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7-11-18 16:40 编辑
关注
与FT共进下午茶:余德耀
薛莉:谈兴甚浓的余德耀在两个半小时里坦率谈及所患的重病以及他目前的重中之重——余德耀美术馆的传承。
收藏
更新于2017年10月31日 07:15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生活时尚频道主编 薛莉
与余德耀先生的访谈约了很久,因他的健康原因,一推再推。终于,在他位于浦东黄浦江畔的宅邸,喝完了长达两个半小时的“下午茶”。虽然重病在身,余先生精神很好,但面容消瘦,着T恤休闲裤。一楼客厅的墙上挂着艺术家周力的巨幅作品《恋》(200x300cm),前面摆着他女儿的电子乐器。他步速较慢,把我带到2楼的小会客室,选了个舒服的沙发靠坐着。我们聊了两个多小时,他几乎没怎么换姿势,也很少喝茶。
余德耀(图片为本人提供)
8月13日,上海徐汇西岸艺术区的余德耀美术馆,印尼华人、收藏家余德耀先生接受了“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军官勋章”的受勋仪式。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勋章是法国政府为表彰为法国做出贡献并推动社会进步的杰出人士颁发的国家级最高荣誉。金庸、马云也曾获得过这个荣誉的骑士勋章,余德耀此次获颁的军官勋章,比前者高一个级别,华人中仅有董建华、陈竺等少数几人获得过。
然而,除了余德耀美术馆、刷爆微信朋友圈的艺术展览《雨屋》之外,中国艺术圈外对“余德耀”所知甚少。
中国当代艺术大藏家
余德耀,本名Budi Tek,这是他的印尼名。他出生在印尼,父母是印尼华人。在那个时代,为了获得印尼籍,他必须为自己取个印尼名字。但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余德耀美术馆的英文是“YUZ”,意为“余氏”。随着印尼政策的改变,他给四个在印尼出生的孩子都起了中国名字。
艺述东西
收藏家必须面对的两道坎
马继东:律师刘钢93年开始收藏。作为艺术藏家,他同样面临“财力”和“子女”两道坎。他是怎么应对的?
生于家境殷实的华商之家,余德耀赴美留学后回印尼创业,所创立的农业集团一度发展成印尼业内翘楚,覆盖饲养业、冷冻食品加工业、动物保健等领域。生意辉煌的时候,集团在全球有四百多家餐馆。
2004年,余德耀买了第一件艺术品,中国当代艺术家郭晋创作的《骑单车的男孩》,把它挂在办公桌后的墙上,尺寸刚好合适。这幅作品的尺寸为345cm*210cm,直到现在,他还经常买超大尺寸的艺术品包括艺术装置,因而被称为“Crazy Budi Tek”。最典型的莫过于收下艺术团体兰登国际的作品《雨屋》。
《雨屋》展览海报
余德耀回忆道:“那时到纽约拜访一个小画廊,他们给我看了《雨屋》的VIDEO, 当时在MOMA展过,伦敦也展过,我觉得很有趣,但没有太多的感触。后来在伦敦,他们把我带到艺术家工作室,然后我对这件装置作品的印象立马改变了,很快决定要买。”这件作品当时是一百平方米,余德耀觉得不够大,他对艺术家提出“一百平方米太小,能不能做两三百平方米?”讲到这里,余德耀回忆说:“艺术家也很兴奋,觉得碰到了‘土豪’。后来他说最大能做到150平方米。”就这么成交了。150平米的最大《雨屋》成了2015年轰动中国的现象级展览,也为余德耀美术馆带来了如愿以偿的知名度。
从余德耀的收藏中,很难读出他的个人偏好。他的收藏中,70%是中国当代艺术,除此之外,也收了些亚洲艺术和国际艺术品。而在中国当代艺术品,从张晓刚到周春芽,从大型装置到影像艺术,几乎无所不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