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阶段在上世纪50年代就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后现代艺术”兴起,“后现代艺术”在上世纪80年代也结束了,所以上世纪80年代才兴起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当代艺术”。但究竟“当代艺术”是什么?中国艺术界还搞不清楚,连国内最著名的批评家栗宪庭都公开说他也搞不懂“当代艺术”是什么。
85美术新潮前后中国艺术家几乎都是模仿西方二战前的东西,2000年之后,国内艺术界才开始重视西方“后现代艺术”思潮。现在中国艺术界主要分成商业主流和学术主流两股力量,商业主流的那些油画就属于现代艺术范畴,希克的收藏品绝大部分是这种,这种东西在西方属于100多年前的东西,是非常落后的,而且都可以找出他们模仿的对象,根本就没有学术价值,没有学术价值也没有商业价值。学术主流所搞的那些行为艺术、观念艺术和装置艺术,属于比较落伍的“后现代艺术”范畴,但不是“当代艺术”。
半卖半送式廉价清盘倾销
从西方艺术市场来考虑希克捐赠个案,其代表西方艺术市场炒作中国85时期现代艺术作品的历史阶段已经结束了,西方艺术市场正在对中国85时期的艺术作品做最后的打包清盘,基本上是被垃圾化处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西方艺术市场就一直在清盘中国现代艺术,几大中国现代艺术收藏商包括萨奇都已经先后清盘,现在轮到希克来清盘,但已经是清盘的最后阶段了。
为什么说被垃圾化处理,欧洲某国就曾经集中摧毁几十万件艺术作品,因为面临保管的难题。每个时代只有个别艺术家的作品具备收藏价值,其他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名艺术家的作品在完成消费品的使命后就只能被垃圾化处理掉了。
希克这次捐赠的作品,绝大部分是没有多少市场价值的,实质是在一大堆烂白菜里面包几块骨头捐赠给香港,但表面上是按照黄金来估价的。为什么希克要在一大堆烂白菜里面包几块骨头,因为如果全部是烂白菜就说不过去了,总得包几块骨头吧,而且面对媒体的时候,把骨头掏出来好亮相,所以希克这批捐赠品里面的极少数还是有点市场价值的。
希克的原始愿望是利用这次捐赠拉动香港和华人圈的中国现代艺术市场,但现实的演变估计会和希克的原始愿望相违背。如果希克的半卖半送被解读成廉价倾销,这就会严重冲击中国85美术新潮时期的现代艺术市场,过去几年炒起来的泡沫都会被挤压掉,在接下来的几年估计会萎缩几十倍,而回归到比较理性的价格区间,可以预见的是那批天价画家的作品都会暴跌。
人物介绍:乌里•希克
乌里•希克 前任瑞士驻中国、朝鲜、蒙古的大使。同时他也是公认的中国当代艺术最大的收藏家。他的藏品来自两百余名艺术家,总量超过1,500件。自1985年始,他持续收集大批油画、装置、影像和雕塑,其中包括众多目前当红的艺术家,例如王广义、艾未未、张晓刚、周铁海、张洹等。1998年他创立“中国当代艺术奖”,邀请国际知名策展人和艺术家们担当评委,从前卫艺术家候选人的作品中选出最精彩的艺术创作。首届“中国当代艺术奖”由周铁海获得,这项殊荣帮助他在国际舞台上引起更多关注。现在,希克先生依然经常来中国,出现在各种艺术展览上,拜访艺术家,继续他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之路。(来源:互动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