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5-8-19 15:47 编辑
读王端廷的文章有感发表:2015-08-18 14:41
文章很长,最后一句我认为是文眼------因此,让我们记住那句老话,伟大的艺术家是天生的,而不是教出来的。
---------------------------------------
由此,想到了南京国际美术展策展人招募启事,这是好事情,而且,南京作为文化重镇,虽由企业出资,仍是好事,我还是隐隐有些担忧,假如艺术大师巴尔蒂斯应聘,会不会落选,这是很有可能的。(1961年,法国当时的文化部长安德列·马尔罗排除众人非议,顶住美术学院的压力,坚持委派巴尔蒂斯担任罗马法兰西文化学院院长,这一决定使得巴尔蒂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问题来了,比如南京国际美术展能找到巴尔蒂斯这样的人么?很难,找到人家愿意来应聘么?这时候,好像运气会起巨大的的作用。我们参观美术馆的时候,常常为宏伟的外观和豪华简约的装修惊叹,进去看作品就常常失望大于希望了,还好,没有绝望,一个不幸的事实是,很多作品是令人作呕的,尽管作者可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但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
如果说美术学院能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已是褒奖之词,很不幸的,很多学院,已经成为动画学院基地,规模不仅庞大,且水准臃肿自负。而且动画界竞争也蛮激烈的。我们不仅想到了最近大倒苦水的收藏家先生,他收藏了那么多作品,却没有人愿意欣赏,即使愿意捐献,都没有人接受,哪里出了问题?从环节看,似乎是批评方面出了问题。那么怎样能够听到专业客观的批评或者叫评论?这个问题不断的衍生其他问题。其实,是收藏家剥夺了评论家的话语权,你既然什么都懂得,要评论做什么?真的都懂么?好像未必吧。那你为何不直接做评论,或者干脆直接创作?创作是需要天才的,而天才就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但是那1%的天分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重要。——爱迪生如此说。
当第一梯队的画廊被第二梯队的拍卖会喧宾夺主的时候,当我们睁大眼球努力寻找好作品的时候?到底是坐着飞机看鲜花美女的时尚表演,还是开着拖拉机去看海?在夕阳蓬勃壮观的表演时,想想这些让人激动的语言“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史铁生)也许,我们狂乱浮躁的心态会有些许改变。
英国文豪吉卜林在《陈腔滥调的诸神》中写过这样的诗句:而后市场的诸神摔倒,他们油腔滑舌的巫师撤离,平庸的心灵变得谦卑,开始相信这样的真理:所有不是黄金的才会闪亮,二加二等于四------陈腔滥调的诸神章法凌乱的试着再去解释。学院派是不会在意市场的,但是市场却会在乎自己,他用巨大而无情的“手”,产生了一股让人尊重,让人敬畏的力量。
美学家蒋勋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可曾认识梵高?”由此类推,我们可否认识艺术?我们可否认识职业艺术家?我们可否认识杰作?我们可否认识美?我们可否认识我们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