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6:14 编辑
天变出异人,新魂孕时代
---郭泰来近期纸上墨彩画作的几个特点
泱泱大国,画史绵延,画人画作如星罗棋布,而日月光华标程百代者,必可遇而不可求,盖时也,运也。前贤俱已,来者可追。清民迄今数百年吾国画界沉疴不疗积弊深重久矣,中有大家出,各领一段风骚而未能全盘振继,概因付力于内而不暇引进故。油画百年营养中土,气血浸入自当裨益受主,其间体用互置互参既久,此则外因俱备;一俟天赋大材出而风云际会,内外通和,时运相济,爆发核裂,岂可限量。此吾人所寄大望欤夫!今有郭氏泰来,应于否极,横空出世,试略指陈其作特点如下。
一曰,气壮韵深而不张狂。观郭泰来画作,首先不得不惊叹于其震摄人心之视觉效果,气骨雄强、神采飞扬,风韵久远、高标自立,生动之至、夺人心魄。古人云气韵生动殆出天授,生而知之,“得出天机,出于灵府”。张彦远说“古之画能移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可与俗人道也。今之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纵观三十年乃至康有为陈独秀徐悲鸿倡导现实主义以来,我国画作几无可观者;究其根源,皆因小韵潢世,除赵无极朱德群极少极少人等,世亦未出大韵绝韵之人。微斯人,中国画发展之路将谁可与?郭若虚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然骨法用笔以下五法可学。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气韵“本自心源,想成形迹,迹与神合,是之谓印。”验之于郭泰来,信矣。虽有少数人不以中国画目郭氏之作,然而其气韵之充溢、真思之卓然,与中国上古绘画画品之求冥合,虽外观趣味有异而内在越世相承,此非中国画而何?是我国之幸也。
二曰,构成简约却非简单。仔细考察其作品之构成,形式要素并不复杂,但是其安排上则颇具匠心,因而各形式要素的相互构成极为妥贴,充满张力。看似简约,其实却大有不简单处,事实上其疏密布置,无不调动真思,画面中诸元素和谐统一,焕然一体。郭氏深悟毕加索构成至要,于心性挥洒中有所约束而无放诞,若谓其为表现,则为有限度之表现。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将画上的题款用印同样自觉地视为形式要素,不同于传统做法的是,他往往在其上题一些与画面并无直接关系的文字内容,大略为一些名人言论,主要涉及科学、宗教、哲学、人生、社会等方面,当然也不乏涉及艺术的内容,以及当时自我的感触记录,虽有不意之效却仍在画理之中。
三曰,色彩殊绝了无火气。郭氏画法其实并不复杂,我们可以看到,笔线骨法(此间骨法,不限于人)初成后,就直接赋彩,此法与唐吴道玄的画法十分类似。而郭泰色彩之天赋,想来一定高于吴氏,所传吴氏“有笔无墨”,勾线立像之后,敷彩交由众工完成,若其自为之者往往淡妆。事实上,当站在郭泰来画作前,无不让人叹服其高超的色彩天才。其色彩组合之法,殆自泰西,与中土向来之色彩用法迥然不同、与僧繇之没骨凹凸法也大异其趣;乃其色、墨与骨法用笔相应,妙趣油然纵生,是引西水以润华夏田地,亦为中华绘画新晋一疆域,足为向以水墨为尚、鄙薄五色固持成见者戒。借其人所挂嘴边之“笔墨当随时(而)代”一语,则我言在先,当此网络时代、全球一体化之时代,中国画趣味变革之历史机遇已经来临而不知,是自毙自闭于时、无可药救者乎。
四曰,明净稚拙天真烂漫。这是尤其鲜明的一大特点。不少人对郭泰来画作的第一感受就是充满童稚之趣,仿佛看见赤子之心。我们可以看到,他画中充满了变形、变异、符号化处理,随心所欲,天然而无雕琢,绝没有刻意做作之习气,这是最为难得的。他仿佛是沉浸于一种玩耍之中,自我欢乐之情无以言表,殊无世俗利欲之心,从而也深深打动观者,为之神往;因为人类自由之心性,人者皆可感而知之,非文字语言可追,更进一步则如陶渊明所说“此中有真义,欲辨已忘言”。郭氏之自由无碍,总赖与生俱来之气质,更由于人生之累积至重而竟薄发,并付之于长期的技艺探索和成长,两相凑迫,遗弃机巧,拙稚迭陈,天真可扪。
五曰,高格于中平和于外。曰肇乎自然,并非再现或模仿自然,也非什么“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此过犹不及。古人一向崇尚“天和”,等同儒家之中庸之道中和之道,又有内圣外王之品,此处之王,于绘事当为艺文之王。郭画虽然给人第一印象是色彩艳丽斑斓,然而细细品之,其气格韵格之高竟双双出于平和,一派浑然天成之象而无孤芳冷僻偏狭之病,使人可亲近品赏;其高虽非以让人不得不仰视之姿态示于人而人实不得不仰视之,是其真高也。或谓“绚烂至极,归于平淡”,其旨虽当,然不可以之自缚为则,当为绚烂则绚烂,如归平淡则平淡;绚烂之中自有平淡,而平淡中亦自有绚烂,故知此非谓有内在逻辑前后关系,在此我为之下一转语耳。按郭泰来其人,早已行遍万里路读破万卷书,涤却尘非,胸次高蹈,眼纳百秀,志通万端,故灵与天合,心手相应,神假其手,造象无尽。是以笔下所出,全为自然;而此自然,必当平和,非故意骇人耳目以惊世俗,非一招鲜以吃遍天,恰所谓自然而然,与中国画之高旨相契,却变异中华习成之趣味,增益吾国绘缋传统之高端,何其弥足珍贵。
风范卓立,艺路漫长。更盼泰来先生在创作上一如既往高歌猛进,同时其艺术福音得以广为流播,改观人民艺趣,进而早日成就经典,重振画史,以资民享,为中国绘画的新发展增添更多辉煌。
王椿淳
2011年11月
|