正式上线后,一个月内,百度搜索指数增长近5倍,最近一周整体搜索指数同比增长925%,并占据京东、亚马逊图书销售排行榜榜首。
突然间,这本由264个字、96幅黑白线稿组成的“都市白领减压治愈神器”,就像家中常备感冒药一样,人手一本。
人人有压力,人人晒压力,人人比压力。
压力躲不开
在胳膊底下夹着《秘密花园》的,应当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大多数还没有长出肚腩,女的有着精致的、至少是不让人反感的妆容,男的梳着或流行、或特立独行的发型。他们的职业包括但不仅限于学生、教师、金融从业者、媒体人……
他们中,有的将自己的涂色作品上传到社交平台上,获得了14万个赞——他是韩国“欧巴”金基范。
英国《卫报》一位不具名的读者因《秘密花园》而出名。很多媒体、商家引用他的事例称,他的母亲因为涂色,从亲人亡故的哀伤中走了出来。
兼具明星效应和减压功能,《秘密花园》因此具有了在中国一炮而红的基础。
每样东西的诞生和流行,都隐喻着一种微妙的社会心态。“减压神器”的市场营销,瞄准的正是都市人的压力本身。如今,在城市里,你的孩子比我的孩子读的幼儿园好、你的工资比我拿得多、你在健身我却没有、你的男朋友比我的有钱、遇到股灾了你成功逃顶而我被套……统统都能成为压力生长的沃土。
对于都市人来说,压力就像空气般如影随形,像雾霾一样生而平等。压力和它带来的焦虑以及种种不适,已经被划入“现代病”范畴。
都市人都乐于承受压力。“职业压力排行榜”在争议声中登上关注度前列,人人都争当高压之下的弱势群体,否则似乎就失去了道德优势,同时也是“不上进”的表现。这让“晒压力”低开高走,成为一种时尚。这就意味着,在现代城市中生活,你没有压力,都不好意思和人说话。
如此一来,找到外在的减压方式就极为重要,并且急得已经到了“在线等”的程度。
还好,他们等来了《秘密花园》。
心理学家告诉人们,成年人在玩涂色本的过程中,有艺术行为治疗的成分。色彩的选择,与人们当下的感受、情绪和情绪的强度有关。让色彩和线条随意在涂色本流淌,实际上是完成一场情绪的宣泄。
一名在网上参与涂色讨论的网友告诉伙伴们,自己玩了涂色本后,注意力更容易集中,会感到轻松,能安然入睡。
当然,也有冷静者提醒:这种“治愈”效果实际上因人而异,说“适用于每个人”有一些夸张的成分。
但无论如何,相比以往的小酌、狂饮、泡吧、运动等,从宣传上来看,《秘密花园》“专治各种压力”,它的指向性更加明确,减压方式也更加积极、健康、向上。
现在,都市白领可以大大方方地将自己的涂色作品发到朋友圈里,把自己的压力昭告天下。
减压又加压
都市人就是有这样一种能力,能将一种减压方式变成新的压力。
大学生陶子在心情“Down到谷底”后,涂《秘密花园》解压,可她发现自己涂得很烂,根本无法与她在网上看到的图片相比,甚至连朋友圈里朋友的涂绘都不如。她没有勇气晒出自己的“作品”,失落感油然而生,“心情更糟糕了!想出去狂奔”。
心理学家称,这是由于陶子寻求认同的需求没有实现——一种表现自己、得到别人认同的需求,这种需求的满足有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
其实,对于和陶子有同样需求的人,已有解决的办法。朋友圈里也有人在教涂色技巧了。
一篇文章告诉读者们:要想涂好色,得知道色彩是有感情的。文章把这感情分成八大类,每一个类别下面又分为四小类,并要注意主次关系,色彩搭配。包括彩虹、渐变、相邻、互补等方式,还要注意巧用背景……
这篇来自个人公众号的文章被阅读了近4万次,有多少人以此来涂《秘密花园》不得而知,但相信过程并不轻松。
7月20日,有媒体报道称,杭州姑娘小韩一直涂《秘密花园》到凌晨2点多才上床睡觉。第二天起来,她发现看到的东西“像电风扇一样不停地转”。医生解释,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经常埋头画画,导致小韩患上耳石症,产生了眩晕症状。
当然,《秘密花园》对有些人来说,的确起到了类似减压的功能。
昆明女孩杨未未试过涂色本后,觉得这是有效果的。在心情不好时,这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就像你在气头上,想发火,被人拉住,最后冷静下来。”
可在她的朋友圈里,朋友们已经开始不涂了,她们在画,并略带骄傲地称“无需购买涂色本”——似乎将其视为一种艺术创作,至少是自己的艺术天分。随后,杨未未在微博上分享了一个视频:一只握着彩笔的手在涂蝴蝶,但不小心两次涂出线条边界后,呼吸声加重,那只手狂躁起来,彩笔开始大幅度在纸上横向乱涂,以示不满。
将涂色本的成就放在社交平台上炫耀或者分享,无意中又引发了另一场病毒传销。随时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言论:“别人都买了,我也好想买”,“恩,突然很想买一本秘密花园,多贵也要买。”
他们不想掉队。这是勒庞的“乌合之众心理”——群体的主要特征是冲动、急躁、缺乏理性,急于融入群体——在大众心理的影响下,解压神器又带来了新的压力。
城里人会玩
实际上,《秘密花园》和曾经的十字绣很像。
都曾红极一时,注重分享。不同的是,曾经的十字绣传播最广泛、时间最长的过程,是在中年妇女群体里造就的。
80后年轻人可能都见过,你妈和我妈都拿着自己的十字绣相互比较——你的图案好复杂,我的针法也不简单。现在,当你走进某个家庭,还可以看到被装裱起来的十字绣,往往是百福,或者是骏马之类的,在墙上挂着。
与十字绣相比,《秘密花园》能吸引更年轻的一大群人。
十字绣拿的是针,而《秘密花园》拿的是笔,天生格调迥异。更重要的是,《秘密花园》被人为赋予了更多意义。有的作家涂完《秘密花园》后分享感受时称,这件事只在当下,只与自身感受相关。更有甚者,称《秘密花园》解决了一个关键问题:帮助读者抛开了电脑和手机等电子设备,从而能够专注到自己的内心——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这的确是一个伟大的成就。
这些说法虽都有心灵鸡汤的味道,但却表达这样一个观点:涂《秘密花园》要更加文艺、深沉、更有内涵。有人为《秘密花园》写下这样的评语:“许多拿起彩色铅笔的人们,可能已经许久没有在闲暇时光里,这样长时间地专注于一件事了。”
如此看来,《秘密花园》的涂色、分享,似乎除了彰显读者的艺术天分以外,还代表着读者拥有了一种使自己慢下来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是如今社会追求、倡导的,也一直是所求而不得的。这追求,也恰恰反映了现代人的急躁。
无论如何,《秘密花园》的爱好者、分享者似乎在给其他人传递这样一种信息——虽然有种种压力,但我仍关注自己的内心、仍然专注。
可仔细想想,十字绣与《秘密花园》差别却又没那么大。同样是色彩、图案,需要时间和精力——转移注意力的一种方法。只不过十字绣的受众群体,不太擅长走内心、慢生活这种路数罢了。
在这场涂色本引发的浪潮中,也有冷静者相信,人们会很快将《秘密花园》弃之如敝屣。它只是现代人填充空虚的精神世界的一个选项。它与我们在无聊时,将废纸上的字描黑并无不同。
而都市人缓解压力之路仍旧漫长,仍需上下求索。
继续阅读
《秘密花园》涂色与分享指南
■ 都市时报首席记者 赵航
《秘密花园》以“都市白领减压治愈神器”的形象出现,一旦你涂色并分享至朋友圈后,就会自带“压力”、“工作忙”、“责任重”等光环。但因为容易引起审美疲劳,光晒涂色是不够的,为了要让自己显得更有格调,还需要其他手段。
以晒图为由晒“生活方式”
在朋友圈里,早上晒风景,中午晒工作,晚上晒大餐。那么,回家之后晒什么?
如果你自信自己的颜值处于较高水平,有了《秘密花园》之后,你可以晒这样一组照片:一盏暖色的台灯,《秘密花园》铺在桌子上,你右手执笔,左手边是那昂贵的三菱100色油性铅笔,猫头鹰这一页刚涂了一半,配色和别人不同,但看上去又是那么合理,让人无言以对。
你的神情应当是专注的,左手可以选择托着下巴,这样显得俏皮,也可以平放在桌子上,看起来乖巧,最好两个姿势各有一张。
整体氛围大致如此,需要注意的是先要把桌面打扫干净,物品尽量摆放整齐,卫生纸可以暂时拿开,然后你只需要一个可以帮你拍照的摄影师就可以了。
图片有了之后,你要琢磨一段文字。比如说,“小女子初次尝试,终于瞥见曙光”等等,又或者“多少人打着画画的名义,想着太多的心事”之类。
文图结合刷存在感
如果你的颜值处于普通水平,你可以发一张自己满意的自拍,然后配上《秘密花园》的涂色。当然,这个涂色可以不是你自己涂的。
配文极为重要,如果你很文艺,那么“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秘密花园,开满鲜花,色彩斑斓”“悲伤的事情总说不出口”等是不错的选择。
一方面,这可以证明,你跟上了这波涂《秘密花园》的“行情”。另一方面,如果文字出彩,会提高个人整体气质(因受众群体不同,效果因人而异)。如果你是单身,甚至可以发一个“突然好想拥有一个可以一起涂色的人”,引来一段缘分也说不定。
发原创好图占领艺术天分高地
如果你对自己的颜值没那么有信心,或者颜值爆表却非要靠才华取胜,那么可以选择此办法。
首先,你需要涂出一个能让众人赞叹的图案,你除了要研究涂色技巧之外(具备绘画功底的除外),还可以与时下的热点相结合,比如涂出一个“齐天大圣”,又或者与“小时代4”扯上关系。
当这样的涂色发出来之后,势必会在朋友圈里吸引到一定的注意力,点赞者有之,评论者有之。在朋友圈取得一定成功的基础上,你可以抱着交流的态度,将涂色发到豆瓣、微博等更开放的社交平台上,标题就用“我的第一张《秘密花园》”之类,以彰显自己的艺术天分和对色彩的掌控能力。
反对声音有时候也会出奇制胜
如果你没有颜值又涂不出好图,那么你具备一个反对者的基本素质。这时候,如果你想在这场《秘密花园》的热潮中发出声音,那么只需要发文字即可:
“突然火起来的秘密花园涂色本,说可以让你心态平静下来blablabla的,完全是扯淡,这玩意儿只会让狂躁的人涂着涂着越来越狂躁好吗。”
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起到了上述效果。
还可以是这样的:“虽然我们平时大部分作为都是在浪费生命,但很少有像在秘密花园上涂色那样,浪费得那么直观和愚蠢的了。”
这句话的意思则更深沉:作者尝试过《秘密花园》并有所反思,但并未透露反思的过程,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秘密花园》
与你没发现的商机
■ 都市时报首席记者 赵航
乔汉娜·贝斯福的《秘密花园》火爆程度,足以吸引所有企业的眼球。上市不到两年,它已销售近150万册。数据显示,仅京东6月18日促销当天,这本书就卖掉了2.5万本。
京东方面曾对媒体称,《秘密花园》的主要购买群体是白领,年龄多为80后、90后。
据英国《卫报》上月的报道,《秘密花园》登上了亚马逊畅销书百强榜的首位。
它在昆明也成绩不俗,《秘密花园》被放在了新华书店正门最显眼的位置,已销售了半个多月,销量可观。书店计划不久还要引进其他涂色本。新知图书城1个月前开始销售《秘密花园》,一度售罄。
车先生,一名常年往返昆明与韩国间的代购商,曾在微信圈里发出了该书韩国版的销售预订,本来想看看是否有市场,结果1天之内,来自销售商和顾客的预订就达1500本。
淘宝指数显示,“秘密花园 填色书”的消费者中,昆明消费者数量居全国第15位。
实际上,就像曾经凯迪拉克在困难时期将自己的对手定义为钻石、貂皮大衣那样,《秘密花园》的竞争对手其实并非普通书籍,而是其他可以缓解都市年轻白领压力的商品。这样有针对性的商品目前在市场上凤毛麟角,而都市人压力又切实存在。《秘密花园》发现了市场的潜在需求,它因为满足了顾客的需求,所以创造了顾客,创造了市场。
《秘密花园》的成功证明了一个市场营销的法则:不是“企业要销售些什么”,而是“顾客想要购买什么”,它不强调“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有这样一些效用”,而强调“这些就是顾客所追求、所重视和所需要的满足”。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市场营销的目标正是要使销售变得不再必要。最理想的状况,应该是市场营销创造出准备购买的顾客,那样,只要提供产品和服务就可以了。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后勤供应,而不是推销术;是一种统计分销,而不是宣传推销。当然,顾客也对产品的效应有一定要求。
无论人们是否会很快将《秘密花园》遗忘,至少《秘密花园》给中国企业的启发,除了以市场营销代替销售这一基本原则之外,还揭示出都市人有很大的解压需求,这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的新兴市场。
目前,减肥、美容、保险等很多企业正在帮助顾客解决因身材、容貌和安全感缺失带来的焦虑。而如何帮助都市人缓解压力,则需要更新的手段。一旦有企业能发现这种手段,那么很可能会成绩斐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