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第十位:塞尚的《静物》售价6050万美元

10207481376626290094.jpg


  当以一幅画在皇家展览中获得关注时,这个艺术家的富有创意的杰作就会得到广泛的认可。这幅画是由保罗塞尚在1893年创作的,并于1999年5月10日在全球著名的苏富比(Sotheby)纽约拍卖中心以605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买家是被称为Whitney的媒体巨富家族。它被纽约博物馆和当代艺术理事会评为史上第10昂贵的画作。

TOP

这已经不是最新的排序了欧~

TOP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2-7-31 18:58 编辑

3、蒙克的《呐喊》售价1.2亿元美元 2012053113524316388.jpg

  美国东部时间2012年5月2日晚7点,北京时间5月3日早上7点,在纽约蘇富比进行印象派及现代艺术专场拍卖,蒙克的旷世经典《呐喊》以119,922,500美元成交,应专业人士预估成为近十年来最重要的拍卖之一——全球油画拍卖的最高价。

  虽然波洛克的《1948年第五号》以1.4亿美元、克林姆特的《阿黛拉》以1.35亿美元的价格,排在全球最贵油画的前两位,但都不是通过拍卖成交的。

  蘇富比拍卖行对这件作品的估价达到了8000万美元,创造了拍品估价的最高纪录而这幅作品的知名度仅次于蒙娜丽莎,在公众中产生情感共鸣的作品,因为很多人都会有画中人那样“站在一座桥上想尖叫的感觉”。

  蒙克总共创作了4个版本《呐喊》,这件是他1895年创作的版本(第三版),由挪威商人彼得-奥尔森收藏,他的父亲托马斯-奥尔森是蒙克的朋友、邻居及艺术赞助人。这也是唯一一幅由私人收藏的《呐喊》。

TOP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2-7-31 18:58 编辑

4、毕加索《裸体、绿叶和半身像》售价1.06亿美元 2012053113555717589.jpg

  《裸体、绿叶和半身像》并不是毕加索的最好作品,但它的确是知名艺术家的知名作品之一。对于买家来说,它能抵御通货膨胀和经济不稳定的风险,同时还能和朋友乃至公众分享艺术品独有的红利――精神的愉悦和认同感。2010年,这幅作品在纽约佳士得以1.06亿美元高价成交。

TOP

摘要:在北京时间5月3日早7点开始的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专场拍卖会上,蒙克的旷世经典《呐喊》作为第20件拍品登场,最终以1.07亿美元(约合6.74亿人民币)落槌,加佣金后成交价为1.199亿美元(约合7.553亿人民币),成为有史以来最贵的拍品。这是蒙克画作《呐喊》。

  美国东部时间5月2日晚7点,北京时间5月3日早上7点,纽约苏富比进行印象派及现代艺术专场拍卖,本场拍卖的第20件拍品是这场拍卖的重中之重――这就是蒙克的旷世经典《呐喊》,专业人士认为,这可能是近十年来最重要的拍卖之一。最终,这幅作品以119,922,500美元成交,这也是全球油画拍卖的最高价。

  虽然波洛克的《1948年第五号》以1.4亿美元、克林姆特的《阿黛拉》以1.35亿美元的价格,排在全球最贵油画的前两位,但都不是通过拍卖成交的。

  蒙克总共创作了4个版本《呐喊》,这件是他1895年创作的版本(第三版),由挪威商人彼得?奥尔森收藏,他的父亲托马斯?奥尔森是蒙克的朋友、邻居及艺术赞助人。这也是唯一一幅由私人收藏的《呐喊》。

  此次苏富比拍卖行对这件作品的估价达到了8000万美元,创造了拍品估价的最高纪录而这幅作品的知名度仅次于蒙娜丽莎,在公众中产生情感共鸣的作品,因为很多人都会有画中人那样“站在一座桥上想尖叫的感觉”。

TOP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2-7-31 19:12 编辑

美国抽象派画家马克·罗斯科创作的油画《白色中心》
    苏富比拍卖行当地时间15日晚于纽约举行的名画拍卖会上,拍卖45幅价值连城的印象派、现代派和当代名家画作。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派大师马克·罗斯科 (Mark Rothko)一幅画作《白色中心——玫瑰红上的黄色、粉红及淡紫》(White Center-Yellow, Pink and Lavender on Rose)受到热捧。行内人士先前已经估计,罗斯科于1950年创作的这幅作品,能够取得4000万美元的成交价;但它在各方竞相出价竞逐之下,最终以 728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
    法新社报道,拍卖会之前业内人士估计《白色中心》的拍卖价格为4000万美元。拍卖行说,购得该画的买主要求不透露姓名。出生于拉脱维亚的罗斯科于 1950年创作了这幅画,自1960年以来,罗斯科此画便是美国银行家兼慈善家大卫·洛克菲勒的私人珍藏,洛克菲勒原本想把这幅作品送给纽约的现代艺术博 物馆,但该博物馆馆方表示已有足够的罗斯科画作。由于买家要求保密,苏富比没有透露买家身份。

    15日成功拍卖的另一幅画作是英国著名画家弗朗西斯·培根在1962年创作的《英诺森十世研究》,成交价为5268万美元,远远超过预先估计的3000万美元。
    迄今拍卖成交的最昂贵的当代艺术画作是美国艺术家杰克逊·波洛克创作的《1948年第5号》,该画在2006年的一次拍卖会上拍出1.4亿美元的天价,买主是一位私人收藏家。


20100513214037013.jpg
《白色中心——玫瑰红上的黄色、粉红及淡紫》

(White Center-Yellow, Pink and Lavender on Rose)

    生于俄国的著名抽象表现主义犹太画家马克·罗斯科 (1903-1970)于1913年移居美国。罗斯科早年受希腊神话、原始艺术和宗教悲剧等传统题材对描绘人类深层的情感元素所吸引,复又受胡安·米罗 (1893-1983) 及安德烈·马松 (1896-1987) 等超现实主义画家的创作手法所影响,使他创作出带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1947年以后,他趋向以更纯粹的形式和技巧去创作。这时期的代表作品,常见巨 大的彩色方块,配以朦胧柔和的边缘,简洁单纯地悬浮在画布上,以此唤起人类潜藏的热情、恐惧、悲哀、以及对永恒和神秘的追求等等。他旨在超越一切理智跟感 官认知,追寻人生的终极哲学—赤裸又神圣的宗教体验与感情。

    罗斯科(Mark Rothko 1903-1970)是现代艺术史中一位非常杰出的抽象画家。虽然在教科书中他可能只会在50年代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色域绘画一章中有所提及,但他在抽象绘 画中注入的强烈的精神成分却让人久久不能忘记。在他成熟期的绘画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两三个色彩明亮、边缘柔和、微微发光的矩形色块,它们毫无重量感地排 列在一起,如同一种自由的思想漂浮于画布上空。简练、单纯,但却磁力般地将人深深吸引。

     他创造了一种新的情绪化的抽象艺术形式,其作品的特征是对色彩、形状、平衡、深度、构成、尺度等形式因素的严格关注。不过他不愿意人们仅从这些方面来理解 他的绘画。“只要一个画家画得好,他画什么都无关紧要。好作品是纯粹的,它与任何东西都无关。”罗斯科的目标是走出绘画,全身心地投入灵魂深处。他拒绝谈 论他的技术,愤怒地否认自己是一个色彩画家,并极力地使观众看到潜藏在画布下面的悲剧。在他的画面上我们看到的是有边缘的几何形体,但感觉到的却是由微妙 色彩对比所辐射出的情绪,他是在通过几何本身来挣脱几何的控制,如同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命运中摆脱命运。

    因此,尽管很漂亮,但罗斯科的绘画并不是奢华的装饰品。他的作品尺寸相当大,展出时还经常紧密地陈列在一起。不过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抢人眼目,而是为了让 自己的作品更加自然地“说话”。他说:“我的作品很大,而且鲜艳,并没有外框,而博物馆的墙面通常也很宽阔,这样一来就潜在一种危险:艺术品可能成为墙面 的装饰而不再是它们自己。这将使它们的意义得到扭曲。因为艺术品是按照自然生命尺度而不是制度上的尺度制造出来的,它们亲密、热切、渴望交流而不是作为装 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尝试着把它们集中在一起而不是分散在巨大的空间里。这样就使房间中充满作品的感觉,墙壁被打败了,每一件作品也就变得更加强烈。 ”

  的确是这样,欣赏罗斯科的作品会让人感觉置身于他所营造的精神空间而不是陈列其作品的现实空间里。这在他晚年为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天主教堂设 计的十四幅油画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礼拜堂是供人沉思冥想之用的,为此罗斯科放弃了早些年鲜亮的色彩,而是采用深棕、紫红和黑色,使画面上形与色的差别更加 微妙而敏感,用以表现人类境遇的永恒和悲哀。历史学家Robert Rosenblum谈到这件作品时说:“西方宗教艺术传统在这一刻仿佛最终失去了它叙事的复杂性和所有肉体的形象,只给我们留下无尽的黑暗和强迫性的存 在,让人在拥有一切或者一无所有之间做出最后的选择。”而这所教堂的创建人之一Dominique de Menil 则说:“这组作品唤起了宇宙中的神秘物质,它诉说了我们终将腐烂的悲剧,以及上帝无法忍受的静谧。”1970年,当罗斯科因病痛折磨而自杀去世后,这所教 堂就被命名为罗斯科教堂(ROTHKO CHAMPEL)。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全世界关心和平、自由、社会公正的人们所热切向往的地方。

TOP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2-7-31 19:14 编辑

罗斯科(Mark Rothko 1903-1970) 20120225145115742284.jpg

     是现代艺术史中一位非常杰出的抽象画家。虽然在教科书中他可能只会在50年代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色域绘画一章中有所提及,但他在抽象绘 画中注入的强烈的精神成分却让人久久不能忘记。在他成熟期的绘画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两三个色彩明亮、边缘柔和、微微发光的矩形色块,它们毫无重量感地排 列在一起,如同一种自由的思想漂浮于画布上空。简练、单纯,但却磁力般地将人深深吸引。


   他创造了一种新的情绪化的抽象艺术形式,其作品的特征是对色彩、形状、平衡、深度、构成、尺度等形式因素的严格关注。不过他不愿意人们仅从这些方面来理 解他的绘画。“只要一个画家画得好,他画什麼都无关紧要。好作品是纯粹的,它与任何东西都无关。”罗斯科的目标是走出绘画,全身心地投入灵魂深处。 他拒绝谈论他的技术,愤怒地否认自己是一个色彩画家,并极力地使观众看到潜藏在画布下面的悲剧。在他的画面上我们看到的是有边缘的几何形体,但感觉到的却 是由微妙色彩对比所辐射出的情绪,他是在通过几何本身来挣脱几何的控制,如同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命运中摆脱命运。


  因此,尽管很漂亮,但罗斯科的绘画并不是奢华的装饰品。他的作品尺寸相当大,展出时还经常紧密地陈列在一起。不过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抢人眼目,而是为了让自己的作品更加自然地“说话”。他说∶“我的作品很大,而且鲜艳,并没有外框,而博物馆的墙面 通 常也很宽阔,这样一来就潜在一种危险∶艺术品可能成为墙面的装饰而不再是它们自己。这将使它们的意义得到扭曲。因为艺术品是按照自然生命尺度而不是制度上 的尺度制造出来的,它们亲密、热切、渴望交流而不是作为装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尝试著把它们集中在一起而不是分散在巨大的空间里。这样就使房间中充满 作品的感觉,墙壁被打败  
了,每一件作品也就变得更加强烈。”

的确是这样,欣赏罗斯科的作品会让人感觉置身于他所营造的精神空间而不是陈列其作品的现实空间里。这在他晚年为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天主教堂设计的十四幅油画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礼拜堂是供人沉思冥想之用的,为此罗斯科放弃了早  
些年鲜亮的色彩,而是采用深棕、紫红和黑色,使画面上形与色的差别更加微妙而敏感,用以表现人类境遇的永恒和悲哀。历史学家Robert Rosenblum谈到这件作品时说∶“西方宗教艺术传统在这一刻仿佛最终失去了它叙事的复杂性和所有肉体的形象,只给我们 留下无尽的黑暗和强迫性的存在,让人在拥有一切或者一无所有之间做出最后的选择。”而这所教堂的创建人之一Dominique de Menil 则说∶“这组作品唤起了宇宙中的神秘物质,它诉说了我们终将腐烂的悲剧,以及上帝无法忍受的静谧。”1970年,当罗斯科因病痛折磨而自杀去世后,这所教堂就被命名为罗斯科教堂(ROTHKO CHAMPEL)。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全世界关心和平、自由、社会公正的人们所热切向往的地方。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